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言:(心胸坦蕩地)工具機廠不裝床子要它幹什麽?我們不裝床子,上繳不了利潤,市裏辦公費從哪兒出?不蓋房子職工住哪兒?總不能讓他們住露天幹革命吧?
×書記:(又語塞)這個……(忽有所悟)你們以物易物擴大再生產,總不對吧?
宮本言:(不動聲色地)這是市裏讓我們這樣搞的。(書記和老闆聞之一愣)不久前,市委號召大家自籌資金、自搞原材料,自己解決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的困難,我們認為這個指示對,就這麽做了。前些天,市裏還從我們廠調走幾台床子去外地換人防材料哩!難道這也錯了?
×書記:這個……(沒有話說了)
宮本言:請領導指示我們今後怎麽辦?
×書記:(目視×老闆)請老×說說吧!
×老闆:這個……還是請書記指示!
×書記:……
兩位領導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可是宮本言卻斬釘截鐵地說:"如果一定要我表態,我就表這三條:一、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大方向完全正確;二、所加給我們的三頂帽子、八大罪狀,是對一廠的汙衊,我們堅決不承認!我們不但無罪,而且有功;三、今後仍然繼續這樣做!"
麵對宮本言的凜然正氣,兩位大人物啞口無言,隻好悻悻地乘車原路返迴。來迴距離完全相等,但迴程時間卻少得很多,很多……
此處,我們不得不補充一句:當時那位×書記,並非真心想和×老闆一同前去,他的話也多半是違心之言。不過,為尊重曆史真實,隻好如此記錄,誰叫你當時腰杆不硬呢?
宮本言是說話算話的。經過這場針鋒相對的鬥爭後,他一如既往地頑強幹下去。他撤銷了車間革委會,任命了車間主任;將"鬥批改"辦公室,改成"企業整頓辦公室";與此同時,還進行了本廠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從各方麵挖掘潛力,促進生產發展……到一九七五年年底,第一工具機廠的工業總產值和產品產量比一九七二年翻了一番,實現了一廠變兩廠的規劃。
在這一年,鄧小平同誌主持中央工作,全國各條戰線都出現了蓬蓬勃勃的生機。
可是,正當一廠職工和全國人民一道剛剛看見了希望的曙光時,北京那些"左派"大人物又要折騰了:全國又掀起"反擊右傾翻案風",矛頭直指那些一心想為人民造福的人。不久,又是一聲晴天霹靂: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危難的中國失去了中流砥柱!
在全國人民摧心裂魄陷於極大痛苦的日子,宮本言憂心如焚。他在思考祖國的命運、黨的命運、人民的命運、一廠的命運和他個人的命┰恕…他預感到,又一次嚴重考驗的時刻來到了。
果然,報紙上,謊言當真理拍賣;電台上,噪音在逐步升調。鄧小平同誌被誣陷,黑白在顛倒,是非在顛倒……
在齊齊哈爾,也在同聲相應,同氣相投。有人對宮本言發出含沙射影的攻擊;廠內外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蠢蠢欲動;市裏有人要向一廠派工作組,揚言要來動大手術……
黑雲壓城,山雨欲來。
一向樂觀開朗的宮本言,變得沉默了,他那因蹲牛棚糟蹋成疾的眼睛,又紅腫起來……
一天,他和自己一位最知心的戰友圍著工廠轉,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走著、看著。宮本言沉重地交代"後事":"看起來他們這迴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我倒了後,你一定要抓到底;你倒了後,再物色另一個人抓到底;一個一個往下交,別被他們嚇住了!我們走的道是正確的!就是被整死了,遲早也會平反!"
說的人義憤填膺,聽的人熱淚盈眶。
這就是難忘的一九七六年,在中國,兩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對黨、對祖國、對自己的同胞在空前嚴峻考驗中所說的話。
正如大家所知:以後倒下去的不是這些為人民利益而戰鬥的人,而是那幫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的醜類。
清除"四害",普天同慶。"宮大膽"可以更加放開膽子大幹了!在粉碎"四人幫"後的兩年,即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一廠以突出的成績,譽滿機械行業,先後獲得"全國科技先進單位"、"全國機械工業提高產品質量、整頓企業管理標兵"的光榮稱號。而它的帶頭人,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年底,來到了第一重型機器廠。
但是,宮本言治理第一工具機廠有方,對於第一重型機器廠這個出名的"老大難"單位,他能行嗎?
奇怪的沉默
新廠長上任的消息傳出來,像一塊石頭投進大海,掀動了幾圈波紋,隨後就無聲無息了。人們不由又懷疑起來:是不是又像那位未上任的書記那樣:知難而退了?
不過,×車間一位姓曲的老工人卻用自己親身感受的一件事告訴人們:作出這種結論為時尚早。
這裏,得先交代一些背景。
建廠二十多年,一重職工和家屬人數比工廠產品的產量增長速度快得多。和全國的許多工廠一樣,一重好多職工"三世同堂"。一家多口擠在一間十餘平方米的鬥室裏。晚上,父母和孩子常常為搶同一張桌子進行學習而鬧得全家不歡。有的一間單身宿舍住著兩對夫婦,中間以布簾為屏。曾發生過這樣的笑話:一天晚上,兩對夫婦中的一位男工值夜班,另一對的女方恰好需要加班。可是如果他們按時走開,室內就剩下孤男寡女……十年"戰鬥洗禮"之後,雙方都不相信今天還會有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所以,誰也沒去上班。
</br>
×書記:(又語塞)這個……(忽有所悟)你們以物易物擴大再生產,總不對吧?
宮本言:(不動聲色地)這是市裏讓我們這樣搞的。(書記和老闆聞之一愣)不久前,市委號召大家自籌資金、自搞原材料,自己解決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的困難,我們認為這個指示對,就這麽做了。前些天,市裏還從我們廠調走幾台床子去外地換人防材料哩!難道這也錯了?
×書記:這個……(沒有話說了)
宮本言:請領導指示我們今後怎麽辦?
×書記:(目視×老闆)請老×說說吧!
×老闆:這個……還是請書記指示!
×書記:……
兩位領導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可是宮本言卻斬釘截鐵地說:"如果一定要我表態,我就表這三條:一、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大方向完全正確;二、所加給我們的三頂帽子、八大罪狀,是對一廠的汙衊,我們堅決不承認!我們不但無罪,而且有功;三、今後仍然繼續這樣做!"
麵對宮本言的凜然正氣,兩位大人物啞口無言,隻好悻悻地乘車原路返迴。來迴距離完全相等,但迴程時間卻少得很多,很多……
此處,我們不得不補充一句:當時那位×書記,並非真心想和×老闆一同前去,他的話也多半是違心之言。不過,為尊重曆史真實,隻好如此記錄,誰叫你當時腰杆不硬呢?
宮本言是說話算話的。經過這場針鋒相對的鬥爭後,他一如既往地頑強幹下去。他撤銷了車間革委會,任命了車間主任;將"鬥批改"辦公室,改成"企業整頓辦公室";與此同時,還進行了本廠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從各方麵挖掘潛力,促進生產發展……到一九七五年年底,第一工具機廠的工業總產值和產品產量比一九七二年翻了一番,實現了一廠變兩廠的規劃。
在這一年,鄧小平同誌主持中央工作,全國各條戰線都出現了蓬蓬勃勃的生機。
可是,正當一廠職工和全國人民一道剛剛看見了希望的曙光時,北京那些"左派"大人物又要折騰了:全國又掀起"反擊右傾翻案風",矛頭直指那些一心想為人民造福的人。不久,又是一聲晴天霹靂: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危難的中國失去了中流砥柱!
在全國人民摧心裂魄陷於極大痛苦的日子,宮本言憂心如焚。他在思考祖國的命運、黨的命運、人民的命運、一廠的命運和他個人的命┰恕…他預感到,又一次嚴重考驗的時刻來到了。
果然,報紙上,謊言當真理拍賣;電台上,噪音在逐步升調。鄧小平同誌被誣陷,黑白在顛倒,是非在顛倒……
在齊齊哈爾,也在同聲相應,同氣相投。有人對宮本言發出含沙射影的攻擊;廠內外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蠢蠢欲動;市裏有人要向一廠派工作組,揚言要來動大手術……
黑雲壓城,山雨欲來。
一向樂觀開朗的宮本言,變得沉默了,他那因蹲牛棚糟蹋成疾的眼睛,又紅腫起來……
一天,他和自己一位最知心的戰友圍著工廠轉,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走著、看著。宮本言沉重地交代"後事":"看起來他們這迴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我倒了後,你一定要抓到底;你倒了後,再物色另一個人抓到底;一個一個往下交,別被他們嚇住了!我們走的道是正確的!就是被整死了,遲早也會平反!"
說的人義憤填膺,聽的人熱淚盈眶。
這就是難忘的一九七六年,在中國,兩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對黨、對祖國、對自己的同胞在空前嚴峻考驗中所說的話。
正如大家所知:以後倒下去的不是這些為人民利益而戰鬥的人,而是那幫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的醜類。
清除"四害",普天同慶。"宮大膽"可以更加放開膽子大幹了!在粉碎"四人幫"後的兩年,即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一廠以突出的成績,譽滿機械行業,先後獲得"全國科技先進單位"、"全國機械工業提高產品質量、整頓企業管理標兵"的光榮稱號。而它的帶頭人,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年底,來到了第一重型機器廠。
但是,宮本言治理第一工具機廠有方,對於第一重型機器廠這個出名的"老大難"單位,他能行嗎?
奇怪的沉默
新廠長上任的消息傳出來,像一塊石頭投進大海,掀動了幾圈波紋,隨後就無聲無息了。人們不由又懷疑起來:是不是又像那位未上任的書記那樣:知難而退了?
不過,×車間一位姓曲的老工人卻用自己親身感受的一件事告訴人們:作出這種結論為時尚早。
這裏,得先交代一些背景。
建廠二十多年,一重職工和家屬人數比工廠產品的產量增長速度快得多。和全國的許多工廠一樣,一重好多職工"三世同堂"。一家多口擠在一間十餘平方米的鬥室裏。晚上,父母和孩子常常為搶同一張桌子進行學習而鬧得全家不歡。有的一間單身宿舍住著兩對夫婦,中間以布簾為屏。曾發生過這樣的笑話:一天晚上,兩對夫婦中的一位男工值夜班,另一對的女方恰好需要加班。可是如果他們按時走開,室內就剩下孤男寡女……十年"戰鬥洗禮"之後,雙方都不相信今天還會有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所以,誰也沒去上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