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到了。
“出擊!”
秀吉在賤之嶽山頂上大叫,於是吹響號角,擂動戰鼓,命令全軍出擊。羽柴軍個個奮勇,如餓虎撲食殺向三左衛門。但是,羽柴軍被擋了迴來。
秀吉衝下山坡,催動全軍,堵住退下來的前部驅兵衝殺,死死咬住敵人尾部。
盡管三左衛門一隊浴血奮戰,但是柴田軍的運動形式是退卻,在防守方麵,隻是抽空兒抵擋一陣,因此漸漸支持不住,不得不加快退卻的速度。
“追,咬住他!”
秀吉揮軍掩殺,緊緊追趕。號角,戰鼓,響成一片,震天動地,秀吉終於以泰山壓頂之勢擊潰柴田軍,使三左衛門一隊潰逃兩公裏,退至胞兄盛政布陣的權現阪山口,準備從那兒上山和盛政會合。
山坡上,盛政一部前來接應,挺槍朝追上來的羽柴軍猛烈射擊。頓時,山穀裏硝煙滾滾,兩軍交火酣戰一處,雙方勢均力敵,一時難以決出勝負。
“關鍵時刻到了!”
秀吉想,要打破這種僵持局麵,使戰況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隻有投入新的兵力。但是,秀吉手中的預備隊用光了,身邊隻剩下貼身侍衛隊,他決定把侍衛隊拿上去。
“市鬆!”
秀吉聲色俱厲地命令道:
“你們不必護我,沖、衝上去自己建功!”
侍從們得令,無不歡喜雀躍“嗷”地吶聲喊,爭相衝下山去,下到澗底,還要爬坡,坡口處聚集的敵人最多,最密集。
侍從們如一隻隻獵犬,分別尋找自己的目標。“賤之嶽七桿槍”的美名就是這時候產生的。居七槍之首的福島市鬆,混戰中和柴田軍第一武將拜鄉五左衛門相遇,斃敵於馬下斬獲首級;加藤虎之助刺死敵軍神槍將戶波隼人;加藤孫六,脅阪甚內,平野權平,糟屋助右衛門,片相助作等人也各自立下赫赫戰功。
山坡下的敵人開始崩潰,但是山坡上的盛政主陣依舊旌旗獵獵,毫無破綻。此時,太陽已經冉冉升起,兩軍繼續在陽光下鏖戰,拚殺中,佐久間手下的許多戰將相繼陣亡,盛政仍然頑強抵抗,全無懼色。
此時,戰場上出現了意外的變化。
柴田軍一將突然棄陣向背撤退。雙方都大為困惑,一時難以作出正確判斷。戰鬥進行到白熱化程度,眼下對於雙方來說,一鼓作氣的將是勝利者,但是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卻有一將卷旗息鼓,整隊引兵,脫離了戰場。
撤退的是北國上將前田利家。
“利家跑了,利家跑了!”
盛政這才驚慌起來。權現阪山後有座小山,叫茂山,前田利家在茂山高地上紮下營寨,與東麵神明山上的羽柴軍遙遙相對。他在戰術上所處的位置主要是防止敵人抄襲在前線廝殺的盛政後路。但是,前田軍應景似地朝敵人陣地上放了一陣槍,便草草收兵,向山下退去。
“將軍要去哪兒?”
麵對盛政的來使,利家緩緩答道:
“我主意已定,準備迴國。”
“迴國?”
使者大驚。
“對,迴國。”
利家隻此一句,重複答道。遂拋下使者,朝湖畔方向退下山坡。去年冬天,前田利家曾作為柴田的使臣,拜訪過山城國天王山上的秀吉,兩人心照不宣地達成了默契。利家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不,更確切地說利家此時的心情非常複雜,甚至連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誠然,其中包含著對故友羽柴秀吉的友誼。利家是重義氣,講信用的人,曾以稟性純厚,剛直不阿的性格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是眼下的現象未免太殘酷了,他再也無法以友誼和信義作為行動的唯一準則。站在茂山山頂,通觀雙方戰局,仔細分析各種徵候,利家得出一個結論:
“柴田軍大勢已去!”
利家想傾巢之下,安有完卵?柴田敗北,自己必然跟著滅亡。與其為主子殉葬,不如假“友誼與信義”之名,立刻撤兵,信手把人情送給秀吉,也好為自己身後留條退路。
利家引兵撤下茂山,翻過盛政背後,僅有一澗之隔的山峰朝鹽津方向退去。從鹽津有一條通往越前敦賀的山道,利家及其部下沿山道很快脫離了戰場。
前田利家的行動在心理上給柴田軍各個陣地上的衝擊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先鋒盛政布陣的權現阪山處在最前線,其他諸將都守在後麵的大小山頭上,峰巔阻隔,後方諸將無法弄清盛政在山前斜坡上和秀吉交戰的真實情況,能夠看到的隻有前田利家的退卻。
--難道前部失利了嗎?
眾將看到利家撤兵,心中惶惑,繼而產生動搖,人心浮動,越發不可收拾。爭相模仿利家,紛紛朝山下撤退。不破光治,金森長近等部旗幟大亂,棄甲曳兵而走。
後隊自相驚擾,前線盛政大為震驚,親自登上山頂,察看後方陣地,隻見旗幡飄動,勢如洪水決堤,滿山遍野向後擁去。
“後隊潰散了!”
盛政陣中諸將見後方大亂,頃刻間失去鬥誌,再也無心戀戰,恰如雪崩在相互作用下發生連鎖反應。後隊散盡,惟有前部被拋在戰場上,孤立無援的恐怖籠罩著賤之嶽山頂,縱使盛政再發揮卓越的指揮才能,一旦人馬成為驚弓之鳥,再也無法阻擋時刻準備逃跑的士兵。
</br>
“出擊!”
秀吉在賤之嶽山頂上大叫,於是吹響號角,擂動戰鼓,命令全軍出擊。羽柴軍個個奮勇,如餓虎撲食殺向三左衛門。但是,羽柴軍被擋了迴來。
秀吉衝下山坡,催動全軍,堵住退下來的前部驅兵衝殺,死死咬住敵人尾部。
盡管三左衛門一隊浴血奮戰,但是柴田軍的運動形式是退卻,在防守方麵,隻是抽空兒抵擋一陣,因此漸漸支持不住,不得不加快退卻的速度。
“追,咬住他!”
秀吉揮軍掩殺,緊緊追趕。號角,戰鼓,響成一片,震天動地,秀吉終於以泰山壓頂之勢擊潰柴田軍,使三左衛門一隊潰逃兩公裏,退至胞兄盛政布陣的權現阪山口,準備從那兒上山和盛政會合。
山坡上,盛政一部前來接應,挺槍朝追上來的羽柴軍猛烈射擊。頓時,山穀裏硝煙滾滾,兩軍交火酣戰一處,雙方勢均力敵,一時難以決出勝負。
“關鍵時刻到了!”
秀吉想,要打破這種僵持局麵,使戰況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隻有投入新的兵力。但是,秀吉手中的預備隊用光了,身邊隻剩下貼身侍衛隊,他決定把侍衛隊拿上去。
“市鬆!”
秀吉聲色俱厲地命令道:
“你們不必護我,沖、衝上去自己建功!”
侍從們得令,無不歡喜雀躍“嗷”地吶聲喊,爭相衝下山去,下到澗底,還要爬坡,坡口處聚集的敵人最多,最密集。
侍從們如一隻隻獵犬,分別尋找自己的目標。“賤之嶽七桿槍”的美名就是這時候產生的。居七槍之首的福島市鬆,混戰中和柴田軍第一武將拜鄉五左衛門相遇,斃敵於馬下斬獲首級;加藤虎之助刺死敵軍神槍將戶波隼人;加藤孫六,脅阪甚內,平野權平,糟屋助右衛門,片相助作等人也各自立下赫赫戰功。
山坡下的敵人開始崩潰,但是山坡上的盛政主陣依舊旌旗獵獵,毫無破綻。此時,太陽已經冉冉升起,兩軍繼續在陽光下鏖戰,拚殺中,佐久間手下的許多戰將相繼陣亡,盛政仍然頑強抵抗,全無懼色。
此時,戰場上出現了意外的變化。
柴田軍一將突然棄陣向背撤退。雙方都大為困惑,一時難以作出正確判斷。戰鬥進行到白熱化程度,眼下對於雙方來說,一鼓作氣的將是勝利者,但是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卻有一將卷旗息鼓,整隊引兵,脫離了戰場。
撤退的是北國上將前田利家。
“利家跑了,利家跑了!”
盛政這才驚慌起來。權現阪山後有座小山,叫茂山,前田利家在茂山高地上紮下營寨,與東麵神明山上的羽柴軍遙遙相對。他在戰術上所處的位置主要是防止敵人抄襲在前線廝殺的盛政後路。但是,前田軍應景似地朝敵人陣地上放了一陣槍,便草草收兵,向山下退去。
“將軍要去哪兒?”
麵對盛政的來使,利家緩緩答道:
“我主意已定,準備迴國。”
“迴國?”
使者大驚。
“對,迴國。”
利家隻此一句,重複答道。遂拋下使者,朝湖畔方向退下山坡。去年冬天,前田利家曾作為柴田的使臣,拜訪過山城國天王山上的秀吉,兩人心照不宣地達成了默契。利家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不,更確切地說利家此時的心情非常複雜,甚至連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誠然,其中包含著對故友羽柴秀吉的友誼。利家是重義氣,講信用的人,曾以稟性純厚,剛直不阿的性格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是眼下的現象未免太殘酷了,他再也無法以友誼和信義作為行動的唯一準則。站在茂山山頂,通觀雙方戰局,仔細分析各種徵候,利家得出一個結論:
“柴田軍大勢已去!”
利家想傾巢之下,安有完卵?柴田敗北,自己必然跟著滅亡。與其為主子殉葬,不如假“友誼與信義”之名,立刻撤兵,信手把人情送給秀吉,也好為自己身後留條退路。
利家引兵撤下茂山,翻過盛政背後,僅有一澗之隔的山峰朝鹽津方向退去。從鹽津有一條通往越前敦賀的山道,利家及其部下沿山道很快脫離了戰場。
前田利家的行動在心理上給柴田軍各個陣地上的衝擊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先鋒盛政布陣的權現阪山處在最前線,其他諸將都守在後麵的大小山頭上,峰巔阻隔,後方諸將無法弄清盛政在山前斜坡上和秀吉交戰的真實情況,能夠看到的隻有前田利家的退卻。
--難道前部失利了嗎?
眾將看到利家撤兵,心中惶惑,繼而產生動搖,人心浮動,越發不可收拾。爭相模仿利家,紛紛朝山下撤退。不破光治,金森長近等部旗幟大亂,棄甲曳兵而走。
後隊自相驚擾,前線盛政大為震驚,親自登上山頂,察看後方陣地,隻見旗幡飄動,勢如洪水決堤,滿山遍野向後擁去。
“後隊潰散了!”
盛政陣中諸將見後方大亂,頃刻間失去鬥誌,再也無心戀戰,恰如雪崩在相互作用下發生連鎖反應。後隊散盡,惟有前部被拋在戰場上,孤立無援的恐怖籠罩著賤之嶽山頂,縱使盛政再發揮卓越的指揮才能,一旦人馬成為驚弓之鳥,再也無法阻擋時刻準備逃跑的士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