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時間,一二十起倭寇侵擾?”
“江南本便身處水患之中,這倭患豈非讓江南百姓雪上加霜?”
看著手中的奏疏,弘治皇帝苦著張臉。
大明朝真的是多災多難啊,朕登基十數載歲月,勤勤懇懇每日上朝不敢有一絲懈怠,本想自己多做一些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點餘蔭,結果現在看看這一份份奏疏。
他都要鬱悶了。
這天下怎麽能這麽吉兒難治理啊......
費心費力數十載時光,那愣是沒有做出什麽成績,大明依舊天災人禍接連不斷。
“諸卿,對此可有良策?”
歎了口氣,弘治皇帝再度將目光投給了自己的股肱之臣們。
“陛下,倭寇屢屢冒犯我天朝威嚴,殺害我大明子民,擾亂我大明海疆,於情於理都不應該放過他們。”馬文升拱手站出,高聲道。
現在兵權已經被英國公等武勳搶迴去不少了,這件事上看陛下的表情陛下應該是很生氣很頭疼的,那此時率先表態,既附和大明利益又順了陛下的心還能幫已經在陛下那裏沒什麽好感度的兵部刷點好感度,何樂而不為呢?
老夫雖然是弘治三君子,但也是兵部尚書,為兵部利益考慮很合理吧?
“陛下,老臣也認為該嚴肅對待此次倭患,殺雞儆猴,以震宵小。”謝遷也站了出來,本就是喜歡懟人的人設脾氣自然不可能好到哪裏去,怎麽能忍海外蠻夷騎在頭上拉屎呢,他謝遷可不答應。
文官集團的大佬接連表態,都認為要嚴肅對待此次倭患。
或許,是身為上位者,位居廟堂的責任。
又或許......江南,魚米水鄉,利益可不是大漠能比擬的......
而此刻在場的唯一一位武勳大佬,英國公張懋則是淡定的很,不論別人說什麽都是帶著標準的微笑,誒,就是不發表自己的觀點。
武勳被文官壓製了多少年了,他老張會不想打仗嗎?當然不可能啊,他恨不得現在就披甲上戰場,不然之前一個剿白蓮的工作怎麽能讓他那麽興奮。
當然,熱愛戰鬥喜愛戰功是沒錯,但這都不能成為他這次站出來的理由。
武將集團被文官壓製了那麽久他老張都還能恩寵不斷執掌守衛皇城的任務數十年,他老張難道就是簡單的人嗎,太看不清他老張了。
文官那麽多心眼子還那麽多人,他老子可不會莫名站隊給自己落下什麽把柄。
這些文官的話聽聽就好,他們又不用上戰場還不得靠著他們武勳來拚,玩意裏麵有點什麽餿主意他要是貿然站出來支持打什麽倭寇豈不是自己往坑裏跳?
上次在定國公家喝酒還隱隱聽說魏國公那邊傳來消息,江南的世家大族可能和倭寇有勾連呢。
他老張可不知道在場的文官家中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自然不可能在明知有問題的情況下往裏跳啊。
明知山有虎,咱就不去明知山咯。
可惜,裝傻充愣點頭微笑這招並不是萬能的,身為在場的唯一武勳大佬又是弘治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弘治皇帝自然還是問到了他的頭上。
“張卿,你覺得此次倭患與水災當如何?”
見弘治皇帝點名自己,張懋歎了一口,早知道宣他來的時候就拉上定國公了,那現在起碼有人可以推脫。
現在既然被點名了,張懋也隻好站了出來。
略做思索,張懋拱手沉聲道。
“陛下,倭寇肆虐東南沿海並非我朝初始,自前宋起便有倭寇侵擾沿海百姓之事,但到我朝卻發展到了這般程度,自太祖皇帝起已經不知對我大明造成了多少損失。”
“我大明不弱於過往任何朝代,然倭寇卻偏在我朝肆虐,豈非對我國朝之挑釁。”
“依老臣看,該打!”
“不僅該打,還要打蛇打七寸打到他倭奴聞我華夏便如驚弓之鳥,再不敢踏足我大明疆土!”
一旁,馬文升等剛剛發表意見的文官瞪大了眼。
不是,英國公你平時看起來和和氣氣的還沉默的很,今天怎麽巴拉巴拉肚子裏這麽多墨水?
這你是文官還是我們是文官啊,你這搞的我們很尷尬啊。
而弘治皇帝見狀,則是輕輕頷首。
“既然諸位卿皆認為該對這些倭寇來一次雷霆打擊,那麽......”
“陛下!”
就在弘治皇帝話說到一半時,突然一位身穿紅衣官袍的老人站出,拱手開口將其打斷。
“王卿,你可有事?”
雖然被打斷了說話,弘治皇帝倒也不惱,而是看向站出來的王繼問道。
“諸位大臣剛剛所說老臣皆認可,老臣也認為該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以證我大明國威,但是吧......”
“戶部沒錢,出不起軍費呀。”
在場眾人聞言:......
好家夥,忘了六部財政大管家還在這呢。
王繼卻沒在乎眾人的目光,繼續拱手道:“去年大明剛平定了米魯禍事,又剛解決西北白蓮禍事,國庫現在是真沒錢了。”
弘治皇帝一聽,明白了,他的大管家這是跳出來哭窮了。
“鎮國府旗下的眾多商會不是都繳納上了商稅嗎,以鎮國府的吸金能力補充上來的稅收難道也用完了?”
“陛下,咱們國庫前些年可一直都是虧空的,鎮國府這些年雖然交上不少的商稅,但也隻是補充了往年的窟窿而已。”王繼聞言,幽幽的道。
開玩笑,要是真有閑錢他們戶部每年過年交年度財務報告的時候會給戶部上下算的紅眼算的神經質了?
大明一年的稅收就那麽點,還這災那災的需要調度,去年更是剛打完兩場仗現在還哪有閑錢啊。
就是剿白蓮叛亂時候那些軍費、軍糧還是好不容易湊出來的呢。
“這......”
弘治皇帝聞言也是無奈,大明確實很窮,比起前宋來說大明的稅收簡直是難看的很,他的大管家現在哭窮好像也是情理之中的。
全場,一片寂然。
“要不......陛下您從內帑裏取一點用來應對此次平倭?”王繼見狀,提議道。
“嗯?!”
弘治皇帝頓時警惕起來。
搞了半天在這等著朕呢
不可能!朕這幾年好不容易才在倆臭小子孝敬的分紅裏存下了一千二百五十三萬七千一百四十八兩六錢銀子,朕很窮的,你們別看朕!
“江南本便身處水患之中,這倭患豈非讓江南百姓雪上加霜?”
看著手中的奏疏,弘治皇帝苦著張臉。
大明朝真的是多災多難啊,朕登基十數載歲月,勤勤懇懇每日上朝不敢有一絲懈怠,本想自己多做一些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點餘蔭,結果現在看看這一份份奏疏。
他都要鬱悶了。
這天下怎麽能這麽吉兒難治理啊......
費心費力數十載時光,那愣是沒有做出什麽成績,大明依舊天災人禍接連不斷。
“諸卿,對此可有良策?”
歎了口氣,弘治皇帝再度將目光投給了自己的股肱之臣們。
“陛下,倭寇屢屢冒犯我天朝威嚴,殺害我大明子民,擾亂我大明海疆,於情於理都不應該放過他們。”馬文升拱手站出,高聲道。
現在兵權已經被英國公等武勳搶迴去不少了,這件事上看陛下的表情陛下應該是很生氣很頭疼的,那此時率先表態,既附和大明利益又順了陛下的心還能幫已經在陛下那裏沒什麽好感度的兵部刷點好感度,何樂而不為呢?
老夫雖然是弘治三君子,但也是兵部尚書,為兵部利益考慮很合理吧?
“陛下,老臣也認為該嚴肅對待此次倭患,殺雞儆猴,以震宵小。”謝遷也站了出來,本就是喜歡懟人的人設脾氣自然不可能好到哪裏去,怎麽能忍海外蠻夷騎在頭上拉屎呢,他謝遷可不答應。
文官集團的大佬接連表態,都認為要嚴肅對待此次倭患。
或許,是身為上位者,位居廟堂的責任。
又或許......江南,魚米水鄉,利益可不是大漠能比擬的......
而此刻在場的唯一一位武勳大佬,英國公張懋則是淡定的很,不論別人說什麽都是帶著標準的微笑,誒,就是不發表自己的觀點。
武勳被文官壓製了多少年了,他老張會不想打仗嗎?當然不可能啊,他恨不得現在就披甲上戰場,不然之前一個剿白蓮的工作怎麽能讓他那麽興奮。
當然,熱愛戰鬥喜愛戰功是沒錯,但這都不能成為他這次站出來的理由。
武將集團被文官壓製了那麽久他老張都還能恩寵不斷執掌守衛皇城的任務數十年,他老張難道就是簡單的人嗎,太看不清他老張了。
文官那麽多心眼子還那麽多人,他老子可不會莫名站隊給自己落下什麽把柄。
這些文官的話聽聽就好,他們又不用上戰場還不得靠著他們武勳來拚,玩意裏麵有點什麽餿主意他要是貿然站出來支持打什麽倭寇豈不是自己往坑裏跳?
上次在定國公家喝酒還隱隱聽說魏國公那邊傳來消息,江南的世家大族可能和倭寇有勾連呢。
他老張可不知道在場的文官家中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自然不可能在明知有問題的情況下往裏跳啊。
明知山有虎,咱就不去明知山咯。
可惜,裝傻充愣點頭微笑這招並不是萬能的,身為在場的唯一武勳大佬又是弘治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弘治皇帝自然還是問到了他的頭上。
“張卿,你覺得此次倭患與水災當如何?”
見弘治皇帝點名自己,張懋歎了一口,早知道宣他來的時候就拉上定國公了,那現在起碼有人可以推脫。
現在既然被點名了,張懋也隻好站了出來。
略做思索,張懋拱手沉聲道。
“陛下,倭寇肆虐東南沿海並非我朝初始,自前宋起便有倭寇侵擾沿海百姓之事,但到我朝卻發展到了這般程度,自太祖皇帝起已經不知對我大明造成了多少損失。”
“我大明不弱於過往任何朝代,然倭寇卻偏在我朝肆虐,豈非對我國朝之挑釁。”
“依老臣看,該打!”
“不僅該打,還要打蛇打七寸打到他倭奴聞我華夏便如驚弓之鳥,再不敢踏足我大明疆土!”
一旁,馬文升等剛剛發表意見的文官瞪大了眼。
不是,英國公你平時看起來和和氣氣的還沉默的很,今天怎麽巴拉巴拉肚子裏這麽多墨水?
這你是文官還是我們是文官啊,你這搞的我們很尷尬啊。
而弘治皇帝見狀,則是輕輕頷首。
“既然諸位卿皆認為該對這些倭寇來一次雷霆打擊,那麽......”
“陛下!”
就在弘治皇帝話說到一半時,突然一位身穿紅衣官袍的老人站出,拱手開口將其打斷。
“王卿,你可有事?”
雖然被打斷了說話,弘治皇帝倒也不惱,而是看向站出來的王繼問道。
“諸位大臣剛剛所說老臣皆認可,老臣也認為該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以證我大明國威,但是吧......”
“戶部沒錢,出不起軍費呀。”
在場眾人聞言:......
好家夥,忘了六部財政大管家還在這呢。
王繼卻沒在乎眾人的目光,繼續拱手道:“去年大明剛平定了米魯禍事,又剛解決西北白蓮禍事,國庫現在是真沒錢了。”
弘治皇帝一聽,明白了,他的大管家這是跳出來哭窮了。
“鎮國府旗下的眾多商會不是都繳納上了商稅嗎,以鎮國府的吸金能力補充上來的稅收難道也用完了?”
“陛下,咱們國庫前些年可一直都是虧空的,鎮國府這些年雖然交上不少的商稅,但也隻是補充了往年的窟窿而已。”王繼聞言,幽幽的道。
開玩笑,要是真有閑錢他們戶部每年過年交年度財務報告的時候會給戶部上下算的紅眼算的神經質了?
大明一年的稅收就那麽點,還這災那災的需要調度,去年更是剛打完兩場仗現在還哪有閑錢啊。
就是剿白蓮叛亂時候那些軍費、軍糧還是好不容易湊出來的呢。
“這......”
弘治皇帝聞言也是無奈,大明確實很窮,比起前宋來說大明的稅收簡直是難看的很,他的大管家現在哭窮好像也是情理之中的。
全場,一片寂然。
“要不......陛下您從內帑裏取一點用來應對此次平倭?”王繼見狀,提議道。
“嗯?!”
弘治皇帝頓時警惕起來。
搞了半天在這等著朕呢
不可能!朕這幾年好不容易才在倆臭小子孝敬的分紅裏存下了一千二百五十三萬七千一百四十八兩六錢銀子,朕很窮的,你們別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