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君子的常體又是什麽?


    自強。


    荀子說,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於君子“敬其在己者”,小人“慕其在天者”。也就是說,君子最看重的是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尊重自己的不懈努力,從來就不憑空指望自然界的恩賜,這才能天天向上。整天盼著天上掉餡餅,那是小人的想法。


    也許,這就是荀子的生存之道: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奮發圖強;與其聽天由命,不如自力更生。


    這當然很勵誌。


    於是,它在後來便變成了一種民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44


    沒錯,天自為,則人自為;天行健,則人自強。這就是荀子思想的邏輯結論。荀子之後,有《易傳》,有董仲舒,有“天人合一”,都不是偶然的。


    隻不過,這是後話。


    死期就在眼前


    荀子之後,是韓非。


    韓非是荀子的學生。


    雖然生逢亂世,荀子的人生態度總體上是樂觀的。他甚至這樣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製之;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45


    意思很清楚:對於自然界,與其推崇而思慕,順從而讚美,盼望而等待,不如把它當作牛馬來豢養、控製、利用和役使。人,是可以成為世界主人的。


    嗬嗬,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韓非就沒有這麽樂觀。


    在韓非看來,人的生存其實很難。而且,真正難對付的不是天,而是人,尤其是身邊那些居心叵測笑裏藏刀防不勝防的人。因此,每個人的生存都如在叢林。無論貴為王侯,還是賤如蟻民,都如此。


    比如某廚師。


    有一次,晉文公吃飯,膳食官端來的烤肉上卻纏有頭發。文公震怒,叫來廚師說:你想噎死寡人嗎?


    這當然罪無可恕。


    好在那廚師沉得住氣。他磕著頭說,小人該死,死罪有三:刀磨得飛快,卻隻切得開肉,切不斷頭發;用鐵釺穿肉,卻隻看見了肉,沒看見頭發;把肉放在火上烤,卻隻烤熟了肉,沒燒掉頭發。小人真是罪該萬死!


    這就明擺著是有人陷害他了。幸虧文公不糊塗,下令調查,那廚師才算躲過一劫。


    某美女,就沒那麽好運。


    這美女大約是魏襄王送給楚懷王的,楚懷王一見便寵愛有加,王後鄭袖也跟她親如姐妹。鄭袖拿出各種漂亮衣服和奇珍異寶讓她挑,比懷王對她還要好。


    懷王很高興,說鄭袖堪比忠臣孝子。


    美女也很感動,覺得鄭袖真是個好姐姐。


    有一天,美女和鄭袖聊天。


    美女問:姐姐你看我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好?


    鄭袖說:妹妹你真是國色天香,隻是大王不太喜歡你的鼻子。如果遮住鼻子,就更加楚楚動人了。


    於是那美女一見懷王,就以袖掩鼻。


    楚懷王莫名其妙,便問鄭袖:這新來的美人,怎麽見了寡人就捂鼻子?鄭袖裝模作樣地說:臣妾不知。楚懷王一定要她迴答,她這才說:那姑娘嫌王上口臭。


    結果可想而知,這美女從此沒了鼻子。


    倒黴的還有李季。


    李季是燕國人,喜歡旅遊,卻不知太太在家偷情。有一次他提前迴家,卻看見一個陌生男人披頭散發裸奔而出。李季問太太和姬妾:這人是誰?大家都說:沒有人。李季說:難道我活見鬼?大家又都說:正是。


    結果,是李季被澆了一身狗血。46


    這樣的故事,韓非講了很多。但要說明的道理卻隻有一個,那就是人心險惡。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動物。如果不明白這一點,你的死期就在眼前。


    所以,無論君王還是糙民,生存之道都不是也不能是老子的示弱,莊子的逍遙,孔子的中庸,荀子的自強,或者墨子的行俠,孟子的仗義。


    那該是什麽?


    防範。尤其是防範身邊的人。


    這可是一門技術活。因此韓非的書中,便講了大量的方法和案例,比如人臣欺君竊國的“八jian”,人君喪權失位的“十過”。這些都主要是說給王侯們聽的。畢竟,《韓非子》一書可是國王培訓班的教材。


    當然,這些方法和案例都是術,更重要的還是法,即製度。製度從來就不可或缺。有什麽樣的製度,就有什麽樣的文明。周公為華夏文明奠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製度。問題是到戰國,這些製度早已崩潰。那麽,我們應該恢複舊製度,還是建立新製度?


    這又牽涉到對人性的理解。正是在製度和人性這兩個問題上,孟子、荀子和韓非意見分歧。他們的各抒己見和針鋒相對,是諸子的最後爭鳴,也是極其重要的爭鳴。


    那就來看他們怎麽說。


    第六章 製度與人性


    韓非也許不會想到,把他送進監獄的,是老同學李斯。他或許更不會想到,秦王嬴政沒想要他的命,李斯卻送來了毒藥。


    這位深知人心險惡的思想家,一定死不瞑目。


    人是靠不住的


    韓非是被同學害死的。


    他的同學叫李斯。


    李斯和韓非都是荀子的學生,正如龐涓和孫臏都拜在鬼穀先生門下。而且,就像後來李斯嫉妒韓非,龐涓也嫉妒孫臏。其結果,是龐涓設計陷害這位同學,讓他受了臏刑(砍斷雙腳),從此失去本名,叫作孫臏。


    大難不死的孫臏秘密地逃到了齊國,成為齊將田忌的幕僚。公元前341年,孫臏用計大敗魏將龐涓於馬陵,魏太子被俘,龐涓自盡。商鞅見魏國遭此重創,也趁火打劫,在第二年大敗魏公子,逼得魏國遷都大梁。1


    這時的魏君,便正是梁惠王。梁惠王一敗於孫臏,二敗於商鞅。孟子跟他講仁義,他當然聽不進去。


    韓非卻比孫臏慘。


    與孫臏不同,韓非出身韓國王族。可惜當時的韓國已奄奄一息。他的主張,韓王不能用。他的著作,秦王嬴政讀了後卻愛不釋手。於是嬴政發兵猛攻韓國,非得一見韓非不可。韓王恐懼,趕緊派韓非使秦。


    李斯就緊張了。


    這時的李斯,已是嬴政的客卿。他知道自己的才幹比不上韓非,便對嬴政說:此人是韓國公子,會死心塌地幫助秦國嗎?弄不好是韓國的臥底吧?


    嬴政跋扈慣了,不假思索便將韓非下獄。


    其實嬴政並無殺意,李斯卻心狠手辣。他立即派人給韓非送去了毒藥。韓非想對秦王解釋,也不得批準,隻能飲藥而死,終年四十七歲。


    對此,司馬遷很是感慨。司馬遷說,韓非怎麽就不能自救呢?他可是寫過《說難》(說讀如稅)的呀!2


    的確,韓非應該知道人不可靠。


    比如彌子瑕和衛靈公。


    彌子瑕是衛靈公的男寵。兩人好的時候,曾經分吃同一隻桃子,當時那昏君還說:彌子瑕愛我,好東西自己捨不得吃。等到彌子瑕年老色衰,衛靈公的說法卻是:彌子瑕簡直混蛋,把吃剩下的給寡人。


    人,怎麽靠得住?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06:百家爭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06:百家爭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