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聽說劉宋要來討伐,又修書一封,送來幾匹馬,說:“兩家彼此和好已久,也算做個鄰居嘛,而你卻貪得無厭,引誘我國邊民,實在可惡。盤古開天闢地以來,爭奪天下者,又何止你我二人,你何必斤斤計較?(這倒是句大實話)最近聽說你要來,如果能到我的中山或者桑幹川,那就隨你來吧,你來我也不迎,你走我也不送。如果你是厭倦了那邊的宮廷生活,可以來我平城住嘛,我就住到你的揚州去,咱們換一換。你都快五十歲的人了卻足不出戶,你出個門,還不跟三歲兒童一樣,哪裏比得上我們鮮卑人,從小在馬背上生活。我也沒什麽東西送你,就送十二匹獵馬,再加上一些藥材。你來我這裏馬力不足,可以騎我給的馬,水土不服,可以吃我的藥。”


    與前一封信一樣,這封信也是純屬多餘。宋文帝在收到信後,立即下詔書,北伐!


    雖然宋文帝在詔書中宣揚的聲勢浩大,頗有百萬雄師之感,但真正發動的北伐軍隻有五路:第一路是主力水軍,由青、冀二州刺史蕭斌統帥,王玄謨與沈慶之、申坦一正兩副為先鋒,率領一萬隻船沿黃河西進;第二路是太子左衛率臧質的東宮禁兵,加上驍騎將軍王方迴、建武將軍劉康祖和右軍參軍事梁坦的十萬步騎兵,直取許昌和洛陽;第三路由徐、兗二州刺史、武陵王劉駿統領徐、兗等州士兵,第四路由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統領荊、豫等州士兵,從東西兩翼並進;第五路在最西麵,由雍州刺史隨王劉誕率領中兵參軍柳元景、振威將軍尹顯祖、奮武將軍魯方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等將攻打弘農和潼關。另外,江夏王劉義恭坐鎮彭城,節度諸軍。(宋國的各路統帥除宋文帝的親信外,全部都是他的兒子(三子劉駿、四子劉鑠、六子劉誕)或者弟弟(劉義恭)。可見這時候宋國的兵權已經牢牢掌握在劉氏宗室手中,這本是宋文帝希望看到的局麵,卻也給他身後潛在的內亂埋下了定時炸彈。)


    皇帝的動員令一下,反倒暴露出宋國準備不足的軟肋。首先是供給不足,沒辦法,發倡議,上至王公、妃子、下至富民,捐獻金帛、雜物以備軍用;接著軍中又報告兵力不足(搞笑啊,原來號稱十萬的軍隊都是紙糊瞎造的呢),好,發動青、冀、徐、豫、兗、南兗六州(南兗州在徐州以南,今天的蘇北一帶)民丁,每戶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軍令一到,十日之內全部裝束好聚集到廣陵或盱眙待命,另外又募集武藝精湛的壯士,加以賞賜;再來有司報告軍費還不足,於是又下令後方的州郡,富貴人家以及和尚尼姑(這招狠,南朝時期的佛教寺院是相當興旺的,財產都不在少數),一律借貸四分之一的財物,打完仗即歸還。宋文帝喊了半天“封狼居胥”,結果自己的後勤工作都沒做好,治世二十多年卻沒把自己的軍事後備搞上去,從這一點上已經隱隱顯出敗相。


    東路的主力進軍順利,北魏的碻磝、樂安守將都不戰而走,宋軍輕鬆取下黃河南麵第一座重鎮碻磝。蕭斌作了個錯誤的決定,留經驗豐富的沈慶之把守碻磝,卻讓那個言過其實的王玄謨繼續向西,攻打滑台。


    王玄謨人多勢眾、武器精良,圍攻滑台應該不難拿下。可他生性貪婪,一開始的時候滑台城裏有好多民居都是茅屋,有人建議向城中射火箭,他卻說:“那些可是我的財產,怎麽可以燒了!”仗還沒打贏就先盤算戰利品的價值,真是可笑之極。後來城裏的人拆了茅屋,改住土窯,這招再想用也不成了。附近的居民聽說南朝北伐,踴躍支持,出糧出兵,前來投奔,王玄謨也不好好接待,不任命民兵的首領,卻把他們分別改編到自己手下的各部中,然後給每家每戶發放一匹布,要求交納八百隻大梨(估計是當地盛產的水果)。一匹布換八百隻大梨,簡直和搶食差不多,中原民心都被他給丟盡了。


    北魏那邊的援兵來得並不快,拓跋燾的意思是先養著等著,真的不行就先躲躲,到了冬天再出兵不遲。即便如此,王玄謨還是幾個月攻不下滑台,吹牛打仗根本不是一迴事嘛,宋軍軍心已然不穩。


    這樣子轉眼就到了冬天,拓跋燾揮師南下,王玄謨的前鋒垣護之在滑台西南探得軍情,快馬送書給王玄謨,勸他急攻滑台,不惜傷亡一定要攻下滑台作為守備的據點。王玄謨這個草包根本不聽,自取滅亡。


    拓跋燾騎兵速度多快,轉眼就渡過了黃河,戰鼓之聲震動天地,王玄謨哪見過這麽大規模的騎兵軍團,早嚇破了膽,宋軍的精兵毫無戰力,被魏軍鐵騎沖得大亂,死傷上萬,丟棄堆積的軍資武器成山。


    垣護之比王玄謨表現出色得多,魏軍用王玄謨留下的戰艦以鐵鎖相連,阻斷河流,想以此擋住中遊垣護之的歸路。垣護之見狀,便命令各船乘著河水湍急,順流而下,又讓兵士們準備長斧,遇到鐵鎖就將其砍斷。魏軍的連環計沒能奏效,垣護之以隻失一船的優異戰績返迴。


    宋軍所用非人,以至前線喪師,東路統帥蕭斌氣得牙癢癢,見了敗逃迴來的王玄謨就要斬他以正軍威,沈慶之勸諫:“佛狸(拓跋燾小字)威震天下,統軍百萬,豈是王玄謨所能抵擋的?臨陣殺將隻會滅自家誌氣,長他人威風,不是好法子。”蕭斌才罷手。(按理說這次北伐沈慶之一直就反對,這次殺了王玄謨正好泄憤,沒想到不把沈慶之的話放在眼裏的王玄謨還得靠著他的一句話保住性命。沈慶之不以公報私,可謂戰場上真正的宿將。)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羨並收藏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