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其實你特想生我,但你生不出來,你就找了個阿姨幫忙,把我生出來了。你謝謝她了嗎?”


    “當然!”我愛死我兒子了。


    後來我問過嘟嘟他最愛的人是誰,他說:“兩個人,生我的媽媽和養我的媽媽。”他偷偷瞟了我一眼,還人小鬼大地補了一句:“不要嫉妒哦。”


    “不嫉妒,如果那個阿姨不生你,媽媽也養不了你。”總不能比孩子還不懂事兒吧。


    孩子在慢慢長大,他們健康成長給你的那種自信和滿足,他們對你的那種信任,什麽事都會想到媽媽,真是幸福死了;同時,他們也在每天帶給我新的課題,幫我進一步成長。和孩子該怎麽交流,該怎麽教育,我和所有的母親一樣,一有時間就琢磨。我的難度還在於,三個孩子三種性格,你根本不知道他們身上的那些性子是從哪種基因裏帶出來的,隻能一邊摸索一邊教育,心裏完全沒底。老大比較懂事,我擔心得少點,但有時又會顧慮是不是太早熟了;妮妮的掌控欲特別強,她屬馬,我得拴著她,等她十八歲了以後放開了才能跑得好;小三最聰明,所以更要引導,得把他的聰明用在對的地方。


    一晃十幾年就過去了,給他們量個子,比手掌大小的時候,才發現他們長大得太快了。以前叫孩子們起床時摟摟抱抱的,現在要是還這樣,大兒子就會一本正經地說:“媽媽別過分啊。”他已經不讓媽媽親媽媽抱了,這個年齡到了。我繼續爭取,說你是媽媽的小火爐,媽媽冬天就要抱著你。嘟嘟說,那個人已經不存在了。好在有個小兒子,還在嚷嚷:“媽媽,抱我抱我!”想想都好笑,我不會跟男人撒嬌,卻和自己的兒子撒嬌。


    看著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最欣慰的一點是他們在和同學談到媽媽的身份也好,經曆也好,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母親是受人尊敬的。這是我必須為孩子們去努力的。再難聽的非議都不會對我有任何影響,但是我怕孩子們要承受他們本不該承受的偏見。所以既然我選擇撫養他們,就一定要他們為媽媽感到自豪。他們的出生已經與眾不同了,那我就要給他們驕傲的資本,孩子會給一個母親無窮的動力和能量。就算對我的偏見如今依舊存在,但當這個偏見走向孩子們的時候,他們心中的媽媽和社會上對媽媽的正麵評價會把這個偏見打得一塌糊塗,那我就是在保護孩子。社會那麽殘酷,你不能光喊個幾下“不公平”,什麽都不做。每一個母親,都有為孩子挺身而出的本能。


    可能之前做女兒的時候還不會有那麽強烈的感受,直到自己做了媽媽,才明白這世界上什麽都有代價,包括愛情、友情,都不是白來的,隻有一樣不計成本,就是父母給孩子的愛。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了,放手的時候特別滿足。接下來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該享受的享受,該承受的也一定要承受。遇到什麽事情過不去了,或者是累了,這裏還有一個母親在等著他們。


    19


    我絕不將自己的孩子拱手讓給製度


    ---------------


    我不要你高尚,但要你有真情實感。表達的東西一定要真實,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會將虛假、浮誇當作習以為常。


    19


    我絕不將自己的孩子拱手讓給製度


    ---------------


    撫養孩子也包括了教育孩子的責任,何況是在中國。


    三個孩子讓我不得不麵臨一個新的課題,就是教育製度。不能怪老師、怪學校,我也不會去和整個體製對抗,那我就說“看誰搶得過孩子。”孩子接受知識麵的那一部分我交給學校,跟所有的孩子看一樣的教科書,上一樣的課,也要做作業,要考試。但同時孩子對社會的價值觀我必須搶過來自己培養。


    我也為孩子的學習成績發過愁,但與其自己在後麵逼著,不如讓他自己懂為什麽要努力學習。嘟嘟小學時成績不太好,我跟他說:“60分以上就像頭露出水麵可以喘氣,60分以下就要憋氣,媽媽要求不高,你露出水麵慢慢遊就行了,如果可能就遊快一點。這樣你就可以多點時間去做其他事,如果你覺得慢慢遊也沒問題,那也可以,你自己選擇。”他聽懂了我的話,寫作業變得自覺認真起來,成績也在慢慢提升。學校裏隻會告訴你好成績就是好學生,卻不會讓孩子明白,你得自己去選擇一種努力的生活方式。


    有一次學校定的作文題目是世博會、奧運會之類的話題,我就會問孩子你對這些事件有感覺嗎?他皺了皺眉,我接著說沒什麽感情就不要編,不要唱高調。你把看到的真實的東西寫出來就可以,我不要你高尚,但要你語言流暢,真情實感,把話說明白就行。表達的東西一定要真實,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會將虛假、浮誇當做習以為常。


    每次在街上遇到尋求幫助的乞丐,我會教他們去辨別。如果是一個健康的人在那裏跪著乞討,哪怕哭得滿臉眼淚鼻涕,我也會跟孩子說這樣的乞丐不要施捨,他四肢健全還淪落至此是因為他懶。如果看到一些斷手瘸腿的在那裏乞討,我會說,這個應該幫助,他確實沒正常的勞動能力了。孩子們都很善良,但要從小讓他們知道有些人該幫有些人卻不值得,告訴他們同情心不能濫用。


    我從小也灌輸給孩子們,人別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到後來孩子反而給我上了一課。有一次我去接妮妮放學,旁邊一家店裏有個和嘟嘟同歲的孩子在幫爸爸媽媽看店,收錢招唿客人可能幹呢,一迴家我就把嘟嘟從房間裏叫出來,我說別人的孩子怎麽怎麽能幹,你是不是學習上得再努力點。嘟嘟看著我,一臉不滿意的樣子,到後來他說:“不是你說不讓我們跟別人比的嘛,他能看店,我還能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呢。”當時我兒子的話就把我噎住了,理不在我,我老公也不幫我。然後,我跟我兒子鞠了個躬,說:“媽媽錯了,媽媽不該把你跟別人比。”


    還有一點我很重視,我希望能通過家庭教育將傳統文化的根紮在他們心裏。我女兒睡的閨床是小姐床,很古典,是從浙江鄉下收過來的,上床還要踩著榻上去,我與其跟她講一堆書本上的知識,不如讓她每天睡在這種床上,感受傳統的氛圍。如果有一天她出國,睡覺的時候忽然感覺沒那張床就不習慣了,我的教育就成功了。她認的是中國的床,她臨睡前都會想起根在哪兒。


    和兒子交流起中國的古詩時也會特地多說幾句,當他按照作業要求把一首詩背下來,我會額外檢查一步他是否理解這詩裏麵的意思,然後再親自給他開個“小灶”,引導他:“你有沒有發現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多麽凝練,兩個字、一個字就把意思表達清楚了。文言文就代表著中國文化中的簡約、深奧。咱們現在囉嗦半天還說不明白怎麽迴事,是因為表達能力退化了,為什麽呢?你自己想,以前哪怕是狀元和平民百姓說話,老百姓都能聽得懂,但現在一個大學教授要說半天才能說明一個觀點,底下的人還都一知半解。之所以退化,是人自己造成的。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再靠一個人兩個人補救過來,但起碼你要知道有個更高的東西在那兒,你要知道什麽是更加高深的一種文字表達。”我想讓孩子們知道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裏的精華,讓他們引以為傲,走到哪兒都不能丟了這種文化認同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擲地有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星並收藏擲地有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