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注重,可能也和我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繼續學習有關。老大就要在英國讀高中了。
他問我:“你怎麽可以讓一個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呢?”
我挺無奈的:“我也沒辦法。可高考你考得來嗎?”
他搖搖頭。
“你想上哪個大學呢?清華?複旦?”
他又搖搖頭。
“媽媽也不知道。隻能把你送出國。”
哪個母親不想看著孩子在身邊長大,但中國的教育體製太不給力了。我覺得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夠全麵,注重知識量,卻把最重要的“德”和“體”給拉下了,本末倒置。知識應該為填充一個人的“德”而服務,幫助更好地塑造世界觀、價值觀,但現在應試教育下的學校教育恰恰是對“德”最為輕視。等大學畢業後把十幾年填鴨式的東西全部扔掉了,沒有一個“人”剩下來,太可怕了。我不敢苟同,這種教育觀念簡直是一種傷害,那就隻能送出國,惹不起還躲得起。但我和孩子們約定,以後在國外必須一星期給家裏寫一封家書,還必須手寫。
我特別看重教育,也特別看好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也好,家庭也好,民族也好,如果缺乏準確合適的教育就走不遠。更何況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一直說我是在對三個生命負責,努力教育他們,也是在為這個社會的將來盡責。
20
每一個父母都用心良苦
----------
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孩子們哪怕是哭著記住的也必須刻在腦子裏,這是為了他們在以後的路上少讓人瞧不起。
20
每一個父母都用心良苦
----------
獨生子女的境遇往往是,一個寶貝六個寵,千依百順地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孩子是要好好愛著,但也得好好地教。規矩出教養,家教好的孩子以後到哪兒做什麽至少不會惹人嫌,這個本錢為人父母的得為孩子備著。
母親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出生那天起第一個麵對的人就是自己的母親,她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她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我媽就是特別會給孩子做規矩的人,她是朝鮮族婦女,禮教特別多,性格又倔,覺得該是小孩懂的規矩哪怕打得再狠再多也得讓他記著。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孩子們哪怕是哭著記住的也必須刻在腦子裏,是為了他們在以後的路上少讓人瞧不起。
小時候看到別人有好吃的就很饞,想要來吃,但我媽說不行,不是你的絕對不能要,你一要就得挨打。現在想起來當時不就是小孩子饞嘛,但在我媽那裏絕對不可以,她覺得小孩子饞是欲望的開始。還記得那時候鄰居家買了黑白電視機,我就成天想去別人家看電視,但是我媽就絕對不準,不是你的就想都別想。這一點從小給我打的底,打得太結實了,所以我從來不覬覦別人的東西,後來到美國經濟窘迫到每天隻能吃一頓的時候,不是我的東西,就本能地不去碰。現在我也把這個觀念傳給我孩子,有一天嘟嘟專門打了個電話給我:“媽媽,阿婆今天給了我四十塊錢,你說我收不收?可能阿婆看我的悠悠球玩壞了,給我錢去買悠悠球。”我特別欣慰,這就是老大要做的樣子,然後弟弟妹妹也會跟他學,不是你的,誰給你錢都不能隨便接受。從小給孩子建立這麽一個價值觀特別重要。
童年記憶裏就是每天一小打,隔三岔五一頓揍。什麽不寫作業啊,貪玩啊,撒謊啊,我媽絕對往死裏打。隻有疼才能長記性,不變的真理。我也跟我孩子明確了禁止撒謊的家規,最痛恨撒謊的人,為什麽要撒謊,生活中就算是善意的謊言也不要說,因為一定有後患,謊言就不是好東西。如果孩子撒謊就一定得罰,微博還留著:“孩子因作業太多寫不完對我撒了謊。對謊話不能容忍的我堅持了我對說謊話孩子的懲罰,這個月不許碰任何遊戲機!看著孩子答應接受懲罰時掉眼淚的樣子我難受死了,但還得繃著……孩子一走我這眼淚就止不住了。我的懲罰太過了吧?唉!”懲罰孩子真是燒心,他哭我也哭。有時候碰上孩子撒謊我還會打,打完了我自己又哭,把孩子拉到跟前問打疼了沒,孩子懂事:“沒有啊,是我做錯了。”如果能換他以後再也不敢撒謊,我的眼淚就沒白掉。
小時候我還是男孩子,因為調皮挨打,我姐有時候會被我媽訓得更狠,因為不懂禮貌。女孩子一定要懂禮貌,我在邊上看著也記住了。禮貌很瑣碎,比如拋頭露麵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得有家教;在別人家吃飯,再怎麽好吃也不要狼吞虎咽,不能太大聲,吃有吃相。用我媽的話說就是,人沒有好吃相是沒有好結果的;公眾場合裏大人說話小孩不能插嘴,男人說話女人也不要輕易插嘴……這種規矩小時候不理解,挨打還覺得委屈,現在反倒成了我覺得該擁護的東西。走到哪兒別的不說,至少金星是懂禮貌的。別人請我吃飯,不該我說話的時候我絕對不插嘴,吃飯規規矩矩的,吃相不錯。我都是在家裏吃好來的,所以會客吃飯時從來不狼吞虎咽,餓是在家裏餓,外麵是社交場合,得顧慮別人的感受。有一次去一個地方開新聞發布會,領導請我們吃飯,有個女秘書,遞過來的名片上寫著博士的頭銜,可剛開始上菜的時候,這個頭銜就落地上了。不管不顧最先動筷的是她,吃飯發聲音的也是她,也沒考慮桌上還有領導和客人。我心裏嘀咕這女孩也太不懂規矩了,這和教育程度沒關係,是父母沒教育好。有時候就是那麽芝麻大點的細節,就能左右別人對你的印象。反過頭來,也就特別感謝小時候我在我媽那兒挨過的打。
現在輪到我教女兒,也一樣,不懂禮貌的女孩子在外麵就是矮人三分。有一次在自助餐廳,你知道孩子們見到自助都特別容易興奮,小三一看到就樂死了,拿著個盤子跑來跑去,說我要吃這個,吃那個。我女兒剛要跑就被我喝住:“女孩子跑什麽跑,在餐廳裏不會安安靜靜走路嗎?”
小女孩立馬剎住車,看著我,她在用她的眼神表達委屈:“為什麽弟弟能跑我不能跑。”
“因為你是女孩子,女孩子大庭廣眾下不能亂跑。”
“這不公平,為什麽和弟弟不一樣!”
“對了,就是不公平。在家裏你們都一樣,但在社會上對男孩和女孩的要求還真不一樣。女孩吃要有吃相,走路慢點走,別瘋跑。”
在家裏我對女兒要求特別嚴,從小就告訴她女孩子不能懶,要勤奮,“沒有醜女人隻有懶女人”,她現在口訣背得可順溜。有一天女兒要寫個作文,叫做《慈祥的媽媽》,她愣是寫不出來,小心翼翼地問我能寫個《慈祥的外婆》嗎,我說行。我知道我是個嚴厲的媽媽,也用不著編。但我的嚴厲是我做母親的責任。
現在哪怕不認識的人遇到我孩子,也會說你家小孩很乖,很有禮貌,我覺得我這個母親算是做到位了。父母給孩子推的第一步我推得很紮實,至少以後孩子開始自己的人生時,能給人好的印象,也會少點阻礙。每一個想做好母親的女人,大概都會這樣用心良苦。
</br>
他問我:“你怎麽可以讓一個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呢?”
我挺無奈的:“我也沒辦法。可高考你考得來嗎?”
他搖搖頭。
“你想上哪個大學呢?清華?複旦?”
他又搖搖頭。
“媽媽也不知道。隻能把你送出國。”
哪個母親不想看著孩子在身邊長大,但中國的教育體製太不給力了。我覺得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夠全麵,注重知識量,卻把最重要的“德”和“體”給拉下了,本末倒置。知識應該為填充一個人的“德”而服務,幫助更好地塑造世界觀、價值觀,但現在應試教育下的學校教育恰恰是對“德”最為輕視。等大學畢業後把十幾年填鴨式的東西全部扔掉了,沒有一個“人”剩下來,太可怕了。我不敢苟同,這種教育觀念簡直是一種傷害,那就隻能送出國,惹不起還躲得起。但我和孩子們約定,以後在國外必須一星期給家裏寫一封家書,還必須手寫。
我特別看重教育,也特別看好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也好,家庭也好,民族也好,如果缺乏準確合適的教育就走不遠。更何況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一直說我是在對三個生命負責,努力教育他們,也是在為這個社會的將來盡責。
20
每一個父母都用心良苦
----------
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孩子們哪怕是哭著記住的也必須刻在腦子裏,這是為了他們在以後的路上少讓人瞧不起。
20
每一個父母都用心良苦
----------
獨生子女的境遇往往是,一個寶貝六個寵,千依百順地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孩子是要好好愛著,但也得好好地教。規矩出教養,家教好的孩子以後到哪兒做什麽至少不會惹人嫌,這個本錢為人父母的得為孩子備著。
母親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出生那天起第一個麵對的人就是自己的母親,她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她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我媽就是特別會給孩子做規矩的人,她是朝鮮族婦女,禮教特別多,性格又倔,覺得該是小孩懂的規矩哪怕打得再狠再多也得讓他記著。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孩子們哪怕是哭著記住的也必須刻在腦子裏,是為了他們在以後的路上少讓人瞧不起。
小時候看到別人有好吃的就很饞,想要來吃,但我媽說不行,不是你的絕對不能要,你一要就得挨打。現在想起來當時不就是小孩子饞嘛,但在我媽那裏絕對不可以,她覺得小孩子饞是欲望的開始。還記得那時候鄰居家買了黑白電視機,我就成天想去別人家看電視,但是我媽就絕對不準,不是你的就想都別想。這一點從小給我打的底,打得太結實了,所以我從來不覬覦別人的東西,後來到美國經濟窘迫到每天隻能吃一頓的時候,不是我的東西,就本能地不去碰。現在我也把這個觀念傳給我孩子,有一天嘟嘟專門打了個電話給我:“媽媽,阿婆今天給了我四十塊錢,你說我收不收?可能阿婆看我的悠悠球玩壞了,給我錢去買悠悠球。”我特別欣慰,這就是老大要做的樣子,然後弟弟妹妹也會跟他學,不是你的,誰給你錢都不能隨便接受。從小給孩子建立這麽一個價值觀特別重要。
童年記憶裏就是每天一小打,隔三岔五一頓揍。什麽不寫作業啊,貪玩啊,撒謊啊,我媽絕對往死裏打。隻有疼才能長記性,不變的真理。我也跟我孩子明確了禁止撒謊的家規,最痛恨撒謊的人,為什麽要撒謊,生活中就算是善意的謊言也不要說,因為一定有後患,謊言就不是好東西。如果孩子撒謊就一定得罰,微博還留著:“孩子因作業太多寫不完對我撒了謊。對謊話不能容忍的我堅持了我對說謊話孩子的懲罰,這個月不許碰任何遊戲機!看著孩子答應接受懲罰時掉眼淚的樣子我難受死了,但還得繃著……孩子一走我這眼淚就止不住了。我的懲罰太過了吧?唉!”懲罰孩子真是燒心,他哭我也哭。有時候碰上孩子撒謊我還會打,打完了我自己又哭,把孩子拉到跟前問打疼了沒,孩子懂事:“沒有啊,是我做錯了。”如果能換他以後再也不敢撒謊,我的眼淚就沒白掉。
小時候我還是男孩子,因為調皮挨打,我姐有時候會被我媽訓得更狠,因為不懂禮貌。女孩子一定要懂禮貌,我在邊上看著也記住了。禮貌很瑣碎,比如拋頭露麵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得有家教;在別人家吃飯,再怎麽好吃也不要狼吞虎咽,不能太大聲,吃有吃相。用我媽的話說就是,人沒有好吃相是沒有好結果的;公眾場合裏大人說話小孩不能插嘴,男人說話女人也不要輕易插嘴……這種規矩小時候不理解,挨打還覺得委屈,現在反倒成了我覺得該擁護的東西。走到哪兒別的不說,至少金星是懂禮貌的。別人請我吃飯,不該我說話的時候我絕對不插嘴,吃飯規規矩矩的,吃相不錯。我都是在家裏吃好來的,所以會客吃飯時從來不狼吞虎咽,餓是在家裏餓,外麵是社交場合,得顧慮別人的感受。有一次去一個地方開新聞發布會,領導請我們吃飯,有個女秘書,遞過來的名片上寫著博士的頭銜,可剛開始上菜的時候,這個頭銜就落地上了。不管不顧最先動筷的是她,吃飯發聲音的也是她,也沒考慮桌上還有領導和客人。我心裏嘀咕這女孩也太不懂規矩了,這和教育程度沒關係,是父母沒教育好。有時候就是那麽芝麻大點的細節,就能左右別人對你的印象。反過頭來,也就特別感謝小時候我在我媽那兒挨過的打。
現在輪到我教女兒,也一樣,不懂禮貌的女孩子在外麵就是矮人三分。有一次在自助餐廳,你知道孩子們見到自助都特別容易興奮,小三一看到就樂死了,拿著個盤子跑來跑去,說我要吃這個,吃那個。我女兒剛要跑就被我喝住:“女孩子跑什麽跑,在餐廳裏不會安安靜靜走路嗎?”
小女孩立馬剎住車,看著我,她在用她的眼神表達委屈:“為什麽弟弟能跑我不能跑。”
“因為你是女孩子,女孩子大庭廣眾下不能亂跑。”
“這不公平,為什麽和弟弟不一樣!”
“對了,就是不公平。在家裏你們都一樣,但在社會上對男孩和女孩的要求還真不一樣。女孩吃要有吃相,走路慢點走,別瘋跑。”
在家裏我對女兒要求特別嚴,從小就告訴她女孩子不能懶,要勤奮,“沒有醜女人隻有懶女人”,她現在口訣背得可順溜。有一天女兒要寫個作文,叫做《慈祥的媽媽》,她愣是寫不出來,小心翼翼地問我能寫個《慈祥的外婆》嗎,我說行。我知道我是個嚴厲的媽媽,也用不著編。但我的嚴厲是我做母親的責任。
現在哪怕不認識的人遇到我孩子,也會說你家小孩很乖,很有禮貌,我覺得我這個母親算是做到位了。父母給孩子推的第一步我推得很紮實,至少以後孩子開始自己的人生時,能給人好的印象,也會少點阻礙。每一個想做好母親的女人,大概都會這樣用心良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