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卿,你們怎麽看?”


    暖閣內,弘治皇帝拿著手中那份自通政司送來的奏報詢問在場眾臣。


    劉建等人此刻人都麻了,這啥跟啥呀,京城的百官都安分了,即便是當初朝鮮大君狀都告到朝堂來了都沒人願意站出來彈劾太子殿下、蔚王殿下。


    為何?惹不起!早就吃夠塹長腦子了。


    怎麽某些個玩意腦子是擺設呀,朝堂這麽明顯的局勢都看不清,還敢往人槍口上撞?


    當初太子殿下和蔚王殿下為了弄到這備倭權可是又和文官暗杠一手的,明擺著對其重視至極,在這上麵耍花招沒有絕對的把握你是怎麽敢的呢?


    嫌自己小命太長想要下去插隊?


    現在好了,人家備倭新軍出海作戰不僅大獲全勝,還把你們勾結的證據帶了迴來,你們連狡辯的資格都沒有了。


    現在是真可以提前帶著全家下去搶位置插隊咯......


    “陛下,備倭新軍神勇無比,出海直搗倭寇老巢,可謂是大大揚了我大明國威,為大明這些年死在倭寇手上的百姓們報了血海深仇啊。”


    劉建想了想拱手沉聲。


    不管怎麽樣,態度擺正,先肯定這份華麗的戰績吧。


    “劉公所言甚是,備倭新軍不負陛下與二位殿下的期望,為我大明東南掃去頑疾,此乃大善。”謝遷緊隨其後附議。


    說實話,若是拋棄後麵隱藏著的那件事,備倭新軍這戰績真的沒得說。


    雖然倭寇這個狗皮癬比起北方的大患——遊牧民族來說顯得微不足道,但對大明這些年造成的損失也著實不算小。多少年下來,大明對倭寇的政策都是以防備為主,即便是鄭和時期的無敵艦隊也沒有出海剿滅倭寇。


    其一是因為鄭和艦隊的主要發展方向、任務跟這個不搭嘎;其二便是這倭寇漂於海上對海情太熟了,想在海外針對打擊的難度真不小;其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那時候的大明雖然強大,但北邊征北大將軍要征漠北,難免交趾要進軍,海上又要下西洋,朝廷實在沒什麽餘糧去整在那時還不算特別泛濫的倭寇了。


    再往後到宣德、正統之後......


    嗬嗬,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所以當初數百倭寇被新軍全殲,許多人(利益相關者除外)是感到很激動的,被狗屎惡心了這老些年,終於是站起來了,可不揚眉吐氣嘛。


    但這次的戰績出來,眾人更多的是驚歎,覺得難以置信。


    上次雖然是全殲,但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


    當地全員一心,百姓們更是被調動情緒自發巡視幫助備倭新軍滅倭。


    所以能全殲雖然很牛博弈,但大家都覺得在不算誇張。


    但這次不一樣,這可是殺出海外去幹架呀。


    客場作戰,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就這樣居然還是一麵倒的碾壓局,誰聽了不迷糊?


    所以要是不提某些事,單論這戰績佩服是真該佩服。


    隻是可惜,某些事是拋不開的。


    “對於江南某些家族勾結倭寇之事呢,諸卿為何不說說這?”


    果然,弘治皇帝見眾人都是避開此事,直接自己站出來點明主題。


    避?你們往哪避?


    朕能不知道備倭新軍戰績卓越嘛,備倭新軍要手上沒兩把刷子太子、蔚王那倆混小子敢自己庫庫往下下命令然後再讓下麵遞上一個事後產物來敷衍朕?


    一想到自家那倆混小子,弘治皇帝就腦殼痛。


    這種軍事命令往下丟也不知會朕這個老爹,不知道軍事是國家重中之重,不能隨便亂來的嘛?!


    真是給他倆慣壞了。


    尤其是朱厚照那混球,天天給他帶來驚嚇就算了,居然還搗鼓出了個什麽葵水巾!


    朕聽了都臊得慌!


    要不是最後皇後和秀榮被他收買了,朕非揍死他不可!


    唿~算了算了,想這小子幹嘛,先辦正事,辦正事要緊。


    “這世家勾結倭寇欲要聯手對付備倭新軍之時,諸卿怎麽看?”


    剛拱手發言到謝遷感覺自己好累,他是真不想了這件事,因為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士,而且世家走私這件事吧......


    他還真不怎麽好說......


    因為......


    “陛下,此幾家名為讀書人,詩書傳家之輩,卻勾結倭寇損我大明之利,欲毀我大明之軍,按律當誅。”


    “臣請從重處置,以儆效尤。”


    謝遷沉聲,有所覺悟。


    有些時候,就得果決果斷一些,態度要明確。


    “臣讚歎謝公所言,此等賊子無君無父,當從重論處。臣附議。”


    “臣也附議。”


    劉建、李東陽見謝遷居然這麽果決,不由餘光微掃而過。


    謝懟懟還得是你呀,嘴快腦子也快,態度很端正啊。


    隨即二人也是很快跟上表態,這些個家夥沒救了,沒必要在這件事上費勁,他們要作死誰也救不了他們,沒必要在此刻逆流陛下的態度。


    不過,這麽一搞江南出身的許多官員怕是要腦瓜子嗡嗡的嘍。


    畢竟雖然之前劉大夏那次朝廷拿下了許多走私黨,但走私這件事吧,可不是那點被拿下的貨色就能概括的了的。


    它涉及到人數、層級,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這幾個世家看似愚蠢的行為,或許隻是開始,未來若是在海禁、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事沒有個新論斷,還不知道後續會出什麽幺蛾子呢。


    這水,深著呢。


    見眾人這麽迅速便拿出來明確堅定的態度,弘治皇帝倒是心中一悅,便想就此下論斷。


    但就在此時,小宦官來報。


    “陛下,太子、蔚王二位殿下求見。”


    太子、蔚王?


    暖閣內眾人聞言不由都下意識往外瞅了一眼。


    眾所周知,太子和蔚王兩人沒事是根本不會往朝堂走的,而每一次上朝堂都意味著要整出點什麽動靜來了。


    如今二人主動迴宮,是因為這備倭新軍傳迴的戰報嗎?


    我去!這倆小祖宗不會又要整什麽事了吧?


    三位閣老心中咯噔一下。


    數月之前,在醫院被支配的場景還曆曆在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大明攝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荒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荒曦並收藏迴大明攝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