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千裏長河一旦開,亡隨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幹戈起,惆悵龍舟更不迴。
話說燕青問過備細,大叫不好。心中尋思道:“這裏既有埋伏,城內必有重兵,解寶性命堪憂。”於是不敢怠慢,當下引軍也都翻牆入城。入得城裏,尋牆望南門走。行之不遠,果見解寶在彼,於是兩軍會合。解寶正在門前殺得手順,忽聞後麵喊聲,以為是金兵繞後,迴來看時,卻是燕青早到。解寶問道:“兄弟怎地到此?”燕青答道:“吳軍師怕你不能取勝,教小弟來幫襯則個。”解寶又問兄長解珍如何?燕青不敢迴答,隻道是:“先開城門,奪了城池再說。”解寶認理,於是二人就把守軍殺散,打開城門,放進關勝的大軍。
卻說完顏宗弼先是聽得消息,說:“秦明在南門搦戰。”完顏宗弼不以為然,隻教堅守。後來徒單捷達恐是聲東擊西之計,就說:“他南門搦戰,恐是要襲我北門,須遣一員上將守把北邊白馬山,方能安心。”因此完顏宗弼這才遣夾穀烈俊守把山門。隻是此時此刻,又有敗軍來道:“夾穀將軍與敵將雙雙摔死在山崖下,宋兵已然翻過城牆,打開北門,放關勝一軍入城來了。”金兵聽得關勝大名,一個個魂飛魄散。完顏宗弼深感大勢已去,無奈,隻得引大軍從東門走了,望涿州而去。完顏宗弼一路敗退,身邊猛將皆已慘死,心中煩悶。鬱鬱行至涿水河畔,望見一水清澈,聽得浪聲滾滾,更是不悅。左右徒單捷達勸道:“恐宋軍緊追猛打,俺願領一隊在岸邊埋伏,先鋒且入城中守備。”完顏宗弼不願,隻道:“兄弟隨俺多年,怎能摒棄左右?”捷達道:“先鋒心意,小將深知,奈何兵行險著,且容我斷後。”完顏宗弼見其眸中堅毅,也不阻攔,便道:“兄弟高謀大智,俺去城中整頓兵馬,定等兄弟迴來。”兩個說了,分兵而去。
再說關勝進了北門,與解寶、燕青會合,殺將入城。見金軍早走了,又來打開南門,放秦明一軍入內。當下搜殺剩餘金兵,又放榜安民。看看天明時節,再請宋江到此。宋江看了一遭,不見解珍,問道:“解珍兄弟何在?”燕青這才把備細說了。宋江等聞言,沉默不語。解寶哭的心痛,眾好漢都來寬慰。宋江道:“速派人去崖下取迴屍身安葬。”當下吩咐已了,尋迴屍體安葬,不在話下。
諸事完備,宋江與一眾英雄在衙內廳上論事。宋江道:“金軍逃至涿州,當思進取,不知有何計策?”吳用道:“此去涿州,要渡淶水、涿水兩處,自然用水軍先鋒才是。”宋江頷首。當下李俊、張橫兩個出列道:“但憑元帥、軍師吩咐。”吳用道:“你二人率本部水軍為先鋒,先破金軍於淶水,我等大軍在後,阮小五便護持左右。”李俊、張橫二人領命,率領水軍,進發淶水去了。
且說李俊、張橫領了將令,整點軍馬,水陸並進,引一千水軍,分作一百隻船上,搖船擂鼓,唱著山歌,不日便到了淶水。遠遠見了水勢大好,對岸草建數十個寨紮,寨便也屯著五百隻戰船,船上有五千來水軍。為頭徒單捷達手下有個會水的牙將,名喚陀滿郜,統領這許多人馬。這人原是北安州灤水裏梢公,投軍時被捷達器重,做了一員水軍總管牙將。
當日李俊等乘駕船隻,從急流下水,搖上灘去。金軍水寨裏,這個總管已自知了,就來與徒單捷達議論。準備下五十連火排。原來這火排隻是大鬆杉木穿成,排上都堆草把,草把內暗藏著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把竹索編住,排在灘頭。這裏李俊、張橫兩個隻顧搖上灘去。那個水軍總管在上麵看見了,就打一麵幹紅號旗,駕隻快船,順水下來。看看打扮如何?但見:
萬字頭巾發半籠,白羅衫繡係腰紅。
長槍在手懸冰刃,淶水河中正偉雄。
那隻快船順水搖將下來。漸近,張橫看見,喝令水手放箭。那隻快船便迴。張橫急於立功,便叫乘勢趕上灘去。那隻快船傍灘住了,那個總管卻跳上岸,許多水手們也都走了。張橫望見都到灘上,便都靠岸,上河灘去追。隻見遠處徒單捷達把旗一招,金鼓齊鳴,火排一齊點著,望下灘順風衝將下來。背後大船,一齊喊起,都是長槍撓鉤,盡隨火排下來,隻顧亂殺敵軍。李俊見勢大難近,便把船轉舵,且戰且走。李俊兀自在船上迎敵,火排連燒將來。見前船失利,沿江岸殺來,隻得急忙轉船,便隨順水,都退迴西南岸邊。那個水軍總管,卻上火船,殺將下來。就把宋軍殺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
此時張橫已在岸上,看身後火光衝天,沒了退路,隻得引水軍步行,繞開金兵,尋路迴去。繞道上遊,一個個脫了鎧甲軍器,投入水裏,渡河迴去。大半士卒尚不及入水,都被亂箭射死。渡過淶水時,已十去其三。兩個都在西南岸上會合,退兵五七裏,才安營紮寨。當時二人在寨內商議,張橫道:“不能強攻,怎地攻取?”李俊道:“此時敗退,金兵必然以為我軍不能渡河,若用計賺之,必能成功。”於是喚來幾個水兵,如此這般吩咐了一番。是日夜間,金兵正在營中歇息,忽然聽到河邊傳來喊殺聲。陀滿郜慌忙帶人前去查看,隻見河中有許多小船,船上燈火通明,旗號上寫著“水軍大將混江龍李俊”。陀滿郜望了一遭,暗忖道:“想必白日裏我等火攻,宋軍東施效顰,也要火攻。”便道:“莫教這夥宋兵靠近!”吩咐射箭投石。金軍攻了一迴,不見反擊,心中正疑。徒單捷達道:“恐是疑兵之計。”於是遣幾個水性好的撐船去看。迴來報說:“上麵無人,都是空船。”捷達大唿:“不好,中計也!”話音未落,隻聽得上遊金軍亂作一團。原來李俊、張橫二人趁機率軍潛水,從上遊渡過淶水,殺向金兵北寨。金兵毫無防備,被殺得大敗,死傷無數。
徒單捷達、陀滿郜二人大驚,正要轉走,捷達道:“不急退兵,且引這夥宋軍去火器營,叫他知道水深火熱。”說了,兩個引兵,且戰且退,穿營而過。張橫早望見兩個將軍打扮的,把陀滿郜麵容看得仔細,喊道:“爺爺來報白日之仇,教你吃俺板刀麵!”引許多親近的士卒趕上。張橫穿了一營,又過一寨,眼見得追上。忽見前麵金兵放火,就把火箭、火把投射將來。張橫用刀撥開許多箭矢,正要追來,隻聽得左右營裏轟隆隆炸響,正是明火點了許多引火之物,把整個營寨燒起來。看看周遭:正如火焰山,渾似老君爐。宋軍被燒的焦頭爛額,又衝突不出。遠處李俊見了,瞥了金兵,迴來救火。隻是那裏救得下?眼見得張橫一部人馬活活燒死在內裏。可歎豪傑船火兒,就此葬身火海中。有一首《鷓鴣天》歎曰:
火性炎情語似鍾。當年搖擼滿江紅。濫觴醉酒誰關月?刀落人身斷嘯風。
梁山上,好相逢。如今水泊也成空。焰光剩把殘軀照,戰死沙場為義忠。
那大火燒了多時,照亮半天邊紅光。李俊眼見得這般景象,心中多有悲憤,於是一麵遣人與宋江報知,一麵留下五十人救火,一麵引軍北進,再征涿水。不必絮繁。
且說宋江得了消息,悲痛萬分,隻是再哭無淚。當下吳用道:“水軍看看少了,當去柴大官人處取張順、王定六迴來才是。”宋江道:“便依軍師。”當下遣戴宗前去取人。盧俊義道:“哥哥可進兵涿州。”宋江道:“此時勞煩賢弟做個前軍,自點足人馬前去。”盧俊義領命,當下點了秦明、單廷圭、魏定國一部,董平、歐鵬、鄧飛一部,楊雄、石秀、李忠一部。再提調燕青、朱武相伴,共三部人馬先行。盧俊義引軍到渡過淶水,先與李俊留下水軍會合。水軍小校道:“我等奉李將軍的命,在此救火,方才把張橫將軍屍身掩埋。”盧俊義等就來祭奠張橫。祭奠已了,發軍北上,與李俊會合。
一路無話。看看是日天明,正來至涿水,早有李俊來迎。盧俊義道:“如何不取金兵涿水大寨?”李俊道:“不瞞元帥,俺曾親領水軍衝陣,本要占了賊巢,誰知岸上忽來一彪金軍援兵,就把俺的人殺散,因此不敢征戰。”盧俊義道:“卻是甚人?”李俊道:“見打一麵軍旗,上書:‘大金國禦前禦林軍指揮使耶律師’。”眾人聽得,有燕青道:“既姓耶律,恐是遼國舊部。可用招降之計。”盧俊義道:“所言極是,明日渡水再戰時,可說明備細,教其投降。”朱武道:“若招降不能,則可引其上岸,教元帥親往擒之可也。”當下計議已了,各自散去。
次日天明,盧俊義自不會水,便叫燕青跟隨李俊,率領眾將渡河,與金兵再戰。河對岸金兵見狀,忙來報知,耶律師便與陀滿郜兩個為首,出陣在水裏擺定船隻。兩軍交鋒之時,燕青高聲喊道:“對麵金兵聽著,爾等首領可是耶律氏後人?”金兵陣營中一陣騷動,隻見耶律師出陣答道:“正是!吾乃大金國殿前禦林軍指揮使耶律師是也!”燕青看那人時,確是一表好人物:八尺五六長身,方正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細膀闊。手搦一杆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威風凜凜,有天人之姿。曾有一篇《西江月》,單道這人模樣:
臂健弓開滿月,腿堅靴走流星。臥蠶眉下兩眸明,玉體渾如銀錠。
四竅八環常伴,三尖兩刃雷霆。鎏金獸鎧更猙獰,鳳翅兜鍪黃鼎。
燕青看罷來人,心中暗自喝彩。當即說道:“耶律將軍,你本是遼國貴族,如何不想複國?那遼國郎主已在我大宋國內安歇。如今我大宋正舉“複遼抗金”的大旗,何不歸降我大宋,再圖大業?”耶律師聞言,心有動容,沉思片刻,說道:“我雖曾是遼人,然大金待我不薄,如何悖逆?今日之戰,我必全力以赴!”說罷,揮舞兵器,教左右水手推船,衝向宋軍。李俊、燕青兩個見說不動,隻得佯裝敗退,一發都上岸來,往南範陽郡去。
那裏耶律師看得仔細,就跟著上岸,往南去追。後麵陀滿郜見狀,恐其有詐,忙來勸阻。耶律師道:“敵軍敗退,自然要追,怎地畏畏縮縮?”於是引兵去追。兩個追至半路,忽聞兩邊喊殺聲響。放眼望去,左邊是秦明,右邊是董平。秦明手持狼牙棒,董平則使雙槍,二人如猛虎下山般衝殺過來。耶律師大驚失色,急忙下令撤退。迴身看時,正是玉麒麟盧俊義一彪人馬。一旁石秀喝道:“耶律將軍,俺家元帥盧俊義早已等候多時,還不下馬參見?”陀滿郜眼見得退路被截斷,正是形勢危急之際。於是來勸說耶律師:“如今這般困境,不若投降也好。”話音未落,耶律師便道:“休要再提,縱然死了,不肯背降。”說了,引軍左衝右突。
盧俊義見狀,又來高聲勸道:“耶律將軍,大勢已去,何必苦苦掙紮?歸降我大宋,共抗金兵,才是正道!”耶律師大怒道:“兀那廝土雞瓦犬,也來教俺正道?來來來,快與俺大戰三百合爽利!”說了,舞動那杆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望盧俊義劈來。盧俊義見狀,不願勝之不武,便要下馬來鬥。左右石秀見狀,叫一聲道:“何必元帥出馬,且看小弟本領。”說了,下馬橫一把樸刀趕將去。兩個就在步下廝鬥,看看鬥了四十餘合。石秀見鬥他不過,尋思一個計策。於是賣個破綻,跳出圈子外來,叫道:“且歇!”耶律師不知是計,趕來問道:“你如何不戰?”話未說完,隻見石秀手起刀落,要斬耶律師。耶律師但憑身手躲過,罵一聲道:“賊廝,卻耍心眼。”說了,橫刀立地,把刀刃插入土中往上一掀,蕩漾起許多沙塵。石秀登時迷了眼,不敢再戰,迴身便走。揚塵裏耶律師大步來追。早有楊雄看見,恐石秀性命不保,也大步流星,橫刀來鬥耶律師,當下救了石秀。那裏耶律師笑道:“一個不敵,又來一個尋死?”登時鬥作一團,看看鬥了二十合之上,耶律師亦賣個破綻,放楊雄入懷裏來。正是:一招不敵一招敵,一個走了一個走。不知楊雄勝敗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千裏長河一旦開,亡隨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幹戈起,惆悵龍舟更不迴。
話說燕青問過備細,大叫不好。心中尋思道:“這裏既有埋伏,城內必有重兵,解寶性命堪憂。”於是不敢怠慢,當下引軍也都翻牆入城。入得城裏,尋牆望南門走。行之不遠,果見解寶在彼,於是兩軍會合。解寶正在門前殺得手順,忽聞後麵喊聲,以為是金兵繞後,迴來看時,卻是燕青早到。解寶問道:“兄弟怎地到此?”燕青答道:“吳軍師怕你不能取勝,教小弟來幫襯則個。”解寶又問兄長解珍如何?燕青不敢迴答,隻道是:“先開城門,奪了城池再說。”解寶認理,於是二人就把守軍殺散,打開城門,放進關勝的大軍。
卻說完顏宗弼先是聽得消息,說:“秦明在南門搦戰。”完顏宗弼不以為然,隻教堅守。後來徒單捷達恐是聲東擊西之計,就說:“他南門搦戰,恐是要襲我北門,須遣一員上將守把北邊白馬山,方能安心。”因此完顏宗弼這才遣夾穀烈俊守把山門。隻是此時此刻,又有敗軍來道:“夾穀將軍與敵將雙雙摔死在山崖下,宋兵已然翻過城牆,打開北門,放關勝一軍入城來了。”金兵聽得關勝大名,一個個魂飛魄散。完顏宗弼深感大勢已去,無奈,隻得引大軍從東門走了,望涿州而去。完顏宗弼一路敗退,身邊猛將皆已慘死,心中煩悶。鬱鬱行至涿水河畔,望見一水清澈,聽得浪聲滾滾,更是不悅。左右徒單捷達勸道:“恐宋軍緊追猛打,俺願領一隊在岸邊埋伏,先鋒且入城中守備。”完顏宗弼不願,隻道:“兄弟隨俺多年,怎能摒棄左右?”捷達道:“先鋒心意,小將深知,奈何兵行險著,且容我斷後。”完顏宗弼見其眸中堅毅,也不阻攔,便道:“兄弟高謀大智,俺去城中整頓兵馬,定等兄弟迴來。”兩個說了,分兵而去。
再說關勝進了北門,與解寶、燕青會合,殺將入城。見金軍早走了,又來打開南門,放秦明一軍入內。當下搜殺剩餘金兵,又放榜安民。看看天明時節,再請宋江到此。宋江看了一遭,不見解珍,問道:“解珍兄弟何在?”燕青這才把備細說了。宋江等聞言,沉默不語。解寶哭的心痛,眾好漢都來寬慰。宋江道:“速派人去崖下取迴屍身安葬。”當下吩咐已了,尋迴屍體安葬,不在話下。
諸事完備,宋江與一眾英雄在衙內廳上論事。宋江道:“金軍逃至涿州,當思進取,不知有何計策?”吳用道:“此去涿州,要渡淶水、涿水兩處,自然用水軍先鋒才是。”宋江頷首。當下李俊、張橫兩個出列道:“但憑元帥、軍師吩咐。”吳用道:“你二人率本部水軍為先鋒,先破金軍於淶水,我等大軍在後,阮小五便護持左右。”李俊、張橫二人領命,率領水軍,進發淶水去了。
且說李俊、張橫領了將令,整點軍馬,水陸並進,引一千水軍,分作一百隻船上,搖船擂鼓,唱著山歌,不日便到了淶水。遠遠見了水勢大好,對岸草建數十個寨紮,寨便也屯著五百隻戰船,船上有五千來水軍。為頭徒單捷達手下有個會水的牙將,名喚陀滿郜,統領這許多人馬。這人原是北安州灤水裏梢公,投軍時被捷達器重,做了一員水軍總管牙將。
當日李俊等乘駕船隻,從急流下水,搖上灘去。金軍水寨裏,這個總管已自知了,就來與徒單捷達議論。準備下五十連火排。原來這火排隻是大鬆杉木穿成,排上都堆草把,草把內暗藏著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把竹索編住,排在灘頭。這裏李俊、張橫兩個隻顧搖上灘去。那個水軍總管在上麵看見了,就打一麵幹紅號旗,駕隻快船,順水下來。看看打扮如何?但見:
萬字頭巾發半籠,白羅衫繡係腰紅。
長槍在手懸冰刃,淶水河中正偉雄。
那隻快船順水搖將下來。漸近,張橫看見,喝令水手放箭。那隻快船便迴。張橫急於立功,便叫乘勢趕上灘去。那隻快船傍灘住了,那個總管卻跳上岸,許多水手們也都走了。張橫望見都到灘上,便都靠岸,上河灘去追。隻見遠處徒單捷達把旗一招,金鼓齊鳴,火排一齊點著,望下灘順風衝將下來。背後大船,一齊喊起,都是長槍撓鉤,盡隨火排下來,隻顧亂殺敵軍。李俊見勢大難近,便把船轉舵,且戰且走。李俊兀自在船上迎敵,火排連燒將來。見前船失利,沿江岸殺來,隻得急忙轉船,便隨順水,都退迴西南岸邊。那個水軍總管,卻上火船,殺將下來。就把宋軍殺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
此時張橫已在岸上,看身後火光衝天,沒了退路,隻得引水軍步行,繞開金兵,尋路迴去。繞道上遊,一個個脫了鎧甲軍器,投入水裏,渡河迴去。大半士卒尚不及入水,都被亂箭射死。渡過淶水時,已十去其三。兩個都在西南岸上會合,退兵五七裏,才安營紮寨。當時二人在寨內商議,張橫道:“不能強攻,怎地攻取?”李俊道:“此時敗退,金兵必然以為我軍不能渡河,若用計賺之,必能成功。”於是喚來幾個水兵,如此這般吩咐了一番。是日夜間,金兵正在營中歇息,忽然聽到河邊傳來喊殺聲。陀滿郜慌忙帶人前去查看,隻見河中有許多小船,船上燈火通明,旗號上寫著“水軍大將混江龍李俊”。陀滿郜望了一遭,暗忖道:“想必白日裏我等火攻,宋軍東施效顰,也要火攻。”便道:“莫教這夥宋兵靠近!”吩咐射箭投石。金軍攻了一迴,不見反擊,心中正疑。徒單捷達道:“恐是疑兵之計。”於是遣幾個水性好的撐船去看。迴來報說:“上麵無人,都是空船。”捷達大唿:“不好,中計也!”話音未落,隻聽得上遊金軍亂作一團。原來李俊、張橫二人趁機率軍潛水,從上遊渡過淶水,殺向金兵北寨。金兵毫無防備,被殺得大敗,死傷無數。
徒單捷達、陀滿郜二人大驚,正要轉走,捷達道:“不急退兵,且引這夥宋軍去火器營,叫他知道水深火熱。”說了,兩個引兵,且戰且退,穿營而過。張橫早望見兩個將軍打扮的,把陀滿郜麵容看得仔細,喊道:“爺爺來報白日之仇,教你吃俺板刀麵!”引許多親近的士卒趕上。張橫穿了一營,又過一寨,眼見得追上。忽見前麵金兵放火,就把火箭、火把投射將來。張橫用刀撥開許多箭矢,正要追來,隻聽得左右營裏轟隆隆炸響,正是明火點了許多引火之物,把整個營寨燒起來。看看周遭:正如火焰山,渾似老君爐。宋軍被燒的焦頭爛額,又衝突不出。遠處李俊見了,瞥了金兵,迴來救火。隻是那裏救得下?眼見得張橫一部人馬活活燒死在內裏。可歎豪傑船火兒,就此葬身火海中。有一首《鷓鴣天》歎曰:
火性炎情語似鍾。當年搖擼滿江紅。濫觴醉酒誰關月?刀落人身斷嘯風。
梁山上,好相逢。如今水泊也成空。焰光剩把殘軀照,戰死沙場為義忠。
那大火燒了多時,照亮半天邊紅光。李俊眼見得這般景象,心中多有悲憤,於是一麵遣人與宋江報知,一麵留下五十人救火,一麵引軍北進,再征涿水。不必絮繁。
且說宋江得了消息,悲痛萬分,隻是再哭無淚。當下吳用道:“水軍看看少了,當去柴大官人處取張順、王定六迴來才是。”宋江道:“便依軍師。”當下遣戴宗前去取人。盧俊義道:“哥哥可進兵涿州。”宋江道:“此時勞煩賢弟做個前軍,自點足人馬前去。”盧俊義領命,當下點了秦明、單廷圭、魏定國一部,董平、歐鵬、鄧飛一部,楊雄、石秀、李忠一部。再提調燕青、朱武相伴,共三部人馬先行。盧俊義引軍到渡過淶水,先與李俊留下水軍會合。水軍小校道:“我等奉李將軍的命,在此救火,方才把張橫將軍屍身掩埋。”盧俊義等就來祭奠張橫。祭奠已了,發軍北上,與李俊會合。
一路無話。看看是日天明,正來至涿水,早有李俊來迎。盧俊義道:“如何不取金兵涿水大寨?”李俊道:“不瞞元帥,俺曾親領水軍衝陣,本要占了賊巢,誰知岸上忽來一彪金軍援兵,就把俺的人殺散,因此不敢征戰。”盧俊義道:“卻是甚人?”李俊道:“見打一麵軍旗,上書:‘大金國禦前禦林軍指揮使耶律師’。”眾人聽得,有燕青道:“既姓耶律,恐是遼國舊部。可用招降之計。”盧俊義道:“所言極是,明日渡水再戰時,可說明備細,教其投降。”朱武道:“若招降不能,則可引其上岸,教元帥親往擒之可也。”當下計議已了,各自散去。
次日天明,盧俊義自不會水,便叫燕青跟隨李俊,率領眾將渡河,與金兵再戰。河對岸金兵見狀,忙來報知,耶律師便與陀滿郜兩個為首,出陣在水裏擺定船隻。兩軍交鋒之時,燕青高聲喊道:“對麵金兵聽著,爾等首領可是耶律氏後人?”金兵陣營中一陣騷動,隻見耶律師出陣答道:“正是!吾乃大金國殿前禦林軍指揮使耶律師是也!”燕青看那人時,確是一表好人物:八尺五六長身,方正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細膀闊。手搦一杆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威風凜凜,有天人之姿。曾有一篇《西江月》,單道這人模樣:
臂健弓開滿月,腿堅靴走流星。臥蠶眉下兩眸明,玉體渾如銀錠。
四竅八環常伴,三尖兩刃雷霆。鎏金獸鎧更猙獰,鳳翅兜鍪黃鼎。
燕青看罷來人,心中暗自喝彩。當即說道:“耶律將軍,你本是遼國貴族,如何不想複國?那遼國郎主已在我大宋國內安歇。如今我大宋正舉“複遼抗金”的大旗,何不歸降我大宋,再圖大業?”耶律師聞言,心有動容,沉思片刻,說道:“我雖曾是遼人,然大金待我不薄,如何悖逆?今日之戰,我必全力以赴!”說罷,揮舞兵器,教左右水手推船,衝向宋軍。李俊、燕青兩個見說不動,隻得佯裝敗退,一發都上岸來,往南範陽郡去。
那裏耶律師看得仔細,就跟著上岸,往南去追。後麵陀滿郜見狀,恐其有詐,忙來勸阻。耶律師道:“敵軍敗退,自然要追,怎地畏畏縮縮?”於是引兵去追。兩個追至半路,忽聞兩邊喊殺聲響。放眼望去,左邊是秦明,右邊是董平。秦明手持狼牙棒,董平則使雙槍,二人如猛虎下山般衝殺過來。耶律師大驚失色,急忙下令撤退。迴身看時,正是玉麒麟盧俊義一彪人馬。一旁石秀喝道:“耶律將軍,俺家元帥盧俊義早已等候多時,還不下馬參見?”陀滿郜眼見得退路被截斷,正是形勢危急之際。於是來勸說耶律師:“如今這般困境,不若投降也好。”話音未落,耶律師便道:“休要再提,縱然死了,不肯背降。”說了,引軍左衝右突。
盧俊義見狀,又來高聲勸道:“耶律將軍,大勢已去,何必苦苦掙紮?歸降我大宋,共抗金兵,才是正道!”耶律師大怒道:“兀那廝土雞瓦犬,也來教俺正道?來來來,快與俺大戰三百合爽利!”說了,舞動那杆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望盧俊義劈來。盧俊義見狀,不願勝之不武,便要下馬來鬥。左右石秀見狀,叫一聲道:“何必元帥出馬,且看小弟本領。”說了,下馬橫一把樸刀趕將去。兩個就在步下廝鬥,看看鬥了四十餘合。石秀見鬥他不過,尋思一個計策。於是賣個破綻,跳出圈子外來,叫道:“且歇!”耶律師不知是計,趕來問道:“你如何不戰?”話未說完,隻見石秀手起刀落,要斬耶律師。耶律師但憑身手躲過,罵一聲道:“賊廝,卻耍心眼。”說了,橫刀立地,把刀刃插入土中往上一掀,蕩漾起許多沙塵。石秀登時迷了眼,不敢再戰,迴身便走。揚塵裏耶律師大步來追。早有楊雄看見,恐石秀性命不保,也大步流星,橫刀來鬥耶律師,當下救了石秀。那裏耶律師笑道:“一個不敵,又來一個尋死?”登時鬥作一團,看看鬥了二十合之上,耶律師亦賣個破綻,放楊雄入懷裏來。正是:一招不敵一招敵,一個走了一個走。不知楊雄勝敗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