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與關係組建起來的烏合之眾,跟八旗子弟還有什麽區別呢?左宗棠跟清兵將領還能有什麽兩樣?既然彼此一樣,左宗棠這個獨立民間人士,還有什麽存在的必要!


    原則問題,口子不能亂開。開錯一個螞蟻大的小口子,會造成千裏黃河全線崩堤。原則問題上,必須以斬釘截鐵的態度拒絕,這樣得罪人隻有一次,人家隻說左宗棠絕情;口子一開,再拒絕就要在同一個事情上得罪人無數次,人家會舉出左宗棠一百個不對。反正要被人罵,左宗棠是願意被人罵一句呢,還是願意被人家罵你一百句?誰都免不了要得罪人,如果什麽人都不想得罪,就隻有容忍別人無數次來得罪你。


    左宗棠因為這種剛直、率真、不受束縛的獨立個性,居然無意間成就了這樣一種在當時最先進的製度。


    駱秉章為這樣一種創新,承受的壓力超乎想像。當對左宗棠大權獨斷的批評難攪動他,就會對他個人的非議就鋪天蓋地襲來。評價他“才不勝其德”,“年老平庸”,“廉靜寡慾,而乏剛果有為之誌”。甚至連肅順、郭嵩燾這樣的明眼人,也看花了眼,幹脆說:“駱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也。”


    左宗棠知道,不能再聽任這些意見瘋長了。他得對駱秉章作出一個中肯評價,以終止謠言傷害。他說:駱秉章的道德品質與政治才幹多到寫不完,帶兵打仗的本領也絕對不弱。(“德政既不勝書,武節亦非所短。”)這下大家才明白過來:原來駱秉章無為而治,表麵上不動聲色,肚子裏盡是才幹。


    其實駱秉章一點沒閑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開門打仗第一件事,是籌錢。湖南作為中部閉塞省份,政府口袋也沒有餘錢。駱秉章從“短於治亂”中脫身出來,發揮他“長於治理”的長處,與左宗棠共同策劃,在後勤一塊,辦了兩件大事:一,減漕;二,抽厘。用今天話說,就是開創在全省收商業稅和流通交易稅。


    駱秉章這兩件事辦得怎麽樣?向來對官員挑刺的王闓運,這樣評價:“駱秉章用左宗棠議,首減湘潭浮折漕糧,定軍需公費,先私取十五者,率改為公取一,藩司以下大讙(通假字,同“歡”)。時湖南阻亂,事專於巡撫,秉章決行之,遂通改漕章,歲增銀二十餘萬,民乃得減賦數百萬。武昌既複,林翼複效行之。及曾國藩在江西,亦效行之”。


    駱秉章開創了政府靠稅收支撐軍費開支的先河,胡林翼和曾國藩後來都仿效他這個辦法,解決了湘勇軍餉難題,駱巡撫的才幹,可見一斑。


    為了保持自己完整的獨立性,左宗棠這邊也不容易。首先一條,他不能受駱秉章“關聘”,自然也沒有工資。怎麽養活家裏12口人?關鍵時候,胡林翼又來幫忙了。


    胡林翼和駱秉章商量,兩人各從私人腰包裏掏出500兩銀子,由駱秉章負責尋買宅院。駱秉章相中了城北司馬橋的一處宅院。


    司馬橋宅院買下來後,左宗棠給它取名叫左公館。


    左公館是個兩進院子,有二十多間房子,房前屋後還有一片菜地,幾畝池塘,雖近城市,卻似山村,遠離鬧市,又在城裏,到巡撫衙門又不算太遠,有些柳莊味道,左宗棠住得稱心如意。


    胡林翼又通過渠道去籌錢,讓左宗棠每月可拿到30多兩銀子,解決家庭後顧之憂。


    解決了這些實際問題,駱秉章與左宗棠就可以放開手腳合作了。


    這是一種完全雙贏的合作,結果是,駱秉章成就了左宗棠,讓他找到了做事的平台,實現“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抱負,向榜樣諸葛亮看齊,名揚天下;左宗棠也成就了駱秉章,讓他既避用自短,免在戰場喪命,又取得了政績,還名垂青史。


    有了駱秉章的全麵信任與放權,加上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燾等一班湘籍官員的鐵心支持,左宗棠膽子越來越大,步子越邁越快,他決定對清朝官場來一場改革。


    猛牛欲鬥虎,猛龍必過江。左宗棠憑著一腔熱血,以諸葛亮當年冒險過江東的勇氣,對滿官集團進行清肅整頓。


    “倒楊”陽謀


    左宗棠發起對滿官集團的挑戰,全由清朝的軍隊製度惹起。


    清朝軍隊,實行的是八旗加綠營製度。[9]


    八旗成立之初,都有些驍勇善戰的角兒。但到了晚清,他們已徹底失去祖先的鋒芒。八旗子弟憑藉祖宗福蔭,領著月錢,遊手好閑,好逸惡勞,沾染惡習。每天打茶圍、蓄畫眉、玩票、賭博,鬥蟋蟀,放風箏,坐茶館,從早到晚,吃喝嫖賭,成了紈絝子弟的代名詞。


    綠營呢,在清代中期以前,一直都是精銳部隊。但國家久不打仗,營務逐漸廢弛,軍隊逐漸腐敗。到嘉慶初年鎮壓川、楚白蓮教起義,本以為他們是馬,拿出來一遛,才發現已變成羊。到鎮壓太平天國,逢戰必敗,由羊縮成了鼠,弄得皇帝天天揪心。


    八旗、綠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在生息、繁衍。軍一代、軍二代,軍n代,其實都是“坑爹坑祖宗一代”。他們由掌握軍事而掌控政治,壟斷國家權力資源。


    正是能力與權力嚴重錯位,太平天國才有機會起來打翻他們。湘勇崛起,正是八旗、綠營完全無能情況下的產物。如果八旗、綠營都還勢大力沉,哪有養兵百萬的朝廷,荒唐到要靠“教育部副部長”組織一幫農民用幹農活的鋤頭耙頭來挽救的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