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延煦用心實在險惡,料到慈禧會偏袒,一開始就用了明折。這等於現在的公開舉報信。朝廷上下很快都知道了:左侯相又讓人給參了。


    慈禧看壓不住了,說:朝廷應該有個明確的說法。委派醇親王奕譞來處理。


    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的父親,他本人也覺得彈劾太誇張。但這個舉報太符合政治需要,自己不敢直接反對,於是找到軍機章京領班許庚來問計。


    許庚在軍機處上班,他將一切看在眼裏,對前因後果十分清楚:左宗棠到軍機處後,天天喊要與法國人開戰,大家不勝其煩;他辦事又喜歡獨斷專行,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但許庚與左宗棠關係鐵,兩人經常可以隨便拿對方開玩笑,當然會想方設法來保左宗棠。許庚給醇親王出主意:要給左侯相出一口氣,那就必須反過來“申飭”(斥責)延尚書。一般人沒資格去指責禮部尚書,所以隻有王爺您上個摺子,糾劾延尚書,到時朝廷再發個明諭,批評他小題大作,事情也就解決了,左侯相麵子也保住了。


    慈禧支持,醇親王來出麵,許庚應對,攻擊左宗棠的延煦,自然討個沒趣,反被臭罵一頓。


    這時的左宗棠,不再是“樊燮事件”時的愣頭青,是功高蓋世的重臣,怎麽可以說趕走就趕走?!事後,慈禧太後猜測左宗棠年歲大了,事情幹多了,會影響起居。於是免去他的“總理衙門行走”一職,考慮讓他少參與政事。


    左宗棠為什麽這次早朝遲到了?


    他17歲的夫人章氏沒忍心從熟睡中叫他醒來。


    左宗棠什麽時候娶了第三個老婆?


    兩宮太後同時召見他那次。


    慈禧太後將身邊的章才人賜給了他。因為細心的慈安太後聊天中知道了,左宗棠的兩位夫人都已去世了。


    章才人,西安人。西安自古盛產美女,“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溝的炭”,民謠道出的是這個事實。章才人身材苗條,樣貌出色,美人胚子。她的父親是西安知府,因才貌出眾,被選入宮中。


    老牛麵前擺上嫩草,左宗棠當麵辭謝。他說,“臣年事已高,體衰多病,而章才人正青春年少,實在不敢接納。”


    慈禧太後說:你不要小看這件事,這是朝廷賜給你的,你帶在身邊,就沒有人敢議論了。你看以前那個曾國藩,大行皇帝(對剛去世的鹹豐皇帝的敬稱,一般在皇帝去世後至諡號、廟號確立之前用)國喪期內還私納民女趙曼做妾(民間廣泛流傳的叫趙曼;唐浩明在《曾國藩》中稱是陳海燕,係胡林翼幫忙物色),弄得自己聲名狼藉。你跟他不同,你為大清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晚年怎麽可以在淒清孤獨中過日子?


    左宗棠一聽,答應接納。


    有西方作家將左宗棠的私生活描寫得混亂不堪,以致完全沒有一點事實影子。也有西方作家因左宗棠生活作風過於正派,反過來懷疑他不是正常男性。波爾格幹脆說,“他憎惡女性,不知出於天性,還是出於成見”。這些謠言,都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在對待女人與性的事情上,左宗棠的態度與他的人品一樣,表裏如一。[9]


    慈禧太後許配章才人給左宗棠,是動了讓他安心養老的念頭。既然軍機處無法讓他適應,他也再沒有精力,幫助自己衝擊官僚腐敗,再注入新的血脈,開創一個全新局麵,那麽,就讓他到地方上再發揮,安心度過晚年吧。


    1881年9月,慈禧太後召見左宗棠,說,朝廷命你出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你願去嗎?接著道出了自己的目的:“上海萬商雲集,洋人占有租界,動輒有糾紛,那裏東鄰大海,外國兵船常來,朝廷借你威望,以資震懾,此其一。再則,你年歲已高,不必事事躬親,派人去辦就是,兩江是富庶之地,你的兒孫又多,平時又不積錢,這次去多少留下幾個錢給後人吃飯,也是為國操勞,留點餘蔭。你聽懂了麽?”


    清朝共設有八大總督,有兩個最為顯要,一是直隸,二是兩江。直隸總督是權把子,兩江總督是錢袋子。讓左宗棠告別陝甘總督的清貧,去富裕的江浙地方做官撈筆錢,也算朝廷對他的恩賜。


    走馬上任之前,清廷賞假兩個月迴籍省墓。 1881年10月28日,朝廷正式發布任命。 11月,左宗棠從北京起程,先迴到長沙司馬橋左公館,與家人團聚。 1882年1月21日,左宗棠從長沙攜全家迴到湘陰柳莊。


    別夢依稀,故園39年前,柳莊仿諸葛亮南陽故居的模樣還在。左宗棠想起青年時代以當代諸葛亮自稱的日子,看著自己手書的“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對聯,想起自己說出的“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時,不被人嫉”, 70年來的艱難時歲,如今曆曆都成過往,不禁會心一笑。


    他得準備去兩江總督赴任了。陶澍58歲時預言自己將坐這個位置,不想在自己70歲時真兌現了。


    清廷讓他去兩江,一個目的,是為了讓他去富裕的地方多撈點錢。這說明,左宗棠身上依然沒有錢。


    左宗棠的錢,都花到哪裏去了?


    [1] 1877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在蘭州通遠門外(今蘭州第一中學校址)創辦。從德國買進的全套機器,是甘肅第一家毛紡織廠。毛紡廠總投資301312兩白銀,建有廠房三排。開工後聘請了德國專家來蘭州安裝調試設備,進行技術指導。 1880年9月正式開工,織機隻投入10台,日產成品呢8匹(長50尺,寬5尺)。 1934年9月,國民黨甘肅省政府撥款30萬元,工廠又複工生產,主要產品是呢毯,供應西北各地軍需。 1938年國民黨軍政部租用該廠,改組為軍政部蘭州織呢分廠,以生產軍毯為主。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