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錱騾子脾氣,倔強勇猛、獨立性強,不怎麽服管,與左宗棠有點相似。曾國藩用人要“樸誠”,王錱完全不合他的味道,指責他既不聽指揮,又戰場脫逃,不是人才,向朝廷打他的小報告。


    跟直管領導鬧翻,像頭上壓了塊天花板,王錱在曾國藩手下幹得無比鬱悶。


    嶽州之敗後,王錱自作主張,招湘勇3000多人,以圖東山再起。曾國藩對未經他批準擅自招兵再次惱怒,命令王錱除原帶一營外,新招的湘勇,隻留二營或三營,營官由自己來委派。王錱手下勇丁人數被砍到隻剩十分之一。這還不算,在軍費、後勤供給等方麵,曾國藩也對王錱作出種種限製。


    王錱率真直性之人,哪裏受得住這種打壓?馬上與駱秉章走近。駱秉章下令不裁人,讓王錱駐在省內,聽候自己調令。據《續湘軍誌》說:“錱亦不願受曾國藩節度,乃獨成一軍,隸於湖南巡撫,是為老湘營之始。”


    王錱與曾國藩從此在組織、製度上完全脫離關係。


    曾國藩將王錱徹底否定,讓王錱心裏很受傷。但左宗棠與王錱氣味相投,兩人一見麵,左宗棠認定他是一等一的人才。王錱感動得一塌糊塗,從此將左宗棠看成知音。


    王錱是真正的湘勇元老,辦團練事實比曾國藩還早一年。他不服管教,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現在獨立成軍,自主安排,嚴明紀律,令出身隨,聲勢日壯。


    自此時起,人們稱王錱的團練為“老湘營”,區別於曾國藩統領的湘勇。


    老湘營在王錱的帶領下,戰鬥力超前強大。


    王錱帶領老湘營取得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發生在1857年5月至6月。


    那次戰鬥,王錱率3000士兵孤軍深入,對壘太平軍10萬餘兵。老湘營一鼓作氣,殺掉太平軍1萬多兵,自己隻傷亡幾十人,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蹟。


    從此每逢出戰,太平軍都相互先告誡“出隊莫逢王老虎”。清人羅正鈞的《王錱年譜》說:太平軍隻要看到“老湘營”旗幟或者王錱本人,不逃即躲,絕不正麵迎戰。王錱很得意,也有意從此讓地方團練冒充自己,打起老湘營旗幟,換上他們的衣裳,以壯團練聲勢,太平軍也從來不敢靠近。


    “老湘營”從成立起,沒有打過敗仗。曾國藩領導下取得的嶽州之敗,成了王錱一生中在湘勇旗下唯一吃到的一次敗仗。


    左宗棠創辦楚軍後,邀請王錱加盟。王錱與左宗棠無爭不吵,配合默契。從此王錱孤軍深入,曆經百戰,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為楚軍品牌立下汗馬功勞。


    王錱這種絕無僅有的軍事奇才,在整個清朝也就一例。但天妒雄才, 1857年,王錱病死於江西戰場,年僅32歲。


    王錱死後,老湘營由王開化、張運蘭各領一半。


    劉錦棠的叔叔劉鬆山在張運蘭手下做部將。[3]


    1864年,張運蘭戰死,劉鬆山接任,改歸左宗棠調遣。劉鬆山跟著左宗棠在陝西、甘肅、寧夏等地“平撚”和“安定迴民”變亂。


    劉錦棠父親劉厚榮戰死時,他才9歲。抱著為父報仇的願望,叔叔劉鬆山帶他開始了戎馬上的鐵血童年。 16歲那年,劉錦棠已成長為“少年將軍”,帶兵上馬殺敵。


    1870年2月14日,老湘營統領劉鬆山在甘肅金積堡戰死。左宗棠大膽起用老湘營營務總理劉錦棠接替。這年,他26歲。


    劉錦棠從此就成了左宗棠的嫡係。


    西征路途艱險,體力消耗巨大,左宗棠決定大膽起用年輕人。 1876年初,劉錦棠按左宗棠要求,將老湘營擴充到2萬人。


    這年,劉錦棠32歲,老湘營營務總理羅長祜,才28歲。


    左宗棠不是科班出身,用人不看門派,唯才是舉,著眼五湖四海。他第一個打破湘勇的地域局限,在西征軍裏起用張曜。


    張曜生於1832年,比左宗棠小20歲,祖籍在浙江上虞。


    張曜靠在河南固始辦團練起家。鹹豐皇帝剛登基那段,他驅趕撚軍有功,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十分賞識,上報朝廷。鹹豐皇帝以他“禦撚護城”有功,賜封號“霍欽巴圖魯”。“巴圖魯”是滿語,相當於漢語中的“勇士”。


    稍後,他做了固始的知縣。做知縣期間,他抵禦李秀成圍城立功, 1860年提升為知府,晉升為道員。第二年擊敗撚軍,又提升為河南布政使。此後,他率軍長期轉戰於河南、河北、山東。


    河南布政使本來是個文職。也是命運多舛,禦史劉毓楠不知哪根神經搭錯了,以“目不識丁”罪名向朝廷彈劾張曜,而鹹豐皇帝居然批準了。


    這跟左宗棠當年被樊燮彈劾為“著名的劣幕”一個模式。張曜遠沒有左宗棠那樣運氣,他的“目不識丁罪”被朝廷認定成立。清朝曆來重文輕武,張曜由布政使一下子降為總兵。


    張曜由文官眨眼變武官,仍歸僧格林沁節製。


    張曜感到委屈。他的文才其實了得,寫得一手好詩,曾經做出“酒闌乘興獨登台,萬幕無聲畫角哀”這樣的好詩句。但不幸被獨裁專製皇帝認定為“文盲”,至少也是真的“假文盲”。


    申訴無門,張曜隻好自己假裝成真文盲,鐫刻一枚“目不識丁”印章,時時佩戴在身,可能是自勵,也可能在自嘲。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