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舞動長槍披鐵甲,雙雄浴血染黃沙。
公明一怒乾坤震,四路齊攻透彩霞。
話說張萬仙聽的城中呐喊,又見開城門。隻道賊人出來衝擊,忙教軍馬退下三四箭之地,列陣迎敵。隻見張夏氏在彼與王伯龍纏鬥,又見許多百姓過了吊橋,忙奔前來。張萬仙見了,便知計成,又驚又喜。那吊橋邊已有若幹百姓,都齊聲叫道:“請宋軍入城。”又見諸色人等都有在裏麵,張萬仙高叫道:“城門大開,此時不戰,更待何時!”遂傳令教將士統軍馬入城。如有妄殺一人者,同伍皆斬。南城上守城軍士,看見事勢如此,都投戈下城。其東西南三麵守城軍士,聞了這個消息,都擒縛了守城賊將,大開城門,香花燈燭,迎接宋兵入城。隻有王伯龍那廝勇猛,人近他不得,搶了匹馬,出北門,殺出重圍走了。
四路大軍來到清州城中,當時徐進升坐帥府,安撫軍民,慰勞將士。有百姓都來道張夏氏功勞,徐進聽得,便道:“真乃滿門忠烈的一個好女子。”便叫魏允尋能工巧匠,為張夏氏用上好木材重塑右手,挑揀一塊好地,立碑厚葬。此後又立牌坊寺廟,香火不斷。此時後話,不必絮繁。
卻說敢熾軍收複清州,一麵安頓本州人民,一麵書信與宋江報知。這時節,宋江方迴前軍大帳,盧俊義交付天下兵馬大元帥旗幟、官印、寶劍等物,宋江道:“賢弟領兵辛苦,不知備細如何?”盧俊義就把之前征戰備細說了,又道:“金軍使個怪陣,幾位軍師皆不能破,又有一個慣會妖法的人物在彼,因此雖取欒城,亦不敢妄下定論,擅自進兵,隻等哥哥迴來定奪。”宋江聽了,正尋思破敵之法,忽得了清州敢熾軍書信,說:“已然平定滄、清二州,正望霸州行軍。”宋江看罷書信,心中大喜,就來與眾將商議:“如今東路沿海金軍已退,我等亦不能止步,當思進取,不知眾兄弟有何破敵之策?”眾人苦思冥想,不言不語。似秦明索超這般的將領,不意去想甚破敵之策,隻把目光落在吳用身上,盧俊義亦道:“軍師對此有何見解?”吳用頷首撚須道:“金兵此陣甚是古怪,吾等需詳加研究。此外,那善使妖法之人不可小覷,須得想法克製。”當下混世魔王樊瑞道:“這個不需軍師操心,更不需師父出馬,隻我便可抵敵。”眾人都來讚是。又有徐寧拱手道:“末將願率一隊精兵,夜探金營,察其虛實。”吳用道:“也好,再遣孫立跟著,你二人同往。”宋江當即點頭應允。
卻說徐寧、孫立兩個待到深夜,引了數十騎馬,直哨到真定府前正定村來,見村中燈火通明。孫立心中疑慮,問徐寧道:“這村子夜裏打火,必有蹊蹺。”徐寧道:“一看便知。”當下引著兵馬入村。徐寧、孫立二人帶兵入村,就見村子裏靜悄悄的,一來不見一個金兵,二來不見一個百姓。徐寧覺得奇怪,便派幾個土兵四下裏探查。去了不久,迴報說:“這些兒屋子裏不見一個人,隻有許多糧草軍器。”徐寧聞言,頓覺不妙,大驚道:“不好,定是中計!”當下教迴馬便走。二人正要迴馬走時,聽得喊殺聲四麵八方裏傳來,又見火光四起。火光之中,隻見一群土兵卷殺來。徐寧、孫立兩個正教麾下擺開陣勢,正要廝殺,卻聽對陣裏一個漢子喊道:“慢動手!”二人來看,為首一個眉清目秀的漢子。那漢子縱馬上前問道:“看你等裝扮不似金軍,卻是宋軍麽?”徐寧答道:“正是大宋天兵,爾等何人?”那漢子聽的真切,忙教土兵放下軍械,一字兒排開,當即下麵來參拜,口裏道:“萬幸,我朝還惦記我等,派兵來搭救。將軍容稟,草民姓許名升,正是這正定村的人,方才見將軍引軍到此,以為是金兵到此燒殺搶掠,才這般相待。”徐寧聽了道:“苦了你等,如今天兵已至,你等盡可心安。”許升道:“草民鬥膽問怎這些人馬,不知大軍何在?”徐寧要答,孫立搶道:“此乃軍機要務,你等不知也罷,當自散去。”許升不敢再問,當即散了眾人。
許升散了眾人,正施禮要走。孫立又叫住道:“你且留下,我二人有話要問你。”許升隻得留下聽令。孫立低聲對徐寧說道:“我看此人行跡可疑,不可輕信。再看這村子詭異,莫不是金兵設下的陷阱。”徐寧頷首道:“試他一迴便知真假。”當下問許升道:“你近日可曾見金兵出沒?”許升連忙搖頭,乃道:“上月金兵出沒頻繁,隻是近半月小人未曾見過金兵。”孫立又問道:“方才看時,你這村裏人數不足,其餘百姓何處去了?為何隻剩你們這些人?”許升聞言,心裏慌張,隱在麵下,便道:“本村民眾或死或走,故而人少。”徐寧察言觀色,並未發覺甚麽,又來問道:“你如何不走?”許升道:“小人家中有老母病重,不可遠走。”徐寧、孫立兩個聽得,商議一陣,孫立便道:“我等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還需幫忙引路,探尋一番。”許升當即答應道:“這個不難,小人願為二位將軍引路。”徐寧道:“此去離真定府多遠?”許升道:“不足十五裏遠近。”徐寧聞言,當下便教許升引路,一發望真定府城下走。
徐寧、孫立兩個引兵向北,看看正到真定府城下,遠遠望見城門大開著。兩個正疑,就來到吊橋邊看時,城上一聲擂鼓響,城裏早撞出一彪馬軍來。除寧、孫立急迴馬時,南邊往來路上喊聲又起,一百餘騎馬軍衝在前麵。除寧大驚,來尋許升,早不見了人影。孫立道:“歸路被阻,且望刺斜裏去。”兩個就引軍望刺斜走。卻見之前那夥土兵圍上來,為首的正是許升。徐寧見了大怒,罵道:“直娘賊,為何誆我?”許升道:“來者聽真,俺是大金國漢軍都統劉彥宗將軍麾下大將!人喚向日猿許升,教你死個明白!”徐寧也不搭話,手舞鉤鐮槍便戳。許升手提一柄混鐵棍,棍頭卻蕩著一顆帶刺流星錘。兩個就來撕打。看看十餘合,徐寧摸不透許升路數,不敢戀戰,賣個破綻,望刺斜便走。
徐寧並力死戰,殺出馬軍人裏,迴頭不見了孫立;再迴來看時,見數員將校,把孫立活捉了下馬。徐寧急心要救兄弟,迴身殺來。仗著身穿祖傳寶甲,刀槍不入,就來殺散那夥金兵將校,用鉤鐮一勾,把孫立繩索勾斷。一個側身,又把孫立救在馬上。兩個人同騎一匹馬,又來殺出重圍。此時所帶的數十人都死在裏麵,獨留徐寧、孫立兩個。當下孫立吹起哨子來,他的坐騎也是寶馬,聽得哨聲響,自來尋主。兩匹馬並驅,孫立看準馬鞍,望空一躍,正迴自家馬上。兩個人、兩匹馬、兩條槍就在陣裏廝殺。許升見了,暗忖一迴:“這二人武功不俗,斷不可放走!”忙引大軍追殺。不一時追上,教左右圍住。徐寧、孫立兩個便施展渾身解數,撕開一道口子。許升又引軍圍住,又被突破,如此往複已有七次。有詩為證:
手搦金槍展利鋒,金軍圍裹透七重。
七出七進真神勇,恰似當年趙子龍。
至第八次合圍,許升縱馬趕上便甩棍來,徐寧揮槍抵擋,擋住那棍,卻未擋住棍頭的流星錘。那流星錘直打在馬腿上。那馬失前蹄,登時栽倒。徐寧就飛在空中,狠狠砸在塵埃裏,眼中直冒金星,看不清上下左右,東南西北。隻聽得耳邊許多馬蹄聲響動,不待反抗,當下被綁縛了。那裏孫立見狀,正要迴馬營救,隻聽徐寧喊道:“兄弟先走!且迴去與公明哥哥報說,再派大軍來救。”孫立聽罷,隻得迴馬走了。
且說宋江正等迴信,卻見孫立一人迴來。宋江趕忙問道:“徐寧兄弟何在?”孫立聞言,登時跪倒,哭訴道:“哥哥,徐寧兄長為救小弟,被那金軍捉去了!”宋江聞言,先是一怔,而後大怒,拍案而起道:“可惡!竟捉我一員大將!”眾頭領紛紛附和,誓言要救出徐寧。宋江當即下令,派遣四員虎將,引領本營副將,分做四路大軍,火急火燎,望真定府來。吳用深知宋江秉性,隻以忠義為先,當下是勸不住得,隻得一麵與盧俊義道:“如今公明哥哥正在氣頭,恐中埋伏,盧將軍可引燕青、馬麟、燕順、楊林幾個將軍在刺斜壓陣,若見勢不妙,便來救應。”盧俊義道:“軍師放心,定保公明哥哥無恙。”得令引一千精兵刺斜裏埋伏,以防有變。這一夥天罡地煞個個義憤填膺,決心一戰,誓要救迴徐寧。
早有探馬來報真定府完顏宗望麾下,說道:“宋江起大軍分做四路,直奔本州而來!”完顏宗望聞言,正思量如何抵禦,就見四個小將軍出列。眾人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完顏宗望的四個兒子,長子喚作完顏齊,最善用一杆方天畫戟,平日裏隨父親學習武藝,上陣殺敵毫不手軟。有一首詩道:
狠辣心腸是將臣,龍爹虎子不猢猻。
一方畫戟爭天下,膽大功高武藝深。
次子喚作完顏京,善用兩把鋼槍,武藝非凡,隻是不愛學習謀略。亦有詩說道:
兩把鋼槍架意狂,金朝北地喚槍王。
托梁換柱施神力,二子京中是最良。
三子喚作完顏文,不習文武,專信祆教,一叫火祆教,又叫拜火教。此乃西域教派,教眾都穿紅袍,教義以火為尊,北魏時傳入中土。有詩說道:
聖火焚身裹絳袍,星移鬥轉赤光豪。
不學文也不學武,怎比真如法更高。
小子喚作完顏武,此子年紀最小,悟性最高,隨家父學習佛法與練兵之道,在本國未嚐敗績。有詩讚道:
完顏心地最玲瓏,通曉佛經舞法風。
對壘臨安飛惑陣,無窮變幻轉龍蟲。
當下完顏宗望四個兒子齊聲道:“父帥不必憂慮,自有我等小子分憂。”完顏宗望聞言大喜,拍案讚道:“敢為父親分憂,吾兒成人矣。”當即下令,教四個兒子各引一軍,出城抵住四路宋軍。
如此話分四頭,先說完顏齊一路,率部直擊關勝一軍。當下兩邊放對,關勝橫刀躍馬,喝道:“兀那廝萬剮的賊,還我徐寧兄弟來!”完顏齊聽了,不怒不惱,笑道:“你那兄弟沒甚本事,被捉了要賴誰?我看你也是個沒本事的,隻動嘴皮子功夫。”關勝道:“黃口小兒,教你知道關雲長嫡派子孫的威儀!”說了,提刀便來。完顏齊道:“休拿祖上名頭唬人!”舞方天畫戟來戰。兩個就在垓心爭鬥,看看三十合之上,不分勝負。關勝就賣個破綻,迴馬拖刀而走。完顏齊見了,也不追趕,笑道:“老伎倆卻要誆誰?”話音未落,隻聽得弓弦聲響。完顏齊不曾提防,左肋早著。當下吃痛,迴馬抱鞍而走。
原來關勝隻把刀把卡在得勝鉤上,看似單手拖刀,又暗戳戳取下弓箭來,這才迴身便射,一擊必中。當時關勝見射中了,迴馬來追,胯下赤兔馬隨風嘶吼,不一刻便追上。覷見完顏齊背心教親,轉使神威,奮力一刀砍下。說時遲,那時快。完顏齊隻使個鐙裏藏身躲過。隻是可憐胯下馬兒,把脊椎砍斷,登時滾落塵埃。關勝見砍翻了馬,又在塵埃裏尋完顏齊身影,看得真切,就來廝殺。當下有兩個牙將見了,忙來救應自家少帥,紛紛抵住青龍偃月刀。關勝無奈,隻得瞥了完顏齊來戰二將。
完顏齊這才起身,扶傷迴本陣,正走幾步,聽得後麵馬蹄聲又響,迴頭看時,那兩個牙將早死在血泊之中。完顏齊這才不顧形象,喊道:“都來就我!”後麵有十個牙將聽得,這才出馬來救完顏齊。關勝見十個人,都騎戰馬,鎧甲嚴整,軍器鋥光,都來與自己廝殺,卻漲了七分興奮,喝一聲道:“要早投胎的豬狗,都來我刀下排隊!”言畢,舞刀便來。十一個人就在垓心廝殺。刀光劍影,數不清多少迴合。不一刻,隻聽得有人高喊:“啊也!”便有人隨聲落馬。正是:宋公明忠義救兄弟,關大刀勇武鬥群狼。不知落馬者是誰,請聽下迴分解。
舞動長槍披鐵甲,雙雄浴血染黃沙。
公明一怒乾坤震,四路齊攻透彩霞。
話說張萬仙聽的城中呐喊,又見開城門。隻道賊人出來衝擊,忙教軍馬退下三四箭之地,列陣迎敵。隻見張夏氏在彼與王伯龍纏鬥,又見許多百姓過了吊橋,忙奔前來。張萬仙見了,便知計成,又驚又喜。那吊橋邊已有若幹百姓,都齊聲叫道:“請宋軍入城。”又見諸色人等都有在裏麵,張萬仙高叫道:“城門大開,此時不戰,更待何時!”遂傳令教將士統軍馬入城。如有妄殺一人者,同伍皆斬。南城上守城軍士,看見事勢如此,都投戈下城。其東西南三麵守城軍士,聞了這個消息,都擒縛了守城賊將,大開城門,香花燈燭,迎接宋兵入城。隻有王伯龍那廝勇猛,人近他不得,搶了匹馬,出北門,殺出重圍走了。
四路大軍來到清州城中,當時徐進升坐帥府,安撫軍民,慰勞將士。有百姓都來道張夏氏功勞,徐進聽得,便道:“真乃滿門忠烈的一個好女子。”便叫魏允尋能工巧匠,為張夏氏用上好木材重塑右手,挑揀一塊好地,立碑厚葬。此後又立牌坊寺廟,香火不斷。此時後話,不必絮繁。
卻說敢熾軍收複清州,一麵安頓本州人民,一麵書信與宋江報知。這時節,宋江方迴前軍大帳,盧俊義交付天下兵馬大元帥旗幟、官印、寶劍等物,宋江道:“賢弟領兵辛苦,不知備細如何?”盧俊義就把之前征戰備細說了,又道:“金軍使個怪陣,幾位軍師皆不能破,又有一個慣會妖法的人物在彼,因此雖取欒城,亦不敢妄下定論,擅自進兵,隻等哥哥迴來定奪。”宋江聽了,正尋思破敵之法,忽得了清州敢熾軍書信,說:“已然平定滄、清二州,正望霸州行軍。”宋江看罷書信,心中大喜,就來與眾將商議:“如今東路沿海金軍已退,我等亦不能止步,當思進取,不知眾兄弟有何破敵之策?”眾人苦思冥想,不言不語。似秦明索超這般的將領,不意去想甚破敵之策,隻把目光落在吳用身上,盧俊義亦道:“軍師對此有何見解?”吳用頷首撚須道:“金兵此陣甚是古怪,吾等需詳加研究。此外,那善使妖法之人不可小覷,須得想法克製。”當下混世魔王樊瑞道:“這個不需軍師操心,更不需師父出馬,隻我便可抵敵。”眾人都來讚是。又有徐寧拱手道:“末將願率一隊精兵,夜探金營,察其虛實。”吳用道:“也好,再遣孫立跟著,你二人同往。”宋江當即點頭應允。
卻說徐寧、孫立兩個待到深夜,引了數十騎馬,直哨到真定府前正定村來,見村中燈火通明。孫立心中疑慮,問徐寧道:“這村子夜裏打火,必有蹊蹺。”徐寧道:“一看便知。”當下引著兵馬入村。徐寧、孫立二人帶兵入村,就見村子裏靜悄悄的,一來不見一個金兵,二來不見一個百姓。徐寧覺得奇怪,便派幾個土兵四下裏探查。去了不久,迴報說:“這些兒屋子裏不見一個人,隻有許多糧草軍器。”徐寧聞言,頓覺不妙,大驚道:“不好,定是中計!”當下教迴馬便走。二人正要迴馬走時,聽得喊殺聲四麵八方裏傳來,又見火光四起。火光之中,隻見一群土兵卷殺來。徐寧、孫立兩個正教麾下擺開陣勢,正要廝殺,卻聽對陣裏一個漢子喊道:“慢動手!”二人來看,為首一個眉清目秀的漢子。那漢子縱馬上前問道:“看你等裝扮不似金軍,卻是宋軍麽?”徐寧答道:“正是大宋天兵,爾等何人?”那漢子聽的真切,忙教土兵放下軍械,一字兒排開,當即下麵來參拜,口裏道:“萬幸,我朝還惦記我等,派兵來搭救。將軍容稟,草民姓許名升,正是這正定村的人,方才見將軍引軍到此,以為是金兵到此燒殺搶掠,才這般相待。”徐寧聽了道:“苦了你等,如今天兵已至,你等盡可心安。”許升道:“草民鬥膽問怎這些人馬,不知大軍何在?”徐寧要答,孫立搶道:“此乃軍機要務,你等不知也罷,當自散去。”許升不敢再問,當即散了眾人。
許升散了眾人,正施禮要走。孫立又叫住道:“你且留下,我二人有話要問你。”許升隻得留下聽令。孫立低聲對徐寧說道:“我看此人行跡可疑,不可輕信。再看這村子詭異,莫不是金兵設下的陷阱。”徐寧頷首道:“試他一迴便知真假。”當下問許升道:“你近日可曾見金兵出沒?”許升連忙搖頭,乃道:“上月金兵出沒頻繁,隻是近半月小人未曾見過金兵。”孫立又問道:“方才看時,你這村裏人數不足,其餘百姓何處去了?為何隻剩你們這些人?”許升聞言,心裏慌張,隱在麵下,便道:“本村民眾或死或走,故而人少。”徐寧察言觀色,並未發覺甚麽,又來問道:“你如何不走?”許升道:“小人家中有老母病重,不可遠走。”徐寧、孫立兩個聽得,商議一陣,孫立便道:“我等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還需幫忙引路,探尋一番。”許升當即答應道:“這個不難,小人願為二位將軍引路。”徐寧道:“此去離真定府多遠?”許升道:“不足十五裏遠近。”徐寧聞言,當下便教許升引路,一發望真定府城下走。
徐寧、孫立兩個引兵向北,看看正到真定府城下,遠遠望見城門大開著。兩個正疑,就來到吊橋邊看時,城上一聲擂鼓響,城裏早撞出一彪馬軍來。除寧、孫立急迴馬時,南邊往來路上喊聲又起,一百餘騎馬軍衝在前麵。除寧大驚,來尋許升,早不見了人影。孫立道:“歸路被阻,且望刺斜裏去。”兩個就引軍望刺斜走。卻見之前那夥土兵圍上來,為首的正是許升。徐寧見了大怒,罵道:“直娘賊,為何誆我?”許升道:“來者聽真,俺是大金國漢軍都統劉彥宗將軍麾下大將!人喚向日猿許升,教你死個明白!”徐寧也不搭話,手舞鉤鐮槍便戳。許升手提一柄混鐵棍,棍頭卻蕩著一顆帶刺流星錘。兩個就來撕打。看看十餘合,徐寧摸不透許升路數,不敢戀戰,賣個破綻,望刺斜便走。
徐寧並力死戰,殺出馬軍人裏,迴頭不見了孫立;再迴來看時,見數員將校,把孫立活捉了下馬。徐寧急心要救兄弟,迴身殺來。仗著身穿祖傳寶甲,刀槍不入,就來殺散那夥金兵將校,用鉤鐮一勾,把孫立繩索勾斷。一個側身,又把孫立救在馬上。兩個人同騎一匹馬,又來殺出重圍。此時所帶的數十人都死在裏麵,獨留徐寧、孫立兩個。當下孫立吹起哨子來,他的坐騎也是寶馬,聽得哨聲響,自來尋主。兩匹馬並驅,孫立看準馬鞍,望空一躍,正迴自家馬上。兩個人、兩匹馬、兩條槍就在陣裏廝殺。許升見了,暗忖一迴:“這二人武功不俗,斷不可放走!”忙引大軍追殺。不一時追上,教左右圍住。徐寧、孫立兩個便施展渾身解數,撕開一道口子。許升又引軍圍住,又被突破,如此往複已有七次。有詩為證:
手搦金槍展利鋒,金軍圍裹透七重。
七出七進真神勇,恰似當年趙子龍。
至第八次合圍,許升縱馬趕上便甩棍來,徐寧揮槍抵擋,擋住那棍,卻未擋住棍頭的流星錘。那流星錘直打在馬腿上。那馬失前蹄,登時栽倒。徐寧就飛在空中,狠狠砸在塵埃裏,眼中直冒金星,看不清上下左右,東南西北。隻聽得耳邊許多馬蹄聲響動,不待反抗,當下被綁縛了。那裏孫立見狀,正要迴馬營救,隻聽徐寧喊道:“兄弟先走!且迴去與公明哥哥報說,再派大軍來救。”孫立聽罷,隻得迴馬走了。
且說宋江正等迴信,卻見孫立一人迴來。宋江趕忙問道:“徐寧兄弟何在?”孫立聞言,登時跪倒,哭訴道:“哥哥,徐寧兄長為救小弟,被那金軍捉去了!”宋江聞言,先是一怔,而後大怒,拍案而起道:“可惡!竟捉我一員大將!”眾頭領紛紛附和,誓言要救出徐寧。宋江當即下令,派遣四員虎將,引領本營副將,分做四路大軍,火急火燎,望真定府來。吳用深知宋江秉性,隻以忠義為先,當下是勸不住得,隻得一麵與盧俊義道:“如今公明哥哥正在氣頭,恐中埋伏,盧將軍可引燕青、馬麟、燕順、楊林幾個將軍在刺斜壓陣,若見勢不妙,便來救應。”盧俊義道:“軍師放心,定保公明哥哥無恙。”得令引一千精兵刺斜裏埋伏,以防有變。這一夥天罡地煞個個義憤填膺,決心一戰,誓要救迴徐寧。
早有探馬來報真定府完顏宗望麾下,說道:“宋江起大軍分做四路,直奔本州而來!”完顏宗望聞言,正思量如何抵禦,就見四個小將軍出列。眾人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完顏宗望的四個兒子,長子喚作完顏齊,最善用一杆方天畫戟,平日裏隨父親學習武藝,上陣殺敵毫不手軟。有一首詩道:
狠辣心腸是將臣,龍爹虎子不猢猻。
一方畫戟爭天下,膽大功高武藝深。
次子喚作完顏京,善用兩把鋼槍,武藝非凡,隻是不愛學習謀略。亦有詩說道:
兩把鋼槍架意狂,金朝北地喚槍王。
托梁換柱施神力,二子京中是最良。
三子喚作完顏文,不習文武,專信祆教,一叫火祆教,又叫拜火教。此乃西域教派,教眾都穿紅袍,教義以火為尊,北魏時傳入中土。有詩說道:
聖火焚身裹絳袍,星移鬥轉赤光豪。
不學文也不學武,怎比真如法更高。
小子喚作完顏武,此子年紀最小,悟性最高,隨家父學習佛法與練兵之道,在本國未嚐敗績。有詩讚道:
完顏心地最玲瓏,通曉佛經舞法風。
對壘臨安飛惑陣,無窮變幻轉龍蟲。
當下完顏宗望四個兒子齊聲道:“父帥不必憂慮,自有我等小子分憂。”完顏宗望聞言大喜,拍案讚道:“敢為父親分憂,吾兒成人矣。”當即下令,教四個兒子各引一軍,出城抵住四路宋軍。
如此話分四頭,先說完顏齊一路,率部直擊關勝一軍。當下兩邊放對,關勝橫刀躍馬,喝道:“兀那廝萬剮的賊,還我徐寧兄弟來!”完顏齊聽了,不怒不惱,笑道:“你那兄弟沒甚本事,被捉了要賴誰?我看你也是個沒本事的,隻動嘴皮子功夫。”關勝道:“黃口小兒,教你知道關雲長嫡派子孫的威儀!”說了,提刀便來。完顏齊道:“休拿祖上名頭唬人!”舞方天畫戟來戰。兩個就在垓心爭鬥,看看三十合之上,不分勝負。關勝就賣個破綻,迴馬拖刀而走。完顏齊見了,也不追趕,笑道:“老伎倆卻要誆誰?”話音未落,隻聽得弓弦聲響。完顏齊不曾提防,左肋早著。當下吃痛,迴馬抱鞍而走。
原來關勝隻把刀把卡在得勝鉤上,看似單手拖刀,又暗戳戳取下弓箭來,這才迴身便射,一擊必中。當時關勝見射中了,迴馬來追,胯下赤兔馬隨風嘶吼,不一刻便追上。覷見完顏齊背心教親,轉使神威,奮力一刀砍下。說時遲,那時快。完顏齊隻使個鐙裏藏身躲過。隻是可憐胯下馬兒,把脊椎砍斷,登時滾落塵埃。關勝見砍翻了馬,又在塵埃裏尋完顏齊身影,看得真切,就來廝殺。當下有兩個牙將見了,忙來救應自家少帥,紛紛抵住青龍偃月刀。關勝無奈,隻得瞥了完顏齊來戰二將。
完顏齊這才起身,扶傷迴本陣,正走幾步,聽得後麵馬蹄聲又響,迴頭看時,那兩個牙將早死在血泊之中。完顏齊這才不顧形象,喊道:“都來就我!”後麵有十個牙將聽得,這才出馬來救完顏齊。關勝見十個人,都騎戰馬,鎧甲嚴整,軍器鋥光,都來與自己廝殺,卻漲了七分興奮,喝一聲道:“要早投胎的豬狗,都來我刀下排隊!”言畢,舞刀便來。十一個人就在垓心廝殺。刀光劍影,數不清多少迴合。不一刻,隻聽得有人高喊:“啊也!”便有人隨聲落馬。正是:宋公明忠義救兄弟,關大刀勇武鬥群狼。不知落馬者是誰,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