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那個能跟太陽肩並肩的天降猛男。


    他的存在。


    令一切宵小之徒,不敢越雷池半步。


    ......


    五月以來,四九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好天氣。


    藍天如洗,朵朵白雲隨風飄蕩。


    陽光照射在身上,溫暖而舒適。


    公曆五月十一日這天,南鑼鼓巷二分半廳,平日裏各忙各的師徒仨,今兒個都沒出門。


    甄恬從房間搬出一把躺椅、一張酸枝木小幾案,擺在花廳園子裏頭的秋海棠下。


    小姑娘沏了壺茉莉花茶,擺到幾案上,人便進了廚房。


    廚房裏,楊朝升正在跟一大捆蘆葦較勁,在他腳下,堆著一摞大大小小的蘆葦墊。


    葦編業在四九城隔壁的保城,是一門曆史久遠的老行當。


    現而今,華夏的工業落後。


    別的不說,作為工業排頭兵的鋼鐵工業就極為薄弱,在鋼鐵產量上,甚至遠遠比不上自個兒鄰居的阿三。


    鋼鐵的產量不足,不但影響著一個國家的軍工建設,對民生工業也造成了不小的困頓。


    居家過日子需要的菜刀、剪子、鐵鍋、鐵桶......以及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各種生產工具,都成為了限量供應,一貨難求的緊俏物品。


    老百姓家裏頭,鐵質用具沒幾件,瓶瓶罐罐倒是挺多。


    瓷的、陶的、紫砂的、琉璃的——


    淨是些,一個不小心,就瓦卒(cei)了的家夥什。


    剛做完飲食的陶瓷器皿不能夠亂放,驟冷驟熱會導致器皿炸裂,有點兒生活經驗的人會給找個墊子墊上。


    昨兒,甄恬熬魚湯的時候忘了這一茬,把個湯缽給瓦卒了。


    萬幸,沒有燙到了人。


    常言道:破家值萬貫。


    楊朝升的二分半廳這才入夥開灶沒幾天,家夥什用起來,不是今兒缺這個,就是明兒缺那個。


    家裏頭連幾個墊杯子、墊陶鍋的草墊子都沒有備上。


    有道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楊朝升決定自個兒做幾個,


    一大清早,他就去了南園湖邊,摟了一大捆蘆葦杆迴來。


    這些年,通過吃虧是福係統,楊朝升雜七雜八的技能學了不老少。


    出自他手的蘆葦墊,一個個就好像精美的藝術品。


    “師父,師父,您這草墊子編得真好看。”


    甄恬拿起兩個蘆葦墊,左比比,右比比,有些個愛不釋手。


    楊朝升得意的一笑,從身後摸出了兩個物件,在丫丫眼巴前晃了晃。


    “哎呀!大蚱蜢。哎呀!大蟈蟈。”


    此刻,甄恬一驚一乍的樣兒,跟往日裏那個沉穩懂事的小丫頭,簡直判若雲泥。


    楊朝升用蘆葦杆編織的兩隻昆蟲,活靈活現的幾乎能夠以假亂真,讓人在感歎創意力的同時,又別有一番生趣在其中。


    “一隻你留著玩,另一隻拿給小虱子。”


    “嗯,我把這一隻大肚子蟈蟈給他。”


    丫丫向來沒有吃獨食的習慣,她左挑右選,猶豫了很久後,給自個兒留下了大蚱蜢。


    “師父,小虱子在四合院門口拴馬樁那兒守著呢。我這就把大肚子蟈蟈給他送過去。”


    駕駛員結業考試過後,楊朝升到光明夜校打聽過。


    考試合格的學員,學校的通知書將會以郵寄的方式,送到學員手頭上。


    學員拿著通知書,去個人居住所在地的街道辦開具好介紹信,才能夠去分配的廠礦企業報道。


    這年頭,能進入工廠當工人,月月拿工資,端得是鐵飯碗,人人都得羨慕地說——這人恐怕是祖墳冒青煙了。


    等待可以是期盼、興奮,更多的是焦慮、壓力、甚至是無奈和失落。


    楊朝升心裏有譜。


    他知道如果不出幺蛾子,他鐵定能夠通過結業考試,拿到一個分配的名額。


    都說:皇帝不急,太監急。


    楊朝升工作的事兒,把甄恬、耿從吉這倆徒弟急得不行。


    他們倆特意跟學校請了假。


    一個整天在四合院門口守著,每每有郵差路過南鑼鼓巷,都要上去問一嘴。


    一個成天圍著楊朝升轉,怕他因為考試失利,會想不開。


    楊朝升看在了眼裏,樂在了心裏,裝作不知,由著他倆瞎折騰。


    甄恬蹦蹦跳跳的才出廚房門,又折返了迴來。


    “師父,去歇會兒吧!丫丫給您在園子裏擺了把躺椅,泡好了茶。”


    “巧了,正覺莫著口渴,你就安排上了。”


    有兩個懂事聽話的徒兒,還是蠻不錯的。


    目送丫丫離開。


    楊朝升把剩下的蘆葦杆歸整好捆上,擱到了廚房的房梁上頭。


    嘩啦啦——


    用葫蘆瓢從水缸中舀了一瓢水,倒進銅盆。


    楊朝升把手洗幹淨,便出了廚房,來到園子裏頭。


    他一眼,就瞧見了擺在秋海棠下的躺椅。


    走過去,楊朝升五嶽朝天地仰在躺椅上。


    愜意啊!


    他伸手去摸幾案上擺著的茶壺。


    茶壺一拿到手裏,楊朝升就覺著不對。


    他定睛一看。


    我勒個去——


    這不是出自壺叟之手的無價紫砂壺嘛!


    光聽聽這壺名兒,就知道它得有多牛掰。


    無價——


    上輩子,小日子國經濟騰飛那幾年,有個小日子國商人來華夏經商,看上了一位藏家收藏的紫砂壺,就是一把製壺大家壺叟落款的無價壺。


    那小日子國商人開口便許諾,要拿一條當時最先進的彩電生產線來換這把紫砂壺。


    藏家十分清楚,無價壺是華夏的文化藝術瑰寶,他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小日子國商人的交換提議。


    幾年前,楊朝升洗劫了一個刮民黨接受大員,得到了這把無價壺。


    這把壺表麵細膩光滑、手感細膩,肌理豐富、色澤溫潤。


    不知道其經過幾任主人,紫砂壺內長期使用後形成的茶皮,讓泡出的茶水,更添一股香氣和味道。


    紫砂壺此種隨著使用時間,而增添自然的顏色變化和壺內形成的茶皮,為其風格所在,也是紫砂壺藏家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行家們把這叫作養壺,通俗點兒講就是“盤”它。


    現而今,有著大師級鑒寶水平的楊朝升,自然不會平白糟踐好玩意。


    得空,他便會盤一盤這把無價壺。


    沒曾想,小丫頭今兒去他房間,將這把壺給捯飭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吃虧是福,導致兒孫滿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捉筆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捉筆人並收藏四合院:吃虧是福,導致兒孫滿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