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核心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莊子上,到底是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啊。”長孫家慶笑道:“臣也去過不少地方,但是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地方,能夠像這邊一樣。”
李承乾聞言,笑了笑。
“是啊,長安城裏的人,都知道這莊子上是個不錯的地方,又有這麽多作坊,為涇陽王府掙了不少錢,孤心裏琢磨著,也得有不少人看了眼紅吧。”
長孫家慶微微點頭,這倒不假。
“光看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隻知道這莊子好,就是不看看這莊子是怎麽好起來的,前些年,這莊子都窮成什麽樣子了,要不是王叔一筆筆錢砸進去,哪兒來今天這麽好的莊子。”李承乾笑道:“隻看到掙錢,沒看到砸錢的時候。”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意識,隻看到輝煌的時候,就是不看落寞的時候,不好的時候,笑話你,好了的時候,又心生嫉妒,明裏暗裏,總想要做點什麽,要麽就想著使絆子,要麽就想著討好處。”
“人性使然。”
長孫家慶有些驚訝於自家殿下竟然能看的這麽通透。
不過想想也是,太子殿下的成長環境,以及他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裏了。
有些東西,自然看的比旁人通透。
“隻是,原先涇陽王殿下在莊子上花出去的錢,莊子上的作坊都已經賺迴來了吧?”長孫家慶思索著說著:“莊子上的作坊,所產出的東西,風靡長安城,不管是酒水還是香皂.......”
涇陽王府有多有錢,外人不知道,隻是看莊子上作坊裏,做出來的東西,不愁賣,而且都還挺貴的,估算著,也是掙不少錢的。
要是不掙錢,涇陽王府也沒有這麽多錢能砸出來不是。
李承乾笑著搖搖頭。
“隻是靠著莊子上的作坊的話,莊子上可不會有今天。”
比起茶葉買賣來,莊子上的作坊,還是小打小鬧。
茶葉買賣如今是遍布了整個大唐,掙錢之多,但凡看過賬本,都令人瞠目結舌。
茶葉的錢還是分了三份,純利潤有一半都進了宮中。
隨著商隊走的地方越來越多,茶葉鋪子開設的地方越來越多。
一年百萬貫的純利潤已經都打不住了。
從前兩年的勢頭來看,今年到了年底盤賬的時候,估摸著純利真的能上百萬貫。
宮中的分成,也能達到五十萬貫以上。
這買賣,純壟斷,就隻有涇陽王府一家在做這買賣。
現在生意不僅僅隻是在大唐境內,西域來的商人,也去茶葉鋪子裏采購茶葉。
他們的采購,也是一大筆進項。
一點都不比大唐境內的是商人采購的少。
隨著外來的商人越來越多,茶葉的買賣,隻會越做越大。
已經成了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進項了。
長此以往,內帑的富裕程度,堪比國庫。
因為內帑進的多,出的少。
而國庫,承擔著朝廷各項支出,進的多,出的也多。
如今若是說起積累的速度,今年的國庫,怕是比不上內帑的。
長孫家慶隨著李承乾一起來莊子上,也隻是幫李承乾分憂,為李承乾做事,而莊子上的核心事務,尤其是賬本的處理,長孫家慶是不能插手的。
李承乾也不會讓他插手。
這些都是莊子上的根基,重要的很,李承乾又怎麽會讓旁人知道呢?
他可不想辜負自家王叔對自己的信任。
涇陽王府的所有機密,李承乾都知道,自家王叔能放心交給他,李承乾心中感動,但是也是小心翼翼的扛起了這一份責任,不敢有絲毫馬虎。
不僅僅關乎到王府,還有宮中。
長孫家雖然是自己母親的娘家,但是母親都在小心的防範著長孫家,自己又怎麽會徹底的相信呢?
更何況,長孫家跟涇陽王府之間,可是沒有什麽關係的。
怎麽可能讓長孫家慶看到王府機密。
“下午我去見馬十三,你留在營地裏。”李承乾說道。
“是。”長孫家慶應聲。
馬十三在工坊區,而那邊,外人是不能進去的。
長孫家慶是東宮的人,但卻不是涇陽王府的人,自然不能涉足那裏。
吃完了飯,李承乾才猛然想起一件事來。
今天自家七叔不用去書院上課!
他人呢?!
“怎麽沒見到我七叔?”李承乾問道。
“他早上吃完飯之後就帶著護衛暫且離開了營地,說是跟莊子上的人約好了要一塊去玩,有護衛在,不會出事的。”長孫家慶說道。
李承乾無奈搖頭。
“這出去玩,連中午飯都不迴來吃了嗎?”
“或許,在莊子上,或者是,酒樓裏,就吃了?”長孫家慶笑道。
人就是不經念叨,這邊才說著呢,外麵就來人來稟報消息了。
“太子殿下,魯王殿下帶著幾個同窗,去了交易區的酒樓,在那裏用了午飯。”
李承乾點點頭。
“好,我知道了,你們繼續在暗中看顧著點,不要出什麽事。”
“是。”護衛拱手應聲。
長孫家慶笑了笑。
“殿下您看,臣說什麽來著,魯王殿下如此聰慧,肯定就自己想辦法在外麵吃了,餓不著。”
李家的孩子從沒有蠢笨到能讓自己挨餓的。
李承乾無奈一笑。
下午,李元昌依舊和他的同窗們在莊子上四處玩鬧,而李承乾則是帶上幾個宅子裏的護衛,去了工坊,找馬十三。
“參見太子殿下。”
馬十三見到李承乾來這邊,趕忙到房門口迎接,叮囑仆從,上好茶。
“無需多禮,坐下說。”李承乾指了指位置。
兩人分別落座。
“我來這邊找你,是想問問你關於擴建作坊的事情。”李承乾說道:“最近這兩天,送到我這邊的,有許多都是想要擴建作坊的請求,就像是在大唐各地開設茶葉鋪子一樣,將酒作坊開到各個地方去,這件事,你怎麽看?”
李承乾有些拿不準,所以來請教馬十三。
“殿下,臣以為,這件事,不著急。”馬十三拱手說道:“酒作坊跟茶葉鋪子不同,茶葉所有的原材料,全部都來自茶山,每年都能采摘,而且,茶葉的買賣,上到宮中王府,下到幹活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掙到錢,生意做大了,能讓更多人受益,茶葉生意的本質,是從有錢人手裏掙錢。”
李承乾微微點頭,示意馬十三繼續說。
“而酒作坊,釀酒的生意,原材料是糧食。”馬十三說道:“開設更多的酒作坊,就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糧食。”
“有錢人自然是不在乎的。”
“但是大唐每年的糧食產量,就那些,而且,現在大唐的糧食儲備,還沒有多到可以不限量的供應酒作坊。”
“糧食可以多,但是萬萬不能少。”
“糧食少了,就要漲價,糧食一旦漲價,漲起來的價錢,也不會落在種糧食的百姓手裏。”馬十三解釋著。
“酒作坊不能無限的擴張下去。”
“如果隻是幾個富庶的大的城池,開設幾家作坊,倒也無可厚非。”
“比如像揚州, 蘇州等江南地帶,產糧多,經濟富庶。”
“又比如,漢州,益州,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之說。”
“臣說的這幾個地方,都是適合開設一家或者是兩家釀酒作坊的,這也是臣所說的,即便是在糧食產量多的地方開設,也要控製釀酒作坊的數量。”
李承乾仔細的聽著,點頭同意。
“那原先莊子上這邊的計劃,可是想要在這些地方開設作坊?”李承乾問道。
“年初的時候,商隊來消息,是有在商議著,想要在這些地方拓展,臣所說的這幾個地方,都是有咱們的商隊常駐的地方,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馬十三迴應著。
“那時機呢?”李承乾說道:“現在可到了?”
“今年老天爺賞飯吃,不僅僅是關中是個豐年,商隊那邊說,整個大唐,都是一個豐年。”馬十三說道:“臣以為,時機到了。”
“既然如此,我今日便迴宅子裏一趟,去與嬸嬸商議一番,若是定下,此事你們就放手施為即可。”李承乾說道:“莊子上釀酒的手藝是獨有的,作坊開設起來之後,與茶莊那邊一樣,用人方麵,還需要馬掌櫃多多上心。”
“另外,還有香皂作坊,我看,到時候也可以一並考慮考慮。”李承乾說道:“原材料方麵可有什麽困難?”
馬十三歎息一聲:“酒作坊隻是有糧食便可,但是香皂作坊,相對應的上遊產業,就是養豬,目前還沒有發現其他可以代替的材料。”
“所以,香皂作坊的話,目前還走不出莊子。”馬十三說道。
李承乾想了想。
如今莊子上的軍營當中,有專門的養豬場。
這樣一個月能夠讓營地裏的士兵最少吃上三頓肉。
大唐在各地,都是有駐軍的,如果說,各地駐軍,也能參照莊子上這邊,在營地周圍,自行養豬,如此一來,也能改善營地裏的夥食......
至於那些內髒下水,什麽的,能吃的可以吃掉。
如此的話,就能逐漸形成香皂的上遊原料產出了。
李承乾腦海裏有這樣一個想法,但是現在還不能說出來。
事關各地駐軍,事情有點大,他做不得主。
能做主的就隻有一人。
那就是他的阿耶,大唐的皇帝陛下。
李承乾思索著這件事,是否迴去之後馬上就給宮中寫一封信,與自己的阿耶商議。
或者是,將想法全都完善好之後,再拿到自家阿耶麵前去說。
養豬的話,對於駐軍來說,也是好事。
誰不想吃肉?
吃肉扛餓,還漲力氣。
“這樣啊,那就先解決釀酒作坊的問題好了。”李承乾說道。
“是。”馬十三拱手應聲。
“開設作坊倒是簡單,無非就是砸些錢過去就好,人手方麵,才是重中之重。”李承乾蹙眉:“在這上麵,可千萬不要出問題,寧肯事情推進的慢一些,也不能出現紕漏。”
李承乾心裏是有些沒底的,本來好好的釀酒作坊,要是因為在自己負責期間,工藝泄漏出去,這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殿下說的是,臣一定萬分上心。”馬十三應聲。
“各地商隊送來的資料,整理好送到我那邊一份,我要親自看看。”李承乾說道。
“是,傍晚之前,臣就讓人送到軍營裏去,殿下無須擔心,酒作坊的事情,莊子上這邊也是籌備了良久,跟各地的商隊也溝通過了,人手方麵,從去年開始就留意了,眼下王府的產業擴張的速度不算慢,所有的事情,都會提前一兩年做打算,不會臨了現找人。”
馬十三的話,也算是給李承乾吃了一顆定心丸。
“那就好。”李承乾稍微放心一些。
莊子上原有的體係運轉的不錯,他是來加入這個體係的,不是來擾亂這個體係的。
王叔不在,他接替莊子上的事情,是需要讓原有的人,抬頭往上看,有個主心骨。
這個主心骨可以是他,也可以是自己的嬸嬸。
與馬十三交談完之後,李承乾就暫且先迴到軍營去了,他要冷靜下來將自己的想法完善好,再詢問阿耶,事情是否可行。
李元昌在莊子上就輕鬆多了。
跟同窗漫山遍野的瘋跑。
看到了很多平日裏在宮中,乃至於在長安城內都看不到的風景。
“這邊的景色真美,好想畫下來。”李元昌的眼眸亮了。
“你還會畫畫?”同窗問道。
像他們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埋頭苦讀的,哪兒會有閑情逸致去畫畫。
就算是畫畫,也是拿個樹枝,在地上畫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當然。”李元昌驕傲的挺起胸膛:“我畫畫可比讀書強多了,隻可惜今天沒有帶文房四寶,不然這會兒我就已經能揮毫潑墨了。”
“吹牛,你三字經都還沒背完呢。”
“我沒有吹牛!我畫畫真的很厲害!”李元昌辯解著:“這裏離書院不遠,咱們去書院,取文房四寶過來!我當場畫給你們看!隻不過,作畫要用到許多東西的,書院裏隻有筆墨紙硯。”
李承乾聞言,笑了笑。
“是啊,長安城裏的人,都知道這莊子上是個不錯的地方,又有這麽多作坊,為涇陽王府掙了不少錢,孤心裏琢磨著,也得有不少人看了眼紅吧。”
長孫家慶微微點頭,這倒不假。
“光看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隻知道這莊子好,就是不看看這莊子是怎麽好起來的,前些年,這莊子都窮成什麽樣子了,要不是王叔一筆筆錢砸進去,哪兒來今天這麽好的莊子。”李承乾笑道:“隻看到掙錢,沒看到砸錢的時候。”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意識,隻看到輝煌的時候,就是不看落寞的時候,不好的時候,笑話你,好了的時候,又心生嫉妒,明裏暗裏,總想要做點什麽,要麽就想著使絆子,要麽就想著討好處。”
“人性使然。”
長孫家慶有些驚訝於自家殿下竟然能看的這麽通透。
不過想想也是,太子殿下的成長環境,以及他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裏了。
有些東西,自然看的比旁人通透。
“隻是,原先涇陽王殿下在莊子上花出去的錢,莊子上的作坊都已經賺迴來了吧?”長孫家慶思索著說著:“莊子上的作坊,所產出的東西,風靡長安城,不管是酒水還是香皂.......”
涇陽王府有多有錢,外人不知道,隻是看莊子上作坊裏,做出來的東西,不愁賣,而且都還挺貴的,估算著,也是掙不少錢的。
要是不掙錢,涇陽王府也沒有這麽多錢能砸出來不是。
李承乾笑著搖搖頭。
“隻是靠著莊子上的作坊的話,莊子上可不會有今天。”
比起茶葉買賣來,莊子上的作坊,還是小打小鬧。
茶葉買賣如今是遍布了整個大唐,掙錢之多,但凡看過賬本,都令人瞠目結舌。
茶葉的錢還是分了三份,純利潤有一半都進了宮中。
隨著商隊走的地方越來越多,茶葉鋪子開設的地方越來越多。
一年百萬貫的純利潤已經都打不住了。
從前兩年的勢頭來看,今年到了年底盤賬的時候,估摸著純利真的能上百萬貫。
宮中的分成,也能達到五十萬貫以上。
這買賣,純壟斷,就隻有涇陽王府一家在做這買賣。
現在生意不僅僅隻是在大唐境內,西域來的商人,也去茶葉鋪子裏采購茶葉。
他們的采購,也是一大筆進項。
一點都不比大唐境內的是商人采購的少。
隨著外來的商人越來越多,茶葉的買賣,隻會越做越大。
已經成了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進項了。
長此以往,內帑的富裕程度,堪比國庫。
因為內帑進的多,出的少。
而國庫,承擔著朝廷各項支出,進的多,出的也多。
如今若是說起積累的速度,今年的國庫,怕是比不上內帑的。
長孫家慶隨著李承乾一起來莊子上,也隻是幫李承乾分憂,為李承乾做事,而莊子上的核心事務,尤其是賬本的處理,長孫家慶是不能插手的。
李承乾也不會讓他插手。
這些都是莊子上的根基,重要的很,李承乾又怎麽會讓旁人知道呢?
他可不想辜負自家王叔對自己的信任。
涇陽王府的所有機密,李承乾都知道,自家王叔能放心交給他,李承乾心中感動,但是也是小心翼翼的扛起了這一份責任,不敢有絲毫馬虎。
不僅僅關乎到王府,還有宮中。
長孫家雖然是自己母親的娘家,但是母親都在小心的防範著長孫家,自己又怎麽會徹底的相信呢?
更何況,長孫家跟涇陽王府之間,可是沒有什麽關係的。
怎麽可能讓長孫家慶看到王府機密。
“下午我去見馬十三,你留在營地裏。”李承乾說道。
“是。”長孫家慶應聲。
馬十三在工坊區,而那邊,外人是不能進去的。
長孫家慶是東宮的人,但卻不是涇陽王府的人,自然不能涉足那裏。
吃完了飯,李承乾才猛然想起一件事來。
今天自家七叔不用去書院上課!
他人呢?!
“怎麽沒見到我七叔?”李承乾問道。
“他早上吃完飯之後就帶著護衛暫且離開了營地,說是跟莊子上的人約好了要一塊去玩,有護衛在,不會出事的。”長孫家慶說道。
李承乾無奈搖頭。
“這出去玩,連中午飯都不迴來吃了嗎?”
“或許,在莊子上,或者是,酒樓裏,就吃了?”長孫家慶笑道。
人就是不經念叨,這邊才說著呢,外麵就來人來稟報消息了。
“太子殿下,魯王殿下帶著幾個同窗,去了交易區的酒樓,在那裏用了午飯。”
李承乾點點頭。
“好,我知道了,你們繼續在暗中看顧著點,不要出什麽事。”
“是。”護衛拱手應聲。
長孫家慶笑了笑。
“殿下您看,臣說什麽來著,魯王殿下如此聰慧,肯定就自己想辦法在外麵吃了,餓不著。”
李家的孩子從沒有蠢笨到能讓自己挨餓的。
李承乾無奈一笑。
下午,李元昌依舊和他的同窗們在莊子上四處玩鬧,而李承乾則是帶上幾個宅子裏的護衛,去了工坊,找馬十三。
“參見太子殿下。”
馬十三見到李承乾來這邊,趕忙到房門口迎接,叮囑仆從,上好茶。
“無需多禮,坐下說。”李承乾指了指位置。
兩人分別落座。
“我來這邊找你,是想問問你關於擴建作坊的事情。”李承乾說道:“最近這兩天,送到我這邊的,有許多都是想要擴建作坊的請求,就像是在大唐各地開設茶葉鋪子一樣,將酒作坊開到各個地方去,這件事,你怎麽看?”
李承乾有些拿不準,所以來請教馬十三。
“殿下,臣以為,這件事,不著急。”馬十三拱手說道:“酒作坊跟茶葉鋪子不同,茶葉所有的原材料,全部都來自茶山,每年都能采摘,而且,茶葉的買賣,上到宮中王府,下到幹活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掙到錢,生意做大了,能讓更多人受益,茶葉生意的本質,是從有錢人手裏掙錢。”
李承乾微微點頭,示意馬十三繼續說。
“而酒作坊,釀酒的生意,原材料是糧食。”馬十三說道:“開設更多的酒作坊,就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糧食。”
“有錢人自然是不在乎的。”
“但是大唐每年的糧食產量,就那些,而且,現在大唐的糧食儲備,還沒有多到可以不限量的供應酒作坊。”
“糧食可以多,但是萬萬不能少。”
“糧食少了,就要漲價,糧食一旦漲價,漲起來的價錢,也不會落在種糧食的百姓手裏。”馬十三解釋著。
“酒作坊不能無限的擴張下去。”
“如果隻是幾個富庶的大的城池,開設幾家作坊,倒也無可厚非。”
“比如像揚州, 蘇州等江南地帶,產糧多,經濟富庶。”
“又比如,漢州,益州,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之說。”
“臣說的這幾個地方,都是適合開設一家或者是兩家釀酒作坊的,這也是臣所說的,即便是在糧食產量多的地方開設,也要控製釀酒作坊的數量。”
李承乾仔細的聽著,點頭同意。
“那原先莊子上這邊的計劃,可是想要在這些地方開設作坊?”李承乾問道。
“年初的時候,商隊來消息,是有在商議著,想要在這些地方拓展,臣所說的這幾個地方,都是有咱們的商隊常駐的地方,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馬十三迴應著。
“那時機呢?”李承乾說道:“現在可到了?”
“今年老天爺賞飯吃,不僅僅是關中是個豐年,商隊那邊說,整個大唐,都是一個豐年。”馬十三說道:“臣以為,時機到了。”
“既然如此,我今日便迴宅子裏一趟,去與嬸嬸商議一番,若是定下,此事你們就放手施為即可。”李承乾說道:“莊子上釀酒的手藝是獨有的,作坊開設起來之後,與茶莊那邊一樣,用人方麵,還需要馬掌櫃多多上心。”
“另外,還有香皂作坊,我看,到時候也可以一並考慮考慮。”李承乾說道:“原材料方麵可有什麽困難?”
馬十三歎息一聲:“酒作坊隻是有糧食便可,但是香皂作坊,相對應的上遊產業,就是養豬,目前還沒有發現其他可以代替的材料。”
“所以,香皂作坊的話,目前還走不出莊子。”馬十三說道。
李承乾想了想。
如今莊子上的軍營當中,有專門的養豬場。
這樣一個月能夠讓營地裏的士兵最少吃上三頓肉。
大唐在各地,都是有駐軍的,如果說,各地駐軍,也能參照莊子上這邊,在營地周圍,自行養豬,如此一來,也能改善營地裏的夥食......
至於那些內髒下水,什麽的,能吃的可以吃掉。
如此的話,就能逐漸形成香皂的上遊原料產出了。
李承乾腦海裏有這樣一個想法,但是現在還不能說出來。
事關各地駐軍,事情有點大,他做不得主。
能做主的就隻有一人。
那就是他的阿耶,大唐的皇帝陛下。
李承乾思索著這件事,是否迴去之後馬上就給宮中寫一封信,與自己的阿耶商議。
或者是,將想法全都完善好之後,再拿到自家阿耶麵前去說。
養豬的話,對於駐軍來說,也是好事。
誰不想吃肉?
吃肉扛餓,還漲力氣。
“這樣啊,那就先解決釀酒作坊的問題好了。”李承乾說道。
“是。”馬十三拱手應聲。
“開設作坊倒是簡單,無非就是砸些錢過去就好,人手方麵,才是重中之重。”李承乾蹙眉:“在這上麵,可千萬不要出問題,寧肯事情推進的慢一些,也不能出現紕漏。”
李承乾心裏是有些沒底的,本來好好的釀酒作坊,要是因為在自己負責期間,工藝泄漏出去,這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殿下說的是,臣一定萬分上心。”馬十三應聲。
“各地商隊送來的資料,整理好送到我那邊一份,我要親自看看。”李承乾說道。
“是,傍晚之前,臣就讓人送到軍營裏去,殿下無須擔心,酒作坊的事情,莊子上這邊也是籌備了良久,跟各地的商隊也溝通過了,人手方麵,從去年開始就留意了,眼下王府的產業擴張的速度不算慢,所有的事情,都會提前一兩年做打算,不會臨了現找人。”
馬十三的話,也算是給李承乾吃了一顆定心丸。
“那就好。”李承乾稍微放心一些。
莊子上原有的體係運轉的不錯,他是來加入這個體係的,不是來擾亂這個體係的。
王叔不在,他接替莊子上的事情,是需要讓原有的人,抬頭往上看,有個主心骨。
這個主心骨可以是他,也可以是自己的嬸嬸。
與馬十三交談完之後,李承乾就暫且先迴到軍營去了,他要冷靜下來將自己的想法完善好,再詢問阿耶,事情是否可行。
李元昌在莊子上就輕鬆多了。
跟同窗漫山遍野的瘋跑。
看到了很多平日裏在宮中,乃至於在長安城內都看不到的風景。
“這邊的景色真美,好想畫下來。”李元昌的眼眸亮了。
“你還會畫畫?”同窗問道。
像他們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埋頭苦讀的,哪兒會有閑情逸致去畫畫。
就算是畫畫,也是拿個樹枝,在地上畫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當然。”李元昌驕傲的挺起胸膛:“我畫畫可比讀書強多了,隻可惜今天沒有帶文房四寶,不然這會兒我就已經能揮毫潑墨了。”
“吹牛,你三字經都還沒背完呢。”
“我沒有吹牛!我畫畫真的很厲害!”李元昌辯解著:“這裏離書院不遠,咱們去書院,取文房四寶過來!我當場畫給你們看!隻不過,作畫要用到許多東西的,書院裏隻有筆墨紙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