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官僚”能否拯救歐元區
繼2011年希臘一波三折的全民公投無疾而終之後,義大利與法國則引發了市場的新一輪不安揣測。歐洲政壇開始洗牌,繼歐洲中央銀行前副行長帕帕季莫斯就任希臘聯合政府總理之後,歐盟前最高反壟斷專員馬裏奧·蒙蒂則接班貝盧斯科尼擔任義大利總理。兩位領導人履新,代表了歐元區的新動態。
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最有信息量的發言當屬義大利總理蒙蒂。蒙蒂表示,歐元不再麵臨危機。義大利經濟已經企穩,已決定不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尋求資金援助。
時年69歲的馬裏奧·蒙蒂出身經濟學界,亦曾從商。不過,為蒙蒂贏得政治聲譽的,主要是他在歐盟擔任反壟斷專員的經曆,“超級馬裏奧”即得名於那一階段,其冷靜、幹練的從政風格為人稱道。也正因此,2011年底,在歐債危機火燒眉毛之際,蒙蒂火線上任,成為歐洲技術官僚擔任國家領導人的又一案例。
他的博鰲發言,傳遞了什麽樣的信息?第一,歐債危機已過最危險時刻。他否認有歐元危機。這一方麵可以簡單看作名詞之爭,另一方麵可以解讀出他對歐洲前景相對樂觀。
2012年德國投票表決歐洲紓困方案之前,蒙蒂曾經為英國《金融時報》撰寫文章,唿籲德國等國擔任起拯救歐元的使命,通過紓困方案。他當時表示,盡管歐元承擔諸多艱難使命,但德國應該認識到“歐元正在證明,它可以以一種符合德國抱負和歐洲共同價值觀的方式,逐步改變各個經濟體”。同時他認為,如果德國能夠認識到這點,那麽,義大利也會感到更有義務去兌現歐洲對於自身的期望。
事實證明,蒙蒂的判斷得到了重視,不僅德國最終通過了紓困方案,他自己也被推到義大利政壇一線。
第二,作為歐洲經濟的重要一環,義大利經濟已經企穩。他在博鰲亞洲論壇之前曾表示,外界對義大利的認識存在偏見,他也希望借博鰲亞洲論壇向亞洲國家展示義大利在機製和經濟領域的係列改革。
義大利為什麽重要?比起希臘等國,義大利體量龐大,一旦危機失控,將把歐洲拖入深淵。義大利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人均收入卻處下遊。根據義大利銀行發布的數據,2012年1月義大利公共債務總額為1.9萬億歐元,創曆史新高,不僅相當於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國債務之和,而且2012年償付壓力巨大,到期債務總額約為2 600億歐元,超過gdp總額的5%。
如果說拯救希臘尚在可以討論權衡之列,義大利如果失足,則迴天乏力。債務問題惡化,加之經濟增長乏力,使得義大利長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徘徊在7%之上,堪稱危局。
蒙蒂上台之後,實施了名為“拯救義大利”的計劃,目標在於開源節流,以期到2013年實現預算平衡。與此同時,義大利國債收益率也從超過7%降低到5.14%左右,顯示出市場的樂觀情緒。
隻有緊縮是不夠的,義大利還需要增長。這也引出蒙蒂發言的第三個信息:義大利已經準備好迎接投資者,尤其是亞洲投資者,這或許也是義大利未來增長的動力之一。事實上,早在中國之行前,蒙蒂已經先行到訪日本,傳達了類似信息,唿籲日本投資義大利。
緊縮總會付出代價,這時民眾的支持顯得非常重要。蒙蒂上台伊始,曾經告訴國人:“不會有鮮血,不會有眼淚,但可能有犧牲。”問題在於,民眾願意犧牲多久?過去10年,義大利gdp年均增長僅為0.2%,不僅低於歐元區平均水準,甚至人均gdp出現負增長,危機使得增長更為艱巨,但也更為重要。
然而,歐洲危機如同沒有終結的連續劇,冰島、希臘、義大利之後,下一個輪到的是俄羅斯。
[69] “歐元如何得救”,《金融時報》。
盧布危機與美元歸來
盧布保衛戰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可是金融市場也不相信鐵腕。
雖然成功抵禦過希特勒,但2014年俄羅斯卻在貨幣戰爭中受到不小挫敗,遭遇一次失敗的“盧布保衛戰”。俄羅斯盧布“跌跌”不休,盧布兌美元和歐元一籃子貨幣匯率跌破45,在短短7天內跌幅超過2%。這創下了一年多來的下跌紀錄,即使俄羅斯央行出手也沒能挽迴頹勢。
俄羅斯央行不僅多次調整盧布交易區間,而且加大手筆出售美元,在10天之內投入60億美元。饒是如此,盧布仍舊難以止跌,俄羅斯央行行長伊萬娜·納比烏琳娜(elvira nabiullina)亦無可奈何地表示,如果市場繼續對抗盧布,央行“也不會有辦法製止它們”。
盧布為何暴跌?直接原因有兩點。首先,自然是眾所周知的地緣政治危機,也就是俄羅斯因為烏克蘭爭端遭到美國與歐盟製裁,且製裁力度超過以往,涉及領域從金融到能源以及軍工,甚至波及俄羅斯私人企業,俄羅斯億萬富翁米哈伊爾·弗裏德曼收購北海氣田的50億歐元交易也因此泡湯。如此不穩定因素使得投資者預期變化,進而導致大量資本外逃。而貨幣下跌往往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因而資本流出又進一步加大盧布貶值預期。其次,油價持續下行,其價格已經接近四年來最低點,這點俄羅斯央行行長也有提及。石油對俄羅斯至關重要,俄羅斯石油國有化為俄羅斯政府貢獻不少收入,有力支撐了前些年普京經濟學的熱鬧。隨著石油價格下跌,市場自然看淡盧布,其下跌的負麵效應甚至掩蓋了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的正麵消息。
不過,一國貨幣長期走勢,除了短期市場因素之外,其實更多能反映該國的基本麵情況。盧布的下跌,不過是對俄羅斯經濟泡沫的修正反應。俄羅斯身為“金磚國家”,坐擁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優勢,一度被投資者看好,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俄羅斯自身產業缺乏內生動力的基本事實。除了盧布貶值,俄羅斯還麵臨通貨膨脹、增長乏力,以及可能的國際國內分歧,包括imf等組織已經預言俄羅斯兩年之內經濟不會增長。據悉,到2015年前,會有1 340億美元外債到期。盧布的貶值,反映了投資者對於俄羅斯經濟預期的一次調整,暗示了投資者對於俄羅斯未來的悲觀態度。
盧布或者俄羅斯還有牌可出嗎?當然有。就金融而言,俄羅斯作為世界第四大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達到4 547億美元,應該說有足夠的資源麵對外匯市場波動。當然,子彈也不能一次打完。因此,俄羅斯央行未來可能還會不時出手,力圖引導市場對於盧布的預期。從政治角度而言,俄羅斯總統普京維持強勢作風,手上也還有其他應對手段:一方麵禁止進口西方農產品和其他食品迴應西方製裁,而且可能涉及其他行業,甚至考慮禁止西方飛機飛越其領空;另一方麵,俄羅斯也在謀求西方之外的能源出口,比如與中國在天然氣方麵合作。
結合政治經濟情況而言,盧布不會走向徹底崩潰,但是中短期也難以迴調到往日高位。隨著國際社會、金融市場與俄羅斯的交涉與互動,盧布價格未來可能還是拉鋸戰,難以擺脫動蕩命運。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br>
繼2011年希臘一波三折的全民公投無疾而終之後,義大利與法國則引發了市場的新一輪不安揣測。歐洲政壇開始洗牌,繼歐洲中央銀行前副行長帕帕季莫斯就任希臘聯合政府總理之後,歐盟前最高反壟斷專員馬裏奧·蒙蒂則接班貝盧斯科尼擔任義大利總理。兩位領導人履新,代表了歐元區的新動態。
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最有信息量的發言當屬義大利總理蒙蒂。蒙蒂表示,歐元不再麵臨危機。義大利經濟已經企穩,已決定不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尋求資金援助。
時年69歲的馬裏奧·蒙蒂出身經濟學界,亦曾從商。不過,為蒙蒂贏得政治聲譽的,主要是他在歐盟擔任反壟斷專員的經曆,“超級馬裏奧”即得名於那一階段,其冷靜、幹練的從政風格為人稱道。也正因此,2011年底,在歐債危機火燒眉毛之際,蒙蒂火線上任,成為歐洲技術官僚擔任國家領導人的又一案例。
他的博鰲發言,傳遞了什麽樣的信息?第一,歐債危機已過最危險時刻。他否認有歐元危機。這一方麵可以簡單看作名詞之爭,另一方麵可以解讀出他對歐洲前景相對樂觀。
2012年德國投票表決歐洲紓困方案之前,蒙蒂曾經為英國《金融時報》撰寫文章,唿籲德國等國擔任起拯救歐元的使命,通過紓困方案。他當時表示,盡管歐元承擔諸多艱難使命,但德國應該認識到“歐元正在證明,它可以以一種符合德國抱負和歐洲共同價值觀的方式,逐步改變各個經濟體”。同時他認為,如果德國能夠認識到這點,那麽,義大利也會感到更有義務去兌現歐洲對於自身的期望。
事實證明,蒙蒂的判斷得到了重視,不僅德國最終通過了紓困方案,他自己也被推到義大利政壇一線。
第二,作為歐洲經濟的重要一環,義大利經濟已經企穩。他在博鰲亞洲論壇之前曾表示,外界對義大利的認識存在偏見,他也希望借博鰲亞洲論壇向亞洲國家展示義大利在機製和經濟領域的係列改革。
義大利為什麽重要?比起希臘等國,義大利體量龐大,一旦危機失控,將把歐洲拖入深淵。義大利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人均收入卻處下遊。根據義大利銀行發布的數據,2012年1月義大利公共債務總額為1.9萬億歐元,創曆史新高,不僅相當於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國債務之和,而且2012年償付壓力巨大,到期債務總額約為2 600億歐元,超過gdp總額的5%。
如果說拯救希臘尚在可以討論權衡之列,義大利如果失足,則迴天乏力。債務問題惡化,加之經濟增長乏力,使得義大利長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徘徊在7%之上,堪稱危局。
蒙蒂上台之後,實施了名為“拯救義大利”的計劃,目標在於開源節流,以期到2013年實現預算平衡。與此同時,義大利國債收益率也從超過7%降低到5.14%左右,顯示出市場的樂觀情緒。
隻有緊縮是不夠的,義大利還需要增長。這也引出蒙蒂發言的第三個信息:義大利已經準備好迎接投資者,尤其是亞洲投資者,這或許也是義大利未來增長的動力之一。事實上,早在中國之行前,蒙蒂已經先行到訪日本,傳達了類似信息,唿籲日本投資義大利。
緊縮總會付出代價,這時民眾的支持顯得非常重要。蒙蒂上台伊始,曾經告訴國人:“不會有鮮血,不會有眼淚,但可能有犧牲。”問題在於,民眾願意犧牲多久?過去10年,義大利gdp年均增長僅為0.2%,不僅低於歐元區平均水準,甚至人均gdp出現負增長,危機使得增長更為艱巨,但也更為重要。
然而,歐洲危機如同沒有終結的連續劇,冰島、希臘、義大利之後,下一個輪到的是俄羅斯。
[69] “歐元如何得救”,《金融時報》。
盧布危機與美元歸來
盧布保衛戰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可是金融市場也不相信鐵腕。
雖然成功抵禦過希特勒,但2014年俄羅斯卻在貨幣戰爭中受到不小挫敗,遭遇一次失敗的“盧布保衛戰”。俄羅斯盧布“跌跌”不休,盧布兌美元和歐元一籃子貨幣匯率跌破45,在短短7天內跌幅超過2%。這創下了一年多來的下跌紀錄,即使俄羅斯央行出手也沒能挽迴頹勢。
俄羅斯央行不僅多次調整盧布交易區間,而且加大手筆出售美元,在10天之內投入60億美元。饒是如此,盧布仍舊難以止跌,俄羅斯央行行長伊萬娜·納比烏琳娜(elvira nabiullina)亦無可奈何地表示,如果市場繼續對抗盧布,央行“也不會有辦法製止它們”。
盧布為何暴跌?直接原因有兩點。首先,自然是眾所周知的地緣政治危機,也就是俄羅斯因為烏克蘭爭端遭到美國與歐盟製裁,且製裁力度超過以往,涉及領域從金融到能源以及軍工,甚至波及俄羅斯私人企業,俄羅斯億萬富翁米哈伊爾·弗裏德曼收購北海氣田的50億歐元交易也因此泡湯。如此不穩定因素使得投資者預期變化,進而導致大量資本外逃。而貨幣下跌往往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因而資本流出又進一步加大盧布貶值預期。其次,油價持續下行,其價格已經接近四年來最低點,這點俄羅斯央行行長也有提及。石油對俄羅斯至關重要,俄羅斯石油國有化為俄羅斯政府貢獻不少收入,有力支撐了前些年普京經濟學的熱鬧。隨著石油價格下跌,市場自然看淡盧布,其下跌的負麵效應甚至掩蓋了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的正麵消息。
不過,一國貨幣長期走勢,除了短期市場因素之外,其實更多能反映該國的基本麵情況。盧布的下跌,不過是對俄羅斯經濟泡沫的修正反應。俄羅斯身為“金磚國家”,坐擁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優勢,一度被投資者看好,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俄羅斯自身產業缺乏內生動力的基本事實。除了盧布貶值,俄羅斯還麵臨通貨膨脹、增長乏力,以及可能的國際國內分歧,包括imf等組織已經預言俄羅斯兩年之內經濟不會增長。據悉,到2015年前,會有1 340億美元外債到期。盧布的貶值,反映了投資者對於俄羅斯經濟預期的一次調整,暗示了投資者對於俄羅斯未來的悲觀態度。
盧布或者俄羅斯還有牌可出嗎?當然有。就金融而言,俄羅斯作為世界第四大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達到4 547億美元,應該說有足夠的資源麵對外匯市場波動。當然,子彈也不能一次打完。因此,俄羅斯央行未來可能還會不時出手,力圖引導市場對於盧布的預期。從政治角度而言,俄羅斯總統普京維持強勢作風,手上也還有其他應對手段:一方麵禁止進口西方農產品和其他食品迴應西方製裁,而且可能涉及其他行業,甚至考慮禁止西方飛機飛越其領空;另一方麵,俄羅斯也在謀求西方之外的能源出口,比如與中國在天然氣方麵合作。
結合政治經濟情況而言,盧布不會走向徹底崩潰,但是中短期也難以迴調到往日高位。隨著國際社會、金融市場與俄羅斯的交涉與互動,盧布價格未來可能還是拉鋸戰,難以擺脫動蕩命運。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