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是。”
“那你愛我嗎?”她把手放在他那強壯的身體上麵問道,“你真的永遠愛我嗎?”
他感到沒有勇氣挑起悲劇。他已經習慣於招認一切,而這一點,波爾十分清楚。“真的。”
“你屬於我嗎?”
“我屬於你。”
“對我說你愛我,說呀。”
“我愛你。”
(三)
她輕信地長喘了一口氣。亨利猛地抱住了她,嘴巴緊壓她的雙唇。他迫不及待地進入了她的身體,為的是盡快完事。在她的體內,他猶如置身於這間紅得過分的公寓,赤身通紅。波爾開始呻吟起來,像往日一樣,低聲喊叫著。可是在過去,亨利的愛是她的保護神,她的喊叫、呻吟、歡笑和吻咬是神聖的祭品。可今天,他睡在一位誤入歧途的女人身上,這女人說著淫穢的語言,那爪子抓得讓人難受。他厭惡她,也厭惡自己。她仰著腦袋,緊閉著眼睛,裸露著牙齒,奉獻得如此徹底,癡迷得如此可怕。亨利恨不得打她幾記耳光,讓她清醒過來,對她說:“是你,是我,我們在同房,僅此而已。”他感到自己在強行糟踏一具殭屍或一位瘋女,可卻怎麽都無法擺脫自己的性慾。當他最終又放任地撲倒在波爾身上時,他聽到了一聲勝利的呻吟。波爾低聲問道:
“你幸福嗎?”
“當然。”
“我是多麽幸福。”波爾說道,兩隻明亮的眸子凝視著亨利,眼睛裏閃爍著淚花。亨利把這隻亮得令人難以忍受的臉蛋依在自己的肩頭。“巴旦杏樹又將花滿枝頭……”他閉著雙眼道,“桔子樹上一定會結出果子。”
不,我不會在今天就看到自己的末日。無論今天還是別的日子,永遠不會。別人會看到我的死,但我自己卻永遠見不到死的一天。
我又閉起雙眼,可卻難以重新入睡。死神怎麽又穿越了我的夢境?死神在遊蕩,我感到它在徘徊。為什麽?
我並不是永遠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會死去。孩提時代,我信仰上帝。一件潔白的裙服和兩隻熠熠閃光的翅膀在天堂的更衣室裏等待著我:我希冀穿透烏雲。我躺在絨被上,合抱著雙手,任憑自己沉醉在天堂的極樂之中。有時,我在睡夢中自言自語:“我已經死了。”但是,我那警覺的聲音確保我永恆。死亡的沉寂,我恐怖地發現了它。一隻美人魚在海邊漸漸死去,她為了一位年輕男子的愛而放棄了自己不朽的靈魂,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隻留下幾抹白色的浪花。為了讓自己心靜,我常在心底默默地說:“這是個傳說。”
這並非是個傳說。美人魚就是我。上帝變成了冥冥的蒼穹深處的一個抽象概念。一天晚上,我把它徹底抹去了。我從未為拋棄上帝而遺憾,因為是它竊走了我的樂土。可是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一旦我拋棄了上帝,我便判了自己死刑。當時,我才十五歲,在空蕩蕩的套間裏,唿天喊地。後來我恢複了理智,捫心自問:“別的人是怎麽生活的?我將怎樣生活?難道我要帶著這般恐懼去生活?”
打從我愛上了羅貝爾之時起,我便再也不感到恐懼,對任何東西都毫不懼怕。隻要我唿喚一下他的名字,我便平安無事。他就在毗連的房間裏工作;我可以起床,去開門……可是,我仍然躺在床上。我不敢肯定他會聽不見那細微的咬噬的聲響。大地在我們腳下斷裂;蒼天在我們頭上張開一道深深的裂縫,我再也不知道我們是何許人,等待著我們的會是什麽命運。
我驀地驚跳起來,睜開眼睛:怎麽能假設羅貝爾麵臨危險呢?這怎能容忍?他沒有跟我說過任何真正令人焦慮的事,也沒跟我說過什麽新鮮事。我渾身疲憊不堪,我酒喝過量了,原來隻是淩晨4點發作的一場小小的譫妄。但是,誰能決定何時神誌最為清醒?難道不正是在我自感仍然安然無恙之時,我又說了譫語?我是否真的相信安然無恙?
我難以迴首往事,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向來不十分留意。惟有事件本身清清楚楚:逃難、迴歸、警報、炸彈、長隊、開會、《希望報》的創刊號,一切都曆曆在目。在波爾的寓所裏,一支棕色的蠟燭噴吐著尚未燃盡的火焰,我們用兩隻罐頭盒製作了一隻小爐,用紙燒火,煙燻得我們眼睛像針紮了一樣。外麵,是一灘灘鮮血,槍彈唿嘯,炮聲隆隆,坦克轟鳴。然而在我們所有人的心間籠罩著同樣的死寂,經受著同樣的飢餓,珍藏著同樣的希望。每日清晨,我們被同一個問題所催醒:x字旗是否仍在參議院上方飄揚?當我們在蒙巴納斯十字街頭圍著節日的篝火歡騰雀躍時,我們心中蕩漾的是同樣的節日的喜悅。接著,秋去冬來,我們在聖誕樹閃爍的光芒之中終於忘卻了我們已經死亡,我察覺到我們重又開始存在,各自為著自己而存在。“你覺得過去的還會重現嗎?”波爾問道。亨利對我說:“我渴望寫一部歡快的小說。”他們終於可以重新高聲暢談,發表作品,終於又可以商討問題,建立組織,籌劃行動。正是因為這一切,他們一個個才喜氣洋洋。我不該選擇這樣的時刻自我折磨。今夜是節日,是第一個和平的聖誕節,也是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的最後一個聖誕節,迪埃戈無緣歡度。我們盡情歡跳,我們圍著閃爍的希望之光的聖誕樹熱烈擁抱,可已不在世間的人是何其多呀,啊!何其多!誰也沒有得到他們的臨終囑託,誰也不知他們葬身何處;空間把他們徹底吞沒了。解放後的第三天,熱納維埃夫收到了一口棺材:確實是這一口嗎?雅克的屍體沒有找到。一位戰友說他曾把一些筆記本埋到了一棵樹下。什麽筆記本?哪一棵樹?索妮亞曾通過別人要一件羊皮套衫和幾雙絲襪,後來她再也沒有索要過任何東西。拉舍爾和美貌非凡的羅莎的屍骨葬在何處?過去,朗貝爾在自己的懷裏曾多少次摟抱著羅莎柔美的身子;如今緊摟著納迪娜,納迪娜笑得是多麽開心。想當初,迪埃戈過去緊緊抱著她的時候,她也是這樣喜笑顏開。我凝望著鏡麵深處的那條樅樹小徑,心中默默地在想:這些蠟燭、枸骨葉冬青和槲寄生,他們看不到了,這兒給予我的一切,全是我從他們那兒奪來的。“有人把他們打死了。”第一個死的是誰?是他父親還是他?死亡沒有列入他的計劃:他當時是否知道自己就要死亡?他曾奮力抗爭還是安於天命?怎能知道呢?既然他已經身亡,知道又有何用?
既沒有留下生日紀念,也沒有留下墓穴碑文。正是為了這一點,我才摸索著穿越他所熱愛的這一喧鬧的生活,仍然尋覓著他。我把手伸向燈泡,可又垂了下來。我的寫字檯裏有一張迪埃戈的照片,可即使看上幾個時辰又有何用?亂如荊棘的頭發下那張有血有肉的臉,我再也看不到了;那張臉上,一切都大得不成比例: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他坐在辦公桌前,亨利問道:“萬一納粹勝利,您幹什麽去?”他迴答道:“納粹勝利沒有列入我的計劃。”他的計劃,是娶納迪娜為妻,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本來他是有可能成功的,早在十六歲時,他就已善於把詞語變成錢幣,也許他隻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成功,需要五年或者四年。他活得是那麽倉促。我們常常緊挨著圍坐在取暖電爐旁,我高興地望著他貪婪地閱讀黑格爾或康德的著作。他飛快地翻動著書頁,仿佛在瀏覽一部偵探小說,可實際上他都讀懂了。惟獨他的夢想總是姍姍來遲。
</br>
“那你愛我嗎?”她把手放在他那強壯的身體上麵問道,“你真的永遠愛我嗎?”
他感到沒有勇氣挑起悲劇。他已經習慣於招認一切,而這一點,波爾十分清楚。“真的。”
“你屬於我嗎?”
“我屬於你。”
“對我說你愛我,說呀。”
“我愛你。”
(三)
她輕信地長喘了一口氣。亨利猛地抱住了她,嘴巴緊壓她的雙唇。他迫不及待地進入了她的身體,為的是盡快完事。在她的體內,他猶如置身於這間紅得過分的公寓,赤身通紅。波爾開始呻吟起來,像往日一樣,低聲喊叫著。可是在過去,亨利的愛是她的保護神,她的喊叫、呻吟、歡笑和吻咬是神聖的祭品。可今天,他睡在一位誤入歧途的女人身上,這女人說著淫穢的語言,那爪子抓得讓人難受。他厭惡她,也厭惡自己。她仰著腦袋,緊閉著眼睛,裸露著牙齒,奉獻得如此徹底,癡迷得如此可怕。亨利恨不得打她幾記耳光,讓她清醒過來,對她說:“是你,是我,我們在同房,僅此而已。”他感到自己在強行糟踏一具殭屍或一位瘋女,可卻怎麽都無法擺脫自己的性慾。當他最終又放任地撲倒在波爾身上時,他聽到了一聲勝利的呻吟。波爾低聲問道:
“你幸福嗎?”
“當然。”
“我是多麽幸福。”波爾說道,兩隻明亮的眸子凝視著亨利,眼睛裏閃爍著淚花。亨利把這隻亮得令人難以忍受的臉蛋依在自己的肩頭。“巴旦杏樹又將花滿枝頭……”他閉著雙眼道,“桔子樹上一定會結出果子。”
不,我不會在今天就看到自己的末日。無論今天還是別的日子,永遠不會。別人會看到我的死,但我自己卻永遠見不到死的一天。
我又閉起雙眼,可卻難以重新入睡。死神怎麽又穿越了我的夢境?死神在遊蕩,我感到它在徘徊。為什麽?
我並不是永遠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會死去。孩提時代,我信仰上帝。一件潔白的裙服和兩隻熠熠閃光的翅膀在天堂的更衣室裏等待著我:我希冀穿透烏雲。我躺在絨被上,合抱著雙手,任憑自己沉醉在天堂的極樂之中。有時,我在睡夢中自言自語:“我已經死了。”但是,我那警覺的聲音確保我永恆。死亡的沉寂,我恐怖地發現了它。一隻美人魚在海邊漸漸死去,她為了一位年輕男子的愛而放棄了自己不朽的靈魂,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隻留下幾抹白色的浪花。為了讓自己心靜,我常在心底默默地說:“這是個傳說。”
這並非是個傳說。美人魚就是我。上帝變成了冥冥的蒼穹深處的一個抽象概念。一天晚上,我把它徹底抹去了。我從未為拋棄上帝而遺憾,因為是它竊走了我的樂土。可是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一旦我拋棄了上帝,我便判了自己死刑。當時,我才十五歲,在空蕩蕩的套間裏,唿天喊地。後來我恢複了理智,捫心自問:“別的人是怎麽生活的?我將怎樣生活?難道我要帶著這般恐懼去生活?”
打從我愛上了羅貝爾之時起,我便再也不感到恐懼,對任何東西都毫不懼怕。隻要我唿喚一下他的名字,我便平安無事。他就在毗連的房間裏工作;我可以起床,去開門……可是,我仍然躺在床上。我不敢肯定他會聽不見那細微的咬噬的聲響。大地在我們腳下斷裂;蒼天在我們頭上張開一道深深的裂縫,我再也不知道我們是何許人,等待著我們的會是什麽命運。
我驀地驚跳起來,睜開眼睛:怎麽能假設羅貝爾麵臨危險呢?這怎能容忍?他沒有跟我說過任何真正令人焦慮的事,也沒跟我說過什麽新鮮事。我渾身疲憊不堪,我酒喝過量了,原來隻是淩晨4點發作的一場小小的譫妄。但是,誰能決定何時神誌最為清醒?難道不正是在我自感仍然安然無恙之時,我又說了譫語?我是否真的相信安然無恙?
我難以迴首往事,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向來不十分留意。惟有事件本身清清楚楚:逃難、迴歸、警報、炸彈、長隊、開會、《希望報》的創刊號,一切都曆曆在目。在波爾的寓所裏,一支棕色的蠟燭噴吐著尚未燃盡的火焰,我們用兩隻罐頭盒製作了一隻小爐,用紙燒火,煙燻得我們眼睛像針紮了一樣。外麵,是一灘灘鮮血,槍彈唿嘯,炮聲隆隆,坦克轟鳴。然而在我們所有人的心間籠罩著同樣的死寂,經受著同樣的飢餓,珍藏著同樣的希望。每日清晨,我們被同一個問題所催醒:x字旗是否仍在參議院上方飄揚?當我們在蒙巴納斯十字街頭圍著節日的篝火歡騰雀躍時,我們心中蕩漾的是同樣的節日的喜悅。接著,秋去冬來,我們在聖誕樹閃爍的光芒之中終於忘卻了我們已經死亡,我察覺到我們重又開始存在,各自為著自己而存在。“你覺得過去的還會重現嗎?”波爾問道。亨利對我說:“我渴望寫一部歡快的小說。”他們終於可以重新高聲暢談,發表作品,終於又可以商討問題,建立組織,籌劃行動。正是因為這一切,他們一個個才喜氣洋洋。我不該選擇這樣的時刻自我折磨。今夜是節日,是第一個和平的聖誕節,也是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的最後一個聖誕節,迪埃戈無緣歡度。我們盡情歡跳,我們圍著閃爍的希望之光的聖誕樹熱烈擁抱,可已不在世間的人是何其多呀,啊!何其多!誰也沒有得到他們的臨終囑託,誰也不知他們葬身何處;空間把他們徹底吞沒了。解放後的第三天,熱納維埃夫收到了一口棺材:確實是這一口嗎?雅克的屍體沒有找到。一位戰友說他曾把一些筆記本埋到了一棵樹下。什麽筆記本?哪一棵樹?索妮亞曾通過別人要一件羊皮套衫和幾雙絲襪,後來她再也沒有索要過任何東西。拉舍爾和美貌非凡的羅莎的屍骨葬在何處?過去,朗貝爾在自己的懷裏曾多少次摟抱著羅莎柔美的身子;如今緊摟著納迪娜,納迪娜笑得是多麽開心。想當初,迪埃戈過去緊緊抱著她的時候,她也是這樣喜笑顏開。我凝望著鏡麵深處的那條樅樹小徑,心中默默地在想:這些蠟燭、枸骨葉冬青和槲寄生,他們看不到了,這兒給予我的一切,全是我從他們那兒奪來的。“有人把他們打死了。”第一個死的是誰?是他父親還是他?死亡沒有列入他的計劃:他當時是否知道自己就要死亡?他曾奮力抗爭還是安於天命?怎能知道呢?既然他已經身亡,知道又有何用?
既沒有留下生日紀念,也沒有留下墓穴碑文。正是為了這一點,我才摸索著穿越他所熱愛的這一喧鬧的生活,仍然尋覓著他。我把手伸向燈泡,可又垂了下來。我的寫字檯裏有一張迪埃戈的照片,可即使看上幾個時辰又有何用?亂如荊棘的頭發下那張有血有肉的臉,我再也看不到了;那張臉上,一切都大得不成比例: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他坐在辦公桌前,亨利問道:“萬一納粹勝利,您幹什麽去?”他迴答道:“納粹勝利沒有列入我的計劃。”他的計劃,是娶納迪娜為妻,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本來他是有可能成功的,早在十六歲時,他就已善於把詞語變成錢幣,也許他隻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成功,需要五年或者四年。他活得是那麽倉促。我們常常緊挨著圍坐在取暖電爐旁,我高興地望著他貪婪地閱讀黑格爾或康德的著作。他飛快地翻動著書頁,仿佛在瀏覽一部偵探小說,可實際上他都讀懂了。惟獨他的夢想總是姍姍來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