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到恩師房中,見他伏案而臥,連叫幾聲,他沒有答應。我心中詫異,把他扶起一看,大吃一驚——恩師顯然是中了毒,麵目青黑,口角流血,已無氣息。正在我驚慌無措之時,劉三進來,大叫著說是我毒死了恩師,說著就去報官。當時也是我命不該絕,恰好父親來到城裏,見此情況,忙道:‘快逃命吧,刻不容緩。’於是我帶著內人,坐進父親趕來的馬車,狂奔出城,直逃到山中,連家也不敢迴,如今在這裏已呆了二年了。”
永琰道:“家中的事有消息嗎?”
一直沉默的李文敬,早已淚流滿麵,道:“逃到這裏的一年之後,我曾扮成要飯的,抹黑了臉,潛迴去一次。家中男人都被斬首,女人全都被賣,地被官賣,實際上是被劉寶杞低價賣了出去。莊人也受連累,或被屈死,或被流放,或淪為家奴。我們活在這裏,生不如死。”父子二人嗚嗚咽咽,泣不成聲。
永琰正色道:“你父子既是莊主,又是讀書之人,為什麽隻是潛藏而不上告?”
劉文敬道:“客人有所不知,這劉寶杞是唿圖的親弟弟,誰能告得倒他?”
永琰問道:“唿圖是誰?”
李文敬道:“看來金老爺乃是埋首讀書的書生,老爺既是北京人,就應該知道唿圖是和珅的一個太監,是和珅的內管家。劉寶杞謀我的土地,實際上就是獻給和珅的。”
“和珅竟幹這種勾當?”
“看來金爺確是不出書房,就老兒所知,和珅在北京周圍的幾個縣都有土地,在京城中也有幾十家鋪店,他收取的租稅,他做的生意,恐怕是天下無人能比的了。”
永琰臉色慘白,再也不說一句話。
福安道:“我看你們見到我們時的那種駭異神情,恐怕還另有原因吧。”
李明東道:“這些天來,衙門裏的人不斷來山中搜捕,搜捕那些不堪苛捐雜稅逃到深山裏的人。”
永琰道:“捐稅有這樣繁重嗎?”
李明東道:“金爺有所不知,這些年來,朝廷接連用兵,皇上到處巡遊,賦稅自然增多;地方官吏又巧立名目,增稅派捐,中飽私囊,百姓哪堪重負啊!”
第二日,永琰渾身如散了一樣,疼痛不已,於是在李文敬家中又呆了一天,這才告辭離去。待四人走遠了,李文敬道:“明東,你看出這四人的身份了嗎?”明東道:“我看他們不是壞人。”李文敬道:“那金少爺的氣質威風,絕不是京城中一般人家可比的。”李明東道:“那三個手下,也絕非等閑之輩。”
永琰一行經過靈丘而不入,過五台山也來不及賞那風景,拜謁寺廟,便急匆匆地向前趕路。這一日走出五台山,來到忻州城旁,福安道:“金爺,我們該進城裏去換換衣鞋,再買一些其他的東西。”
四人來到忻州城裏,進了一個酒家,飯罷拿出銀子,小二咬了咬,又看了看,喜道:“竟是真銀純銀呢。”櫃檯裏的先生也是左看右看,左咬右咬,看罷咬罷,喜不自禁。永琰看這二人的舉動感到挺奇怪,便走到帳房那裏說道:“這裏假銀子多嗎?”小二和先生立即正色道:“這位客官怎能這麽胡說八道,這朗朗幹坤,光明世界,哪裏會有假?”永琰心內疑惑不已,明明聽他們說“竟是真的純的”,那不是說必有許多假的不純的嗎?
永琰對福安道:“我們就住在這裏吧。”
福安到帳房那裏交了銀子,要了上等的房間,帳房先生又情不自禁的看了又看,歡喜一番。
永琰一行上樓,剛到走廊,見一個商人走近前來道:“這位爺看樣子是外地來的。”他看著永琰道,“看你這書生,並沒有出過門,不懂得這世上的事呢。”永琰道:“我怎的不懂?”那商人道:“你是京城口音,又帶著兩個高大的隨從和一個玲瓏八麵的管家,想必是個貴公子哥兒,並沒有出過門。現在全國各處,暗探極多,專探有對朝廷不滿的言行,故小二與先生見你們陌生人決不敢胡說。”永琰道:“適才見那小二帳房的神情,似乎市上有假銀子不成?”那商人道:“我見你言語真誠透著天真,不像是做作的,故才敢與你說這番話,你果然是個不懂事的書生。天下的銀子,假的極多,隻是這裏靠近大同,假的更多,極難見到真的純的。”永琰問他道:“你說這裏靠近大同,假的更多,這卻又是為何?”那商人道:“我們快進去說話,這裏不方便。”於是幾人進了房間,那商人道:“你知道大同的府尹是誰嗎?”永琰道:“我哪裏能知道?”商人道:“這大同的知府是和神的親母舅,開了銀廠和錫廠,那銀子哪還能不假?別說是市上流通的,就是交給朝廷的、國庫裏的,那成色也大打折扣。”永琰道:“據你說來,這假銀子遍布天下了?”那商人道:“現在天下哪有不假的東西?一切都是假的。”那商人是個逞能的人,越說越起勁。這一席話說得永琰毛骨聳然。
當夜,永琰哪裏能睡著覺!
永琰一行出了忻州,翻過呂梁山過陝西而來到甘肅,滿眼所見都是哀鴻遍地,民不聊生,其悽慘的景況更是超過山西。永琰的心情越來越沉重,再也沒有什麽心思去敲石頭尋“木魚石”,而是一路察訪民情起來。
</br>
永琰道:“家中的事有消息嗎?”
一直沉默的李文敬,早已淚流滿麵,道:“逃到這裏的一年之後,我曾扮成要飯的,抹黑了臉,潛迴去一次。家中男人都被斬首,女人全都被賣,地被官賣,實際上是被劉寶杞低價賣了出去。莊人也受連累,或被屈死,或被流放,或淪為家奴。我們活在這裏,生不如死。”父子二人嗚嗚咽咽,泣不成聲。
永琰正色道:“你父子既是莊主,又是讀書之人,為什麽隻是潛藏而不上告?”
劉文敬道:“客人有所不知,這劉寶杞是唿圖的親弟弟,誰能告得倒他?”
永琰問道:“唿圖是誰?”
李文敬道:“看來金老爺乃是埋首讀書的書生,老爺既是北京人,就應該知道唿圖是和珅的一個太監,是和珅的內管家。劉寶杞謀我的土地,實際上就是獻給和珅的。”
“和珅竟幹這種勾當?”
“看來金爺確是不出書房,就老兒所知,和珅在北京周圍的幾個縣都有土地,在京城中也有幾十家鋪店,他收取的租稅,他做的生意,恐怕是天下無人能比的了。”
永琰臉色慘白,再也不說一句話。
福安道:“我看你們見到我們時的那種駭異神情,恐怕還另有原因吧。”
李明東道:“這些天來,衙門裏的人不斷來山中搜捕,搜捕那些不堪苛捐雜稅逃到深山裏的人。”
永琰道:“捐稅有這樣繁重嗎?”
李明東道:“金爺有所不知,這些年來,朝廷接連用兵,皇上到處巡遊,賦稅自然增多;地方官吏又巧立名目,增稅派捐,中飽私囊,百姓哪堪重負啊!”
第二日,永琰渾身如散了一樣,疼痛不已,於是在李文敬家中又呆了一天,這才告辭離去。待四人走遠了,李文敬道:“明東,你看出這四人的身份了嗎?”明東道:“我看他們不是壞人。”李文敬道:“那金少爺的氣質威風,絕不是京城中一般人家可比的。”李明東道:“那三個手下,也絕非等閑之輩。”
永琰一行經過靈丘而不入,過五台山也來不及賞那風景,拜謁寺廟,便急匆匆地向前趕路。這一日走出五台山,來到忻州城旁,福安道:“金爺,我們該進城裏去換換衣鞋,再買一些其他的東西。”
四人來到忻州城裏,進了一個酒家,飯罷拿出銀子,小二咬了咬,又看了看,喜道:“竟是真銀純銀呢。”櫃檯裏的先生也是左看右看,左咬右咬,看罷咬罷,喜不自禁。永琰看這二人的舉動感到挺奇怪,便走到帳房那裏說道:“這裏假銀子多嗎?”小二和先生立即正色道:“這位客官怎能這麽胡說八道,這朗朗幹坤,光明世界,哪裏會有假?”永琰心內疑惑不已,明明聽他們說“竟是真的純的”,那不是說必有許多假的不純的嗎?
永琰對福安道:“我們就住在這裏吧。”
福安到帳房那裏交了銀子,要了上等的房間,帳房先生又情不自禁的看了又看,歡喜一番。
永琰一行上樓,剛到走廊,見一個商人走近前來道:“這位爺看樣子是外地來的。”他看著永琰道,“看你這書生,並沒有出過門,不懂得這世上的事呢。”永琰道:“我怎的不懂?”那商人道:“你是京城口音,又帶著兩個高大的隨從和一個玲瓏八麵的管家,想必是個貴公子哥兒,並沒有出過門。現在全國各處,暗探極多,專探有對朝廷不滿的言行,故小二與先生見你們陌生人決不敢胡說。”永琰道:“適才見那小二帳房的神情,似乎市上有假銀子不成?”那商人道:“我見你言語真誠透著天真,不像是做作的,故才敢與你說這番話,你果然是個不懂事的書生。天下的銀子,假的極多,隻是這裏靠近大同,假的更多,極難見到真的純的。”永琰問他道:“你說這裏靠近大同,假的更多,這卻又是為何?”那商人道:“我們快進去說話,這裏不方便。”於是幾人進了房間,那商人道:“你知道大同的府尹是誰嗎?”永琰道:“我哪裏能知道?”商人道:“這大同的知府是和神的親母舅,開了銀廠和錫廠,那銀子哪還能不假?別說是市上流通的,就是交給朝廷的、國庫裏的,那成色也大打折扣。”永琰道:“據你說來,這假銀子遍布天下了?”那商人道:“現在天下哪有不假的東西?一切都是假的。”那商人是個逞能的人,越說越起勁。這一席話說得永琰毛骨聳然。
當夜,永琰哪裏能睡著覺!
永琰一行出了忻州,翻過呂梁山過陝西而來到甘肅,滿眼所見都是哀鴻遍地,民不聊生,其悽慘的景況更是超過山西。永琰的心情越來越沉重,再也沒有什麽心思去敲石頭尋“木魚石”,而是一路察訪民情起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