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戰罷金兵欲罷休,便將言表上皇州。
謙恭已布朝宗義,滿意忠臣立國修。
社稷山河秋漠漠,樊城巨郭月悠悠。
金珠滿載為功績,水滸英雄誌已酬。
話說當時吳用道:“如今舊土盡歸我大宋,金兵已然退迴本國中京大定府,目下又將入秋,卻等秋收農忙,不宜作戰。當與金國修好,談判契約為上。”宋江道:“如此也好。”於是寫下奏章,就把備細說來,教戴宗送往京師,以求聖裁。戴宗領命去時,不一刻便迴轉來,宋江問道:“兄弟如何去又複返?”戴宗道:“方才小弟出城,正撞見柴兄引糧草到此,與柴兄說了備細,他道:‘可與公明兄長商議,既動文書,申達天子。我願隨之齎奏,不知尊意如何?’於是我代為迴來,問過元帥意下如何?”宋江聞言大喜道:“兄弟病愈,可喜可賀,既然願往,也不推辭。”就帶行軍公文,關會省院。“再教樂和一同相伴,左右服侍。”三人領命,前往東京。於路無話。
三人在路不止一日,早到京師。便將一路侍從於館驛內安下。柴進、戴宗、樂和齎捧行軍公文,先去省院下了。稟說道:“目前兵馬收複西南兩京,金兵退卻。今大軍連征數月,秋收在即,更兼北地糧草路遠難行,恐空耗國庫,願與金罷兵,招降其國,告赦罪兵。未敢自專,來請聖旨。”省院官聞之,不敢怠慢,就來答禮。此時滿朝文武,自皇帝始,大小官僚,都是清正廉潔的人物,上下一心,不必多說。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專等景陽鍾響,百官各具公服,直臨丹墀,伺候朝見,大宋天子設朝。正是: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列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當日五更三點,大宋天子升殿。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天子駕坐,百官朝賀,拜舞已畢。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卷簾退朝。”大臣李綱出班奏道:“有宋元帥來書,殺退金兵,直至景州,如今劍指中京。隻是憐憫兩國百姓,又見秋收將至,懇請陛下慈悲,下旨約定與金和談。臣等省院,不敢自專,伏乞聖鑒。”天子聞言,乃傳聖旨:“令宋愛卿至使麵君。”當有殿頭官傳令,宣柴進等一行來使,都到金殿之下,揚塵拜舞,頓首山唿。侍臣呈上表章,就禦案上展開。天子看了大勝的文章,大喜曰:“宋愛卿勞苦功高,見今北征大勝,卻失散多少將領,皆是朕的愛卿,深感同悲同愴。”於是下旨,教國庫抽取金銀珠寶,甲仗庫調遣寶甲軍械,禦馬監挑選上好戰馬,並禦酒錦袍等物,重賞宋江以下,征戰軍官。有戰功卓越者,越次升賞官職。當下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都道:“懇請陛下三思,如今連年征戰,國庫損耗忒多,恐不能支撐厚禮。”天子曰:“無妨,可免去朕三年官銀,也為宋愛卿賀禮。”眾文武聞言,都來表率:“我等也願捐資,為宋元帥賀禮。”滿堂上下齊心,真是其樂融融。有詩為證:
居功有賞是明君,聚力同心有烈臣。
國祚綿長真屹立,改天換道曆純新。
天子喜不自勝,又看奏章說了罷兵之事,乃曰:“似此講和,休兵罷戰,仍存本國。汝等眾卿如何計議?”旁有殿前太尉宿元景出班奏道:“臣等眾官俱各計議:自古及今,四夷未嚐盡滅。臣等愚意,可存金國,作北方之屏障,堪為唇齒之邦。年年進納歲幣,於國有益。合準招降藩屬,休兵罷戰。臣等未敢擅便,乞陛下聖鑒。”天子準奏,又曰:“不知誰願為使,去與金國和談?”左右出列一人奏道:“微臣不才,願望金國為使。”天子看時,卻是禦史中丞秦檜。又有柴進道:“微臣也願同往。”天子見柴進一表人才,又是柴世宗金枝玉葉,當下甚喜,曰:“有勞二位愛卿,此事全權定奪。務必教金國不能小覷我大宋天威,他割地賠款、年年歲供等餘者,皆不可少。談論如何,皆要送達京師。”秦檜、柴進二人叩首領旨。天子又把賞賜三軍將士之物托付二人一同送往,並禦筆親書一道聖旨,交付宋元帥,階下群臣稱善。當日天子朝退,百官皆散。次日,省院諸官,都與二人約日送行。
且說秦檜、柴進二人領了詔敕,不敢久停君命,準備轎馬從人,辭了天子,別了省院諸官,就同戴宗、樂和將四十餘車金寶禮物,車仗人馬管束,同出京師,望陳橋驛投邊塞進發。在路行時,正值暑末秋初之月,四野彤雲密布,分揚雨墜萬丈,露抹千林,秋寒百裏。秦、柴一行人馬,冒雨摚風,迤邐前進。正是: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有詩為證:
禦史承宣不敢停,遠齎恩詔到邊庭。
芸芸冷雨關山路,卉服雕題迓使星。
秋雨未消,漸臨邊塞。戴宗、樂和先使神行法,通報宋元帥。宋江見二人飛報,便攜酒禮,引眾出五十裏,伏道迎接。接著秦禦史,相見已畢,把了接風酒,各官俱喜。此時節李應等後軍都到,就先把天子賞賜之物教李應、蔣敬、杜興、裴宣四個收了,再論功行賞。賞賜如何?計開:
陛下聞聽宋江丟失寶劍,特賜嶄新錕鋙寶劍一柄,甲胄一副,錦衣一套,寶馬一匹,黃金三百兩;得知盧俊義寶馬年老體衰,齎賜禦營挑揀騰雲快馬一匹,嶄新點鋼槍一把,甲胄一副,錦衣一套,黃金三百兩;齎賜孫琪寶刀一口,甲胄一副,錦衣一套,寶馬一匹,黃金三百兩。賜關勝卷毛赤兔馬一匹,嶄新青龍偃月刀一把,甲胄、錦衣皆有,白銀三百兩;齎賜唿延灼依舊踢雪烏騅一匹,寶弓一張,白銀三百兩;擢升嶽飛認領林衝舊職,先發本月俸祿,賜甲胄、錦衣。封授徐進平州指揮司統製,先發本月俸祿;封授張萬仙平州都統製,先發本月俸祿。其餘馬軍,各賜刀槍戰馬等,並白銀五十兩;步軍則賜戰盔戰靴等,並白銀五十兩。總賜禦酒三百壇。剩餘正將、副將、牙將、裨將、小校等,各有封賞,不必絮繁。
當時宋江等得了禮物,叩謝天恩,就把新衣穿了。又教樊瑞祭起靈台,擺下已故兄弟靈牌。就把自己賞錢並俸祿散了,在城中買些紙人紙馬,紙衣元寶等物燒化,遙空祭拜戰死的弟兄。待諸事已了,再請秦檜至寨中,與眾兄弟設筵相待。宋江坐定主位,兩旁都是兄弟,這邊盧俊義、吳用、關勝等,那邊徐進、高托天、張萬仙等,都在這裏聚會。便叫曹正殺牛宰馬,朱貴、李立大排筵宴,朱富開壇禦酒,慶賀天恩。雖無炮鳳烹龍,端的肉山酒海。那時王方明、葉不凡、馮厚三個也與李玉堂等相見,訴說舊事,好不樂哉。宋江見狀,端杯起身道:“此夜不議國事,隻論兄弟,但凡有事,明天再說!”當下飲了,就叫裴宣、呂方監酒。眾兄弟道是,都來與宋江、盧俊義等敬酒。正是歡聲笑語,眾星璀璨。有詩為證:
好漢英雄醉唱歌,諸天鬥部湊一桌。
肉山酒海不嫌夠,笑語歡聲怎樣多。
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給散馬、步、水三軍,一應大小軍官人等,各令自去打團兒吃酒。眾兄弟都穿新衣錦袍,各依次坐,分頭把盞。寨前兩邊篩鑼擊鼓,大吹大擂,笑語喧嘩,觥籌交錯,眾頭領開懷痛飲。不覺日暮。宋江大醉,抬頭看時,見一片雲彩,匆匆飄過,露出一輪圓月高懸,周邊星鬥密密匝匝。當下興致大發,叫取紙筆來,一時乘著酒興,作《念奴嬌》一詞。寫畢,令樂和單唱這首詞曲。道是:
“詠歌明月,望不見,須讚神仙天闕。夜遇浮龍,方卷皺,衫有青嵐仿佛。兩袖清風,揮雲請月,處處嬋娟雪。江山輝映,落霜幾度空闊?
升到關隘門前,楚天當賞玨,騰飛山歇。萬籟歡聲,談笑間、都算英雄豪傑。湧上冰輪,蟾蜍見玉兔,獻塗椒末。如紛杯內,一絲飄入喉舌。”
唱罷,都來叫好,當日飲宴,眾皆歡喜,至晚席散。隨即差人一麵報知大遼國主,準備議和。此後隻待金國迴信。
當時傳報早到完顏杲處,完顏杲道:“宋江兩番來書約要和談,不知其中有甚陰謀詭計,我本想就本州軍馬阻住這夥消息,你等以為如何?”完顏宗翰則勸解道:“萬萬不可,此乃欺君之罪,隻得放消息如朝廷裏去,看郎主萬歲如何決斷才是。”完顏杲一心想要複仇,當即問道:“隻是若郎主萬歲亦有意和談,教我等不能出兵。怎生是好?”完顏宗望道:“且容他談,談不妥時,我等正好扼殺這夥人馬!”完顏杲心想:“見得也是,恐兩國和談不成,屆時依舊是我大軍出征。”無奈,隻得從之,放過宋江信使。
此時節,金國朝廷隻是聽得前報,大軍節節敗退,郎主心下早有講和之意。便在朝堂問道:“是和是戰,眾愛卿如何是好?”奈何議和、征戰兩派各執己見,因此郎主不曾斷定如何。隻聽宋江遣使送信,約定中京講和,金主本要講和的,就借此機會,順坡下驢。乃道:“你等休吵,俺的意思,可與大宋言和,不知誰願出使?”眾人聞言,皆低頭不語。班部中忽一人出班奏道:“郎主萬歲,奴婢不才,意下講和,願做使臣,還望恩準。”郎主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先主小子,名喚完顏宗興。看此人時,生得龍眉鳳目,長成人雄俊傑,雖無一身武藝,卻端得能說會道。更兼心腹滿貫文章,金文漢語,音樂詩詞,無有不會。卻隻在戶部做個閑職。隻因有意為國盡忠,便來請旨。單有一首《八拍蠻》讚他道:
目秀氣宏眉宇長。鳳姿龍態散丁香。玉體清身妝滿翠,唇紅齒白正剛陽。
當下郎主見了,便大喜道:“有臣弟在,我心大安也。”於是任命為全權使臣。完顏宗興領旨,又舉薦道:“臣與漢人談判,當請漢人做使,今舉薦南麵官吳孝民為副使,一同前往。”郎主認理,又教吳孝民見了,此人正是漢人,本是農院在職,教習金人農耕。隻因也懂許多詩詞歌賦,平日裏能言善辯,正好提拔做了禮部侍郎。此後推行漢製,也有功名。單有一首詩道他好處:
臣子善農耕,金朝讚偉名。
孝民推漢製,更有異人評。
完顏宗興見取來吳孝民,又請兩個將領,正是一對孿生兄弟,兩個一般模樣。哥哥喚作裴滿傑,弟弟則喚作裴滿俠。亦有一首《竹枝》讚道:
芙蓉並蒂一心連。鬆枝共節弟兄全。
當下郎主一一應允,又賞賜完顏宗興可使郎主鑾駕。如此,四人領三千儀仗,代郎主鑾駕,從上京出發,望中京來。不在話下。
迴頭再說宋江,當夜吃醉了身體,到了次日晌午不見起床。李立便來服侍上下,見哥哥醉了這般模樣,心中道:“自招安以來,哥哥不曾如此大醉,昨夜吃酒,恐是吃的多了,怕身子骨不比當年,如何是好。”於是思索再三,去請安道全到此看了。安道全看治一番,便道:“兄弟多慮,公明哥哥身體正好,隻是貪杯,並無大礙,我且開了醒酒湯,與公明哥哥吃下。”李立便喂宋江喝下醒酒湯,宋江這才顏舒眉展。緩緩醒來,望神醫也在,不知如何,問道:“莫非愚兄病了,卻叫神醫到此看治?”安道全笑道:“非也,隻是吃醉了酒,李立兄弟叫俺看來。”宋江道:“大驚小怪。隻是如今天下即將太平,心中高興,因此貪杯,多吃了些,怎叫神醫勞煩。”正說之間,呂方來報:“秦禦史要來參見。”宋江忙起身穿了衣物,答禮得當,便請入內。當時秦禦史道:“昨夜歡愉,忘了聖旨一環,今日需得補上才是。”宋江道:“此是正事。”於是教擂起聚將鼓,都到點將台聽旨。
大小將領都到台下站定,台上宋江教秦禦史宣讀聖旨。待宣讀已畢,都來謝恩。其中無非是恭維稱讚的言語,又說了議和的大綱如何。卻有一處不同。有分教:英雄命裏對成雙,好漢運中喜臨門。不知是哪一處不同?請聽下迴分解。
戰罷金兵欲罷休,便將言表上皇州。
謙恭已布朝宗義,滿意忠臣立國修。
社稷山河秋漠漠,樊城巨郭月悠悠。
金珠滿載為功績,水滸英雄誌已酬。
話說當時吳用道:“如今舊土盡歸我大宋,金兵已然退迴本國中京大定府,目下又將入秋,卻等秋收農忙,不宜作戰。當與金國修好,談判契約為上。”宋江道:“如此也好。”於是寫下奏章,就把備細說來,教戴宗送往京師,以求聖裁。戴宗領命去時,不一刻便迴轉來,宋江問道:“兄弟如何去又複返?”戴宗道:“方才小弟出城,正撞見柴兄引糧草到此,與柴兄說了備細,他道:‘可與公明兄長商議,既動文書,申達天子。我願隨之齎奏,不知尊意如何?’於是我代為迴來,問過元帥意下如何?”宋江聞言大喜道:“兄弟病愈,可喜可賀,既然願往,也不推辭。”就帶行軍公文,關會省院。“再教樂和一同相伴,左右服侍。”三人領命,前往東京。於路無話。
三人在路不止一日,早到京師。便將一路侍從於館驛內安下。柴進、戴宗、樂和齎捧行軍公文,先去省院下了。稟說道:“目前兵馬收複西南兩京,金兵退卻。今大軍連征數月,秋收在即,更兼北地糧草路遠難行,恐空耗國庫,願與金罷兵,招降其國,告赦罪兵。未敢自專,來請聖旨。”省院官聞之,不敢怠慢,就來答禮。此時滿朝文武,自皇帝始,大小官僚,都是清正廉潔的人物,上下一心,不必多說。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專等景陽鍾響,百官各具公服,直臨丹墀,伺候朝見,大宋天子設朝。正是: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列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當日五更三點,大宋天子升殿。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天子駕坐,百官朝賀,拜舞已畢。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卷簾退朝。”大臣李綱出班奏道:“有宋元帥來書,殺退金兵,直至景州,如今劍指中京。隻是憐憫兩國百姓,又見秋收將至,懇請陛下慈悲,下旨約定與金和談。臣等省院,不敢自專,伏乞聖鑒。”天子聞言,乃傳聖旨:“令宋愛卿至使麵君。”當有殿頭官傳令,宣柴進等一行來使,都到金殿之下,揚塵拜舞,頓首山唿。侍臣呈上表章,就禦案上展開。天子看了大勝的文章,大喜曰:“宋愛卿勞苦功高,見今北征大勝,卻失散多少將領,皆是朕的愛卿,深感同悲同愴。”於是下旨,教國庫抽取金銀珠寶,甲仗庫調遣寶甲軍械,禦馬監挑選上好戰馬,並禦酒錦袍等物,重賞宋江以下,征戰軍官。有戰功卓越者,越次升賞官職。當下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都道:“懇請陛下三思,如今連年征戰,國庫損耗忒多,恐不能支撐厚禮。”天子曰:“無妨,可免去朕三年官銀,也為宋愛卿賀禮。”眾文武聞言,都來表率:“我等也願捐資,為宋元帥賀禮。”滿堂上下齊心,真是其樂融融。有詩為證:
居功有賞是明君,聚力同心有烈臣。
國祚綿長真屹立,改天換道曆純新。
天子喜不自勝,又看奏章說了罷兵之事,乃曰:“似此講和,休兵罷戰,仍存本國。汝等眾卿如何計議?”旁有殿前太尉宿元景出班奏道:“臣等眾官俱各計議:自古及今,四夷未嚐盡滅。臣等愚意,可存金國,作北方之屏障,堪為唇齒之邦。年年進納歲幣,於國有益。合準招降藩屬,休兵罷戰。臣等未敢擅便,乞陛下聖鑒。”天子準奏,又曰:“不知誰願為使,去與金國和談?”左右出列一人奏道:“微臣不才,願望金國為使。”天子看時,卻是禦史中丞秦檜。又有柴進道:“微臣也願同往。”天子見柴進一表人才,又是柴世宗金枝玉葉,當下甚喜,曰:“有勞二位愛卿,此事全權定奪。務必教金國不能小覷我大宋天威,他割地賠款、年年歲供等餘者,皆不可少。談論如何,皆要送達京師。”秦檜、柴進二人叩首領旨。天子又把賞賜三軍將士之物托付二人一同送往,並禦筆親書一道聖旨,交付宋元帥,階下群臣稱善。當日天子朝退,百官皆散。次日,省院諸官,都與二人約日送行。
且說秦檜、柴進二人領了詔敕,不敢久停君命,準備轎馬從人,辭了天子,別了省院諸官,就同戴宗、樂和將四十餘車金寶禮物,車仗人馬管束,同出京師,望陳橋驛投邊塞進發。在路行時,正值暑末秋初之月,四野彤雲密布,分揚雨墜萬丈,露抹千林,秋寒百裏。秦、柴一行人馬,冒雨摚風,迤邐前進。正是: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有詩為證:
禦史承宣不敢停,遠齎恩詔到邊庭。
芸芸冷雨關山路,卉服雕題迓使星。
秋雨未消,漸臨邊塞。戴宗、樂和先使神行法,通報宋元帥。宋江見二人飛報,便攜酒禮,引眾出五十裏,伏道迎接。接著秦禦史,相見已畢,把了接風酒,各官俱喜。此時節李應等後軍都到,就先把天子賞賜之物教李應、蔣敬、杜興、裴宣四個收了,再論功行賞。賞賜如何?計開:
陛下聞聽宋江丟失寶劍,特賜嶄新錕鋙寶劍一柄,甲胄一副,錦衣一套,寶馬一匹,黃金三百兩;得知盧俊義寶馬年老體衰,齎賜禦營挑揀騰雲快馬一匹,嶄新點鋼槍一把,甲胄一副,錦衣一套,黃金三百兩;齎賜孫琪寶刀一口,甲胄一副,錦衣一套,寶馬一匹,黃金三百兩。賜關勝卷毛赤兔馬一匹,嶄新青龍偃月刀一把,甲胄、錦衣皆有,白銀三百兩;齎賜唿延灼依舊踢雪烏騅一匹,寶弓一張,白銀三百兩;擢升嶽飛認領林衝舊職,先發本月俸祿,賜甲胄、錦衣。封授徐進平州指揮司統製,先發本月俸祿;封授張萬仙平州都統製,先發本月俸祿。其餘馬軍,各賜刀槍戰馬等,並白銀五十兩;步軍則賜戰盔戰靴等,並白銀五十兩。總賜禦酒三百壇。剩餘正將、副將、牙將、裨將、小校等,各有封賞,不必絮繁。
當時宋江等得了禮物,叩謝天恩,就把新衣穿了。又教樊瑞祭起靈台,擺下已故兄弟靈牌。就把自己賞錢並俸祿散了,在城中買些紙人紙馬,紙衣元寶等物燒化,遙空祭拜戰死的弟兄。待諸事已了,再請秦檜至寨中,與眾兄弟設筵相待。宋江坐定主位,兩旁都是兄弟,這邊盧俊義、吳用、關勝等,那邊徐進、高托天、張萬仙等,都在這裏聚會。便叫曹正殺牛宰馬,朱貴、李立大排筵宴,朱富開壇禦酒,慶賀天恩。雖無炮鳳烹龍,端的肉山酒海。那時王方明、葉不凡、馮厚三個也與李玉堂等相見,訴說舊事,好不樂哉。宋江見狀,端杯起身道:“此夜不議國事,隻論兄弟,但凡有事,明天再說!”當下飲了,就叫裴宣、呂方監酒。眾兄弟道是,都來與宋江、盧俊義等敬酒。正是歡聲笑語,眾星璀璨。有詩為證:
好漢英雄醉唱歌,諸天鬥部湊一桌。
肉山酒海不嫌夠,笑語歡聲怎樣多。
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給散馬、步、水三軍,一應大小軍官人等,各令自去打團兒吃酒。眾兄弟都穿新衣錦袍,各依次坐,分頭把盞。寨前兩邊篩鑼擊鼓,大吹大擂,笑語喧嘩,觥籌交錯,眾頭領開懷痛飲。不覺日暮。宋江大醉,抬頭看時,見一片雲彩,匆匆飄過,露出一輪圓月高懸,周邊星鬥密密匝匝。當下興致大發,叫取紙筆來,一時乘著酒興,作《念奴嬌》一詞。寫畢,令樂和單唱這首詞曲。道是:
“詠歌明月,望不見,須讚神仙天闕。夜遇浮龍,方卷皺,衫有青嵐仿佛。兩袖清風,揮雲請月,處處嬋娟雪。江山輝映,落霜幾度空闊?
升到關隘門前,楚天當賞玨,騰飛山歇。萬籟歡聲,談笑間、都算英雄豪傑。湧上冰輪,蟾蜍見玉兔,獻塗椒末。如紛杯內,一絲飄入喉舌。”
唱罷,都來叫好,當日飲宴,眾皆歡喜,至晚席散。隨即差人一麵報知大遼國主,準備議和。此後隻待金國迴信。
當時傳報早到完顏杲處,完顏杲道:“宋江兩番來書約要和談,不知其中有甚陰謀詭計,我本想就本州軍馬阻住這夥消息,你等以為如何?”完顏宗翰則勸解道:“萬萬不可,此乃欺君之罪,隻得放消息如朝廷裏去,看郎主萬歲如何決斷才是。”完顏杲一心想要複仇,當即問道:“隻是若郎主萬歲亦有意和談,教我等不能出兵。怎生是好?”完顏宗望道:“且容他談,談不妥時,我等正好扼殺這夥人馬!”完顏杲心想:“見得也是,恐兩國和談不成,屆時依舊是我大軍出征。”無奈,隻得從之,放過宋江信使。
此時節,金國朝廷隻是聽得前報,大軍節節敗退,郎主心下早有講和之意。便在朝堂問道:“是和是戰,眾愛卿如何是好?”奈何議和、征戰兩派各執己見,因此郎主不曾斷定如何。隻聽宋江遣使送信,約定中京講和,金主本要講和的,就借此機會,順坡下驢。乃道:“你等休吵,俺的意思,可與大宋言和,不知誰願出使?”眾人聞言,皆低頭不語。班部中忽一人出班奏道:“郎主萬歲,奴婢不才,意下講和,願做使臣,還望恩準。”郎主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先主小子,名喚完顏宗興。看此人時,生得龍眉鳳目,長成人雄俊傑,雖無一身武藝,卻端得能說會道。更兼心腹滿貫文章,金文漢語,音樂詩詞,無有不會。卻隻在戶部做個閑職。隻因有意為國盡忠,便來請旨。單有一首《八拍蠻》讚他道:
目秀氣宏眉宇長。鳳姿龍態散丁香。玉體清身妝滿翠,唇紅齒白正剛陽。
當下郎主見了,便大喜道:“有臣弟在,我心大安也。”於是任命為全權使臣。完顏宗興領旨,又舉薦道:“臣與漢人談判,當請漢人做使,今舉薦南麵官吳孝民為副使,一同前往。”郎主認理,又教吳孝民見了,此人正是漢人,本是農院在職,教習金人農耕。隻因也懂許多詩詞歌賦,平日裏能言善辯,正好提拔做了禮部侍郎。此後推行漢製,也有功名。單有一首詩道他好處:
臣子善農耕,金朝讚偉名。
孝民推漢製,更有異人評。
完顏宗興見取來吳孝民,又請兩個將領,正是一對孿生兄弟,兩個一般模樣。哥哥喚作裴滿傑,弟弟則喚作裴滿俠。亦有一首《竹枝》讚道:
芙蓉並蒂一心連。鬆枝共節弟兄全。
當下郎主一一應允,又賞賜完顏宗興可使郎主鑾駕。如此,四人領三千儀仗,代郎主鑾駕,從上京出發,望中京來。不在話下。
迴頭再說宋江,當夜吃醉了身體,到了次日晌午不見起床。李立便來服侍上下,見哥哥醉了這般模樣,心中道:“自招安以來,哥哥不曾如此大醉,昨夜吃酒,恐是吃的多了,怕身子骨不比當年,如何是好。”於是思索再三,去請安道全到此看了。安道全看治一番,便道:“兄弟多慮,公明哥哥身體正好,隻是貪杯,並無大礙,我且開了醒酒湯,與公明哥哥吃下。”李立便喂宋江喝下醒酒湯,宋江這才顏舒眉展。緩緩醒來,望神醫也在,不知如何,問道:“莫非愚兄病了,卻叫神醫到此看治?”安道全笑道:“非也,隻是吃醉了酒,李立兄弟叫俺看來。”宋江道:“大驚小怪。隻是如今天下即將太平,心中高興,因此貪杯,多吃了些,怎叫神醫勞煩。”正說之間,呂方來報:“秦禦史要來參見。”宋江忙起身穿了衣物,答禮得當,便請入內。當時秦禦史道:“昨夜歡愉,忘了聖旨一環,今日需得補上才是。”宋江道:“此是正事。”於是教擂起聚將鼓,都到點將台聽旨。
大小將領都到台下站定,台上宋江教秦禦史宣讀聖旨。待宣讀已畢,都來謝恩。其中無非是恭維稱讚的言語,又說了議和的大綱如何。卻有一處不同。有分教:英雄命裏對成雙,好漢運中喜臨門。不知是哪一處不同?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