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06
06
嘉慶帝恪盡孝道,已三十八歲的他,對父親既崇拜、畏懼而同時又充滿了滿腔的依戀、滿腔的愛。他時刻照顧著幹隆帝的一切,飲食起居無不—一過問。兒子的孝道對幹隆帝來說更是一種欣慰,一種傳位得人的欣慰,雖然由於他對權力本能的近乎變態的占有欲時刻使他對顒琰抱著警惕。
和珅更不情願幹隆死去,雖然他快意於福康安的病逝,當他看到幹隆帝因福康安的去世而幾近崩潰時,既懷著對福康安的嫉妒又深恐幹隆有什麽閃失,總是拿一切高興的事安慰他——特別是編造一些前線征匪的勝利來安慰他。這一著果然靈驗,現在幹隆帝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白蓮教亂了。
圓明園的問津堂是三間非常簡樸的房屋,“問津”二字是雍正帝的手書,幹隆又為此屋題寫了“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對聯。幹隆站在問津堂裏,仁立窗前,遙望西南方,麵對一個個勝利的捷報,他也感到疑惑。既然官軍節節勝利,為何又要從東北、從西北、從蒙古抽調軍隊?為什麽一天天地增加著軍晌?他似乎意識到了官軍的無能,但是他又不願承認這一點。難道官軍還能收拾不了那幾個草寇?大小金川、國疆、林爽文、安南、緬甸、廓爾喀、他都—一地征服了,這幾個教匪難道還能跳出他的鐵掌?他寧願相信官軍的勝利,他寧願相信他的帝國是多麽強大,那些教匪隻不過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猛然間,他覺得自己頭昏,身體像是要飄起來。正月裏宴遊不斷,他常有這種感覺。此時,也許是在窗前站得久了,才使他這樣。嘉慶帝看他有點搖晃,急忙扶住他,於是太上皇在嘉慶帝的攙扶下坐在軟榻上,軟榻放在門內的廳間,幹隆往門外望去,眼前的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模糊不清,西南方向更是一片迷濛。他盡目力望去,想看得真切。但是,不僅陝甘、河南、湖廣、四川在他的腦海裏是一片空白,而且,這圓明園、他的帝宮紫禁城在他的腦海裏也沒有了輪廓。幹隆帝到底還是感到有點疲倦了,近來,他經常這樣,早朝以後便覺得四肢無力,連扭動一下頭都顯得困難。他終於躺了下來,命和珅來見他。
和珅到了以後,見太上皇麵南躺在榻上,皇上西向坐在一個小機上。和珅麵對太上皇,跪著說道:“奴才和珅叩見太上皇。”太上皇也不吭聲,隻閉目在那裏好像睡著了一樣,和珅跪在那裏好久時間,忽然似乎有什麽響聲,和珅把頭抬起來,看太上皇雙唇不住的翕張,喃喃似有所語。嘉慶帝極盡耳力諦聽,最終也沒聽清一個字。又過了好久時間,忽然,太上皇猛地睜開眼睛道:
“其人何姓名?”
和珅應聲對日:“齊王氏,徐天德。”幹隆聽罷,複又閉目,口中又喃喃不絕,半個時反過去了,太上皇才睜開雙目,讓和珅出去,再不說一句話。嘉慶帝驚愕無比。
嘉慶帝尾隨和珅出來,到了無人處,向和珅道:“相公,剛才召對時,太上皇說的是什麽?相公迴答那兩個匪首又是什麽意思?”
和珅對曰:“太上皇所誦念的,是西域秘密咒。誦念此咒,他們討厭憎恨的人就會無病無疾而死,要麽就有奇災橫禍。奴才聽太上皇念這種咒語,知道他所咒的必定是教匪悍酋,故竟以二人姓名對也。”
嘉慶帝聽了他的話,內心又是一陣驚駭:和珅怎麽竟知道這種邪術?和珅竟然這樣了解太上皇,幾乎與太上皇心意相通!
當和珅仍快意於福康安的亡逝的時候,突然傳來和琳在征苗前線染瘴而亡的噩耗。猶如幹隆失去福康安一樣,和珅失去了和琳,精神近於崩潰。福長安悲慟異常,就是福康安去世時他也沒有流過這樣多的眼淚,他終日陪著和珅安慰他,並替和珅為和琳辦理後事。
嘉慶帝在這種情況下才得以了解軍隊的實情。
永保本是軍機章京,是和珅一手提拔起來的,被委任為諸路軍馬的統帥後,其軍隊在諸路剿匪軍隊中實力也最強。但是他知道,隻要能送給和珅金銀,無論多麽貽誤戰機也是不妨的,何況他到軍隊去的目的就是要借征匪而撈一把。於是他在軍中蓄養優伶,每日裏隻知歌舞淫樂,那手下的人也是拿賊不行,劫掠民財民女卻個個是好手。
永保這路軍主剿王聰兒和姚之富率領的襄陽義軍,王聰兒帶著隊伍不走大路,隻行山間,不攻城市,隻在鄉村,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攪得永保暈頭轉向,要不是天下大雨,江水猛漲,義軍差點兒攻下武昌。王聰兒撤出武昌城下後,朝廷命水保截住,不料水保隻會尾追,不懂迎擊,更不懂如何包圍堵截。結果襄陽義軍從湖北橫掃河南又轉戰山西,轉眼間複又迴師湖北,永保隻能捉住義軍的影子了。
永保如此,其他各路帶兵大員也是這樣,湖廣總督畢沅,人稱“華不管”,專會在無教匪的地方紮寨,敵來他跑,敵走他追。其餘如景安、福寧、秦承恩等也大同小異,隻知貪財婪餉,縱部下姦淫掠擄,坐酒肆,嫖妓女,無所不為。
嘉慶帝大怒,立即下詔逮捕了永保,正要處置畢沅的時候,畢沅卻在軍中病逝,嘉慶帝也不再追究,對於其他諸將,嘉慶帝下旨嚴厲痛責道:
“去年邪教起長陽,未幾及襄鄖,未幾及已東舊州,未幾四川達州繼起。至襄陽一賊,始則由湖北擾河南,繼且由河南入陝西。若不亟行掃蕩,非但圭師廉餉,且多一日蹂躪,即多一日瘡痍。各將軍督撫大臣,身在行間,何貿無區畫?若謂事權不一,則原以襄陽一路貴水保、畢沅,達州一路責宜綿,山西管責景安;若言兵餉不敷,已先後調禁旅及鄰省兵數萬,且撥解軍餉及部帑不下二千餘萬。昔日明季流寇橫行,皆由閉宦朋黨、文恬武嬉,橫徵暴斂,厲民釀患。今則紀綱肅清,勤求民隱,每遇水旱,不惜多方賑恤,且善免天下錢糧五次,善免漕糧三次,蠲免積逋,不下億萬萬。此次邪匪誘煽,不過烏合亂民,若不指日肅清,何以莫九寓而服四夷?其令宜綿、惠齡、額勒登保等,各奏用兵方略及刻期何日平賊,並賊氛所及州縣若幹,難民歸複若幹,瘡痰較重,共十公主分之幾,善籌恤以聞。欽此。”
</br>
06
嘉慶帝恪盡孝道,已三十八歲的他,對父親既崇拜、畏懼而同時又充滿了滿腔的依戀、滿腔的愛。他時刻照顧著幹隆帝的一切,飲食起居無不—一過問。兒子的孝道對幹隆帝來說更是一種欣慰,一種傳位得人的欣慰,雖然由於他對權力本能的近乎變態的占有欲時刻使他對顒琰抱著警惕。
和珅更不情願幹隆死去,雖然他快意於福康安的病逝,當他看到幹隆帝因福康安的去世而幾近崩潰時,既懷著對福康安的嫉妒又深恐幹隆有什麽閃失,總是拿一切高興的事安慰他——特別是編造一些前線征匪的勝利來安慰他。這一著果然靈驗,現在幹隆帝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白蓮教亂了。
圓明園的問津堂是三間非常簡樸的房屋,“問津”二字是雍正帝的手書,幹隆又為此屋題寫了“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對聯。幹隆站在問津堂裏,仁立窗前,遙望西南方,麵對一個個勝利的捷報,他也感到疑惑。既然官軍節節勝利,為何又要從東北、從西北、從蒙古抽調軍隊?為什麽一天天地增加著軍晌?他似乎意識到了官軍的無能,但是他又不願承認這一點。難道官軍還能收拾不了那幾個草寇?大小金川、國疆、林爽文、安南、緬甸、廓爾喀、他都—一地征服了,這幾個教匪難道還能跳出他的鐵掌?他寧願相信官軍的勝利,他寧願相信他的帝國是多麽強大,那些教匪隻不過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猛然間,他覺得自己頭昏,身體像是要飄起來。正月裏宴遊不斷,他常有這種感覺。此時,也許是在窗前站得久了,才使他這樣。嘉慶帝看他有點搖晃,急忙扶住他,於是太上皇在嘉慶帝的攙扶下坐在軟榻上,軟榻放在門內的廳間,幹隆往門外望去,眼前的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模糊不清,西南方向更是一片迷濛。他盡目力望去,想看得真切。但是,不僅陝甘、河南、湖廣、四川在他的腦海裏是一片空白,而且,這圓明園、他的帝宮紫禁城在他的腦海裏也沒有了輪廓。幹隆帝到底還是感到有點疲倦了,近來,他經常這樣,早朝以後便覺得四肢無力,連扭動一下頭都顯得困難。他終於躺了下來,命和珅來見他。
和珅到了以後,見太上皇麵南躺在榻上,皇上西向坐在一個小機上。和珅麵對太上皇,跪著說道:“奴才和珅叩見太上皇。”太上皇也不吭聲,隻閉目在那裏好像睡著了一樣,和珅跪在那裏好久時間,忽然似乎有什麽響聲,和珅把頭抬起來,看太上皇雙唇不住的翕張,喃喃似有所語。嘉慶帝極盡耳力諦聽,最終也沒聽清一個字。又過了好久時間,忽然,太上皇猛地睜開眼睛道:
“其人何姓名?”
和珅應聲對日:“齊王氏,徐天德。”幹隆聽罷,複又閉目,口中又喃喃不絕,半個時反過去了,太上皇才睜開雙目,讓和珅出去,再不說一句話。嘉慶帝驚愕無比。
嘉慶帝尾隨和珅出來,到了無人處,向和珅道:“相公,剛才召對時,太上皇說的是什麽?相公迴答那兩個匪首又是什麽意思?”
和珅對曰:“太上皇所誦念的,是西域秘密咒。誦念此咒,他們討厭憎恨的人就會無病無疾而死,要麽就有奇災橫禍。奴才聽太上皇念這種咒語,知道他所咒的必定是教匪悍酋,故竟以二人姓名對也。”
嘉慶帝聽了他的話,內心又是一陣驚駭:和珅怎麽竟知道這種邪術?和珅竟然這樣了解太上皇,幾乎與太上皇心意相通!
當和珅仍快意於福康安的亡逝的時候,突然傳來和琳在征苗前線染瘴而亡的噩耗。猶如幹隆失去福康安一樣,和珅失去了和琳,精神近於崩潰。福長安悲慟異常,就是福康安去世時他也沒有流過這樣多的眼淚,他終日陪著和珅安慰他,並替和珅為和琳辦理後事。
嘉慶帝在這種情況下才得以了解軍隊的實情。
永保本是軍機章京,是和珅一手提拔起來的,被委任為諸路軍馬的統帥後,其軍隊在諸路剿匪軍隊中實力也最強。但是他知道,隻要能送給和珅金銀,無論多麽貽誤戰機也是不妨的,何況他到軍隊去的目的就是要借征匪而撈一把。於是他在軍中蓄養優伶,每日裏隻知歌舞淫樂,那手下的人也是拿賊不行,劫掠民財民女卻個個是好手。
永保這路軍主剿王聰兒和姚之富率領的襄陽義軍,王聰兒帶著隊伍不走大路,隻行山間,不攻城市,隻在鄉村,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攪得永保暈頭轉向,要不是天下大雨,江水猛漲,義軍差點兒攻下武昌。王聰兒撤出武昌城下後,朝廷命水保截住,不料水保隻會尾追,不懂迎擊,更不懂如何包圍堵截。結果襄陽義軍從湖北橫掃河南又轉戰山西,轉眼間複又迴師湖北,永保隻能捉住義軍的影子了。
永保如此,其他各路帶兵大員也是這樣,湖廣總督畢沅,人稱“華不管”,專會在無教匪的地方紮寨,敵來他跑,敵走他追。其餘如景安、福寧、秦承恩等也大同小異,隻知貪財婪餉,縱部下姦淫掠擄,坐酒肆,嫖妓女,無所不為。
嘉慶帝大怒,立即下詔逮捕了永保,正要處置畢沅的時候,畢沅卻在軍中病逝,嘉慶帝也不再追究,對於其他諸將,嘉慶帝下旨嚴厲痛責道:
“去年邪教起長陽,未幾及襄鄖,未幾及已東舊州,未幾四川達州繼起。至襄陽一賊,始則由湖北擾河南,繼且由河南入陝西。若不亟行掃蕩,非但圭師廉餉,且多一日蹂躪,即多一日瘡痍。各將軍督撫大臣,身在行間,何貿無區畫?若謂事權不一,則原以襄陽一路貴水保、畢沅,達州一路責宜綿,山西管責景安;若言兵餉不敷,已先後調禁旅及鄰省兵數萬,且撥解軍餉及部帑不下二千餘萬。昔日明季流寇橫行,皆由閉宦朋黨、文恬武嬉,橫徵暴斂,厲民釀患。今則紀綱肅清,勤求民隱,每遇水旱,不惜多方賑恤,且善免天下錢糧五次,善免漕糧三次,蠲免積逋,不下億萬萬。此次邪匪誘煽,不過烏合亂民,若不指日肅清,何以莫九寓而服四夷?其令宜綿、惠齡、額勒登保等,各奏用兵方略及刻期何日平賊,並賊氛所及州縣若幹,難民歸複若幹,瘡痰較重,共十公主分之幾,善籌恤以聞。欽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