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的事,承擔的欲望越多,能擔待的祝福也就越少。把自己嫁給房子的女人,真的會幸福嗎?至少我做不到。對我來說,婚姻就是看中了對方的人,看中了兩個人能互相支持著過日子。當兩個人的感情基礎足夠穩固時,就不需要物質或形式來維繫安全感。“人”的因素越單純,就越不需要外在的證明或約束。
將來孩子長大了,我要告訴他們媽媽眼裏的幸福婚姻就是這樣的。到時候我會補辦一場婚禮,不用大場麵,一個熱鬧的派對就足夠。不是為了我們,而是為了父母和孩子。所以我先要辦個朝鮮式的儀式,因為我是朝鮮族。然後再迴歐洲辦一個西式的,給丈夫的家裏一個交代,再迴中國搞一個派對,請朋友們為我們見證和祝福。那時候,三個孩子已經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會領著各自的男女朋友迴來參加爸爸媽媽的婚禮,他們能明白這就是婚姻,雖然爸媽平時在家裏也吵架,但磕磕碰碰一起相守了那麽多年,這就是婚姻的真正價值,也是婚姻的美。沒有這個儀式前爸媽把你們撫養得很好,當你們長大了不需要爸爸媽媽操心的時候,媽媽可以安安心心做個美麗新娘了。當我想像那一幕的時候,我自己會感動,這樣一場婚禮真是太有價值了。
42
關心政治就是關心自己
----------
我的立場很鮮明,就是一個普通公民的立場。我沒有任何的政治背景,也不想袒護任何一方,《金星撞火星》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老百姓主持了一個節目而已。
42
關心政治就是關心自己
----------
政治與我有關,是因為它與我生活的環境密切相關,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真空的世界,我在這裏的一舉一動都受環境影響。和所有公民一樣,對自己生存的環境保持敏感,僅此而已。
之所以對政治民生關心,其實不是關心別人,而是關心我自己。我常常在微博上對各種時事發表觀點,也經常和不同的意見針鋒相對,再一鼓作氣做了脫口秀主持,可能惹了很多人煩:“一個女人瞎摻和什麽?”似乎對於時事褒貶是男人該幹的事。但政治不僅僅是會議桌上的政治,其實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和性別沒有關係,而和你有沒有把自己當成個公民有關。我要對事情發表觀點和態度,這就是一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雖然我連電腦打字都不太會,但我喜歡上微博,因為我喜歡有那麽個平台可以讓自己的觀點和別人的觀點進行碰撞。他們會問你怎麽那麽愛在微博上跟那幫人聊啊,我說這其實不累,對我來說是一種消遣。我沒把我架那麽高,也不怕我說錯話影響我的演出效益、知名度、公眾形象等等,我不在乎我說出來的話會不討人喜歡,會掉粉,根本沒那麽多顧慮。不像那些明星都有公關公司管理著他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他下一個收入或是效益,這其中會牽扯到很多人的生活。沒有那麽多利益鏈條在我後麵,就和所有人一樣,我把微博當做接受信息和傳遞觀點的平台而已,自由、直接地表達我的看法,暢所欲言。
在《金星撞火星》裏,我的身份是主持人,會邀請各界的嘉賓跟我一起對談問題,產生觀點碰撞。開選題會時,會傾向那些老百姓真正關心的話題,或是這個話題能帶來更多思考,再由我負責將話題引向“如何來改善”的方向,比如如何健全體製,如何建立更深入人心的人文觀念,如何讓社會進一步成熟等等,比如談到食品安全,我就想知道我這個整天去買牛奶的人該怎麽買到真正放心的牛奶。出現問題,為什麽會出現問題,我又該怎樣應對或改善這些問題,才是和我的真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我的立場很鮮明,就是一個普通公民的立場。我沒有任何的政治背景,也不想袒護任何一方,就是把問題攤開來,然後知道我們該怎麽做。說白了,就是一個老百姓主持了一個節目而已。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公知,自己掂量著還沒那個能力,也不敢妄擔“公知”這份責任。但我覺得我有“憤青”的成分,這來自於我的價值觀的本能表達,有對的地方,肯定也有偏頗之處。有時候也許我是太偏激了,那也是因為這個時候我的認知就隻能到這個程度,我的偏激也屬於我現有認知的一部分,我二十四歲有二十四歲的見解,四十四歲有四十四歲的見解,等我到六十四、七十四歲時可能又不一樣了,再迴過頭來,可能會覺得自己當時為什麽那麽激進啊,太不妥了。但我現在也不會封殺我可能還不太成熟的觀點,表達是一種權利,也是我的態度。
比我境界高的人有很多,但既然我現在的認識還不足以讓我體會他的感受,那我就不會把他的話放在我身上以示我的高深,沒必要,那太假了。別人說金星你不對你偏激,那我等著時間告訴我我的偏激和片麵,等我再老一點,我看世界的方式肯定又會不一樣。
關鍵是,我在思考,我在表達。我希望大家關注的是有這麽一個女人,無論是作為老百姓還是名人,她意識到應該去關注自己的生存壞境,為它發聲,為它抗議,為它尋求改變。我希望這樣一種對待政治的態度可以影響到別人。民生民生,有了民聲,才能有民生。要讓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聽到你的唿籲。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微小的一部分做好,那每一個聲音都會是一份切實的力量。誰也沒有這個權力說,我要代表什麽,我能代表什麽。
當你關心自己的生存環境時,也是在關心別人。政治並不宏大,它就是菜場裏的時價,是晚上能不能安心地睡在自家床上,是你每次迴家在路上需要花的時間……它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是我永遠要搖旗吶喊的。
43
微博是把雙刃劍
-------
有人與你同在的時候,你就會有堅持下去的理由。那麽多相信“邪不勝正”的聲音,便是對我最大的保護。
43
微博是把雙刃劍
-------
“你這消息從哪兒來的呀?”“微博上都傳著呢!”每次你抬頭一看,總能看到好多人也在低頭刷微博。我也喜歡上微博,盡管上麵什麽聲音都有,有時也嫌吵,但這“什麽聲音都有”畢竟是個好的基礎,至少說明這塊地方還是相對自由的。
中國的社會這麽多年以來都處在一種被官方掌控,不怎麽透明的情形中,裏麵的怨氣都憋出餿味來了,微博的出現是掀開了那個蓋子,它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有社會的一種觀念,也在推動政府變化。所以,盡管我也知道微博有利有弊,但它的存在是必然發生的事,社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就必須有那個掀蓋子的大動作,不然就堵死了。
微博這個平台其實是為老百姓撐腰的。說白了就是給老百姓壯了個膽:至少有了“讓別人知道”的途徑,尋求到一種共鳴和支持,至於解決不解決是另外一迴事。我就深有體會,在微博上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孤單了”。以前我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心裏還有點顧忌,如果那些心存不軌並想要惡意傷害你的人比你強勢,一旦他們占據更好的平台,說的話更大聲,很容易製造些讓老百姓信以為真的東西。表達的聲音被淹沒,會讓弱者更弱,孤單者更孤單,這個時勢就會陷在一個惡性循環裏。
</br>
將來孩子長大了,我要告訴他們媽媽眼裏的幸福婚姻就是這樣的。到時候我會補辦一場婚禮,不用大場麵,一個熱鬧的派對就足夠。不是為了我們,而是為了父母和孩子。所以我先要辦個朝鮮式的儀式,因為我是朝鮮族。然後再迴歐洲辦一個西式的,給丈夫的家裏一個交代,再迴中國搞一個派對,請朋友們為我們見證和祝福。那時候,三個孩子已經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會領著各自的男女朋友迴來參加爸爸媽媽的婚禮,他們能明白這就是婚姻,雖然爸媽平時在家裏也吵架,但磕磕碰碰一起相守了那麽多年,這就是婚姻的真正價值,也是婚姻的美。沒有這個儀式前爸媽把你們撫養得很好,當你們長大了不需要爸爸媽媽操心的時候,媽媽可以安安心心做個美麗新娘了。當我想像那一幕的時候,我自己會感動,這樣一場婚禮真是太有價值了。
42
關心政治就是關心自己
----------
我的立場很鮮明,就是一個普通公民的立場。我沒有任何的政治背景,也不想袒護任何一方,《金星撞火星》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老百姓主持了一個節目而已。
42
關心政治就是關心自己
----------
政治與我有關,是因為它與我生活的環境密切相關,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真空的世界,我在這裏的一舉一動都受環境影響。和所有公民一樣,對自己生存的環境保持敏感,僅此而已。
之所以對政治民生關心,其實不是關心別人,而是關心我自己。我常常在微博上對各種時事發表觀點,也經常和不同的意見針鋒相對,再一鼓作氣做了脫口秀主持,可能惹了很多人煩:“一個女人瞎摻和什麽?”似乎對於時事褒貶是男人該幹的事。但政治不僅僅是會議桌上的政治,其實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和性別沒有關係,而和你有沒有把自己當成個公民有關。我要對事情發表觀點和態度,這就是一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雖然我連電腦打字都不太會,但我喜歡上微博,因為我喜歡有那麽個平台可以讓自己的觀點和別人的觀點進行碰撞。他們會問你怎麽那麽愛在微博上跟那幫人聊啊,我說這其實不累,對我來說是一種消遣。我沒把我架那麽高,也不怕我說錯話影響我的演出效益、知名度、公眾形象等等,我不在乎我說出來的話會不討人喜歡,會掉粉,根本沒那麽多顧慮。不像那些明星都有公關公司管理著他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他下一個收入或是效益,這其中會牽扯到很多人的生活。沒有那麽多利益鏈條在我後麵,就和所有人一樣,我把微博當做接受信息和傳遞觀點的平台而已,自由、直接地表達我的看法,暢所欲言。
在《金星撞火星》裏,我的身份是主持人,會邀請各界的嘉賓跟我一起對談問題,產生觀點碰撞。開選題會時,會傾向那些老百姓真正關心的話題,或是這個話題能帶來更多思考,再由我負責將話題引向“如何來改善”的方向,比如如何健全體製,如何建立更深入人心的人文觀念,如何讓社會進一步成熟等等,比如談到食品安全,我就想知道我這個整天去買牛奶的人該怎麽買到真正放心的牛奶。出現問題,為什麽會出現問題,我又該怎樣應對或改善這些問題,才是和我的真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我的立場很鮮明,就是一個普通公民的立場。我沒有任何的政治背景,也不想袒護任何一方,就是把問題攤開來,然後知道我們該怎麽做。說白了,就是一個老百姓主持了一個節目而已。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公知,自己掂量著還沒那個能力,也不敢妄擔“公知”這份責任。但我覺得我有“憤青”的成分,這來自於我的價值觀的本能表達,有對的地方,肯定也有偏頗之處。有時候也許我是太偏激了,那也是因為這個時候我的認知就隻能到這個程度,我的偏激也屬於我現有認知的一部分,我二十四歲有二十四歲的見解,四十四歲有四十四歲的見解,等我到六十四、七十四歲時可能又不一樣了,再迴過頭來,可能會覺得自己當時為什麽那麽激進啊,太不妥了。但我現在也不會封殺我可能還不太成熟的觀點,表達是一種權利,也是我的態度。
比我境界高的人有很多,但既然我現在的認識還不足以讓我體會他的感受,那我就不會把他的話放在我身上以示我的高深,沒必要,那太假了。別人說金星你不對你偏激,那我等著時間告訴我我的偏激和片麵,等我再老一點,我看世界的方式肯定又會不一樣。
關鍵是,我在思考,我在表達。我希望大家關注的是有這麽一個女人,無論是作為老百姓還是名人,她意識到應該去關注自己的生存壞境,為它發聲,為它抗議,為它尋求改變。我希望這樣一種對待政治的態度可以影響到別人。民生民生,有了民聲,才能有民生。要讓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聽到你的唿籲。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微小的一部分做好,那每一個聲音都會是一份切實的力量。誰也沒有這個權力說,我要代表什麽,我能代表什麽。
當你關心自己的生存環境時,也是在關心別人。政治並不宏大,它就是菜場裏的時價,是晚上能不能安心地睡在自家床上,是你每次迴家在路上需要花的時間……它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是我永遠要搖旗吶喊的。
43
微博是把雙刃劍
-------
有人與你同在的時候,你就會有堅持下去的理由。那麽多相信“邪不勝正”的聲音,便是對我最大的保護。
43
微博是把雙刃劍
-------
“你這消息從哪兒來的呀?”“微博上都傳著呢!”每次你抬頭一看,總能看到好多人也在低頭刷微博。我也喜歡上微博,盡管上麵什麽聲音都有,有時也嫌吵,但這“什麽聲音都有”畢竟是個好的基礎,至少說明這塊地方還是相對自由的。
中國的社會這麽多年以來都處在一種被官方掌控,不怎麽透明的情形中,裏麵的怨氣都憋出餿味來了,微博的出現是掀開了那個蓋子,它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有社會的一種觀念,也在推動政府變化。所以,盡管我也知道微博有利有弊,但它的存在是必然發生的事,社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就必須有那個掀蓋子的大動作,不然就堵死了。
微博這個平台其實是為老百姓撐腰的。說白了就是給老百姓壯了個膽:至少有了“讓別人知道”的途徑,尋求到一種共鳴和支持,至於解決不解決是另外一迴事。我就深有體會,在微博上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孤單了”。以前我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心裏還有點顧忌,如果那些心存不軌並想要惡意傷害你的人比你強勢,一旦他們占據更好的平台,說的話更大聲,很容易製造些讓老百姓信以為真的東西。表達的聲音被淹沒,會讓弱者更弱,孤單者更孤單,這個時勢就會陷在一個惡性循環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