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要向皇帝全麵匯報辦團練的工作了,怎麽稱唿呢?犯難了。曾國藩決定先低調,盡量往小裏叫,探一探朝廷的反應,於是叫“練勇”。叫了幾次,連他自己都覺得這名字太草根,太隨意,不甘心,又換了些五花八門的名字,有時叫“船勇”,有時又叫“兵勇”。


    “船勇”和“練勇”一樣卑微。“兵勇”開始轉彎,觸及到名字背後的實質:團練也是兵。


    兵勇還是勇。勇兵則是兵。但“勇兵”不合語法,曾國藩不能這麽叫。“勇”字叫多了後,朝廷沒有引發什麽異議,他膽子稍微大一點了,決定再來試探,某次幹脆就叫“曾國藩一軍”。


    這一下夠生猛,直接叫成自己的軍隊了。朝廷似乎也沒什麽意見。皇帝當時想得很簡單,無論你是什麽兵,反正都是朝廷的兵。


    但曾國藩換來換去的後果,是部隊番號像迷彩服,隱隱約約,閃閃爍爍,東一個,西一個,換到最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叫什麽了。鹹豐皇帝終於被他層出不窮冒出來的新名詞搞得頭昏腦漲,發起火來:你帶的兵到底叫什麽?曾國藩見躲不開了,麻起膽子寫奏摺,說叫“楚軍”。皇帝說好,我知道了,從此就叫“楚軍”。


    曾國藩這個叫法很討巧,終於點到“地域軍隊、私人屬性”這個實質性的敏感詞,而且有文化,“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嘛。


    春秋之前,湖南一直叫“荊”,也就是蠻荒野地;楚王爭霸時期,中原才正式叫它“楚”,追認是文明開化地。清朝雍正時兩湖分闈,湖北叫楚,湖南叫湘;湘楚分家,延續至今。湖南兵取個湖北名,皇帝想防他,也會覺得多此一舉。


    名字才定下,曾國藩又怕了。他日夜琢磨:我為什麽要叫“軍”?不行,太刺眼,長遠來看,一旦做大了,皇帝看了會防範,對自己不利。


    他又要改口了,給皇帝寫奏摺,說我們叫“湘勇”。


    清朝的兵,背上都背一個“勇”。不管他們是真慫,還是要靠個“勇”字來打氣、壯膽。這個名字不用解釋了,一看就懂。皇帝說好,以後按這個報,不要再改了。


    從那以後,湘勇一直沿用於正式的奏摺、材料。直到1864年湘勇攻克南京,後來又大部分解散,曾國藩還一直自稱湘勇,從來不敢叫“湘軍”。


    “湘軍”最早出現在清朝的正式文件中,是1864年11月21日。曾國藩為紀念南京陣亡的將士,奏請皇帝批準他在江寧省城建立“湘軍昭忠祠”。湘勇裁撤以後,才改口叫湘軍。[2]曾國藩處心積慮,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可見一斑。


    左宗棠一出山,湖南團練的氣勢,就換樣了。


    無需繞開,就叫楚軍。


    左宗棠當然懂得,楚軍是個舊號,皇帝早知道,很安全,為什麽不“借殼上市”?


    左宗棠心裏在笑話曾國藩,湘勇是什麽?一看是民兵。這不是自己滅自己誌氣?楚軍是什麽?聽名字就像國家正規軍隊,幹嗎自己將頭上標籤往小裏貼?沒道理。左宗棠也以這個名字,對曾國藩表示不滿:你怕我不怕,你辦湘勇,我辦楚軍,楚包括湘,你看著辦。


    左宗棠有理由看不起曾國藩。論真本事,曾國藩差得太遠,除了能鼓吹道德文章,會斡旋人際關係,其他方麵哪裏比得上左宗棠?但曾國藩運氣好,考中進士早,辦團練先行,都跑到左宗棠前頭。[3]


    為楚軍之名,兩人爭論,是他倆第一次見麵就爭的不和諧的延續。左宗棠認定的名字,他會怕嗎?不怕。會改嗎?不改。曾國藩反對無效,隻好眼睜睜看著“楚軍”大旗在眼前搖來擺去。


    左宗棠不叫湘勇,獨樹一幟,獨闢蹊徑,是故意要標新立異,譁眾取寵嗎?


    左宗棠心中其實另有周密的想法。因為從家庭出身到個性到經曆,他與曾國藩幾乎完全相反,所以辦事的風格也截然不同。他不認同曾國藩的建軍方法,隻有一開始就獨門獨戶,不被曾國藩旗號拘束,他才可以完全按自己的規劃來,辦出自己的特色。


    獨立風格,他在陶家教書時已經養成。跟駱秉章合作,以獨立身份入幕,是這一風格的繼續。眼下,他依然獨立行事,不願附和、隨流。


    左宗棠創辦楚軍,很注重獨創性。


    他首先改變湘勇360人一營的做法,而採用被曾國藩開除了的將領王錱(音、義同“珍”)每營500人的建議。他任用王錱的弟弟王開化做總理營務,劉典、楊昌浚做副手。


    左宗棠第一個打破曾國藩招收兵勇主要來自湘鄉籍的傳統。他在湖南長沙、湘鄉、郴州、沅州、湘陰等府縣招募兵源。這樣一來,就徹底規避了“盡用湘鄉勇丁,無論一縣難供數省之用,且一處有挫,士氣均衰”的風險。


    籌建楚軍,前後花了兩個多月。到1860年8月10日,打仗的、燒火的、做飯的、挑擔子的,加在一起,共5804人。真正專職打仗的, 5000兵。


    楚軍的管理人員構成也很特別。湘勇傳統,重用讀書人。曾國藩營官基本隻用儒生,他的用人原則是“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左宗棠營官則基本用武人,他的用人原則是“止取其能拌命打硬仗耳”。曾國藩用將都跟自己一樣,高學曆;左宗棠用將的第一標準,就是考不上進士的,最好是舉人,考不上沒功名的也沒關係。[4]這種觀念差異,造成曾國藩用的人會做官,左宗棠用的人會辦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