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烈肅然起敬,三國演義他自然是看過的,這可是四大名著之一。


    而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更是被後人譽為“千古智慧的化身”,更有人說他是智極近妖的人物。


    “空城計”,“借東風”,“草船借箭”。


    他的所作所為,都被後世引為典故。


    毫不誇張的說,白烈現在也能把這位寫的《出師表》背下來,那可是上學時的必背的內容。


    而後人對這位的評價也隻有八個字: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看著發呆的白烈,說道:


    “巡察使別站著說話,


    來,坐下喝杯茶。”


    白烈這才迴過神,他接過諸葛亮遞來的茶,坐在了一把木製的靠椅上。


    諸葛亮也在旁邊坐了下來。


    “丞相………”白烈剛要開口。


    諸葛亮連忙說道:


    “現在都已經是新華夏了,哪還有什麽丞相,那都是過去的事了。


    巡察使要是不嫌棄,就叫我朱大哥吧。”


    “朱……大哥。”


    白烈還是有些別扭,這跟諸葛亮稱兄道弟可不是誰都有的待遇。


    “嗯。”諸葛亮迴答道


    “我有幾個關於三國時期的問題想請教朱大哥。”


    白烈開口說道。


    諸葛亮笑道:


    “巡察使有什麽問題問亮即可,談不上什麽請教。”


    諸葛亮臉上總是帶著笑意,說話中也帶著謙和。


    “敢問朱大哥,呂布被後人稱作萬人敵,他在三國時真的那麽勇猛嘛?”


    有一就有二,多叫幾次朱大哥白烈明顯就習慣多了。他對於這位被譽為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也是好奇的緊。


    “呂奉先啊………”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迴憶的神色。


    便又繼續說道:


    “豈止是萬人敵,那時的呂布堪比半神,就連雲長也是自歎不如。


    現在的三國演義還是很保守的,其實在那個時候的武將都是運用內氣戰鬥的,武將一揮一砍之間,皆可調用自身內氣。


    如果說以一敵萬,這個“萬”巡察使指的是普通人的話,那麽百分之九十九的武將都可以做到的。


    就拿雲長來說,他隨意一刀揮下便可摧城,在那個時候也算得上一流武將。


    而呂布,更是內氣大成的存在。


    他一戟之威足足可以抹平一座山峰。”


    白烈蒙了,雖然抹平一座山峰這種事現在他也可以做得到,可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呂布隻是一個凡人啊。


    原本他以為三國演義應該是有誇張的元素,這才來請教諸葛亮曆史中三國的真實情況。


    沒想到三國演義不僅沒有誇張,還寫的嚴重的保守了。


    諸葛亮看出白烈眼中的吃驚,他繼續說道:


    “巡察使不必驚訝,其實在三皇五帝之後,人類的力量就已經在不斷的衰落了。


    這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可逆的因素。


    在上古時期,兵主蚩尤甚至能跟神明開戰並且占據上風,可見那時人類的強大。”


    白烈點了點頭,他把這茬給忘了。


    既然蚩尤能與神靈開戰,三國時期的武將有那個實力也是不足為奇的。


    “那像朱大哥你這種的謀士呢?”


    既然武將有如此神威,白烈不相信三國中的謀士會普普通通。


    “謀士可以用精神力改變戰場的環境,氣溫,地形,甚至是天象。”


    諸葛亮淡淡的說道。


    白烈點了點頭,心說難怪諸葛亮的精神力這麽恐怖,可以構建起一間房屋,原來在三國時期,謀士主要運用的就是精神力。


    白烈說道:


    “朱大哥你也別叫我巡察使了,就叫白老弟吧。”


    諸葛亮聞言一愣,隨即拱了拱手說道:


    “那就卻之不恭了。”


    “朱大哥,那曆史中的劉禪又是怎樣的人物?”


    白烈又問道,他不相信這位漢昭烈帝之子會想曆史中描寫的那樣不堪。


    “阿鬥的江山,白送。”這句歇後語儼然成了現代人對劉禪無能的肯定。


    但白烈也試想過,如果自己做到那個位子上,未必會比對方做的更好。


    提起這位先帝之子,諸葛亮的眼中說不出的複雜,他長歎了一口氣道:


    “禪兒啊………他很聰明。


    白烈對於這樣的稱唿並不意外,畢竟那時候的劉禪也尊稱諸葛亮為相父。


    他沒說話,等待著諸葛亮的下文。


    “不過禪兒生錯了年代,如果他沒生在戰亂年代,再受到賢士的輔佐,我想他會是一代明君。


    我死之後蜀國勢弱,再也沒有能與司馬懿匹敵的謀士存在。


    司馬懿便可隨意更改天象,因此蜀軍連連敗退,而禪兒那個時候就已經明白,蜀國敗局已定。


    所以他的選擇並無不妥,至少保住了性命和後代子孫。”


    諸葛亮平靜的說道。


    對於這些事,現在他已經看得很開了。


    白烈心說果然,劉禪不像後人想得那麽不堪。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前的一幕就能看得出來。


    在諸葛亮將死之時,便招來劉禪打算交代遺言,劉禪聽到消息後,把尚書李福派去聽取所交代的遺言。


    諸葛亮在說完後麵的計劃,和交代好丞相候選人後,李福便急忙上去問了一句:


    “丞相,陛下讓我問你,若是丞相百年之後,子孫當如何處置?”


    諸葛亮當時的迴答是“家中有八百桑樹,可以養活他們”。


    從這一點中,就能看出劉禪並不傻。


    而且白烈從諸葛亮剛剛的反應來看,這段曆史可能是真實的,不然諸葛亮提到劉禪也不會出現那樣複雜的眼神。


    但他沒有去問,畢竟這種事不好過問。


    “因為現在的三國演義中很多地方的描寫都是錯誤的,所以為了還原曆史,我自己又寫了一本三國,”


    諸葛亮又繼續說道。


    “那現在這本三國在哪?”


    白烈本來,而書中的原著人物所寫的三國無異於是最接近史實的,所以他連忙問道。


    “我沒去寫實體書,現在網絡發達,我寫了一本網文,發表在了番茄小說網上。


    名字就叫《三國戰紀》。”


    白烈心說好家夥,諸葛亮都開始寫網文了。


    他掏出手機,在番茄小說上搜索。


    果然看到了一本叫《三國戰紀》的書,作者筆名就叫朱亮。


    原本白烈以為這本三國會很火,但他發現看的人卻寥寥無幾,想來這也是跟現在的網絡文化有關。


    這畢竟不是什麽爽文,並不會受到太多人的追捧。


    不過書評大多都是好評,可見諸葛亮文筆放到現代也是一流的。


    唯一的一條差評就很離譜,是這麽寫的:


    “寫的不錯,但是裏麵對諸葛亮的描寫太假了。


    諸葛亮可是運籌帷幄的人物,怎麽也會因為一點小事心煩意亂的呢?


    這不貼近現實,作者刻意貶低我心中的那個諸葛亮,所以給個一星差評。”


    白烈不知道諸葛亮看到這個評價時會是什麽反應,但他覺得諸葛亮頂多就是笑笑,便不再理會吧。


    如果這位書友知道這本書就是諸葛亮本人所寫,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


    點了個加入書架,白烈決定有時間一定拜讀一下原本的三國。


    兩人又聊了一些三國的事後,白烈便離開了。


    他沒打算在南河市長待,畢竟巡察使得“巡”不是,一直待在一個地方就成“坐”察使了。


    來到候機廳,白烈從背包裏掏出了一個黑色的日記本,在登龍嶽山旁邊打了個對號。


    是的,他是有計劃的。


    早在晃點冬青之前他就做好了詳細的出行計劃,龍嶽山是第五站。


    讓我看看,接下來是………


    奉天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靈魂擺渡:一切從穿越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者上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者上邪並收藏靈魂擺渡:一切從穿越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