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惹您傷心了”,她強作笑臉說,“這一打岔又打出個梳頭劉來了,還是書歸正傳,說老太後的事吧”!


    [上一頁][下一頁]


    匆忙的早晨(1)


    前麵我屢次談過,我們的談話是斷斷續續、枝枝節節地漫談。記憶好像是一片兒水膠,把那些片紙碎屑粘合在一起,但這片水膠現今已經老化,快要失效了,因此所記敘的當然會瑣碎、零亂、不連貫,給讀者帶來了不愉快。力不從心,我自己也深深感到內疚。不過說也無益,因為記憶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黯淡了。


    “還是敘說老太後的事吧”,她沉默了好長的一會兒,才接著說。“我上次很想把老太後‘叫起’以前的事,大概給您說說,誰知您橫插一槓子,什麽唐啦、漢啦的幾大套,我也沒法答茬。現在我想想,接茬給您往下說。”她半開玩笑半責備我。她永遠是這樣,帶著笑臉去責備人,顯得有禮貌而讓人聽了又舒服。我趕緊陪禮說:“再也不打攪您了。”和上等的旗下人相處,時常感到一種麻煩,就是他們禮節上的講究太多,日子長了使人有種厭煩的感覺,可是他們反倒認為隻有上等人才能講究禮貌,這個界限是很不容易打破的。閑話還是少說,靜聽她的敘述吧。


    “在給太後梳頭的同時,侍寢的已經讓司帳司衾的兩個宮女整理好床上的一切,退出寢宮,隻有伺候梳頭的宮女捧著梳頭匣子在旁邊侍立。外麵更衣間裏管服飾的宮女此時已經準備好當時當今的服裝鞋襪。梳完頭以後,老太後重新描眉毛抿刷鬢角,敷粉擦紅。60多歲的老寡婦,一點也不歇心,我們都覺著有點過分。當老太後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地照鏡子時,侍寢的總要左誇右贊,哄老太後高興。這種佛見喜的活兒,永遠是侍寢的人包幹的,旁人挨不上邊兒。老太後站起來必定要把兩隻腳比齊了,看看鞋襪(綾子做的襪子,中間有條線要對好鞋口)正不正,然後方輕盈盈地走出來。這時侍寢的宮女把寢室的窗簾一打,在廊子外頭眼睛早就緊盯著窗簾的李蓮(連)英、崔玉貴(桂)、張福等,像得到一聲號令一樣,在廊子的滴水底下,一齊跪在台階上,用男不男女不女的雞嗓子,高聲喊著:‘老佛爺吉祥!’老太後春風滿麵,容光煥發,笑盈盈地接見他們,有時特別給他們臉,還走到中間正座上接受他們的朝見。這都是侍寢的打窗簾給暗號的功勞,起床伊始就來個碰頭彩。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李蓮英他們從不得罪儲秀宮的宮女子,因為我們都是一窩裏的,彼此都要有照應。


    “這時我這個敬煙的就是個大忙人了。前麵已經說過,老太後不吸關東煙,吸水煙,到我手的是一兩一包的小綠包。金黃色的菸絲,聞著有股香氣味,也有些辛辣味,但不濃,絲很長,撚在手上比較柔軟。太後習慣是左邊含菸嘴,所以我必須站在左方,站的距離大約離太後兩塊方磚左右,把煙裝好後,用右手托著菸袋,輕輕把菸嘴送到太後嘴邊(輕易不跪著遞煙)。我左手把煙眉子一晃動,用手攏著明火的煙眉子點菸。說起來簡單,但這樣用左手幹活的習慣,不經過多次苦練是不行的。”


    “我不是向您誇口”,她顯然有些激動了,匆忙地由暖壺裏倒了一杯開水,用右手托著說,“我60多歲的人了,手腳都不靈活了,可我挨打受罵的這點功夫,始終也扔不下。您請看。”她托著一茶杯熱開水在右掌心上,足足有四五分鍾,紋絲不動。同時用左手取東西,喝茶,眼光左顧右盼,右手始終不抖不顫。“姑姑的話,我記一輩子,紙眉子是明火,如果火星子燒了太後的衣服,出去(宮裏把拉出去說成出去)就許是打死。我端著熱水杯,練功有半年多,才許可我當差。如果左手一晃煙眉子,火苗子亂跳,心裏再一撲鼕,右手亂動,菸袋嘴就會在老太後的口裏打滑溜。您知道‘伴君如伴虎’,我們天天提心弔膽,小命離著閻王爺隻隔一層窗戶紙啊!”她說著說著眼圈已經紅潤了。她是個多情善感的人,想起過去,不由得傷起心來。我隻能靜靜地聽著,根本沒有話來安慰她。


    她繼續說:“瞧吧!隻要老太後臉一沉,掌事的姑姑發覺你手腳不利落,下去不問青紅皂白,這頓藤條麵是鐵定吃上了。宮廷裏沒有訓話,一是罰,二是打,三是殺,永遠拿把子說話。”她沉靜一會兒說:“我說這些又離板了,還是接著說老太後的事吧!”


    “吸了兩管煙以後,老張太監的奶茶就獻上來了。老太後最習慣喝人奶和牛奶。宮裏的早點還保留東北人的習慣,喝奶子要對茶,叫奶茶。奶茶不由禦茶房供應,由儲秀宮的小茶爐供應,一來近,二來張太監幹淨可靠。就在這同時,壽膳房要敬早膳,有各種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紅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也有八寶蓮子粥;有各種的茶湯,如杏仁茶、鮮豆漿、牛骨髓茶湯等。用大提盒蓋好,外罩黃雲龍套,俗稱包袱。這該李蓮英獻殷勤了。他守在寢宮門口裏,崔玉貴站在寢宮門口外,張福站在老太後桌旁。崔玉貴先接過太監的包袱,傳遞給李蓮英,再由張福解開包袱,由李蓮英捧到太後麵前。宮裏有個特別嚴的規矩,不當太後的麵食盒是絕對不許打開的。太後坐在明間有條山炕的地方,坐東麵西,擺上炕桌,地下抬過一張花梨木茶幾,這個茶幾和炕桌不高不矮正合適。食盒裏有二十幾樣早點。除去前麵說的之外,還有八珍粥、雞絲粥,有麻醬燒餅、油蘇燒餅、白馬蹄、蘿蔔絲餅、清油餅、焦圈、糖包、糖餅,也有清真的炸糹散子、炸迴頭,有豆製品的素什錦,也有滷製品,如滷鴨肝、滷雞脯等等。


    [上一頁][下一頁]


    匆忙的早晨(2)


    “吃過早點,漱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煙,然後宮女們把太後請到更衣室。太後換上蓮花底滿是珍珠的鳳履,戴上兩把頭的鳳冠,兩旁綴上珍珠串的絡子,戴上應時當令的宮花,披上彩鳳的鳳帔。這時李蓮英就忙著指揮一切了。轎子抬到儲秀宮門口,我把上朝專用的小輕便的水菸袋交給李蓮英捧著。太後上了轎,左邊是宮廷總管太監李蓮英,右邊是內廷迴事太監崔玉貴;一個手捧著水菸袋,一個手捧著綠頭簽(即叫起的名單)膳牌,兩個緊扶著轎杆,後隨著一群護衛,前唿後擁地上朝去了。也許上幹清宮(輕易不上幹清宮,除非召見封疆勛吏),多半上養心殿,宮廷的術語名之為‘叫起’。


    “老太後一啟駕,儲秀宮裏就大忙特忙了,該當差的全都‘出籠’了。掌班的姑姑往宮門口一站,真是大將軍八麵威風,眼珠子亂轉,盯緊了人們。掃院子的、擦玻璃的、收拾遊廊的、擦抹屋裏屋外陳設的,裏裏外外全都是人,但各有分工,絲毫不亂,而且動作有節奏,沒有一個人敢說閑話,都要搶在‘叫起’這段時間裏,把儲秀宮收拾得一幹二淨。”


    [上一頁][下一頁]


    手紙和官房(1)


    “叫起大概要用一個時辰上下(約兩個小時)。迴來時,轎子緩緩地走著,太監們按照等級,整齊、嚴肅地擁簇著,仍是左邊李蓮英,一手捧著水菸袋,一手扶著轎杆;右邊是崔玉貴。這是老太後的兩個近侍。‘叫起’一下來,李蓮英就打發小太監先報信來了,掌事兒的把右手兩手指在左手的掌心清脆地一拍,臨近的宮女挨次序傳遞下去。大家心照不宣,緊張地工作著,一不嘀嘀咕咕,二不擠眉弄眼。一轉眼,該退避的人退淨了,剩下的就是該當差的人了。那種鴉雀無聲的規矩,真讓你佩服。”她屢次談到儲秀宮有一股儲秀宮的味兒,這大概也是其中的一種吧!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宮女談往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易並收藏宮女談往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