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狡獪遭折挫,聰明得便宜。
損人終有報,倚勢必遭危。
良善為身福,剛強是禍基。
直饒豪傑勇,難犯萬仙威。
話說張先要打馬家堡,三個好漢都願請戰,張先便抓鬮決定,忽一人道:“卻是我去!”眾人看時,不是別人,正是淨街羅周地祖。張先道:“既是兄弟去,要帶多少人馬?”周地祖道:“他那裏兵馬不過百八十人,我隻需帶兵三百,便可掃蕩村堡。”張先應允。周地祖當即點起兵馬,都下山來,殺奔馬家堡而去。
隻說那堡中早有小廝來報說:“主人,那桃花山下一批人馬,約麽三五百人,都望馬家堡來,已不到十裏遠近。”那堡主聞言大驚,忙糾結人群,都到堂前論事。這堡主喚作馬百良,三十歲上下年紀,自幼習得弓馬嫻熟,自老父過世之後掌管此地,已有五六載,雖不說橫霸鄉裏,隻一點便是收斂非官府的苛捐雜稅,隻為自家養了寶馬。馬百良道:“今日召集諸位,隻為擊退桃花山土匪。”隻見坐下有四條好漢,一個喚作鐵頭豹何鍾;一個喚作雪爪豹呂褘;一個喚作花斑豹施環;一個喚作卷尾豹張檜。這四人乃是馬百良重金請來的教頭,合稱馬家四豹,各有武藝。另有一人喚作快馬一鞭陳畢,卻是堡主請來調養寶馬的。陳畢慣會馬術,亦會養馬,有詩讚道:
英雄響貫大名府,好漢憑駒任自遙。
快馬一鞭飛體去,持韁陳畢最高超。
坐下有何鍾道:“堡主勿憂,自我四人到此做教頭以來,日夜打熬筋骨,手下農士都使得兵器,也已經深挖溝塹,廣布鹿角。他若來時定叫他有來無迴。”馬百良大喜道:“一切都托付四位教頭了。”又教四人整頓兵馬,備齊滾木礌石。四人領命去了。唯有陳畢道:“我看這一夥人來勢洶洶,隻恐不肯善罷甘休,屆時如何是好?”馬百良道:“不知先生有何見教?”陳畢道:“不妨通知就近官府,請兵來救?”馬百良道:“這裏縣衙老太爺是個不見糧草不動身的馬,我不給他好處,他如何勾得來救我?”陳畢要勸,馬百良隻愛惜自家錢財,便道:“休說,若我與四個教頭抵敵不過,那時再請軍營救不遲。”不待陳畢答話,便又道:“陳先生隻需看顧我家那匹寶馬便好,帶兵打仗,先生自不曉得,不必參與。”說了,留下陳畢,自顧自轉入屏風去了。陳畢孤立大堂,心中暗忖道:“我看馬家命數已盡,需再尋他處落腳最好,隻是可惜寶馬要落入土匪之手。”思罷,便來照看寶馬,不必絮繁。
再說周地祖到馬家堡外五七裏遠近,有小校道:“不妨在此安營紮寨,好與馬家打熬。”周地祖道:“不可,我此次下山,是要漲我山寨威風的,豈不聞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等應趁著下山的勢頭,一舉蕩平馬家堡。”眾嘍囉聽得在理,也不多說。周地祖便麾軍直進,一發打到馬家堡牆下。隻見馬家堡地勢平坦,四周沒有山丘,後麵卻有一條涼水河,乃是淄河支流。一眼望去,盡是草地,樹木稀少,無處藏兵。周地祖挺槍驟馬來到門前,喊聲:“裏麵的人聽真,俺乃是桃花山好漢淨街鑼周地祖!特到你馬家堡上借糧,你等若是識相的,就把糧草送出來,也免遭血光之災;若不識相的,待我打破堡防,定殺一個屍山血海!”牆上小廝聽了,忙報堡主馬百良知道。馬百良早與四個教頭準備妥當,五個人各穿披掛,手持武器,騎了好馬。引一百餘精銳出堡來,擺開陣勢。就見當中一人,正是堡主馬百良,打扮如何?但見:
頭綰一朵鑲金戴銀紫棠花;身穿一領鐵片青鱗厚布甲;手搦一條黑纓帶鉤點鋼槍;足踏一雙熊皮五縫皂底靴;胯下一匹千裏煙雲七香駒。
再看那寶馬,頭至尾長丈二,蹄至背高八尺。赤足憤地揚征塵,搖頭亂舞煙雲鬃。果然神駒,真個寶馬。卻有詩讚那馬道:
神駒雙眼泛虹霓,體健青鬃踏絳蹄。
悅耳嘶鳴真寶馬,翻山越嶺渡清溪。
那馬百良出馬道:“兀那廝桃花山的賊寇,怎敢到我的地盤撒野?道你卻不知爺爺的厲害,今兒便教你認得爺爺!”批馬來鬥周地祖。周地祖也不懼他,叫小的們敲鑼打鼓,壯足威武,挺槍來鬥馬百良。兩個在垓心鬥作一處,約麽十五六合,馬百良槍法漸亂。原來馬百良雖有武藝傍身,不過也是養尊處優慣了的,怎比得周地祖這番廝殺漢?因此漸漸不支。本陣裏何鍾見馬百良不敵,便要逞能,舞樸刀出馬來助陣。周地祖見兩個人來,自知不敵,便賣個破綻,迴馬便走。何鍾驅馬來至馬百良跟前,道:“堡主且暫歇了,教我拿個頭功。”馬百良自迴本陣去了。何鍾一人一馬一樸刀,立在垓心,大笑道:“兀那廝甚破鑼的頭領,敢來一鬥麽?”周地祖聞言大怒道:“教你知道我如何喚作淨街鑼!”說了,又教小嘍囉敲鑼打鼓,再度出馬。兩個刀槍並舉,鬥作一團。但見:
一個如狂風入鬆,惹得青針亂抖;一個似暴雨出雲,直教蓮荷搖曳。你一刀落下,白刃緊挨天靈蓋;我一槍刺起,鋒铓不離軟肋心。招招式式,隻為奪人命;式式招招,自然不放鬆。恰如項羽重舉霸王槍,好似關公再耍偃月刀。
二人鬥過三十合之上,不分勝負。周地祖,暗忖道:“似這般武藝不過如此,看我迴馬槍來殺他。”思罷,賣個破綻,迴馬便走。那裏何鍾見狀,不願放過,縱馬緊追不舍。周地祖乜斜見了何鍾心窩教親,就在馬上使個迴馬槍,一槍槊翻何鍾。隻見何鍾發聲喊,應聲倒地,死在血泊之中。有詩歎曰:
己憑武藝心頭鐵,縱馬橫刀意誌堅。
可惜強追周地祖,迴身槍下此長眠。
馬百良見失了自家教頭,心下大驚,忙教鳴鑼收兵。周地祖見狀,揮一眾嘍囉搶將上來,一陣掩殺過去。那馬百良引兵望兩側走。周地祖隻顧廝殺,不知有陷阱,將到門牆下,便落入陷阱之中,隻把胯下馬兒摔死,也有不少嘍囉摔斷腿腳。周地祖大驚,忙教一眾嘍囉掙紮著出來。此時節,馬百良等一眾都已迴到城牆上,就把滾木礌石丟下來,又是一陣箭如雨下,嘍囉死傷慘重。周地祖奮力出得坑來,隻得率眾退去。那馬百良從牆上看了,哈哈大笑。又見桃花山一眾走的遠了,便命人把何教頭屍首抬迴埋葬。又宴請眾人慶功不題。
再說周地祖連退十五裏,到一片枯樹林,見馬家堡的沒來追趕,方才寬心。當下急教點視人馬,來報說:“死者四十餘,傷者六十餘。”周地祖聞報歎道:“我一心要在哥哥那裏顯擺自己,誰曾想出師不利,若迴了山寨,如何麵見諸位兄弟尊顏?”左右有小校道:“當務之急需先報大頭領知,再派援兵到此,方可一解愁眉。”周地祖也無他法,隻得一麵就近取材,建起寨劄;一麵寫了書信,派人訖報去了。
隻說張先聞報,大驚失色,忙聚眾將商議對策。張先與眾人說了備細,沈春道:“小弟願率領一百精兵支援周地祖。”張先大喜從之。沈春當即點兵下山來,不一日,便到周地祖營寨。周地祖出帳相迎,施禮道:“小弟出師不利,失了我寨威名,還望哥哥見諒。”沈春忙來答禮道:“兄弟不必如此,兵家有雲: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輸他一陣不妨事,今日我來定給兄弟長迴麵子。”兩個就入寨裏商議對策。周地祖道:“他那裏新來四個教師,我已在陣前戳死一個,武藝稀疏平常,隻是礙於陷阱高牆而已。”沈春道:“我此番來,張先哥哥叫我小心應對,不可冒然,我猜他今日勝我一籌,定要趁勢來夜襲我寨,今晚當用空寨之計,守株待兔最好。”周地祖道:“哥哥所言既當,便如此甚好。”說了,二人各自準備。當晚,馬百良謂眾人道:“我觀今番取勝,然賊子不曾退迴山裏,隻在十五裏外紮營,我意夜襲他寨劄,各位教師意下如何?”施環大喇喇道:“我願出馬,為何鍾大哥報仇!”張檜道:“哥哥不可,我想他那裏定有防範,如若中計,又將如何?”施環道:“我早知你平日裏便恁的膽小,今宵又不需你去,怕甚麽?”張檜道:“就是哥哥這般心思,才不能去,哥哥在陣前打鬥最好,隻是不會心機。”兩個正說,呂褘恐傷眾家兄弟義氣,便來勸說:“二位賢弟休爭,一切聽堡主的便是。”馬百良道:“既聽我的,我便讓張教師去,他心思細些,若有不妥,當即迴來。”張檜領命去了。
隻說張檜引五十個精明的堡客,就趁著月光,踅到枯樹林前大寨處。張檜遠遠的張了一迴,隻見旗幟林立,但聽更鼓一發亂響。有堡客道:“教師如何不進?”張檜道:“我看他那裏虛設旗幟,內裏更鼓不明,其中必然有詐。”那客道:“既然有詐,那邊迴去報說便是。”張檜心想也是,正要走時,忽然心起一計,道:“且教各位弟兄就地歇息,待到天明再做打算。”堡客不解其意,隻是從命。
隻說沈春、周地祖等人在林中呆了一宵,不敢放鬆,見東邊一片魚肚白。二人便以為馬家不會來人。就這時,隻見火光四起,就把大寨燒著。沈春、周地祖二人以為馬家堡來打寨子,急忙引兵衝出來迎戰。然而他們看時,卻隻見到空蕩蕩一片營地和明晃晃一團火焰。正當二人疑惑之時,張檜帶領伏兵從四麵八方殺出,打得沈春、周地祖措手不及。周地祖謂沈春道:“我這裏嘍囉一夜未眠,怎地抵擋?不如撤迴山裏再做計議。”沈春道:“兄弟不可,且依我行。”說了,發聲喊道:“兄弟們辛苦!此番隻準勝,不許敗,但凡殺人一級者,賞銀一錢!殺人五級者,可升伍長!兄弟們隨我殺!”眾嘍囉聞言,登時不見困乏,爭先恐後,一力殺散馬家堡一眾。張檜見大事不妙,迴身要走,卻早被周地祖攔著。張檜挺槍來鬥周地祖,兩個就來步鬥。不三五合,張檜不意纏鬥,隻想脫身,便往林中走了。
且說張檜在枯樹林裏亂撞,不知路徑,卻正撞見沈春。沈春攔住道:“量你有些才能,不如投靠我寨如何?”張檜見走不脫了,忙剪拂道:“小弟願意投靠。”沈春聞言大喜,就來攙扶。不曾想張檜暗藏匕首,見沈春脖頸較近,揮刀便刺。萬幸沈春身手不凡,眼疾身快,一發躲過。張檜見刺不中,不敢逗留,轉身便走。沈春罵聲喊道:“潑賊不講信譽,自尋死路。”抽出四麵鐧來,望空便投。好個撒手鐧,一擊便中張檜頭顱,隻把腦漿迸裂,一命嗚唿。有詩歎道:
卷尾教頭機敏豹,敵營夜探火炎燒。
若非勇力無機會,就把生平喪此朝。
沈春、周地祖二人會合,就把五十精銳殺散,隻有五六人迴到馬家堡。
隻說逃迴來的把備細都給馬家堡眾人說了。馬百良聞言大驚,心下已有怯弱。有施環拍案怒道:“如此損了兩個兄弟,定教他報此血海深仇。”當即就要點兵,卻被呂褘攔住道:“兄弟不可魯莽行事,我不願再有一人受損。”施環道:“大哥小弟都身死,怎能如此算了!?”呂褘道:“殺我兄弟之仇,定不能算,最好從長計議。”施環道:“哥哥還要如何計議?”呂褘又謂馬百良道:“堡主何不去縣裏找知縣搬救兵?”馬百良雖是不肯,也無他法,隻得修書一封,又定金銀共五十兩,托陳畢送去。陳畢道:“堡主放心,定不辱使命。”當即選了一匹快馬,揣了書信,打拴金銀,望縣裏去。正是:你來我往兩勝敗,又教快馬受一鞭。不知陳畢此去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狡獪遭折挫,聰明得便宜。
損人終有報,倚勢必遭危。
良善為身福,剛強是禍基。
直饒豪傑勇,難犯萬仙威。
話說張先要打馬家堡,三個好漢都願請戰,張先便抓鬮決定,忽一人道:“卻是我去!”眾人看時,不是別人,正是淨街羅周地祖。張先道:“既是兄弟去,要帶多少人馬?”周地祖道:“他那裏兵馬不過百八十人,我隻需帶兵三百,便可掃蕩村堡。”張先應允。周地祖當即點起兵馬,都下山來,殺奔馬家堡而去。
隻說那堡中早有小廝來報說:“主人,那桃花山下一批人馬,約麽三五百人,都望馬家堡來,已不到十裏遠近。”那堡主聞言大驚,忙糾結人群,都到堂前論事。這堡主喚作馬百良,三十歲上下年紀,自幼習得弓馬嫻熟,自老父過世之後掌管此地,已有五六載,雖不說橫霸鄉裏,隻一點便是收斂非官府的苛捐雜稅,隻為自家養了寶馬。馬百良道:“今日召集諸位,隻為擊退桃花山土匪。”隻見坐下有四條好漢,一個喚作鐵頭豹何鍾;一個喚作雪爪豹呂褘;一個喚作花斑豹施環;一個喚作卷尾豹張檜。這四人乃是馬百良重金請來的教頭,合稱馬家四豹,各有武藝。另有一人喚作快馬一鞭陳畢,卻是堡主請來調養寶馬的。陳畢慣會馬術,亦會養馬,有詩讚道:
英雄響貫大名府,好漢憑駒任自遙。
快馬一鞭飛體去,持韁陳畢最高超。
坐下有何鍾道:“堡主勿憂,自我四人到此做教頭以來,日夜打熬筋骨,手下農士都使得兵器,也已經深挖溝塹,廣布鹿角。他若來時定叫他有來無迴。”馬百良大喜道:“一切都托付四位教頭了。”又教四人整頓兵馬,備齊滾木礌石。四人領命去了。唯有陳畢道:“我看這一夥人來勢洶洶,隻恐不肯善罷甘休,屆時如何是好?”馬百良道:“不知先生有何見教?”陳畢道:“不妨通知就近官府,請兵來救?”馬百良道:“這裏縣衙老太爺是個不見糧草不動身的馬,我不給他好處,他如何勾得來救我?”陳畢要勸,馬百良隻愛惜自家錢財,便道:“休說,若我與四個教頭抵敵不過,那時再請軍營救不遲。”不待陳畢答話,便又道:“陳先生隻需看顧我家那匹寶馬便好,帶兵打仗,先生自不曉得,不必參與。”說了,留下陳畢,自顧自轉入屏風去了。陳畢孤立大堂,心中暗忖道:“我看馬家命數已盡,需再尋他處落腳最好,隻是可惜寶馬要落入土匪之手。”思罷,便來照看寶馬,不必絮繁。
再說周地祖到馬家堡外五七裏遠近,有小校道:“不妨在此安營紮寨,好與馬家打熬。”周地祖道:“不可,我此次下山,是要漲我山寨威風的,豈不聞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等應趁著下山的勢頭,一舉蕩平馬家堡。”眾嘍囉聽得在理,也不多說。周地祖便麾軍直進,一發打到馬家堡牆下。隻見馬家堡地勢平坦,四周沒有山丘,後麵卻有一條涼水河,乃是淄河支流。一眼望去,盡是草地,樹木稀少,無處藏兵。周地祖挺槍驟馬來到門前,喊聲:“裏麵的人聽真,俺乃是桃花山好漢淨街鑼周地祖!特到你馬家堡上借糧,你等若是識相的,就把糧草送出來,也免遭血光之災;若不識相的,待我打破堡防,定殺一個屍山血海!”牆上小廝聽了,忙報堡主馬百良知道。馬百良早與四個教頭準備妥當,五個人各穿披掛,手持武器,騎了好馬。引一百餘精銳出堡來,擺開陣勢。就見當中一人,正是堡主馬百良,打扮如何?但見:
頭綰一朵鑲金戴銀紫棠花;身穿一領鐵片青鱗厚布甲;手搦一條黑纓帶鉤點鋼槍;足踏一雙熊皮五縫皂底靴;胯下一匹千裏煙雲七香駒。
再看那寶馬,頭至尾長丈二,蹄至背高八尺。赤足憤地揚征塵,搖頭亂舞煙雲鬃。果然神駒,真個寶馬。卻有詩讚那馬道:
神駒雙眼泛虹霓,體健青鬃踏絳蹄。
悅耳嘶鳴真寶馬,翻山越嶺渡清溪。
那馬百良出馬道:“兀那廝桃花山的賊寇,怎敢到我的地盤撒野?道你卻不知爺爺的厲害,今兒便教你認得爺爺!”批馬來鬥周地祖。周地祖也不懼他,叫小的們敲鑼打鼓,壯足威武,挺槍來鬥馬百良。兩個在垓心鬥作一處,約麽十五六合,馬百良槍法漸亂。原來馬百良雖有武藝傍身,不過也是養尊處優慣了的,怎比得周地祖這番廝殺漢?因此漸漸不支。本陣裏何鍾見馬百良不敵,便要逞能,舞樸刀出馬來助陣。周地祖見兩個人來,自知不敵,便賣個破綻,迴馬便走。何鍾驅馬來至馬百良跟前,道:“堡主且暫歇了,教我拿個頭功。”馬百良自迴本陣去了。何鍾一人一馬一樸刀,立在垓心,大笑道:“兀那廝甚破鑼的頭領,敢來一鬥麽?”周地祖聞言大怒道:“教你知道我如何喚作淨街鑼!”說了,又教小嘍囉敲鑼打鼓,再度出馬。兩個刀槍並舉,鬥作一團。但見:
一個如狂風入鬆,惹得青針亂抖;一個似暴雨出雲,直教蓮荷搖曳。你一刀落下,白刃緊挨天靈蓋;我一槍刺起,鋒铓不離軟肋心。招招式式,隻為奪人命;式式招招,自然不放鬆。恰如項羽重舉霸王槍,好似關公再耍偃月刀。
二人鬥過三十合之上,不分勝負。周地祖,暗忖道:“似這般武藝不過如此,看我迴馬槍來殺他。”思罷,賣個破綻,迴馬便走。那裏何鍾見狀,不願放過,縱馬緊追不舍。周地祖乜斜見了何鍾心窩教親,就在馬上使個迴馬槍,一槍槊翻何鍾。隻見何鍾發聲喊,應聲倒地,死在血泊之中。有詩歎曰:
己憑武藝心頭鐵,縱馬橫刀意誌堅。
可惜強追周地祖,迴身槍下此長眠。
馬百良見失了自家教頭,心下大驚,忙教鳴鑼收兵。周地祖見狀,揮一眾嘍囉搶將上來,一陣掩殺過去。那馬百良引兵望兩側走。周地祖隻顧廝殺,不知有陷阱,將到門牆下,便落入陷阱之中,隻把胯下馬兒摔死,也有不少嘍囉摔斷腿腳。周地祖大驚,忙教一眾嘍囉掙紮著出來。此時節,馬百良等一眾都已迴到城牆上,就把滾木礌石丟下來,又是一陣箭如雨下,嘍囉死傷慘重。周地祖奮力出得坑來,隻得率眾退去。那馬百良從牆上看了,哈哈大笑。又見桃花山一眾走的遠了,便命人把何教頭屍首抬迴埋葬。又宴請眾人慶功不題。
再說周地祖連退十五裏,到一片枯樹林,見馬家堡的沒來追趕,方才寬心。當下急教點視人馬,來報說:“死者四十餘,傷者六十餘。”周地祖聞報歎道:“我一心要在哥哥那裏顯擺自己,誰曾想出師不利,若迴了山寨,如何麵見諸位兄弟尊顏?”左右有小校道:“當務之急需先報大頭領知,再派援兵到此,方可一解愁眉。”周地祖也無他法,隻得一麵就近取材,建起寨劄;一麵寫了書信,派人訖報去了。
隻說張先聞報,大驚失色,忙聚眾將商議對策。張先與眾人說了備細,沈春道:“小弟願率領一百精兵支援周地祖。”張先大喜從之。沈春當即點兵下山來,不一日,便到周地祖營寨。周地祖出帳相迎,施禮道:“小弟出師不利,失了我寨威名,還望哥哥見諒。”沈春忙來答禮道:“兄弟不必如此,兵家有雲: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輸他一陣不妨事,今日我來定給兄弟長迴麵子。”兩個就入寨裏商議對策。周地祖道:“他那裏新來四個教師,我已在陣前戳死一個,武藝稀疏平常,隻是礙於陷阱高牆而已。”沈春道:“我此番來,張先哥哥叫我小心應對,不可冒然,我猜他今日勝我一籌,定要趁勢來夜襲我寨,今晚當用空寨之計,守株待兔最好。”周地祖道:“哥哥所言既當,便如此甚好。”說了,二人各自準備。當晚,馬百良謂眾人道:“我觀今番取勝,然賊子不曾退迴山裏,隻在十五裏外紮營,我意夜襲他寨劄,各位教師意下如何?”施環大喇喇道:“我願出馬,為何鍾大哥報仇!”張檜道:“哥哥不可,我想他那裏定有防範,如若中計,又將如何?”施環道:“我早知你平日裏便恁的膽小,今宵又不需你去,怕甚麽?”張檜道:“就是哥哥這般心思,才不能去,哥哥在陣前打鬥最好,隻是不會心機。”兩個正說,呂褘恐傷眾家兄弟義氣,便來勸說:“二位賢弟休爭,一切聽堡主的便是。”馬百良道:“既聽我的,我便讓張教師去,他心思細些,若有不妥,當即迴來。”張檜領命去了。
隻說張檜引五十個精明的堡客,就趁著月光,踅到枯樹林前大寨處。張檜遠遠的張了一迴,隻見旗幟林立,但聽更鼓一發亂響。有堡客道:“教師如何不進?”張檜道:“我看他那裏虛設旗幟,內裏更鼓不明,其中必然有詐。”那客道:“既然有詐,那邊迴去報說便是。”張檜心想也是,正要走時,忽然心起一計,道:“且教各位弟兄就地歇息,待到天明再做打算。”堡客不解其意,隻是從命。
隻說沈春、周地祖等人在林中呆了一宵,不敢放鬆,見東邊一片魚肚白。二人便以為馬家不會來人。就這時,隻見火光四起,就把大寨燒著。沈春、周地祖二人以為馬家堡來打寨子,急忙引兵衝出來迎戰。然而他們看時,卻隻見到空蕩蕩一片營地和明晃晃一團火焰。正當二人疑惑之時,張檜帶領伏兵從四麵八方殺出,打得沈春、周地祖措手不及。周地祖謂沈春道:“我這裏嘍囉一夜未眠,怎地抵擋?不如撤迴山裏再做計議。”沈春道:“兄弟不可,且依我行。”說了,發聲喊道:“兄弟們辛苦!此番隻準勝,不許敗,但凡殺人一級者,賞銀一錢!殺人五級者,可升伍長!兄弟們隨我殺!”眾嘍囉聞言,登時不見困乏,爭先恐後,一力殺散馬家堡一眾。張檜見大事不妙,迴身要走,卻早被周地祖攔著。張檜挺槍來鬥周地祖,兩個就來步鬥。不三五合,張檜不意纏鬥,隻想脫身,便往林中走了。
且說張檜在枯樹林裏亂撞,不知路徑,卻正撞見沈春。沈春攔住道:“量你有些才能,不如投靠我寨如何?”張檜見走不脫了,忙剪拂道:“小弟願意投靠。”沈春聞言大喜,就來攙扶。不曾想張檜暗藏匕首,見沈春脖頸較近,揮刀便刺。萬幸沈春身手不凡,眼疾身快,一發躲過。張檜見刺不中,不敢逗留,轉身便走。沈春罵聲喊道:“潑賊不講信譽,自尋死路。”抽出四麵鐧來,望空便投。好個撒手鐧,一擊便中張檜頭顱,隻把腦漿迸裂,一命嗚唿。有詩歎道:
卷尾教頭機敏豹,敵營夜探火炎燒。
若非勇力無機會,就把生平喪此朝。
沈春、周地祖二人會合,就把五十精銳殺散,隻有五六人迴到馬家堡。
隻說逃迴來的把備細都給馬家堡眾人說了。馬百良聞言大驚,心下已有怯弱。有施環拍案怒道:“如此損了兩個兄弟,定教他報此血海深仇。”當即就要點兵,卻被呂褘攔住道:“兄弟不可魯莽行事,我不願再有一人受損。”施環道:“大哥小弟都身死,怎能如此算了!?”呂褘道:“殺我兄弟之仇,定不能算,最好從長計議。”施環道:“哥哥還要如何計議?”呂褘又謂馬百良道:“堡主何不去縣裏找知縣搬救兵?”馬百良雖是不肯,也無他法,隻得修書一封,又定金銀共五十兩,托陳畢送去。陳畢道:“堡主放心,定不辱使命。”當即選了一匹快馬,揣了書信,打拴金銀,望縣裏去。正是:你來我往兩勝敗,又教快馬受一鞭。不知陳畢此去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