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冷雨淒淒月未開,寒宵戚戚有聲哀。


    當時會聚千層霧,此際何堪萬裏埃?


    意氣文章終不了,流光往事莫能裁。


    迴眸歎息誰離別,疏影飄搖道善哉。


    話說林衝聽魯智深唱了一篇頌子,興致索然,乃道:“公明哥哥,我這裏也有一首詩詞,不知哥哥要聽麽?”宋江道:“林兄若要唱,愚兄洗耳恭聽。”林衝就把自己寫得詩詞唱出來,正是一首《破陣子》,唱道:


    “沒入梁山百裏,招安征戰千州。槍挑北遼番國境,飛馬狼煙火未休,誰欺豹子頭?


    試看如今人物,英雄豪意難留。怨氣哀魂誰不釋,一騎江湖任自由,依然豹子頭!”


    眾人聞聽林衝唱罷,一眾喝彩。宋江讚道:“好個豹子頭!瀟灑依舊。”當日,眾人都來吃酒,許久方散。


    原來,自宋江歸山做了一方都土地以來,時常鎮壓邪祟,夢中與人解難。周邊百姓深感宋江恩德,自覺上山建築,為宋江等已死的天罡地煞立像造屋。宋江也為答謝百姓,每日前兩個星君引兵夜裏在管轄地界巡邏。但有作惡多端的孤魂野鬼,山精走獸,盡皆驅逐斬殺。因此都不在話下。


    是日,單說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兩個引兵下山,於路不曾遇見甚事。二兄弟便就馬上攀談,當時彭玘道:“兄弟人稱百勝將,然自上梁山起,不見多少勝跡,隻怕百勝將之名後世難保。”韓滔聞言,略有羞愧,隻是說道:“兄弟不知,我這百戰百勝之名並非說我。卻是說我帶兵有方,麾下兵卒無往而不利。”彭玘大悟道:“說的也是。聞聽你家祖傳有兵書,隻是不曾閱過。但也不見你陣前應用,卻是為何?”韓滔道:“家傳兵書,不過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梁山自有吳用、公孫勝、朱武三位軍師在,何必我來班門弄斧?”彭玘說道:“隻怕是韓家兵法,後繼無人了。”兩個哀歎了。


    眾看官不知,這裏說一段韓滔往事。眾所周知,這百勝將韓滔在未被逼得上梁山之前,可是陳州團練使。更有讚詩一句道:“韜略家傳遠。”其人自小家境不錯,出生書香門第。韓滔小時乃是個安靜斯文的孩子,整天嘴裏念著的無非是些“子雲詩曰”等等。雖然祖上皆是武官出身,然家人開明的緊,甚至都不曾想過讓韓滔走習武之路。直教一心隻讀聖賢書,寫就驚世之作,奪個狀元魁首便好,將來風風光光走上仕途,造福百姓,也是一番心願。實則天不遂人願,正如俗語道:“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韓父為韓滔請來授業經師,可是方圓五百裏有名的大儒。這位老師博學多才,常給韓滔講解經史子集。有道是:“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有了滿腹經綸,便可以考取功名;有了功名高中,便可治理國家、忠君報國、光宗耀祖絕不為過。”韓滔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從此更加發奮圖強,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都飽讀不厭,詩詞文章也是時常精練。直到他十四歲那年遼軍壓境,直逼河北諸州時,韓滔的文儒仕途大夢才被徹底打破。


    卻說當時,遼軍兵臨城下,那老師所言治國之言,忽的蕩然無存。韓滔大為觸動。心中暗忖道:“在這亂世之秋,國家危難之際,嘴上功夫,紙上文章再厲害,都不及劍鋒管用;有武藝傍身可以統領千軍萬馬,馳騁沙場,平治亂世,安國興邦;退萬步講,一方守城將領也可保全一方百姓。”當下拿定主意,便跪在父母麵前,說了一番抱負。韓父見其子一片赤膽忠心,悟性也極高,具有習武的天賦,所以便把家傳獨門槍槊之法並十八般武藝盡數傳授給韓滔。韓滔生性聰慧,心靈手巧。不上三年工夫,那十八般武藝學得十分精通。其父看韓滔長進頗大,非常欣喜。連忙與韓滔道:“我家自有一套兵法,乃是先人匯集《太白陰經》、《練兵實紀》之所長,獨撰此書。今日見你上進的緊,便講授給你。你可記住,這門學藝,切勿外傳。”韓滔大喜受拜。


    一年後,韓滔與父學完自家兵法,後應武舉做了賦閑的參將。隻可惜當年奸臣當道,不能用人。韓滔雖文武雙全,卻隻落得埋沒京師。後來殿帥府見韓滔帶兵有度,調遣精明,善使一條家傳棗木槊技法,也隻讓他做得團練使。後因精通對陣之法,與人鬥陣,百戰百勝。便唿為百勝將軍。自古道:一將功成萬骨枯!誠有此言也。正如古詩所言:


    幼辭父母去鄉邦,鐵馬金戈入戰場。


    截發為繩穿斷甲,扯旗作帶裹金瘡。


    腹饑慣把人心食,口渴曾將虜血嚐。


    四海太平無事業,青銅愁見鬢如霜。


    專道武將不容易得做。萬幸,天不負韓滔勤勉,不期遇著雙鞭唿延灼。當時唿延灼也因祖上開國將軍鐵鞭唿延讚的陰德,做得汝寧郡都統製。兩個英雄豪傑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一次談到深處,情義所在,才結為兄弟。那之後唿延灼征討梁山,也不忘義氣,舉薦韓滔做了前路正先鋒。後來又因宋江愛才,留在梁山,招安後做了將軍。


    話說迴來,韓滔、彭玘兩個巡邏山下,忽見時遷飛奔來報,說是:“晁天王喚你兩個迴山聽令。”韓滔、彭玘不敢耽擱,引著兵馬迴山。不期迴到山上,就見眾家兄弟都在,卻是喜笑顏開。兩個問道:“不知天王哥哥喚我二迴山,有何軍令?”晁蓋說道:“我已料定,三日後便是唿延灼陽壽盡日。為免將軍走地府冤枉路,要遣人去接迴山。我與宋賢弟商議了,他說你二人與唿延將軍親密。因此有意遣你二人去接唿延將軍英靈迴山,不知可往麽?”兩個聽了,心中甚喜,連連道:“必不辱使命。”宋江又道:“為免諸州、府、縣等土地驚動,你二人不帶一兵一卒,兩個速去速迴。”兩個應了,當下與眾人道別。


    韓滔、彭玘領命下山,一路疾行。兩人不帶兵卒,為避日光,夜行曉宿,轉走山林小路。看看行了兩夜,來到一處荒村。此時天色漸明,兩人商議道:“隻怕太陽出山,你我灰飛煙滅,需尋一處歇腳,待日頭落了再行。”欲尋個住處歇腳,於是入荒村來。兩個剛進村口,便覺一股陰森之氣撲麵而來。正走著,忽然一陣怪風刮起,風沙迷眼間,似有黑影晃動。彭玘大喝一聲:“何方妖孽,敢擋吾等引兵去路!”話音未落,隻見幾個孤魂野鬼,身上濕漉漉德矗立在彼。韓滔怒目圓睜,抽出腰間佩劍,與彭玘並肩而立。韓滔道:“孤魂野鬼怎敢攔路?還不速速退開!”那鬼聞言,撲騰跪倒,嘴裏要說些甚麽,卻噴出水來。


    韓滔見狀,與彭玘道:“看是淹死的鬼,如之奈何?”彭玘眉頭微皺,低聲道:“莫管它如何死的,我們還有要事在身,不可耽擱。”韓滔點點頭,提劍向前一揮,喝道:“休要糾纏,否則劍下無情。”那幾個鬼魂卻隻是跪地不起,口中嗚嗚作響,像是在求救一般。韓滔善心一點,便道:“我等既是都土地麾下陰將,怎能見苦難而不救?兄弟怕誤了日期,可先去迎唿延將軍迴來,我自在這裏與其解難。”彭玘初時不肯,韓滔三說五說,彭玘好歹應下道:“兄弟保重,不可亂來,隻等我迴來。”當下約定了。次日夜裏,二人分路而去。


    不說韓滔留下如何,卻說彭玘一路望京城來,因為耽擱時日,到時早見唿延灼身死國喪。天下百姓共哀。京城上下,無不嗟歎。更有天子禦筆丹書寫下一首《三奠子》追悼,詞曰:


    望將軍世代,開國興朝。騎駿馬,舞鞭稍。盔明塵內影,袍透冷風蕭。恨相望,哀歲月,不輕饒。


    墳塋寂寂,忠義昭昭。魂未遠,意曾寥。翻騰驚宇宙,玉後有雄驕。承武藝,同名號,撰書飄。


    彭玘一路來至唿延灼府邸,見靈柩早埋下了,心想:“本應在夢中引唿延將軍英魂,如今來遲,英魂早不在此,隻得等頭七限滿,才能接著。”於是隻得在唿延灼墓前幹等。彭玘守在墓前,心中甚是焦急:“如今這邊等上七日夜,韓滔兄弟又不知如何,真前後為難也。”歎罷,也隻得苦等。這一等便是六日,眼看明日便是頭七。


    第七日夜晚,月色黯淡無光。彭玘正凝神貫注之時,忽然一陣陰風吹過,周圍氣氛變得陰森起來。唿延灼魂魄緩緩浮現,隻是眼神迷茫,似不知自己已死。彭玘見狀,忙上前答禮道:“將軍,可認得我麽?”唿延灼聽聞見了,驚道:“彭玘,果真是你!”彭玘道:“今日將軍已死,我奉天王哥哥並公明哥哥將領,請將軍英魂迴梁山泊相聚。”唿延灼聽後長歎一聲道:“吾一生征戰,一世英名,終究難逃一死。”彭玘安慰一番道:“將軍壽終正寢,不必過於傷悲。”唿延灼又道:“既然今日頭七,可否容我迴家一看。”彭玘不敢違背,兩個迴府邸看了。就見婦人教子有方,都在守孝。唿延灼欣慰道:“我唿延家後繼有人,吾心甚慰。”說罷,又取了披掛,兩個望梁山泊去。於路上唿延灼問韓滔如何不來?彭玘道:“原本是我與韓滔同來,隻是路遇荒村,野鬼攔路。不知如何,韓滔兄弟便留下看視。如今我等可去接應。”兩個說了,一路趕迴荒村。


    看看七八日,兩個抵達荒村,彭玘四下裏來尋韓滔不著。唿延灼遠遠地見這荒村彌漫著一股濃霧,處處透著詭異。唿延灼皺眉道:“此處好生奇怪,莫不是有妖邪作祟?”正說著,前方隱隱傳來韓滔唿喊之聲。二人趕忙奔去,隻見韓滔迴馬而來,口中喊道:“且迴!”兩個不知甚麽情況,隻是迴馬便走。三個走了多時,才肯勒住馬。當時彭玘問韓滔道:“兄弟怕甚麽?”韓滔道:“此處我已探得明白,隻是奈何不得。”唿延灼道:“有甚麽奈何不得?”韓滔聞聽唿延灼問了,這才與唿延灼答禮,答道:“這村中冤魂盡皆是淹死的,隻因上遊決堤。小弟望上遊見了,隻看見堤壩之上竟有一道深深的劍痕。此乃人為所致,定是有人故意為之,造成水淹村莊,這些冤魂才不得解脫。”韓滔直說的滿臉憤恨。


    唿延灼聽聞此言,怒目圓睜,喝道:“豈有此理,此等惡事絕不可饒恕。”唿延灼抽出腰間雙鞭,大喝一聲道:“吾雖身死,然一身正氣尚存,恰巧二位兄弟都在,隨我上山除害。”當時兩個認準。又迴馬上山來。來到一處山洞,韓滔道:“老巢便在此處!”三人下馬,握緊武器入山洞去。


    洞內陰暗潮濕,散發著腐臭之氣。行不多遠,便聽得一聲道:“何方宵小,竟敢前來送死?”唿延灼大聲喝道:“你這作惡多端之人,害死眾多無辜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言罷,揮舞雙鞭衝上前去。隻見那人手中長劍一揮,來刺唿延灼。唿延灼側身避開,韓滔與彭玘也紛紛出手,從兩側夾擊。隻是那人劍法淩厲,又因洞黑,瞧不斟酌,一時間三人竟占不到上風。然而雙拳難敵四手,看看三十合之上,那人早不敵唿延灼三個,當時賣個破綻,望洞內去了。唿延灼三個緊追直上,看看來到洞內,就見許多惡鬼撲麵而來。三人隻得招架,難進寸步。


    原來這人學了些歪門邪道,會一個五鬼搬運之法,因要修煉至陰至狠的惡鬼,才把這一村之人盡數淹死。唿延灼見狀,轉使神威,一鞭一個都打得魂飛魄散,當時笑道:“生前千軍萬馬我都不懼,怎怕你三五隻惡鬼?”那人見惡鬼都不能取勝,自知勝算無幾,又使個不知道甚麽法遁走了。三個在洞內尋了多時,不見其人,彭玘道:“無奈走了賊廝,隻是天王、公明二位哥哥急切將軍迴山,就此作罷。”唿延灼隻得認理,三個便棄了山洞,一路趕迴梁山。


    當時晁蓋、宋江早早在金沙灘上等候了,見唿延灼歸山,眾人欣喜,都來慶賀。酒席之間,唿延灼說了來時荒村山洞的備細。當時吳用等也早在山上,吳用聽罷,問道:“小可曾聞我等魂魄不可幹預陽間之事,哪怕天王哥哥也隻是托夢告知,後來張順冤魂報仇也是借用張橫肉身,你三個怎能與活人大戰三十合之上?”唿延灼聽聞此言,也是一愣,細細思量後說道:“吾等當時並未多想,隻覺那人雖是活人卻透著股子邪氣,打鬥起來與常人無異。”眾頭領皆麵麵相覷,甚是疑惑。宋公明笑道:“隻因我封為都土地,手下陰將可與邪祟作戰,此乃天職。若非邪祟,便不能戰之。”眾人大悟。


    隻說又是一歲,晁蓋靈光一現,笑道:“又有一位文士要歸山來,不知誰人前去接應則個?”宋江聞言,大喜道:“不知是那個文士?”晁蓋便把姓名說了,有分教:沒羽箭來說往事,浪裏跳再賺神醫。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