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農耕文明的古老國家,對於種田的科技樹那點的不是一般的高。
在這片大陸上好吃的好用的那一般都被老祖宗嚴選給選好經曆過人工培育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是一個農耕經濟最偉大的國度,他就不可避免擁有著農耕經濟最致命的特點、缺陷。
在自然災害、戰爭和社會動蕩等不利因素麵前,脆弱的小農經濟往往難以承受住打擊,極容易導致一年的勞作顆粒無收,讓靠天吃飯的勤勞的農民伯伯們陷入貧困、饑荒,甚至被活活餓死。
作為靠天吃飯的農耕文明,這類慘狀在華夏的曆史上屢見不鮮。
而好巧不巧,多災多難的大明從太祖皇帝建國起至崇禎皇帝煤山上吊,整整276年,大明的天災基本上就沒停過......
據《華夏災害通災害通史·明朝卷》記載,水、旱、蟲、震、疫、沙塵、風、雹、雷擊、霜、雪、凍害等一十二類自然災害,大明共發生了三千九百五十二次,堪稱是曆朝曆代之最......
這不,迴來屯田不過數月時光,天氣逐漸轉熱步入夏季,但這要命的鬼天氣依舊沒有要降雨的意思。
看著湛藍的天空,吊著狗尾巴草躺在樹蔭下,朱厚煒總感覺老天爺又要和大明的百姓們開玩笑了。
好在,西山不缺錢不缺人也不缺能幹的工匠,不僅實現就有囤積蓄水以備後患,朱厚煒還拿出了新一代的風力水車等水利設施。
就算沒雨憑借著西山道儲備水源和這些水利設施也不至於出什麽問題。
但是,雨這東西,其實對大明來說一年的總量肯定是差距不大的,那北方遲遲沒有雨帶北上,南方現在估計是要出問題了......
世人皆說煙雨江南好,隻有江南的百姓知道,黃梅天,也就是所謂的梅雨季是有多煩人,可能今天剛洗完的內褲,一周過後......
誒,發黴發臭了!
照現在這般情形下去,朱厚煒感覺江浙那邊應該挺不好受的,甚至有可能要引發點自然災害啊......
誒?我操這心幹嘛,我就是個王爺,還被朱厚照連累的要一起上課,這破事兒我也管不了啊。
從草坪上站起身,錢安迅速上前幫朱厚煒拍了拍身後的塵土,朱厚煒哼著小曲,往迴走去。
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讓朝廷去操心就是了。
此時,朱厚煒口中所說的那些個高個子們,正縮在內閣看著地方遞上來的奏疏頭痛欲裂。
南澇北旱,災情嚴重,受災百姓,不計其數。
冰冷冷的文字下,是一位位失去家園、失去生命的苦命人。
“劉公,此事拖不得,得盡快報給陛下。”
謝遷眸光凝重,他自身就是浙江餘姚人,除了朝廷的奏疏,他也收到了族中傳來的家書,顯然浙江的某些地方洪澇災害也已經非常嚴重了。
浙江這個山地還算多的地方都已如此,那南直隸呢?那可都是平原,還是長江入海口啊。
災情不得上天了啊。
不論是出於對家鄉故土的情感還是他身為內閣大學士,大明宰輔的擔當,這件事都得嚴肅、盡快處理。
“是啊李公,災情似火拖不得啊。”李東陽也站了出來,前不久剛“徒步”前去救災過的他,自然對災情更有感觸。
但劉建卻是挑了挑眉毛,默不作聲的推出手中的奏疏,神色有些冷厲聲音低沉道。
“二位,你們看這個。”
“這......”
二人疑惑,但迅速從劉建手中接過,一看皆是大驚失色。
“最近倭寇侵擾次數怎麽如此之多?!”
“弘治十四年五月初八,台州府遭遇倭寇......”
“弘治十四年五月十八,鬆江府遭遇倭寇......”
“弘治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溫州府遭遇倭寇......”
“弘治十四年七月初二,寧波府遭遇倭寇......”
“......”
他們之前不是沒有看到倭寇侵擾的奏疏,但都當是平常事件批閱的,因為大明太大,海岸線太長,海防壓力十分大,倭寇侵擾雖然惡心但危害其實十分有限對大明造不出什麽實際性的傷害。
雖然每年都會有那麽幾次惡心人的動作,但他們不可能時刻盯著,畢竟這牛皮癬一樣的倭寇,打又打不完每次還要他們耗費大量的財力卻又得不到什麽實際性的好處收獲,實在是討厭的很。
所以基本都是批閱下去讓下麵的備倭衛看著處理,基本也能維持住東南沿海的穩定就行了。
但這次短短兩個多月時間,江浙等東南沿岸居然遭遇了大大小小二十餘次倭寇!
不對勁,太不對勁了。
倭寇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猖獗了?要知道明初從洪武到永樂近六十年代時間裏,倭患次數也才九十幾次,平均下來每年連兩次都分不到!
他們這幾個月時間的侵擾呢?達到倭患程度的至少都有四五列了吧!
此刻的二人,終於明白剛剛他們焦急要找陛下說南方水患的時候劉建的表情了。
原來除了水患之外,這裏還藏了一個倭患啊......
“撮爾小國,彈丸之地,竟連連冒犯我大明天威,誰給他們的膽子!”謝懟懟小胡子一翹,就想罵人。
他們讀書人對四方蠻夷的鄙視那是十分嚴重的,北邊韃靼繼承了前元的遺產能跟大明對著幹他們都瞧不上,你們幾個鳥不拉屎的破島居然還敢這般挑釁大明!
真當我大明拿你們沒辦法是吧!
“每年都得被這些倭寇惡心一番,真的是......”李東陽也是皺眉不已,大明沒能力搞這些叼毛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大明朝廷說實話真的窮,要大張旗鼓搞倭寇還過不過日子了?
“不論如何,此次倭寇接連挑釁其中必有蹊蹺,絕不能草草了事。”謝遷道。
“諸公,此事得呈上去先過問陛下,對付倭寇的事情,吾等三人說了可不算數。”劉建見倆南方人已經開始快要沒形象的潑婦罵街了,連忙咳嗽一聲提醒道。
劉建這麽一說,李東陽、謝遷二人此時才反應過來。
對哈,南倭北元這類事情必須得由陛下定奪的,況且兵部的兵權現在已經被英國公為首的五軍都督府收迴去了一部分,哪怕他們是內閣大學士此時對大明兵權也不可能做到當初那般的掌控力了。
“走,去麵見陛下。”
仨老頭對視一眼,拿著手中的兩件大事火急火燎的朝著暖閣走去。
一出內閣小樓......
謔,汗水已經止不住開始流淌。
果然,南邊水災了,咱這北方的暴曬鐵板燒就是不可避免的......
快走快走,再曬一會成老肉幹了......
在這片大陸上好吃的好用的那一般都被老祖宗嚴選給選好經曆過人工培育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是一個農耕經濟最偉大的國度,他就不可避免擁有著農耕經濟最致命的特點、缺陷。
在自然災害、戰爭和社會動蕩等不利因素麵前,脆弱的小農經濟往往難以承受住打擊,極容易導致一年的勞作顆粒無收,讓靠天吃飯的勤勞的農民伯伯們陷入貧困、饑荒,甚至被活活餓死。
作為靠天吃飯的農耕文明,這類慘狀在華夏的曆史上屢見不鮮。
而好巧不巧,多災多難的大明從太祖皇帝建國起至崇禎皇帝煤山上吊,整整276年,大明的天災基本上就沒停過......
據《華夏災害通災害通史·明朝卷》記載,水、旱、蟲、震、疫、沙塵、風、雹、雷擊、霜、雪、凍害等一十二類自然災害,大明共發生了三千九百五十二次,堪稱是曆朝曆代之最......
這不,迴來屯田不過數月時光,天氣逐漸轉熱步入夏季,但這要命的鬼天氣依舊沒有要降雨的意思。
看著湛藍的天空,吊著狗尾巴草躺在樹蔭下,朱厚煒總感覺老天爺又要和大明的百姓們開玩笑了。
好在,西山不缺錢不缺人也不缺能幹的工匠,不僅實現就有囤積蓄水以備後患,朱厚煒還拿出了新一代的風力水車等水利設施。
就算沒雨憑借著西山道儲備水源和這些水利設施也不至於出什麽問題。
但是,雨這東西,其實對大明來說一年的總量肯定是差距不大的,那北方遲遲沒有雨帶北上,南方現在估計是要出問題了......
世人皆說煙雨江南好,隻有江南的百姓知道,黃梅天,也就是所謂的梅雨季是有多煩人,可能今天剛洗完的內褲,一周過後......
誒,發黴發臭了!
照現在這般情形下去,朱厚煒感覺江浙那邊應該挺不好受的,甚至有可能要引發點自然災害啊......
誒?我操這心幹嘛,我就是個王爺,還被朱厚照連累的要一起上課,這破事兒我也管不了啊。
從草坪上站起身,錢安迅速上前幫朱厚煒拍了拍身後的塵土,朱厚煒哼著小曲,往迴走去。
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讓朝廷去操心就是了。
此時,朱厚煒口中所說的那些個高個子們,正縮在內閣看著地方遞上來的奏疏頭痛欲裂。
南澇北旱,災情嚴重,受災百姓,不計其數。
冰冷冷的文字下,是一位位失去家園、失去生命的苦命人。
“劉公,此事拖不得,得盡快報給陛下。”
謝遷眸光凝重,他自身就是浙江餘姚人,除了朝廷的奏疏,他也收到了族中傳來的家書,顯然浙江的某些地方洪澇災害也已經非常嚴重了。
浙江這個山地還算多的地方都已如此,那南直隸呢?那可都是平原,還是長江入海口啊。
災情不得上天了啊。
不論是出於對家鄉故土的情感還是他身為內閣大學士,大明宰輔的擔當,這件事都得嚴肅、盡快處理。
“是啊李公,災情似火拖不得啊。”李東陽也站了出來,前不久剛“徒步”前去救災過的他,自然對災情更有感觸。
但劉建卻是挑了挑眉毛,默不作聲的推出手中的奏疏,神色有些冷厲聲音低沉道。
“二位,你們看這個。”
“這......”
二人疑惑,但迅速從劉建手中接過,一看皆是大驚失色。
“最近倭寇侵擾次數怎麽如此之多?!”
“弘治十四年五月初八,台州府遭遇倭寇......”
“弘治十四年五月十八,鬆江府遭遇倭寇......”
“弘治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溫州府遭遇倭寇......”
“弘治十四年七月初二,寧波府遭遇倭寇......”
“......”
他們之前不是沒有看到倭寇侵擾的奏疏,但都當是平常事件批閱的,因為大明太大,海岸線太長,海防壓力十分大,倭寇侵擾雖然惡心但危害其實十分有限對大明造不出什麽實際性的傷害。
雖然每年都會有那麽幾次惡心人的動作,但他們不可能時刻盯著,畢竟這牛皮癬一樣的倭寇,打又打不完每次還要他們耗費大量的財力卻又得不到什麽實際性的好處收獲,實在是討厭的很。
所以基本都是批閱下去讓下麵的備倭衛看著處理,基本也能維持住東南沿海的穩定就行了。
但這次短短兩個多月時間,江浙等東南沿岸居然遭遇了大大小小二十餘次倭寇!
不對勁,太不對勁了。
倭寇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猖獗了?要知道明初從洪武到永樂近六十年代時間裏,倭患次數也才九十幾次,平均下來每年連兩次都分不到!
他們這幾個月時間的侵擾呢?達到倭患程度的至少都有四五列了吧!
此刻的二人,終於明白剛剛他們焦急要找陛下說南方水患的時候劉建的表情了。
原來除了水患之外,這裏還藏了一個倭患啊......
“撮爾小國,彈丸之地,竟連連冒犯我大明天威,誰給他們的膽子!”謝懟懟小胡子一翹,就想罵人。
他們讀書人對四方蠻夷的鄙視那是十分嚴重的,北邊韃靼繼承了前元的遺產能跟大明對著幹他們都瞧不上,你們幾個鳥不拉屎的破島居然還敢這般挑釁大明!
真當我大明拿你們沒辦法是吧!
“每年都得被這些倭寇惡心一番,真的是......”李東陽也是皺眉不已,大明沒能力搞這些叼毛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大明朝廷說實話真的窮,要大張旗鼓搞倭寇還過不過日子了?
“不論如何,此次倭寇接連挑釁其中必有蹊蹺,絕不能草草了事。”謝遷道。
“諸公,此事得呈上去先過問陛下,對付倭寇的事情,吾等三人說了可不算數。”劉建見倆南方人已經開始快要沒形象的潑婦罵街了,連忙咳嗽一聲提醒道。
劉建這麽一說,李東陽、謝遷二人此時才反應過來。
對哈,南倭北元這類事情必須得由陛下定奪的,況且兵部的兵權現在已經被英國公為首的五軍都督府收迴去了一部分,哪怕他們是內閣大學士此時對大明兵權也不可能做到當初那般的掌控力了。
“走,去麵見陛下。”
仨老頭對視一眼,拿著手中的兩件大事火急火燎的朝著暖閣走去。
一出內閣小樓......
謔,汗水已經止不住開始流淌。
果然,南邊水災了,咱這北方的暴曬鐵板燒就是不可避免的......
快走快走,再曬一會成老肉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