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詳細記載曾國荃城破南京後,“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彭玉麟見狀不滿,致函曾國藩,要求他大義滅親。燒毀南京後,曾國荃立功,被朝廷任命做湖北巡撫。


    [2] 封爵是中國古代帝王對有血緣關係的親族或功臣授予的一種稱號,是社會地位高低和享受物質利益多少的標誌。一般依據血緣關係的親疏或功勞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封爵製度開始於唐虞夏時代,爵位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


    清朝完善舊製,到幹隆十六年(1751年)成熟,定世襲七品官為恩騎尉從,確立了二十七等世爵製,依次為:公,分一至三等,超品。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3] 諸葛亮25歲那年,劉備前往南陽三顧茅廬(南陽臥龍崗或襄陽古隆中,有爭議),答應出山輔助劉備。 28歲時諸葛亮出任軍師中郎將。 40歲那年,諸葛亮任蜀漢丞相,領益州牧。 42歲那年,永安託孤,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4] 《左宗棠家書》“諭知兵事不宜濫用”原文:吾少時好談兵,於古今兵事,頗有獨見灼知之處,遂以此為當道所推許。馳驅戎馬,忽已十餘年矣。禍難方殷,未知何時始能底定,長攝歸田。然每念及爾等,則惟願努力作耕田識字之好秀才,佳子弟,不願學老夫也。蓋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易》曰:聖人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明指為毒,可知用之者必不得已也。蓋天下之亂起於一縣,平時保民治匪,果有好地方官,清查保甲,分別良莠,結實辦理,自然無事,不宜隨便用兵。無論宵小蹤跡,出沒無常,發兵捕剿,百不得一。即兵實可用,帶兵之人實在能幹,亦隻可用壯聲威,以振良民之氣,而寒宵小之心。至於清查村堡之人,仍以用本地紳民為主。若以昏懦之官,帶無紀律之兵,下鄉查訪,所到之地雞犬一空,首要各犯早已聞風遠遁。甚或妄拿良民,要功冒賞,而良民亦激為匪禍,且至數年不息。三省教匪,即由地方官派兵查拿而起,其前鑒也。比園平陽會匪一案,感而書此。


    [5] 淮軍是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軍隊。因為兵員及將領主要來自安徽江淮一帶,故稱“淮軍”。成立的原因是, 1861年,太平軍向上海進軍,上海守備清軍不能抵抗,外援英軍未到,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總督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省軍務,湘軍駐安慶,上海地方官紳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國藩早有用湘軍製度練兩淮勇丁的計劃,當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鴻章招募淮勇,於1862年3月在安慶編成一軍,稱“淮勇”,又稱“淮軍”。


    第十一章 密謀問鼎


    第十一章


    密謀問鼎


    似可問鼎


    1868年底,平定撚軍,軍務稍息。這時,左宗棠從官場上已風聞兒皇帝同治曾對自己下達過斬殺令,腳底陡然升出一股涼氣。


    左宗棠有點痛惜地迴憶:1861年下半年,湖南籍的官員們,曾對清廷政權去從,有過一次倒戈密謀。


    扳倒楊霈,湘官集團與滿官集團力量對比開始失衡;樊燮事件中,鬥贏官文,湘官集團迎來蓬勃發展的夏天。湘官集團事實主宰了中國的命運,這已經是朝廷上下公開的秘密。


    湘官們難道不想再造一個新王朝嗎?


    而清王朝此時恰好處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顛蕩中。對手握王朝軍事實力的湘官,問鼎近在咫尺,機會千載難逢。


    1856年至1860年,英國與法國聯手,以“亞羅號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為藉口,聯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聯軍殺進北京,鹹豐皇帝北逃熱河。


    1861年8月22日,鹹豐皇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撒手人寰[1]。


    根據遺詔,皇後鈕祜(hù,福)祿氏和懿(yì,美好)貴妃葉赫那拉氏同時被尊為皇太後:鈕祜祿氏為母後皇太後,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


    鈕祜祿氏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後,習慣稱東太後;葉赫那拉氏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後,習慣稱西太後。


    鹹豐皇帝臨死前,交代了三件後事:


    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二、命禦前大臣載垣、瑞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顧命大臣;三、授予皇後鈕祜祿氏“禦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


    “禦賞”印章名義上由兩宮皇太後共同把管,實際掌握在葉赫那拉氏手裏。八位顧命大臣如果想要擬發聖旨,得同時加蓋“禦賞”和“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就是說,他們必須徵得葉赫那拉氏的同意,才能下發文件。


    一權兩印,會出問題。從遺詔宣布時起,葉赫那拉氏與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之間,圍繞“權力到底歸誰所有”,醞釀一場潛流暗湧、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


    8月11日,兩宮皇太後慈安、慈禧主動召見八大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