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終究對自己的實力沒信心,不敢動手,卻又不甘心,畫蛇添足地給劉敬宣寫信,要與他聯手造反。這真是所託非人,劉敬宣雖然手握重兵,卻是個沒啥政治野心的“好孩子”,對劉裕忠心耿耿,劉毅想作亂的時候就曾被他告過一次密,比劉毅更弱的諸葛長民哪有希望讓他倒戈?“告密專家”劉敬宣專程派人把密信送到西征的劉裕手中,劉裕誇讚劉敬宣忠誠之餘,並不十分擔心,隻派了輔國將軍王誕先去京城,協助劉穆之等人防備。


    劉裕率領一半軍隊從江陵順江東迴,開始時帶著輜重一起走,速度很慢。諸葛長民帶著朝中大臣,每天白天在新亭等候,卻遲遲不見大軍蹤影。快到京城了,劉裕忽然駕著輕舟,帶領很少的軍隊突進,連夜進入太尉府的東府。


    天一亮,諸葛長民就聽說劉裕已經迴府,大驚失色,情急之下,隻得親自去拜見劉裕。劉裕也不大張旗鼓,悄悄地在幕後埋伏了一名叫做丁旿的勇士,然後在門廳內接見諸葛長民。劉裕拉著諸葛長民的手,家長裏短地談得可開心了。反應遲鈍的諸葛長民樂嗬嗬地陪笑,背後已經跳出了手持利刃的丁旿,劉裕臉色立變,丁旿上前拽住諸葛長民,手起刀落,毫不含糊地將他斬殺。劉裕又下令收捕諸葛長民的幾個弟弟,諸葛黎民雖驍勇過人,卻擋不住捕頭人多勢重,力戰而死。諸葛長民的小弟弟諸葛幼民逃到山裏,最終被揪出來殺掉,諸葛氏一家繼劉毅之後,也做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迴頭說說劉裕的另一半軍隊。劉裕在攻下江陵後,就有意再接再厲,進攻譙縱據守的蜀地。前文提過,譙縱的割據勢力是桓玄稱帝所造成的“副產品”,到這時已有八個年頭,期間劉敬宣曾經在義熙三年(公元407年)試圖進攻過一次,卻無功而返。眾將都覺得蜀地艱險,如果劉裕不親征,恐怕還是難以成功,但蜀地離建康太遠,劉裕若是真去了,東麵又可能會出問題(這時諸葛長民還沒倒台)。伐蜀大軍的元帥人選成了個大難題。


    劉裕不僅識戰,而且識人。劉毅的部下毛修之在劉毅失敗後,投降了劉裕。毛修之是原先的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子,蜀中兵變,毛璩與毛修之的父親毛瑾一家都被譙縱所殺,毛修之恰好在江陵任職,逃過一劫,從此他便立誓報仇雪恨。他幾次向劉裕請纓,要求帶兵西征。劉裕擔心他到蜀地會公報私仇,大殺當地軍人;蜀地的士兵害怕毛修之,也會以死固守,那樣既不利於“安定團結”,也不利於攻城拔寨。


    幾經思量,劉裕提出讓資曆名氣都不高、但很有才幹的朱齡石擔任這一重要職務,大出眾人所望。劉裕給了朱齡石兩萬人,並讓自己的小舅子臧熹以及蒯恩、劉鍾等人做朱齡石的副手,可見對他的信任。(劉裕的這一趟西征,除了完成既定目標外,也頗顯出他的戰略眼光,通過戰爭的洗禮,提拔培養了王鎮惡、朱齡石等一批能為他所用的得力幹將,為日後的北伐大勝和掌握絕對的軍事主導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裕與朱齡石密謀進攻路線,他說:“劉敬宣上迴從黃虎(今四川綿陽東南涪江畔)取道內水(指今天的涪江及其下遊嘉陵江)進攻,沒能成功。按正理我們應取道外水(指今天的成都市府河及其下遊岷江)做另一番嚐試,敵人也許認為我們會出其不意仍然從內水進攻。這樣一來,他們肯定會用重兵守衛涪城(今四川綿陽東)以防內水。所以我們如果再從黃虎走,一定正中其計。我想不妨布置少量疑兵取道內水,而以大軍從外水直取成都,必能出奇製勝。”為了保密,商討的內容秘而不宣,朱齡石的西征大軍並不知道行軍計劃是怎樣的。劉裕又交給朱齡石一封密信,信封邊寫著“至白帝乃開”(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是假的,劉裕的錦囊妙計則是真的,曆史上像這樣你真我假的故事,實在數不勝數)。


    朱齡石大軍溯江而上,第二年,也就是義熙九年(公元413年)的六月,到達了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朱齡石打開劉裕的密信,上麵隻寫著三句話:“全軍主力都從外水攻打成都;臧熹、朱枚從中水(今四川彭山方山下入江的綿水口)攻打廣漢(今四川射洪南);並派老弱士兵乘十幾艘高大艦船,從內水佯攻黃虎。”(唯一的遺憾之處是這條錦囊欠缺一點意外性,朱齡石在此之前肯定已經消化了劉裕戰略思想的精髓,這封信隻不過是做了一個人員上的合理安排。但是劉裕以自己的名義寫下這封信,就能夠預防眾人因為朱齡石資輩較低、不從將令的現象,以促使戰略思想的全麵貫徹。)


    朱齡石得了錦囊,便布置下去,諸軍倍道兼行。成都王譙縱果然被劉裕算中,他在得到情報後,認定內水的疑兵就是晉軍主力,命令譙道福以重兵鎮守涪城,以防晉軍從內水攻來。這樣一來,朱齡石主力走的進軍路線就幾乎成了蜀兵不設防的地段,大軍很快抵達彭模(今四川彭山東南岷江東岸),離成都隻有二百裏。譙縱才命侯暉、譙詵率萬把兵馬駐紮在彭模,隔著外水築起工事拒守。


    時值盛夏,朱齡石本想以逸待勞,緩圖攻城良機。部將劉鍾則說:“這可不行,我們以虛兵進攻內水,譙道福那邊肯定不敢動。現在大兵突然殺到,蜀兵已經喪膽,他們之所以據守險地,就是因為怕我們啊。如果現在以精銳猛攻,必獲全勝,如若緩兵,蜀兵會明白我們大軍全都在這裏,到時譙道福從涪城殺迴,我們就不好對付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羨並收藏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