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先投遼國後投金,惡匪奸臣沒有心。


    苟活人間憑勇武,身邊知己也難尋。


    今番敢熾發兵至,好漢英雄俱往臨。


    智力不從來戲耍,淺灘龍擱險被擒。


    話說張萬仙迅速攻下永靜軍,徐進等聞報大讚,立即引軍都到,與張萬仙會合。眾好漢又來商議如何攻取滄州。有文武袖端木忠進言道:“滄州地廣人稀,大城雖隻一處,然小寨眾多。小弟寓意,可先分兵去取各路軍寨,待四方安頓,再來打城子。不知哥哥意下如何?”徐進又來問高托天如何,高托天乃認其理,便就分十個頭領,分做十隊,分兵去打各路軍寨。哪十個頭領?正是:


    金角龍儲高、火尾虎李緬、攀山蛟王進勇、哮天犬婁萬林、四不像盧士衡、真大蟲蔣哉、鬼見愁張文彪、淨街鑼周地祖、黑無常孫佐、白無常孫佑。


    當下十個頭領,各自引兵去了,話休絮煩,三五日間,大半軍寨皆被掃平。十個頭領占住四麵八方,安頓當地百姓,都來書信報說平安。高托天見大勢已成,便來攻打滄州,又寫下戰書與王伯龍。王伯龍得知消息,看罷了戰書,書中盡是嘲笑的言語。當下王伯龍惱羞成怒,拍案道:“前次失利,乃我準備不足,不知這夥山賊武藝高低,如今甲胄齊備,怎會懼他?”當即引軍出城,來與徐進抵敵。兩軍對峙,旌旗飄揚。王伯龍身披重甲,手搦一杆鳳翅鎦金镋,跨一匹嘶風玉馬。出馬道:“兀那廝哪個是千鈞佛徐進,敢不敢出來與爺爺大戰三百迴合?”徐進聞言,正要出馬,當有天王楊江見武器相同,有心一較高下,便來阻住道:“這等人物,怎需哥哥出馬?且看小弟本事。”言畢,舞手中齒翼月牙镋,出馬望王伯龍來。王伯龍也不上前,問左右道:“這路貨色,我不稀罕出馬,誰願斬殺此人?”當下有個牙將,名喚楊忠波,願意橫槍出馬。兩個就在垓心爭鬥,看看五七合,楊江使個橫掃千軍,正掃開楊忠波手中槍,又迴身一掃,就見齒翼把楊忠波身上盔甲劈爛。楊忠波大驚,迴馬要走。楊江哪裏讓他走?又一鏜直刺楊忠波背心,就見鏜頭穿胸而過,登時翻身落馬,死在血泊之中。


    楊江就在垓心橫鏜立馬,喝道:“兀那廝拿鏜的賊將,出來與爺爺廝殺,莫要做縮頭烏龜!”王伯龍聞言大怒,便道:“小子休要猖狂,且看俺的本事!”當即舞鏜出馬,兩個就在垓心交鋒,果然好鬥,但見:


    這一個展開鳳翅,那一個收攏月牙。這一個上下翻飛,那一個左右挪動。這一個縱馬追鳳,那一個拽韁偃月。這一個鎦金緊挨軟肋,那一個齒尖不離心窩。這一個氣力蓋地,那一個膽量遮天。兩個招數相似,一對分毫不差。


    看看戰了五十合之上,楊江漸漸力怯,便迴馬走了。楊江迴到陣裏,高托天問敵將武藝如何?楊江答道:“這廝手法與我相似,因此不能破招。俺的氣力不及他,隻得迴走。”眾人聞言,各自驚駭。這楊江武藝,在鳳凰山眾好漢裏排名也是靠前,因此大半不敢匹敵。高托山聞言,便道:“天王氣力不能及,俺的氣力更甚,便打殺他一迴。”眾人認理。高托山便提紫箍棒,騎馬趕上對敵王伯龍。兩個又在垓心爭鬥,看看二十餘合,王伯龍技巧更勝一籌,隻把高托山壓的節節敗退。高托山喊聲:“慢!敢與我步下來戰麽?”王伯龍笑道:“馬上你都不及我,步下又能奈我何?”於是兩個約定,又步下來鬥。兩個當即下馬,在征塵裏大跨步來打,又是一場好鬥,但見:


    征塵滾滾,爛銀鎧對敵獸皮;殺氣騰騰,虎頭靴相向裙甲。鏜來棒去,如齊天大聖鬧天宮:手過足奔,似宇文成都征沙場。


    兩個鬥了十餘合,王伯龍隻覺高托山力大無窮,無奈,拖鏜迴身便走。高托山見狀,大步流星緊跟上。王伯龍乜斜覷見高托山雙腿露處,迴身舉鏜便刺。高托山不曾地方,正要格擋,右腿早著。王伯龍見傷了高托山,迴身來取性命。高托天見自家弟弟受傷,忙教左右:“誰去搭救則個?”當下張萬仙驅馬來救。正是張萬仙胯下寶馬神速,須臾間擋住王伯龍。張萬仙謂高托山道:“兄弟且退,看我擒他!”高托山道謝,翻身上馬迴本陣去了。張萬仙又謂王伯龍道:“你且去騎馬來戰,俺不乘人之危。”王伯龍聞言,不敢遲疑,迴身上馬又來廝殺,便道:“又一個不知高低的,且看我如何擒你。”兩個又來相鬥。張萬仙和王伯龍你來我往,看看三十合之上,打得難分難解。突然,張萬仙賣個破綻,引得王伯龍上鉤。王伯龍猛刺過來,張萬仙側身一閃,輕舒猿臂,款扭狼腰,就把那鏜夾在腋下。張萬仙又拿刀來砍,王伯龍亦躲開,順手抓住刀柄。兩個人都不放鬆,就在垓心角力。一時半刻不見分曉,王伯龍:“你且撒手。”張萬仙道:“你如何不撒手?”王伯龍無奈,便道:“也罷,我數三聲,你我一同放手再戰。”張萬仙頷首。於是同數了三聲,便都放手。


    王伯龍不敢近戰,就調轉馬頭,望刺斜便走。張萬仙笑道:“你卻不知我馬匹厲害!”當即驅馬來趕,看看須臾之間便追上。兩個人又在風裏纏鬥,兩匹馬就在垓心旋轉,已然數不清多少合。隻見馬匹兜兜轉轉已經三圈,到第四圈,張萬仙縱馬便走,王伯龍也迴本陣。兩邊士卒見了,不知勝負,都來詢問如何。張萬仙道:“那廝馬術嫻熟,縱雙手舞鏜,手不握韁繩,也不見破綻。俺這前兩圈還能穩牢,後麵不握韁繩也罷,若非我胯下馬匹有些靈性,早跌落下馬。我看腰腿不及他,受不住便退迴來了。”眾人聞言,又各種驚駭。徐進卻道:“這種高手,我還未曾遇過,今番倒要領教了。”正說之間,卻見王伯龍引軍退了。高托天道:“看看天日已晚,想必他連戰多人,氣力不佳,不妨去殺他一陣。”葉光勸道:“哥哥不可,我看他退兵有序,定有抵擋。”徐進一來認理,二來有心想要一較高下,故意放他歸去。便道:“軍師所言不虛,且退十裏紮營,待明日再看如何。”眾人聽令,安營紮寨不題。


    卻說王伯龍當時鬥得氣力不濟,隻得退迴城裏,當夜吃喝一通,睡了一覺,次日許久未起,待醒時渾身酸痛,直教城內醫士看顧,醫士道:“昨日將軍忒過勞累,以至肉體難以舒展,需歇息數日,以藥敷之,才能痊愈。”王伯龍隻得謹遵醫囑,因此一二日不曾有事。且到第三日,王伯龍身體恢複如初。他心中惦記城外敵軍,便召集將領商量對策。章永豪提議道:“敵軍氣勢正盛,當以堅守城池,等待時機為上。”王伯龍思考片刻,乃認其理。又過兩日,不見敢熾軍攻城,王伯龍心下正疑,又有牙將商議道:“可暗使人去探聽虛實,卻作道理。”王伯龍便教去了。隻見探事人來迴報:“城東南上鹽山附近,不知那裏將許多糧米,有百十輛車子,山下又有新建糧道,沿路有幾頭領監管。”王伯龍聽罷,大喜道:“今晚出城,先截道中車子,後去取他山上糧草。”眾人稱讚。叫軍漢飽餐酒食,盡行披掛,捎馱錦袋。王伯龍手執鳳翅鎦金镋,引一千軍兵,悄悄地出城。


    是夜月色微明,星光滿天。行不到十裏,望見一簇車子,旗上明寫“敢熾軍糧”。王伯龍看了,見一個大漢當頭先走。王伯龍軍馬一齊呐喊,都搶將來。那漢子大驚,瞥了糧車,拽開腳步便走,尋常人卻追不上的。這人正是平地追風武胡。王伯龍奪得糧車,見果是糧米,心中歡喜,便道:“押糧的卻不堪一擊,望風而逃,再去山上取得大物。”便不來追趕武胡,且教一個牙將引二百壯漢押送糧車,推迴城去。王伯龍道:“再搶山上糧草。”當即驅馬轉到鹽山。此時望見山中一片茅屋,不計其數。王伯龍便發聲喊,領著眾軍,搶到山上。隻見陰雲布滿,黑霧遮天,馬步軍兵迴頭看時,你我對麵不見。此是吳諱行持道法。王伯龍看見,心慌眼暗,卻待要迴,進退無路。四下裏喊聲亂起,正不知軍兵從哪裏來。張迪引鐵騎軍兵,將王伯龍連人和馬都趕上山去了。山上卻是杜明溫、呂章、荊俊、馮善、景崇、畢隆六個頭領,一字兒擺在山腰。王伯龍不敢懈怠,隻得上半山腰尋出路,覷見馮善一處有個破綻,就引軍殺來。馮善左右荊俊、景崇兩個頭領忙來助陣,王伯龍以一敵三,毫不遜色,戰了三五合,心下不意戀戰,賣個破綻,望刺斜便走,隻是看不清路數,跌跌撞撞才出鹽山。王伯龍迴頭看時,不見一個兵卒,帶來八百人馬都陷入山中,又見許多人馬追來,王伯龍不敢逗留,便迴城池去了。


    卻說王伯龍正走,忽見一軍趕來,為首幾個牙將卻都認得,有牙將上前道:“將軍方才叫人送來糧草,卻卻是宋軍扮作我軍,賺開城門,如今滄州城已然失守。”王伯龍大驚,不知如何是好。章永豪勸道:“為今之計,隻得退守清州,再望劉都統處請援,再做反擊。”王伯龍無奈,隻得引殘兵敗將,退守清州。不在話下。


    再說敢熾軍都到滄州會合,徐進等都在州衙裏聚集,眾人會麵。隻見山上六個頭領早把許多漢軍牙將解來。眾多兄弟都恨這夥漢軍投靠蠻夷,迴頭專殺漢人,當下見了,一個個咬牙切齒,盡要來殺這夥牙將。這夥牙將見了這般場景,抖若篩糠,不敢仰麵,都來磕頭,就如搗蒜一般勤勉,口中隻說饒命的詞語。徐進聽了,更是大怒,罵道:“直娘賊,該殺的漢奸潑才,身為漢人,卻要為虎作倀,你等手下多少漢人冤魂?縱然我饒得你,這些冤魂怎能饒了你等?”忙教左右,拖下去活剮,碎屍萬段了喂狗。左右小校就來拖拽,眾皆叫好,人各暢懷,盡皆歡喜。高托天進言:“不知哥哥如何處置剩餘五七百漢軍俘虜?”徐進叫道:“一發殺淨了算!”眾人都來叫好,當下李太道:“大哥不可,我等此去北上,要以金軍為大敵,漢軍縱有可惡,然當賞罰有度。”徐進問道:“不知以何為度?”李太道:“罰上位者用嚴,罰下位者用寬,若有投靠者當戴罪立功,功勞大者可賞。如此金國漢軍皆順與我,化敵為友,增長實力,再討金國可也。”徐進聞言,便道:“兄弟之言,不無道理,暫如此處置。”當即下令,教這些漢軍歸化。此事完備,又來誇讚妙計,這以糧草誘敵之計正是李玉堂所出。有詩讚道:


    榮華富貴險中求,糧為魚竿敗做鉤。


    釣得金軍行到此,輕而易舉取滄州。


    當時李玉堂一一謝過,就來商議金軍備細,便道:“如今滄州大城已得,北方諸寨需慢慢收複,待人心平定,然後再取清州最好。”高托天認理,進言道:“北方有乾符寨,俺曾任職此地,可先占為己有,作為根基,再進清州便可方便。”眾人認理,於是下書十員四散的將領,教這些頭領再去北方收複諸寨。單教高托天點兵去奪清風寨。高托天領命,點起人馬,共六個頭領,哪六個?正是:


    高托山、孫列、端木中、鄧成安、魏允、危有福。


    當下七人引軍出了滄州,徑望乾符寨來。一路上不見金兵漢軍,隻見滄桑枯榮,路邊許多餓死屍身,野狗分食人骨。高托山看得來氣,一路上罵罵咧咧:“定要殺死這幫金狗,剿滅那甚狼主狗主的完顏。”孫列也是急性子,就來附和。一路無話,都到乾符寨前,擺開陣勢。高托天見寨牆上旌旗許多,兵將聳立,各持弓弩,嚴陣以待。當下高托天下令攻城,六個兄弟一發都上。有分教:鳳凰好漢一招安,不出一月收北境。不知高托天攻寨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