這時派去傳喚的內侍應誠返迴,進來施禮稟報:“皇爺,樞密院院判郭威已宣至殿外。”
石敬瑭朝他揮揮手,應誠急忙退出去傳話:“樞密院院判郭威覲見!”
郭威平平靜靜地走進來,目光在旁邊站立的石重貴、杜重威二人一掃而過,便向石敬瑭穩穩當當地施禮:“臣郭威拜見陛下!”
晉帝石敬瑭,相貌威武,氣質非凡,此時年齡在五十來歲,正是男人建功立業的黃金時期,隻是因心事重了些,臉色有些陰沉,顯得有些蒼老、憔悴,此時見郭威拜見,便打起精神站了起來,之前的頹廢之色一掃而去,精神抖擻地看向郭威,麵露微笑,伸手虛扶:“免禮!”很是熱情的招唿著,“來來,文仲辛苦了,快坐下。”態度與方才訓斥石重貴、杜重威二人截然不同,這情形不由得讓那二人心裏不住的泛酸。
旁邊宮女搬來個圓圓的錦墩,郭威謝過了,方才恭恭敬敬地坐下,從袖袋中掏出寫好的奏章和那道密旨,雙手捧起:“陛下,臣奉欽命差遣之事,如今總算是有了結果,特來禦前交旨。”又從懷中掏出那在破廟中揀來的皇榜,“這是從臣那孩子手中得到的皇榜,應該是臣與之相遇之前,他已經去解了公主之謎。”
石敬瑭頓時便露出火熱的目光,臉上現出驚喜交集的神色:“哦?這麽說……人是已經找到了,那件寶物可也確定了其下落了?”不待郭威迴答,又吩咐宮人上熱茶糕點來,便從宮人手中接過轉遞上來的奏章和密旨,將那道密旨放在一邊,打開那道奏章看了起來,隨後又朝石重貴、杜重威揮揮手:“你們下去吧,以後行事且記謹慎,不許浮躁!”
二人答應著,又施禮拜別,看一眼淵渟嶽峙般端坐在那裏的郭威,又有吃又有喝,心裏都不是滋味,當然也知道這裏內外親疏不同;他們兩個是皇帝陛下的妹婿和兒子,郭威則是皇帝極看重的臣子,對自家人和對臣子當然要有所不同,可這區別也太大了點吧?
兩人恭恭敬敬地退出門外,聽到郭威帶著黯然的語氣在迴皇帝的話:“迴陛下:真是僥幸,臣原本以為這次又白走一趟,誰知迴來時就在城外一座破廟裏遇上了。可人是找到了,性命卻危在旦夕!當時他已經受了重傷,傷勢垂危,臣不得已,將其送到太醫署中救治,據太醫署兩位丞令所言,應該轉危為安了;現在由臣妻接到臣家中將養,隻是在臣離開時,他仍在昏迷中……”
偏殿門口不遠,那兩人走了幾步,石重貴忍耐不住,看向杜重威正要說話;杜重威是武德使,給皇帝探聽外麵的隱密算是他的本職,見石重貴好像在懷疑他,急忙按住他胳膊,悄聲說道:“大侄子……哦……鄭王殿下,咱們倆可是一班兒的,你不用懷疑我,我是從來沒有在陛下麵前遞過你的小話兒,這點你大可放心!”
石重貴雖然即將改封,由鄭王升為齊王,但還未經朝廷正式下旨,隻是皇帝先向他示意了一下,也算是定了,估計要在元日大朝會後下旨,正式改封,由小國晉為大國,也算是高升,值得慶祝。但此時杜重威稱他鄭王,也不算錯。
石重貴疑惑地看看他,眉頭擰了起來:“他娘的!也不知是哪個嘴賤,若讓我查出來,我非拔了他舌頭不可!”
杜重威極不讚同,搖搖頭勸解:“依我看,你還是別查的好。真要查出來,你是處置還是不處置?那肯定是你阿耶的心腹,你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石重貴重重地出了口氣:“可是……我這心裏憋屈啊!誰他娘的來傳這些屁事?我明明是好心幫忙來著,現在卻傳成這樣,這讓阿耶怎麽看我?”
杜重威笑著勸道:“別查,憋屈也得忍著,就當不知道,即便糊裏糊塗的也吃不了虧!”心裏也有點鄙夷,誰不知道你看上了那馮氏,還在我跟前裝蒜?隻是這事情好做不好說,他也懶得去多管這種閑事。
石重貴瞅瞅他,又迴頭朝皇帝暫歇的偏殿中看看;杜重威也跟著迴頭瞅瞅,眨巴著眼睛悄聲猜測著:“莫非是……”石重貴喃喃說道:“可是他才迴來,哪來得及呢?再說這郭威也不是背地裏捅刀子的人呀……”杜重威想起郭威那位義兄劉知遠,不由得臉色陰沉下來:“這可說不定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和那土匪都能混到一塊成為生死兄弟,此人品性如何也盡可知曉……”兩人不由得都停下了腳步,靠近窗戶,側耳聆聽。
偏殿之內,郭威端著茶盞靜靜地坐著,石敬瑭捧著奏章細細看著。奏章隻三百來字,很快便看完,石敬瑭微一思索,便問道:“文仲,你怎麽判斷出那個出劍傷人的殺手是武德司的喬新魁?”
郭威鎮定自若,平平靜靜麵不改色地答道:“陛下是知曉臣這些年來的行事的,臣自奉欽命差遣徹查其事,是與臣妻扮做白蓮宗僧尼在外行走的,曾聽聞過這‘穿心一劍’的渾號,臣又曾職掌軍籍多年,對六軍中軍官履曆、出身,也很清楚。喬新魁原本是江湖中有名的劍客,先進侍衛親軍,後入武德司,近日才升做都將;另外其妻是寧陽公主殿下的保姆嬤嬤,原先是服侍長公主殿下的,好像喬新魁亦是因此而被武德司招攬。”
這話雖明顯是推斷之語,可也符合情理。喬新魁妻子袁嬤嬤,並不是宮內的保姆奶娘出身,而是個梳頭娘子出身,也就是專給貴人女眷們梳頭的,最初是皇帝親妹妹宋國長公主得力的心腹,因梳頭梳出來一手好花樣,便推薦給皇後,再後來因皇後心疼收養的女兒寧陽公主,見她很有眼色,服侍的極為殷勤,才遣她去服侍;這些彎彎繞繞石敬瑭是清楚明白的。
劉知遠、杜重威雖然不合,但調動一個基層小軍官,根本不需驚動到他們兩個直接對上。若是杜重威想要這人,隻需隨便吐露一句話,有的是人巴結著去辦。
郭威口中提到的所謂六軍即天子六軍,六軍各有其軍號,如捧聖軍、嚴衛軍之類,經過晚唐以來諸多演變,現在轉為侍衛親軍,原六軍已名存實亡,唯隻空餘軍號,朝廷並未明令廢除而已,所以二者可以互通相稱。侍衛親軍中又分馬軍、步軍,其下又各分左右廂等建製,有的廂、軍亦會沿用六軍名號。現任的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便是那個飛揚跋扈的劉知遠,副都指揮使即杜重威兼任。
石敬瑭微一思索,便即明白,郭威這番話條理分明,也很容易查證,他並沒有扯謊的理由,隻需將事實告訴自己,自己便能很容易的判斷其中真偽,這讓他心頭不由得又冒起一股火來,伸手在桌案上用力一拍。
石重貴、杜重威兩個在殿外一邊側耳偷聽一邊悄聲說著小話,突然聽到殿內啪的一聲響,似乎皇帝發怒,拍了桌子,互視一眼,俱有點幸災樂禍,想不到這郭威是先如上賓,後如惡客,這會兒也該挨一場訓斥了吧?相對笑了起來,卻聽皇帝喝道:“那兩個混帳呢?給我滾迴來!”心頭頓時一跳,怎麽又扯上我們倆了?
卻見一個內侍慌慌張張地跑出來,口中喊道:“大王、駙馬……皇爺傳二位迴來!”宮內稱唿他們這種與皇帝有親的重臣,隻會稱其最核心的職稱,而不是像在別的場合那般稱其職稱。
二人一驚,皇帝發火竟然真是衝他們倆來的?急忙隨那內侍轉了迴來,不及施禮,卻聽皇帝厲聲喝罵:“差點被你們兩個混帳行子東拉西扯的蒙混過去了!”
二人見皇帝怒不可遏,偌大火氣直衝他們而來,不由得心裏一哆嗦,隨即便看向郭威,眼睛裏都冒出火來,雙手不由自主地緊握成拳。
石重貴看著郭威雲淡風輕若無其事的模樣,怒氣更盛,伸手戟指,厲聲喝罵:“郭威,你一個小小的樞密院院判、兵部侍郞,竟然敢背著老子告刁狀?真以為你是陛下親信就能肆無忌憚?你郭威不過是個四品芝麻官,老子還是皇子、還是親王、還是皇城使、還是開封府尹、還是宰相呢!”
他話音未落,杜重威也跟在後麵探頭探腦地喝斥:“郭威,平日裏看你老實,不想你卻是這般人!別忘了,老子還是駙馬、還是武德使、還是侍衛親軍副都指揮……還是……也……老子馬上也是宰相了呢”!
石敬瑭朝他揮揮手,應誠急忙退出去傳話:“樞密院院判郭威覲見!”
郭威平平靜靜地走進來,目光在旁邊站立的石重貴、杜重威二人一掃而過,便向石敬瑭穩穩當當地施禮:“臣郭威拜見陛下!”
晉帝石敬瑭,相貌威武,氣質非凡,此時年齡在五十來歲,正是男人建功立業的黃金時期,隻是因心事重了些,臉色有些陰沉,顯得有些蒼老、憔悴,此時見郭威拜見,便打起精神站了起來,之前的頹廢之色一掃而去,精神抖擻地看向郭威,麵露微笑,伸手虛扶:“免禮!”很是熱情的招唿著,“來來,文仲辛苦了,快坐下。”態度與方才訓斥石重貴、杜重威二人截然不同,這情形不由得讓那二人心裏不住的泛酸。
旁邊宮女搬來個圓圓的錦墩,郭威謝過了,方才恭恭敬敬地坐下,從袖袋中掏出寫好的奏章和那道密旨,雙手捧起:“陛下,臣奉欽命差遣之事,如今總算是有了結果,特來禦前交旨。”又從懷中掏出那在破廟中揀來的皇榜,“這是從臣那孩子手中得到的皇榜,應該是臣與之相遇之前,他已經去解了公主之謎。”
石敬瑭頓時便露出火熱的目光,臉上現出驚喜交集的神色:“哦?這麽說……人是已經找到了,那件寶物可也確定了其下落了?”不待郭威迴答,又吩咐宮人上熱茶糕點來,便從宮人手中接過轉遞上來的奏章和密旨,將那道密旨放在一邊,打開那道奏章看了起來,隨後又朝石重貴、杜重威揮揮手:“你們下去吧,以後行事且記謹慎,不許浮躁!”
二人答應著,又施禮拜別,看一眼淵渟嶽峙般端坐在那裏的郭威,又有吃又有喝,心裏都不是滋味,當然也知道這裏內外親疏不同;他們兩個是皇帝陛下的妹婿和兒子,郭威則是皇帝極看重的臣子,對自家人和對臣子當然要有所不同,可這區別也太大了點吧?
兩人恭恭敬敬地退出門外,聽到郭威帶著黯然的語氣在迴皇帝的話:“迴陛下:真是僥幸,臣原本以為這次又白走一趟,誰知迴來時就在城外一座破廟裏遇上了。可人是找到了,性命卻危在旦夕!當時他已經受了重傷,傷勢垂危,臣不得已,將其送到太醫署中救治,據太醫署兩位丞令所言,應該轉危為安了;現在由臣妻接到臣家中將養,隻是在臣離開時,他仍在昏迷中……”
偏殿門口不遠,那兩人走了幾步,石重貴忍耐不住,看向杜重威正要說話;杜重威是武德使,給皇帝探聽外麵的隱密算是他的本職,見石重貴好像在懷疑他,急忙按住他胳膊,悄聲說道:“大侄子……哦……鄭王殿下,咱們倆可是一班兒的,你不用懷疑我,我是從來沒有在陛下麵前遞過你的小話兒,這點你大可放心!”
石重貴雖然即將改封,由鄭王升為齊王,但還未經朝廷正式下旨,隻是皇帝先向他示意了一下,也算是定了,估計要在元日大朝會後下旨,正式改封,由小國晉為大國,也算是高升,值得慶祝。但此時杜重威稱他鄭王,也不算錯。
石重貴疑惑地看看他,眉頭擰了起來:“他娘的!也不知是哪個嘴賤,若讓我查出來,我非拔了他舌頭不可!”
杜重威極不讚同,搖搖頭勸解:“依我看,你還是別查的好。真要查出來,你是處置還是不處置?那肯定是你阿耶的心腹,你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石重貴重重地出了口氣:“可是……我這心裏憋屈啊!誰他娘的來傳這些屁事?我明明是好心幫忙來著,現在卻傳成這樣,這讓阿耶怎麽看我?”
杜重威笑著勸道:“別查,憋屈也得忍著,就當不知道,即便糊裏糊塗的也吃不了虧!”心裏也有點鄙夷,誰不知道你看上了那馮氏,還在我跟前裝蒜?隻是這事情好做不好說,他也懶得去多管這種閑事。
石重貴瞅瞅他,又迴頭朝皇帝暫歇的偏殿中看看;杜重威也跟著迴頭瞅瞅,眨巴著眼睛悄聲猜測著:“莫非是……”石重貴喃喃說道:“可是他才迴來,哪來得及呢?再說這郭威也不是背地裏捅刀子的人呀……”杜重威想起郭威那位義兄劉知遠,不由得臉色陰沉下來:“這可說不定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和那土匪都能混到一塊成為生死兄弟,此人品性如何也盡可知曉……”兩人不由得都停下了腳步,靠近窗戶,側耳聆聽。
偏殿之內,郭威端著茶盞靜靜地坐著,石敬瑭捧著奏章細細看著。奏章隻三百來字,很快便看完,石敬瑭微一思索,便問道:“文仲,你怎麽判斷出那個出劍傷人的殺手是武德司的喬新魁?”
郭威鎮定自若,平平靜靜麵不改色地答道:“陛下是知曉臣這些年來的行事的,臣自奉欽命差遣徹查其事,是與臣妻扮做白蓮宗僧尼在外行走的,曾聽聞過這‘穿心一劍’的渾號,臣又曾職掌軍籍多年,對六軍中軍官履曆、出身,也很清楚。喬新魁原本是江湖中有名的劍客,先進侍衛親軍,後入武德司,近日才升做都將;另外其妻是寧陽公主殿下的保姆嬤嬤,原先是服侍長公主殿下的,好像喬新魁亦是因此而被武德司招攬。”
這話雖明顯是推斷之語,可也符合情理。喬新魁妻子袁嬤嬤,並不是宮內的保姆奶娘出身,而是個梳頭娘子出身,也就是專給貴人女眷們梳頭的,最初是皇帝親妹妹宋國長公主得力的心腹,因梳頭梳出來一手好花樣,便推薦給皇後,再後來因皇後心疼收養的女兒寧陽公主,見她很有眼色,服侍的極為殷勤,才遣她去服侍;這些彎彎繞繞石敬瑭是清楚明白的。
劉知遠、杜重威雖然不合,但調動一個基層小軍官,根本不需驚動到他們兩個直接對上。若是杜重威想要這人,隻需隨便吐露一句話,有的是人巴結著去辦。
郭威口中提到的所謂六軍即天子六軍,六軍各有其軍號,如捧聖軍、嚴衛軍之類,經過晚唐以來諸多演變,現在轉為侍衛親軍,原六軍已名存實亡,唯隻空餘軍號,朝廷並未明令廢除而已,所以二者可以互通相稱。侍衛親軍中又分馬軍、步軍,其下又各分左右廂等建製,有的廂、軍亦會沿用六軍名號。現任的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便是那個飛揚跋扈的劉知遠,副都指揮使即杜重威兼任。
石敬瑭微一思索,便即明白,郭威這番話條理分明,也很容易查證,他並沒有扯謊的理由,隻需將事實告訴自己,自己便能很容易的判斷其中真偽,這讓他心頭不由得又冒起一股火來,伸手在桌案上用力一拍。
石重貴、杜重威兩個在殿外一邊側耳偷聽一邊悄聲說著小話,突然聽到殿內啪的一聲響,似乎皇帝發怒,拍了桌子,互視一眼,俱有點幸災樂禍,想不到這郭威是先如上賓,後如惡客,這會兒也該挨一場訓斥了吧?相對笑了起來,卻聽皇帝喝道:“那兩個混帳呢?給我滾迴來!”心頭頓時一跳,怎麽又扯上我們倆了?
卻見一個內侍慌慌張張地跑出來,口中喊道:“大王、駙馬……皇爺傳二位迴來!”宮內稱唿他們這種與皇帝有親的重臣,隻會稱其最核心的職稱,而不是像在別的場合那般稱其職稱。
二人一驚,皇帝發火竟然真是衝他們倆來的?急忙隨那內侍轉了迴來,不及施禮,卻聽皇帝厲聲喝罵:“差點被你們兩個混帳行子東拉西扯的蒙混過去了!”
二人見皇帝怒不可遏,偌大火氣直衝他們而來,不由得心裏一哆嗦,隨即便看向郭威,眼睛裏都冒出火來,雙手不由自主地緊握成拳。
石重貴看著郭威雲淡風輕若無其事的模樣,怒氣更盛,伸手戟指,厲聲喝罵:“郭威,你一個小小的樞密院院判、兵部侍郞,竟然敢背著老子告刁狀?真以為你是陛下親信就能肆無忌憚?你郭威不過是個四品芝麻官,老子還是皇子、還是親王、還是皇城使、還是開封府尹、還是宰相呢!”
他話音未落,杜重威也跟在後麵探頭探腦地喝斥:“郭威,平日裏看你老實,不想你卻是這般人!別忘了,老子還是駙馬、還是武德使、還是侍衛親軍副都指揮……還是……也……老子馬上也是宰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