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左宗棠正在成長變化,從“窩龍”已升級成“潛龍”。《易經》有句話,叫“潛龍勿用”。事業在發展之初,雖然勢頭比較好,但比較弱小,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動。


    做山長的左宗棠實踐了這一信條,兩耳聞天下事,隻清議不行動,一邊教書,一邊讀書充電。


    陶澍生前不是交代了嗎,我家裏有的是藏書,都託付給你了。左宗棠在陶家名義上是家庭教師,事實上是“代理家長”。陶家後代全歸他調教,書想怎麽看,就怎麽看。


    自此,除了幫助陶家照顧家庭、處理鄉間瑣事、鑽研仕途學業之外,左宗棠把時間主要放在了研習經世致用的學問上。


    他這下不再是“餓牛進菜園”,而像牽牛星直接闖進了蟠桃園。


    陶澍家都有些什麽書呢?兩江總督看的書,當然都是些事情大得不得了,思考深度遠得不得了的書。


    左宗棠不無興奮地寫信告訴妻子,“唐宋以來史傳別錄說部,及本朝誌乘記載,官私各書,凡有關係海國故事者”,這裏一應俱有,是真正的百科全書館。


    陶澍當年從經世致用的角度,開創性地規劃兩江怎麽搞,原稿今天全都可以讀到。中國的前途與命運,經營天下的大智慧,裏麵的每一個思考,讓鄉下讀書人左宗棠大開眼界,有如醍醐灌頂,窺破天機。


    教書之餘,左宗棠每天翻開的,是清朝的各種“憲章文件”,陶澍收藏的“臣工奏稿”,這些之前可都是國家級的絕密材料。身體潛居安化的困龍,精神一下子遊進了比江湖要廣闊許多的大海。他通過書,與古人神交;可以通過文字,與清朝的皇帝神交,與故去的陶澍神交。[1]


    給皇帝的奏稿怎麽寫?皇帝到底在想些什麽?這些全都是一手材料。


    獨立學習,自由思考,左宗棠這段時間的學習經曆,用今天話說,叫接受了真正的素質教育。每天沒有人管著他,可以睡覺,可以接著看,可以任意聯想、發揮,也可以找不入流的雜書來比較、思考。想出來新意就記下,想不出新意沒人懲罰。沒有人來攀比,也沒有功利的誘惑,他像古代的莊子一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與左宗棠同時期但考上進士的胡林翼,卻沒有他這麽幸運了。胡林翼這時最大的苦惱,是被官場關係絆住了手腳。


    1839年,考取進士後一年, 27歲的胡林翼春風得意,做上江南鄉試副主考。主考官是滿人文慶,考試期間不巧病倒了,根本無法閱卷。胡林翼得一個人在一個月內閱完14000份卷子。一天要批閱完近500份考卷,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怎麽辦?犯難了。


    胡林翼做事向來靈活,會想辦法。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難不倒他。正大光明肯定不行,他隻好動起歪腦筋,冒險將一個叫熊少牧的湖南舉人違規帶進考場來幫忙。


    事情很快暴露,處罰很嚴重:文慶被革職查辦,胡林翼降一級調用。


    弄巧成拙,這一跤摔得很慘,他幾年都爬不起來。直到1847年,已經35歲的胡林翼費盡心機,左支右絀,才總算爬到貴州安順知府的位置。好容易熬成了個相當於今天正廳級的領導,他還想繼續往上爬。動歪腦筋不行,就踏實賣命幹,打算用業績來說話。


    他這一埋頭,辛苦了五年多。在任期間,他芒鞋短衣,深入群眾摸民情,探匪情,強化團練、保甲,帶領官兵與盜匪作戰數百次,鎮壓黃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義和湖南李沅發起義,《胡氏兵法》也在這時編成。五年下來,政績突出,聲望日隆。連曾國藩都仰望說:“林翼堅持之力,調和諸將之功,綜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進德之猛。”


    但胡林翼哪裏想得到,在帝國做官僚,幹不如偷,偷不如搶。鄰省的督撫大員們平時都一塊偷懶,正愁沒政績,日夜犯頭疼,不知道怎麽跟皇帝交差。眼看胡林翼幹得風生水起,都一窩蜂來搶“摘桃功”,將胡林翼的政績弄成“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自己辛苦經營遭此大劫,胡林翼焦頭爛額,慨嘆防不勝防。


    胡林翼本來與左宗棠一樣,在長沙城南書院讀過書,受過經世致用的影響,不缺實際辦事能力。但陷身官場之後,他才發現,這裏比想像的還要複雜得多。做老實官,幹實在事,反倒會吃虧。


    10年宦海沉浮,讓胡林翼醒悟,帝國體製原來是個大磨石,自己稜角得趕快磨平。朝廷早已規定,他們隻能背誦四書五經,不能解釋,更不能發揮。這種教育製度裏出來的官員,熬與磨才是正道,陰謀加算計,“穩準忍等狠”一招鮮,可以吃遍官場。


    摔過跟頭,吃夠苦頭,他改變策略,不急著忙事,而是忙跑官,忙人事:要懂鉤心鬥角;為了應付,得作假;為了政績,要造假。早請示,晚匯報,中間隻跑跑龍套。


    胡林翼從小公子哥兒習氣,謀人與算計人,是他的長項,從此樂得也玩弄別人,日子過得跟拍演電影一樣。


    讓胡林翼糾結的是,自己畢竟還年輕,是體製內正能量,跟玩弄別人的腐朽八旗、綠營又混不到一塊。


    經曆不同帶來性格與價值觀分歧。胡林翼這次來給左宗棠發聘書時,兩人又像第一次去北京參加會試那樣,“連床夜話,縱論古今大政,以及古來聖賢豪傑大儒名臣之用心行事”。兩人又像迴到了21歲,“無所不談,無所不合”。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誌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誌頻並收藏左宗棠:帝國最後的「鷹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