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眼下剛40歲,從能力到精力,都還處於上升期,沒有老年政治那種暮氣,也沒有後來顯山露水的獨斷專橫。


    李鴻章一聽,確實傻眼了。他一直在組團競爭,以為勝券在握,沒想過慘敗。


    李鴻章反對收複新疆,除了怕自己支持會派自己去陝甘窮困地區吃苦,還有兩個重要原因,隻是他說不出口:如果左宗棠去收複新疆,打仗的銀子還不得李鴻章來支持?假使一直收複不迴來,自己就得一年一年送銀子上前線,事情做了,看不到政績,做這種冤大頭,虧大了。如果左宗棠萬一收迴來了,則他的功勞已在自己之上,自己搬起銀子砸別人的口袋,豈不成“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了?


    李鴻章獨自在家生悶氣。但這種反方向吹的微風,已經擋不住楚軍獵獵戰旗飄揚的雄風。


    左宗棠馬上要調兵遣將,浩浩蕩蕩殺進新疆。


    去新疆前夜,左宗棠腦子掠過幾個畫麵:18歲那年,他在長沙棚戶區買到清初的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21歲那年,他在湘潭桂在堂與夫人周詒端學習輿地,自繪地圖;27歲那年起,他在陶家讀中國地理百科全書; 38歲那年,他在湘江與林則徐對談新疆邊防。這些當年看來完全無用的經世致用學問, 45年後,竟然馬上可以全部派上用場!左宗棠心中湧起一股激動。


    但國防大事,談何容易?!更何況,眾人都反對的事,一定是最難做的事。


    人要取得成功,要主動去做難事。要取得巨大成功,就必須去做一樁世上最難做成的事。


    左宗棠逢難必挺。他怎麽在戈壁荒漠的不毛之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不世功業?


    [1] 是指“科舉時代稱有年誼者的晩輩”,是同年登科者兩家之間的互稱。安徽合肥人李文安與湖南湘鄉人曾國藩是1838年的同科進士,屬於“同年”。李文安是李鴻章的父親,李鴻章現在拜曾國藩為師,在師承關係上又屬於晩輩。


    [2] “合肥”即是李鴻章,他是安徽合肥人,所以他又叫李合肥。東漢以後,人名取字才越來越講究,情況也越來越複雜,還常常以被取號人的地望、官爵、諡號等命名,如北宋王安石稱王臨川。


    [3] 民國版的《滄縣誌》曾披露過張宗禹投河後的去向,曰:“張酋敗後,逃至邑治東北之孔家莊,變姓名為童子師,後二十餘年病死,即葬於其莊,至今抔土尚存焉。其臨歿時告人曰:‘吾張宗禹也。’”


    下部 飛龍在天


    第十三章 西征幕後


    第十四章 抬棺收地


    第十五章 軍機之謎


    第十六章 糞土千金


    第十七章 掛劍枝頭


    第十八章 奮激千秋


    第十三章 西征幕後


    第十三章


    西征幕後


    祭旗西征


    1875年5月3日,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新的任命打斷了他的洋務強國夢,也中止了他退休迴湘陰柳莊做幸福生活夢。他隻能繼續做當代諸葛亮大夢,由一條轉戰江湖的野龍,蛻變成一條出邊入塞的飛龍。


    1876年初,左宗棠出征前夕,情勢十分緊迫。阿古柏政權蠢蠢欲動,準備搞“疆獨”。設計都做好了,脫離中國,投入俄羅斯懷抱。


    迴想起林則徐在1850年湘江夜談對左宗棠的預警:“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預言現在終於變成了讓人悲哀的事實。


    左宗棠興師,先在政治上取得正義。他明確宣布:“大軍規複舊疆,是吊伐之師,與尋常討賊有異”。“吊伐”是弔民伐罪,“討賊”是討伐家賊。這用“外戰”與“內戰”將征伐阿古柏賣國政權與剿滅太平天國運動區分開來,矛頭直指背後的英國與俄國。


    楚軍這時成立已有15年,曆經剿滅太平軍、平定撚軍,安定陝西、甘肅迴族變亂,士兵個個身經千戰。


    新疆地域廣漠,大規模地出征,楚軍勢力單薄,已經無法勝任。


    左宗棠在楚軍的基礎上大加改造,成立西征軍。


    從率領楚軍的將領,變身西征軍的統帥,左宗棠要轉型,從身先士卒,變成善於用將。


    組建西征軍,左宗棠用將,繼續沿用楚軍的要求:用武人不用文人,重經曆不重學曆。


    任命的西征大將,有兩位重要人物:一是老湘營的統領劉錦棠[1],一是曾做過手下舊將的將軍張曜(藥,照耀)[2]。


    劉錦棠的老湘營,不屬湘勇直接管轄。追溯淵源,可到1852年。


    1852年,湖南巡撫張亮基命令曾國藩調集湘鄉團練1000多人分兩批趕到長沙,王錱帶領一營。


    王錱第一次出戰在曾國藩的指揮下進行。王錱以2千團練對陣太平軍數萬精銳,在嶽州羊樓洞一敗塗地。部下盡死,王錱僥幸乘船逃脫。


    王錱認為失敗原因,全因曾國藩瞎指揮造成,宣布要脫離湘勇。


    王錱其人,很有特點。他思維敏捷,口才超群,聲音洪亮,遇事愛發議論,爭論時總想蓋過別人一頭,閉門吟頌的謙謙讀書人對他多有反感。


    但個性張揚的另麵,王錱卻有他不可替代的優點:自負但從不浮誇,學習武術最勤奮,武學造詣很深,擅長軍事訓練,精通戰略戰術,論帶兵打仗的實際本領,當時湘勇無人能出其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