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秋天欲霜夜無風,我意不在天地中。


    雪山世界此涼夜,寶月獨照琉璃宮。


    解空長老蓮花手,曾以佛書親指授。


    雪嶺無人又問來,十年夏臘平安否。


    話說孫琪將引軍到城中,諸將都至州衙內來,參見孫琪。孫琪大讚種師道妙計,卻道:“隻可惜人馬不足,因此走了賊將。”種師道勸道:“將軍,若是人馬多時,此計必有漏處。兵少不能擒得賊首,也是天命如此。”孫琪認理道:“老將軍所言甚是,思慮得當。不知以後如何?”種師道答道:“老朽愚意,可將城中應有番官,盡數驅遣起身,分批次散望各州府衙,行王道教化之。”孫琪從之。當時號令已了,孫琪一麵出榜安民,令先鋒冷恭、軍師徐槐,並許多將領將引一半軍馬,去打憲州。孫琪則引一半軍將,繼續北進。後來探馬來報說:“徐槐用調虎離山之計,取得憲州,金軍已然退守忻州去了。”孫琪聽了大喜,重賞徐槐等人,不在話下。


    且說完顏宗翰帶領眾人,歸到代州,來見都元帥完顏杲,備細奏說宋軍詐降一事:“因此被那夥蠻子占了太原府。”完顏杲聽了大怒,喝罵完顏希尹:“都是你這親漢人的性子,聽信蠻子讒言,折了俺太原府緊要的城池,教俺代州如何保守?”正要把完顏希尹軍法處置,兩排下轉出一個人來,施禮說道:“都元帥息怒,親漢乃當今國策,不可妄下論斷,且免懲完顏監軍。俺這裏正有說法。”完顏杲看時,卻是心腹愛將,名喚夾穀烈英。此人貌似美人,卻身材魁梧,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因此深受完顏杲喜愛,常年跟隨完顏杲左右,請命受世襲猛安。完顏杲聞言他說,當即赦了完顏希尹。又問夾穀烈英:“如何收伏這蠻子,恢複城池?”隻見夾穀烈英答道:“奴婢引起部下十六員將軍,前去布下陣勢,把這些蠻子一鼓兒平收。”完顏杲聽了,大喜道:“俺的愛將,便依你行事。”夾穀烈英領命,引起十六員將領,並數萬大軍,飛馬馳援忻州。那十六員?正是:


    唐括、蒲察、術甲、蒙古、蒲速、粘割、奧屯、斜卯、準葛、諳蠻、獨虎、術魯、磨輦、益輦、貼暖、蘇勃輦。


    卻說夾穀烈英來至忻州,早有阿裏班、兀裏坦二將接著。眾人來至府衙坐定,烈英問二將道:“宋軍如何?”阿裏班答道:“宋軍兵分兩路,已攻破赤塘,石嶺二關隘,不日便到城下。”夾穀烈英聽後一驚,心想:“宋軍人多勢眾,不可輕敵。”於是他當機立斷,派探子前往刺探軍情。不一日,探子迴報:“宋軍破關後尚未進軍,隻在離城三十裏外紮營。”夾穀烈英尋思一番,心生一計:“趁他立根未穩,今夜便襲他營。”當下計議定了,便點粘割、奧屯、斜卯、準葛四員將領引兵馬夜襲。是夜二更時分,眾軍埋鍋造飯,水食半飽。三更時分,人銜草,馬銜枚,都穿黑衣,四個金將各自分而取之。看看月黑風高,正是冬眠之時。四人迤邐踅到營前,隻見旌旗許多,並無人值夜。四人見這般場景,正好廝殺。粘割、奧屯二將率先入陣,斜卯、準葛二將整軍緊隨其後。四人入內,二話不說,霎時間放起火來,見燒將起來,卻未聽得宋兵唿喊,奧屯大驚道:“帳內無人,中計了!”三人聞言,正要迴馬,隻見四下裏宋兵殺將出來。


    火光之中,隻見一員大將挺槍躍馬而來,大喝一聲:“賊將哪裏走!”正是大將張威。粘割、奧屯二人慌忙迎戰,怎奈自家兵卒都受了驚嚇,無心戀戰,不一時敗下陣來,一個個哭爹喊娘,覓子尋爺,四散奔走。粘割、奧屯二人正要走時,左右又出兩員將領,左邊是唐猛,右邊是唐斌,就來圍住二人,四個在亂軍裏鬥了十餘合,唐斌一斧劈死粘割。唐猛就把偃月銅劉一旋,削斷奧屯胯下馬腿,當即左右小校上來,五花大綁擒了。後麵斜卯、準葛二人見勢不妙,急忙率軍撤退,都迴忻州城裏去。斜卯、準葛迴來報說中伏兵敗,當有術甲機敏,便道:“宋軍虛紮營地,正是引誘我等上鉤。”夾穀烈英怒道:“漢人真個詭計多端,若俺遇著,定不輕饒。”一麵傳令嚴守城池,不得擅自出兵,一麵遙空祭拜粘割,不必絮繁。


    再說張威命人將奧屯押解下去,又吩咐士兵救火。不多時,火被撲滅,又在就近安營紮寨。張威自領一軍往西本陣裏去。到大帳裏把備細說了。孫琪大喜,又來與種師道慶功:“老將軍妙計連珠也似,如此代州必然唾手可得。”種師道卻勸道:“將軍莫要好大喜功,如今大敵未退,豈不聞兵法有雲:‘驕兵必敗’之理唿?”孫琪聞言,收了喜顏道:“老將軍所言甚是,晚輩當聽教誨。”於是又來商議備細。種師道又道:“金兵吃俺這一閃,必然提高警惕,我軍可按兵不動,靜觀敵軍動靜,再作計議。”孫琪認理。數日後,探子迴報,敵軍仍然堅守不出。軍中多有躁動,種師道心生一計道:“可派細作混入城中散布謠言,就說:‘宋軍糧草不濟,見金兵不戰,欲要退兵。’諸如此類雲雲。再待他五日,不見人馬出城,便拔寨緩退,誘敵來追。”眾人都道好計策,於是從之。


    數日內,忻州城裏早傳開宋兵糧草將盡之事。夾穀烈英亦聽聞宋軍撤兵消息,懷疑其中有詐,但又怕錯過戰機,就來與眾將商議。術甲進言道:“可派細作探知備細,再論出兵與否。”夾穀烈英從之。次日,探子巡視一遭,迴來報說:“宋軍裏每日隻有米粥等物充饑,一個個無精打采,都收拾包袱,說要迴京。”夾穀烈英聞之大喜,當下就要點兵追擊。術甲趕忙阻攔道:“將軍不可衝動,宋軍人馬眾多,若有埋伏,我軍豈不吃虧?”夾穀烈英聞言,便道:“既如此,靜觀其變也好。”於是又等兩日。是日,探子急忙來報:“宋軍撤兵去了。”夾穀烈英聽報,引眾將到城樓上看。果見宋國軍馬,前隊退兵,倒拖旌旗,不鳴戰鼓,肩擔刀斧,卻如雨散雲行,紛紛滾滾,拔寨都起。


    城上看了仔細,就要下令引兵出城,左右幾個將軍勸阻,烈英笑道:“前幾日宋軍剛使詭計勝我一陣,如今怎會再用?況探子迴報屬實,此時不追,更待何時?”遂不聽術甲等人之言,點起五萬精兵,留下唐括、蒲察二人守城,殺奔出城來。宋軍看似慌亂撤退,實則卻是有序,且戰且退,隻把夾穀烈英引入一處山邊。夾穀烈英率部追殺一陣,忽見兩側是山,他心中疑慮,連忙下令停軍,問左右道:“此乃何地?”獨虎道:“此地喚作馬鞍山。”話音未落,前方塵土飛揚,似有伏兵。夾穀英烈正欲撤軍,但為時已晚。隻見兩側山林中殺出無數宋軍,左邊都是河北將軍,右邊都是江南頭領。中心為首一員大將正是孫琪。孫琪橫槍立馬,大喝一聲道:“夾穀烈英,你中我家老種經略相公計矣!”宋軍士氣大振,殺聲震天。金兵被殺得丟盔卸甲,四處逃竄。夾穀烈英眼見大勢已去,隻得率領殘兵敗將逃迴忻州城。


    夾穀烈英引殘兵迴來時,才知貼暖、蘇勃輦二將死在亂兵裏。烈英無心顧及,一路來至城下,叫開城門。卻見城牆之上旌旗更易,城頭上一位老者,正是種師道。原來種師道見城中金軍都走了,便引一軍打扮成金人模樣,使奧屯叫開城門。生擒唐括、蒲察二人。改旗易幟,專等夾穀烈英迴來。當下種師道中氣十足,聲如洪鍾,喝一聲道:“夾穀烈英,量你以色相服侍完顏杲的奴婢,怎來與老夫抵敵?叫你家完顏杲來親自與我鬥,你還嫩些。”夾穀烈英聽得惱羞成怒,便要下令攻城。正說之間,後麵孫琪早到。孫琪催馬來到近前,高聲喊道:“夾穀烈英,你已中我家軍略,何不速速投降!”夾穀烈英咬牙切齒,恨不能生吞活剝了孫琪。他揮舞手中狼牙棒,叫囂道:“孫家小兒,休要張狂!今日雖敗,但我金國大軍將至,定要你等片甲不留!”種師道又在城上厲聲道:“狂妄之徒!你等金國蠻夷,侵我大宋疆土,殺我百姓,罪惡滔天!今日便是你等覆滅之時!”說罷,他揮動令旗,宋軍如潮水般湧向金兵。術甲見勢不妙,便道:“將軍休要糾纏,且望西北突圍。”夾穀烈英無奈,隻得引殘兵敗將望刺斜走了。


    不說宋軍如何,單說夾穀烈英迴了代州,報說兵敗一事:“是我一時疏忽,中了宋人詭計,此乃我之過也,懇請都元帥降罪。”完顏杲甚是稀愛其人,又不得不罰,隻道:“你去不過半月,卻失了城池,如今不得不罰你,自領二十軍棍,以儆效尤。”夾穀烈英謝恩以畢。完顏杲正商議如何反攻,忽有東路軍來報:“右副元帥完顏宗望被宋江連克數州,已然退守南京。”完顏杲大驚失色,完顏宗翰進言道:“東路軍已退,我等不可孤進險地,且冬日將近,春開便要農耕,不可大舉用兵。”完顏杲知道其中意思,於是隻得退迴西京,以備來年再戰。


    此事早傳入宋軍耳目,孫琪問眾人道:“此舉退兵,是否效仿我等,其中莫不是有詐?”祖士遠道:“我意不然,見今嚴冬將盡,春時節至,大國行事,在祀與戎。一來是糧草,恐是宋金兩國都以見底;二來是春耕,必要男子壯力。此二點不宜戰爭,退則為上策。”正說之間,有小校道:“宋大元帥遣戴統領到此。”孫琪忙請將入內。戴宗見了眾人,才道:“宋元帥已破東路金兵,如今退迴北境遼地去了。特遣我來問戰況備細。”種師道聞言道:“是了,大元帥擊退東路軍,西路軍則無援無助,因此不敢孤軍深入,這才退軍。”當下便請戴宗留在軍中。教冷恭、祖士遠二人領一半人馬徐徐入代州。都到城內,見無金軍守把,隻剩遍地狼藉。這都是金軍慣例,如若撤軍,多少好百姓被殺,多少民脂民膏被搶,恐是數不勝數。


    孫琪、種師道二人亦引軍從後徐徐入城,都在府衙坐定,當下便寫了戰報書信,托付戴宗迴書。戴宗收了書信,又道:“大元帥有令,命部堅守城池,小心防範金兵來襲。何時出兵北伐,靜候便知。”孫琪等人領命。戴宗則帶信迴來報說。宋江亦把三路戰報匯總,交付蕭讓潤色詞藻,遣戴宗飛報迴汴京與陛下知道。戴宗在路不止一日,早到京師。次日早朝,大宋天子升殿,百官朝賀,拜舞已畢。李綱出班奏道:“有主帥宋江,西路軍大將孫琪,東路敢熾軍大將徐進,殺退金兵,收複河北諸多州軍。今有戴宗傳捷報至此,其中言明春節將至,農耕將行,糧草將盡,人馬困頓,以求暫且罷兵。臣等省院,不敢自專,伏乞聖鑒。”天子曰:“雖可休兵罷戰,然斷不可言和,隻待時日到時,再與之一決勝負,覆滅其國本,才是朕願。汝等眾卿如何計議?”旁有濱海王出班奏道:“天朝陛下容稟:臣等愚意,可存遼國,作北方之屏障,堪為唇齒之邦。年年進納歲幣,於天朝上國有益。乞陛下聖鑒。”天子準奏曰:“抗金援遼,乃本國發兵至此,一貫之意,不曾有改,遼主不必憂慮,朕必不食言。”言畢,再有秦檜出班奏道:“臣等眾官俱各計議:自古及今,四夷未嚐盡滅。此等大舉,需徐徐圖之,當下或可緩兵。”天子準奏。下旨曰:“著兵部、禮部等官員與眾愛卿論功行賞。遣天下兵馬大元帥宋江統領本部人馬暫防河北諸路,其餘人馬暫退,各省州郡減免賦稅,休養生息,務勤農耕,不得有誤。”欽宗天子下旨已畢,階下群臣稱善。


    自此,宋金之戰暫息,雙方各自休整,以待來日再戰。河北諸地存活百姓得知金兵退後,皆歡唿雀躍,紛紛上街慶祝。宋江等人領受聖旨恩賜等,又見百姓如此,心中感慨萬千。歎道:“君恩人心怎可辜負。隻待來年好收成,再一舉擊退金兵,還陛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左右眾兄弟一齊附和。正是:乾坤未定,卻也驅逐豺狼;英雄不死,總教異族懼怕。不知宋江後來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