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璋如不但是中國考古學的奠基者之一和中國考古學泰鬥,也是台灣當代考古工作的奠基者,他的逝世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第一代劃上了一個徹底的句號。


    石璋如一生展現了一個學者的“韌性”,他在70歲以前發表的著作都是單篇的研究,但在70歲以後卻開始發表著作,愈老愈努力,愈有成就。據說,石璋如在生命晚期仍對大陸充滿眷戀,對學術充滿雄心,他在病中的夢話常是安陽、小屯等地名,或是與考古夥伴在田野工作的情形。在後輩學人的眼中,石璋如是一位“一生唯一念”的學者。


    躺在病榻上的石璋如,在夢中經常夢見安陽、小屯的同時,於清醒時分也經常憶起他在大陸走過的山山水水,特別是抗戰八年萬裏流徙越過的高山大川。從他留下的迴憶文章和自述傳記可以看到,盡管後半生託命孤島,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四季如春、花鮮果美的春城昆明,還有那敵機轟炸的悽慘情景;更沒有忘記居住六年之久的四川李莊板栗坳,以及留下了他的生命印記和溫情的山間民居;沒有忘記揚子江盡頭那滔滔江水和滾滾波浪給他帶來的澎湃激情--當然還有那融入他血液中的山野田疇與鄉土人情。就在去世的前三天,石璋如托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存恭,把最新出版的《石璋如先生訪問錄》拿到醫院病床前,用顫抖的手親筆簽名,叮囑該著的訪問者之一陳存恭,務必把這部有大量篇幅記載抗戰時期史語所與自己在長沙、昆明、李莊居住與活動內容的迴憶錄,寄往四川省宜賓市李莊鎮人民政府,以示對這塊土地與人民的感激、懷念、拜謝之情--這是石璋如在臨終前所留下的最後筆跡,也是與祖國大陸最後一次交往的一曲絕響。


    注釋


    1胡適說的所謂“圍剿”一事,是指1961年11月6日,胡適的英文演講《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探討了科學在中國生根,應該如何改革的問題。這篇講演稿由徐元高譯成中文發表後,曾受到台灣學者徐複觀、葉青等人的“圍剿”。同時還有一位叫廖維藩的“立法委員”,竟在“立法院”對胡適講演中的觀點提出了質詢。李濟在講話中舊事重提,並表示胡的講演“其中一些小地方,與我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一樣”。又說:“我感到科學思想在中國生根不成,是最大的問題。經過五十年提倡,今天我們的成績如何?一切科學設備是向外國買來的,學生最後必須出洋去,我們有什麽中文的科學大著作?還比不上日本。我真不敢樂觀,科學不能在這裏生根,就總覺得它是舶來品。”李濟此言,引得胡適不快,他想到自己的觀點遭到社會上無聊之徒的“圍剿”已令人氣憤,想不到連自己人也不贊成,遂有些惱火,後麵的發言就是沖這件舊事而來。


    2關於胡適的死因,台大醫院魏火曜醫師的診斷是:“先生久患心肌阻塞症,因興奮過度,心肌阻塞導致心室震顫。心髒失去了輸送血液的功能,心跳越來越弱,終告不治。”


    3關於李濟的這些主張,據考證最初始於安陽殷墟發掘。李濟到職伊始,就跟董作賓商定,向全體工作人員作了嚴格規定:一切出土物全屬國家財產,考古人員決不購買、收藏古物。這條約定在盜掘古物成風,收藏古物成癖,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勢的特定社會環境下,對保護文物、加強考古人員的自律,以及防止倒賣文物等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遏製作用。對這條規定,李濟除本人身體力行,終生不渝外,還通過他的弟子和年輕的同仁延續下來,成為海峽兩岸考古界、文物博物館界乃至民俗學界一條不成文的鐵律。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蔡元培到胡適-中研院那些人和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嶽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嶽南並收藏從蔡元培到胡適-中研院那些人和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