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說,什麽“襄辦”、“督辦”,能不能行事不在一個字麵意義的差別上。我立誌要去平定吳地,而不是去蜀地當什麽官!(“我誌在平吳,不在入蜀矣。”)


    就像當年拒絕入林則徐幕府,他再次放棄去四川做官,來挑湘勇的重擔,選擇去槍林彈雨中建功立業。


    湘官集團一時人才薈萃,誰來統領湘勇呢?


    這就要對國內團練來一次全麵檢閱。


    清朝第一個辦團練的大臣是陳孚恩。陳孚恩江西新城鍾賢(今黎川縣中田鄉)人, 1851年奉命在家鄉幫辦團練。 1853年6月,太平軍聲勢浩蕩地圍攻南昌,陳孚恩協助江西巡撫張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固守。整個守城工作,由江忠源擔任城內外各營兵勇的統一總指揮。


    陳孚恩守城有功,當年便獲賜花翎獎勵。但他無意建功立業,辦團練成了他在官場升級的一塊跳板。到1858年,他已經成了代理兵部侍郎,又升任禮部尚書、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是六部尚書之一,別稱為大司馬,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這個職務在清代為從一品官銜,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位高人顯,自然不會答應再來帶兵衝鋒陷陣。


    最有資格的要數江忠源。他是真正將湖南團練做大做強的第一人,可惜因為戰場輕敵,在1854年1月的一次敗逃中投江,死了。


    論資曆,統領湘勇,全國之內,也隻有胡林翼、曾國藩了。


    1854年8月,湘勇攻下了武昌。這是繼湘潭大捷之後,湘勇取得的又一個大捷。鹹豐皇帝大喜過望,真性情流露,高興地下諭問,這是不是真的?然後表揚,“覽奏深感欣慰”,對胡林翼十分看好。


    朝廷推敲來去,發布決定:安排胡林翼來統領湘勇,曾國藩出任湖北巡撫。


    但曾國藩接到湖北巡撫新任命,辭謝不去。理由是母喪還在身,不好在服喪期間接受任命。他將辭謝奏摺剛發出,同時又接到聖旨,鹹豐皇帝改變主意了,宣布湖北巡撫任命作廢。兩人居然想到了一塊。


    等曾國藩的辭謝奏摺到京,鹹豐皇帝又下了一道上諭,解釋說:我本打算讓你做湖北巡撫,後來又讓你“毋庸署理”,為什麽?這不是皇帝我出爾反爾。我想了想,就猜你不會接受這個任命,所以趕緊下了後麵那道旨。還有一個原因呢,你現在帶兵常年在外,不能長期駐守在湖北,戴一個空頭巡撫的名號也沒什麽用。


    鹹豐皇帝為什麽才任命又急忙收迴?原來是大學士祁寯(jùn,俊傑)藻知道這個任命後,不冷不熱地提醒了一句,曾國藩“以在籍侍郎,號召鄉兵,長驅東下,非國家之福也”。


    鹹豐皇帝一聽,腦子裏打了個激靈:不說不知道,曾國藩現在看起來怎麽跟洪秀全有點像了?兵部侍郎雖然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副部長,但沒有什麽地方實權。一旦曾國藩巡撫湖北,有了地方行政權,籌措軍費將變得容易,湘勇的發展勢必會星火燎原。湘勇實力坐大,將會發生什麽意想不到的事情呢?鹹豐皇帝的心抽了一下,不敢再往下深想,於是趕緊將曾、胡位置換過來。


    屈指數下來,曾國藩辦團練已經7年。這些年來,他一直帶兵戰鬥在前線,但流血衝殺並沒有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好處,因為每到關鍵提拔時刻,朝廷最後又總反過來對他防範。理由說得動聽,曾國藩內心明白怎麽迴事。


    曾國藩與朝廷磕磕絆絆,關係糾結,前程受阻。結果是,左宗棠1856年已獲得一個賞五品頂戴的兵部郎中;曾國藩辦團練7年,由從二品的禮部侍郎平級變身從二品的兵部侍郎,至今一直沒變。


    但左宗棠因樊燮事件因禍得福,整個局麵馬上要發生改觀。這預示湘官集團蟄伏已久,再次贏來飛躍機遇。


    現在朝廷既然準備重用左宗棠,那就要火線提拔曾國藩。中國官場多少年來,一直流行這麽做。


    左宗棠被新任命的前一天,曾國藩也被連加兩個頭銜:兵部尚書銜加署理兩江總督。兩個月後,朝廷看隻給代理職,不給他實權不動作,不得不動起了真格,實授曾國藩兩江總督大權,同時還授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這一下,曾國藩結結實實地接住了權力大棒。


    大權在握,需要用人。曾國藩當然懂得陶澍當年打造湘官集團的用意。現在,他成了這個集團的靈魂人物,當然要趕快建成一個湘官網絡。


    左宗棠從“朝廷罪人”變成“朝廷紅人”,當代諸葛亮大夢還在。他像當年自寫輓聯預言那樣,預見到了大成功的希望。


    但一介書生來辦兵,首先遭遇新問題:團練怎麽練?沒經驗。那就邊做邊看。孔子說,“必也先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左宗棠想好了,軍隊取名“楚軍”。


    1860年5月,楚軍開始籌備。


    楚軍名字一出,曾國藩首先嚇一跳。他當即投反對票,不好,不行。


    曾國藩是古文大家,他對文字的斟酌,謹慎心細到如發。


    因為多年身處高位,虛名在外,他時刻處於擔驚受怕中。曾國藩怪左宗棠不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也不想想,湘勇的名字怎麽取出來的?從1853年成立起,他為此左支右絀,絞盡腦汁,費盡心機。


    鹹豐皇帝同意他辦團練後,他知道自己帶的是民兵隊。自古以來,地方武裝最容易犯朝廷忌,便極力避開“兵、軍”兩字。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