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相親
快穿之三月的謀生之路 作者:荒野土豆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整個正月,李三月都跟在父母身後幫忙提東西走親戚。外婆家,大姨家,大伯家,反正每去到一家,拜年,放下禮品,吃飯,聊天,再迴家,來來迴迴都是這些流程,就連飯桌上的菜,也大多是那幾個花樣。
直到正月初八這天,李父打開農曆,上麵寫著:宜結親,出行,訪友。
於是乎,等李三月午睡睡醒,拿著杯子去前廳暖水壺倒水喝時,看到了鄰居嬸嬸領著一個陌生的中年婦女,一個二十四五歲的女孩坐在一旁廳裏烤火。他爸媽拿出水果糖,瓜子,花生招唿著人家。
因為有點近視,李三月看人不太清,以為是鄰居來串門,隨意打了個招唿,倒完水就準備迴房間了。
“三月,過來。”李母喊了一聲。
“咋了,媽。”
李三月聽話的走到身前,這才發現鄰居嬸嬸旁邊是一個他沒見過的婦女。頭上包著手帕,穿著深藍色褂子,衣服肩膀上有兩處補丁。那個女孩,頭發隻到耳後,臉頰上是兩坨高原紅,眼眸有些躲閃,不敢直視李三月。身上一件黑色繡花褂子,洗的發白,腳上一雙布鞋,倒還是看著新的。
“來,喊人,叫桂花嬸嬸。這是王燕燕,她大女兒。”
“桂花嬸嬸好,王同誌好。”李三月不懂怎麽給他介紹,但還是乖巧喊人。
“我跟你桂花嬸嬸有事聊,你就帶著燕燕去門口轉轉啊。”李母說。
“哦”
李三月不傻,看這情形終於明白了。迴屋穿了外套,戴上眼鏡,就領著王燕燕出門走了。
李三月不打算去太遠,他不想結婚,也怕被人看到亂傳,對王燕燕名聲不好。就隻是站在老柿子樹底下,腳上踢著石子左看右看。
看李三月良久不說話,王燕燕有些不安。她們家裏窮,爸腿腳不便,全靠她跟她媽天天做豆腐賣維持家計。她是老大,為了多看顧家裏幾年,才拖到二十五了還沒找婆家。
在王燕燕底下,活下來的孩子還有十五歲的二妹,以及剛六歲的小弟弟。她媽生孩子時也沒吃到什麽好的,大部分孩子剛出生或者一場病夭折了,盼了不知道多少年,才盼來一個帶把的。
所以王燕燕從小不爭不搶,母親讓做什麽就做什麽,一個勁把自己活成了老黃牛一樣。自知家裏條件不好,媒人上門說親的對象不是年紀大的光棍,就是不務正業的二流子。直到今年,聽到媒人說李家那個大學生以後定居在石堰了,他家要相看能吃苦耐勞,踏實穩重的媳婦。媒人跟她家有點親戚關係,不管成與不成,反正李家答應先見麵了。這是她能遇到的,最好的相親對象了。
其實本不應該她上男方家裏的,但她實在不想錯過這次機會,這才厚著臉皮,求媒人帶上她一起來李家。
李三月她見到了,長的這樣好看的男人,比女人還好看,王燕燕自慚形穢,覺得自己配不上他。可又想著,如果以後兩人結婚了,自己一定不讓他幹活,家裏地裏都自己來,他隻管寫字,看書,做喜歡的事情就行。
“李同誌,聽說你今年就要去石堰中學教書了?”王燕燕絞盡腦汁想話題。
“嗯,過了十五就去報到。”
“我二妹就在那裏讀初三嘞,她學習可好了,是全家除了小弟最有希望上大學的。我媽說弟弟生的時間好,如果晚出來一個月,計劃生育,他就生不出來了。”王燕燕說著家人話便多了起來“我弟弟也很聰明,爸媽常說他是家裏最聰明的人。七歲上學前班,考試語文數學都考了一百分!”
李三月看著這個略顯局促的拚命找話題的女孩,簡單幾句話,就勾勒出一個這個時代最常見的家庭:為了一個男孩,拚命地生孩子。壓榨前麵幾個孩子,全家之力養育最小的孩子。
王燕燕不是一個個體,她是這個年代無數女性的縮影。
“那你自己呢?”李三月終於忍不住問她。“你喜歡吃什麽?不做家務活的時候喜歡做什麽?看什麽書?喜歡什麽花?”
“我……”王燕燕驚訝極了,第一次有人問她的意見和愛好,她不自然的將垂到頰邊的頭發別到耳後。“我沒有讀過書,也不認識字。喜歡織毛衣,下雪天,下雨的時候,忙完了家務活,總會清閑一點。我就給弟弟織毛衣。我還會織小狗小貓圖案出來。我媽說,我織毛衣的手藝是村裏最好的!……”
李三月歎氣,這傻姑娘,三句不離弟弟,兩句不離她媽。真不知道是她媽對她教育太成功,還是可悲。
“李同誌”王燕燕看得出李三月對自己沒有那方麵的想法,她甚至有點怕李三月,那是一種無知者麵對有學識的人,自然而然流露的敬佩。
“我會做飯,做豆腐,織毛衣。會種地,種菜……媒婆說我身子骨也,也好。你想要幾個兒子都成。我會照顧好你的。”
“王燕燕”李三月有些生氣“結婚是要找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生活,要相伴一生的,不是吃飯,喝水,種地,就足夠了。”
王燕燕看著李三月發怒的樣子,眼淚突然就流下來了。李三月的怒火瞬間被澆滅,他跟她說這些,有什麽用呢?
“別哭了。”李三月從口袋拿出手帕遞給王燕燕。
“我不要!”王燕燕倔強的反手擦掉淚水,直盯著李三月的眼睛說“我不懂,什麽叫共同的興趣愛好。結婚就是穿衣,吃飯,喝水,種莊稼,放羊放牛,生孩子。你就算看不上我,也不用這樣騙我。我是沒文化,但我會對你好,不讓你幹一點活,這樣也不行嗎?”
李三月有些秀才遇上兵的無力感。
“總之,我是不會在石堰村找對象結婚的,這輩子都不會結婚。我有更想做的事情。”
“是什麽事?哪有做事不結婚的,就算是主席,人家也結婚生娃娃。”
“我不同你講了,我的婚姻之事,誰都勉強不了我。”
“你——”
“王同誌,你勤勞能幹,總會找到一個合心意的,愛你,敬重你的婆家的。”
王燕燕再也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她不等她媽和媒人,自己跑了。
廳裏聽到動靜的幾個長輩忙出來,王燕燕早跑了。
“三月,你做了什麽!人姑娘咋哭了?”李父不理解,他這個兒子脾氣最好的,也懂禮貌,怎麽今天把第一次上門的姑娘說哭了。
“沒做什麽,爸,我的婚姻事,您別操心了。”
“你這孩子……”李母被氣到。
“李嫂子,同意相看,也是你們家先同意,我這外甥女在家裏是一個頂兩個壯勞力使,多好的姑娘,都被你們兒子氣哭了。說出去,名聲還要不要了?”媒人嬸子也冒火,就算是相看不成功,也沒有把姑娘氣哭的道理。說出去,砸她招牌!
“莫不是讀了幾年書,了不起,看不上我們鄉下丫頭。”桂花嬸子也生氣,她是覺得李家條件好,但是李三月也年紀大了,長的好又有什麽用,一點地裏活都幹不了的樣子。
“沒有的事,再去城裏待過,也是咱石堰村的人,根在這裏呢。可能是這孩子誤會了什麽,我迴頭好好說說。”李父趕緊解釋道歉。
“今天實在對不住,這些禮品您拿迴去給燕燕,好好彌補下孩子。都是好姑娘,我們三月沒有那個福分。”
李父李母提了兩三樣子盒子袋子,裏麵裝的都是一些橘子罐頭,白砂糖,奶糖,炸撒子等走親戚的好東西。拿給媒婆和桂花嬸子,賠禮道歉不停。
李三月也知道自己今天的行為欠妥,無論如何,把一個女孩惹哭,實在是不夠風度。
低著頭也不敢吭聲,任由父母將兩位客人送走。
等客人走遠了,李父拍了拍李三月肩膀歎氣。
“你是在秋水市有相好的姑娘了?”李母腦洞大開問。
李三月怔愣一瞬,這樣的年代,封閉落後的小山村,他不可能坦白自己的性取向,也不可能直接跟父母說自己不想結婚。父母根本無法理解,怎麽會有人不想結婚?
他不想再次遇到下一次不知道什麽時候突然來臨的相親,於是點了點頭,默認了。給自己捏造了一個虛擬的秋水市戀人,隻是對方現在出國了,要等三四年才迴來。
“三四年後,你都28了,哪裏等得起?”李母驚叫。
“你非她不可了?”李父問。
“是”李三月肯定的點頭。
“哎,兒女都是債。”李父歎氣。
李父李母隻感覺恐怕未來四五年都抱不上孫子了,失望傷心不已。
李三月也感到無力,他的道德不允許他明知自己性取向的情況下,還娶姑娘迴來。先這樣將就著吧,等過個一兩年,想辦法領養一個孩子,父母有了小孩子,轉移了注意力,自然也不會太傷心了。
直到正月初八這天,李父打開農曆,上麵寫著:宜結親,出行,訪友。
於是乎,等李三月午睡睡醒,拿著杯子去前廳暖水壺倒水喝時,看到了鄰居嬸嬸領著一個陌生的中年婦女,一個二十四五歲的女孩坐在一旁廳裏烤火。他爸媽拿出水果糖,瓜子,花生招唿著人家。
因為有點近視,李三月看人不太清,以為是鄰居來串門,隨意打了個招唿,倒完水就準備迴房間了。
“三月,過來。”李母喊了一聲。
“咋了,媽。”
李三月聽話的走到身前,這才發現鄰居嬸嬸旁邊是一個他沒見過的婦女。頭上包著手帕,穿著深藍色褂子,衣服肩膀上有兩處補丁。那個女孩,頭發隻到耳後,臉頰上是兩坨高原紅,眼眸有些躲閃,不敢直視李三月。身上一件黑色繡花褂子,洗的發白,腳上一雙布鞋,倒還是看著新的。
“來,喊人,叫桂花嬸嬸。這是王燕燕,她大女兒。”
“桂花嬸嬸好,王同誌好。”李三月不懂怎麽給他介紹,但還是乖巧喊人。
“我跟你桂花嬸嬸有事聊,你就帶著燕燕去門口轉轉啊。”李母說。
“哦”
李三月不傻,看這情形終於明白了。迴屋穿了外套,戴上眼鏡,就領著王燕燕出門走了。
李三月不打算去太遠,他不想結婚,也怕被人看到亂傳,對王燕燕名聲不好。就隻是站在老柿子樹底下,腳上踢著石子左看右看。
看李三月良久不說話,王燕燕有些不安。她們家裏窮,爸腿腳不便,全靠她跟她媽天天做豆腐賣維持家計。她是老大,為了多看顧家裏幾年,才拖到二十五了還沒找婆家。
在王燕燕底下,活下來的孩子還有十五歲的二妹,以及剛六歲的小弟弟。她媽生孩子時也沒吃到什麽好的,大部分孩子剛出生或者一場病夭折了,盼了不知道多少年,才盼來一個帶把的。
所以王燕燕從小不爭不搶,母親讓做什麽就做什麽,一個勁把自己活成了老黃牛一樣。自知家裏條件不好,媒人上門說親的對象不是年紀大的光棍,就是不務正業的二流子。直到今年,聽到媒人說李家那個大學生以後定居在石堰了,他家要相看能吃苦耐勞,踏實穩重的媳婦。媒人跟她家有點親戚關係,不管成與不成,反正李家答應先見麵了。這是她能遇到的,最好的相親對象了。
其實本不應該她上男方家裏的,但她實在不想錯過這次機會,這才厚著臉皮,求媒人帶上她一起來李家。
李三月她見到了,長的這樣好看的男人,比女人還好看,王燕燕自慚形穢,覺得自己配不上他。可又想著,如果以後兩人結婚了,自己一定不讓他幹活,家裏地裏都自己來,他隻管寫字,看書,做喜歡的事情就行。
“李同誌,聽說你今年就要去石堰中學教書了?”王燕燕絞盡腦汁想話題。
“嗯,過了十五就去報到。”
“我二妹就在那裏讀初三嘞,她學習可好了,是全家除了小弟最有希望上大學的。我媽說弟弟生的時間好,如果晚出來一個月,計劃生育,他就生不出來了。”王燕燕說著家人話便多了起來“我弟弟也很聰明,爸媽常說他是家裏最聰明的人。七歲上學前班,考試語文數學都考了一百分!”
李三月看著這個略顯局促的拚命找話題的女孩,簡單幾句話,就勾勒出一個這個時代最常見的家庭:為了一個男孩,拚命地生孩子。壓榨前麵幾個孩子,全家之力養育最小的孩子。
王燕燕不是一個個體,她是這個年代無數女性的縮影。
“那你自己呢?”李三月終於忍不住問她。“你喜歡吃什麽?不做家務活的時候喜歡做什麽?看什麽書?喜歡什麽花?”
“我……”王燕燕驚訝極了,第一次有人問她的意見和愛好,她不自然的將垂到頰邊的頭發別到耳後。“我沒有讀過書,也不認識字。喜歡織毛衣,下雪天,下雨的時候,忙完了家務活,總會清閑一點。我就給弟弟織毛衣。我還會織小狗小貓圖案出來。我媽說,我織毛衣的手藝是村裏最好的!……”
李三月歎氣,這傻姑娘,三句不離弟弟,兩句不離她媽。真不知道是她媽對她教育太成功,還是可悲。
“李同誌”王燕燕看得出李三月對自己沒有那方麵的想法,她甚至有點怕李三月,那是一種無知者麵對有學識的人,自然而然流露的敬佩。
“我會做飯,做豆腐,織毛衣。會種地,種菜……媒婆說我身子骨也,也好。你想要幾個兒子都成。我會照顧好你的。”
“王燕燕”李三月有些生氣“結婚是要找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生活,要相伴一生的,不是吃飯,喝水,種地,就足夠了。”
王燕燕看著李三月發怒的樣子,眼淚突然就流下來了。李三月的怒火瞬間被澆滅,他跟她說這些,有什麽用呢?
“別哭了。”李三月從口袋拿出手帕遞給王燕燕。
“我不要!”王燕燕倔強的反手擦掉淚水,直盯著李三月的眼睛說“我不懂,什麽叫共同的興趣愛好。結婚就是穿衣,吃飯,喝水,種莊稼,放羊放牛,生孩子。你就算看不上我,也不用這樣騙我。我是沒文化,但我會對你好,不讓你幹一點活,這樣也不行嗎?”
李三月有些秀才遇上兵的無力感。
“總之,我是不會在石堰村找對象結婚的,這輩子都不會結婚。我有更想做的事情。”
“是什麽事?哪有做事不結婚的,就算是主席,人家也結婚生娃娃。”
“我不同你講了,我的婚姻之事,誰都勉強不了我。”
“你——”
“王同誌,你勤勞能幹,總會找到一個合心意的,愛你,敬重你的婆家的。”
王燕燕再也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她不等她媽和媒人,自己跑了。
廳裏聽到動靜的幾個長輩忙出來,王燕燕早跑了。
“三月,你做了什麽!人姑娘咋哭了?”李父不理解,他這個兒子脾氣最好的,也懂禮貌,怎麽今天把第一次上門的姑娘說哭了。
“沒做什麽,爸,我的婚姻事,您別操心了。”
“你這孩子……”李母被氣到。
“李嫂子,同意相看,也是你們家先同意,我這外甥女在家裏是一個頂兩個壯勞力使,多好的姑娘,都被你們兒子氣哭了。說出去,名聲還要不要了?”媒人嬸子也冒火,就算是相看不成功,也沒有把姑娘氣哭的道理。說出去,砸她招牌!
“莫不是讀了幾年書,了不起,看不上我們鄉下丫頭。”桂花嬸子也生氣,她是覺得李家條件好,但是李三月也年紀大了,長的好又有什麽用,一點地裏活都幹不了的樣子。
“沒有的事,再去城裏待過,也是咱石堰村的人,根在這裏呢。可能是這孩子誤會了什麽,我迴頭好好說說。”李父趕緊解釋道歉。
“今天實在對不住,這些禮品您拿迴去給燕燕,好好彌補下孩子。都是好姑娘,我們三月沒有那個福分。”
李父李母提了兩三樣子盒子袋子,裏麵裝的都是一些橘子罐頭,白砂糖,奶糖,炸撒子等走親戚的好東西。拿給媒婆和桂花嬸子,賠禮道歉不停。
李三月也知道自己今天的行為欠妥,無論如何,把一個女孩惹哭,實在是不夠風度。
低著頭也不敢吭聲,任由父母將兩位客人送走。
等客人走遠了,李父拍了拍李三月肩膀歎氣。
“你是在秋水市有相好的姑娘了?”李母腦洞大開問。
李三月怔愣一瞬,這樣的年代,封閉落後的小山村,他不可能坦白自己的性取向,也不可能直接跟父母說自己不想結婚。父母根本無法理解,怎麽會有人不想結婚?
他不想再次遇到下一次不知道什麽時候突然來臨的相親,於是點了點頭,默認了。給自己捏造了一個虛擬的秋水市戀人,隻是對方現在出國了,要等三四年才迴來。
“三四年後,你都28了,哪裏等得起?”李母驚叫。
“你非她不可了?”李父問。
“是”李三月肯定的點頭。
“哎,兒女都是債。”李父歎氣。
李父李母隻感覺恐怕未來四五年都抱不上孫子了,失望傷心不已。
李三月也感到無力,他的道德不允許他明知自己性取向的情況下,還娶姑娘迴來。先這樣將就著吧,等過個一兩年,想辦法領養一個孩子,父母有了小孩子,轉移了注意力,自然也不會太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