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人來講,為什麽渴望逍遙,顯然是因為現實處境很不逍遙;為什麽渴望心靈的逍遙,顯然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沒法逍遙。莊子也是一樣,現實世界太黑暗了,就像楚狂接輿唱的那樣,人間遍地都是荊棘,稍不留心就會受傷。(《莊子·內篇·人間世》)


    這位接輿先生是一位著名的隱士,他的日子就過得非常逍遙。


    《莊子》佚文有一則接輿的故事,說他是楚國人,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楚王聽說了他的賢良,便派出使者以重金禮聘,想讓他來任個官職。接輿笑而不應,等使者一走,自己就遠遠地搬家了,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裏。


    這就是接輿的生活嗎?——如果你這麽認為,我隻好建議你重讀上一章。不過我們暫且假戲真做好了,想想看,接輿的這種選擇是不是獲得了逍遙呢?


    整天為生計操勞的人一定會問:他就這麽搬家了嗎?路費夠不夠?有什麽好著落沒有?住宿問題怎麽解決?沒了自己的地,以後隻能給地主當長工嗎?——這些問題,莊子通通不關心,但我們俗人不得不關心。


    但也許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接輿先生的餘生其實過得很好。雖然莊子說「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裏」,好在沒有不透風的籬笆。劉向《列仙傳》記載了接輿的去向,說他擅長養生之道,吃橐廬木的果實和蕪菁子,遍遊名山,最後落腳在峨眉山。幾百年來,世世代代都有人見到過他。


    看到這裏,我們凡夫俗子不禁心寒,原來接輿先生之所以那麽逍遙,實在是有逍遙的本錢。而我們既沒有特殊的腸胃,也沒有長生的道術,我們該怎麽逍遙呢?


    也許能行,答案就在《逍遙遊》裏。


    2.


    《逍遙遊》是一篇極漂亮的文章,漂亮得甚至影響閱讀,就像康德在讀《愛彌兒》的時候,說讀盧梭的書他得讀好幾遍,因為在初讀時文筆的優美妨害了他去注意內容。的確,不僅《逍遙遊》,在整部《莊子》對後世的影響中,文學性都是超過哲學性的,這甚至反映在譯本當中,譬如victor h.mair把《莊子》譯向英語世界,在序言裏坦承自己主要是把《莊子》當做一部文學作品而非哲學作品來譯的。(wandering on the way: early taoist tales and parables of chuang tzu, 1994)另一位《莊子》的英譯者,美國漢學家burton watson徑稱《莊子》是古代中國最偉大的詩篇之一。(chuang tuz: basic writings, 1964)


    但如果從哲學角度來看,我們還會遇到另一個小小的問題:如果你沒讀過《莊子》其他內容而隻讀過《逍遙遊》,不會覺得它太難理解,如果通讀過《莊子》再來反思《逍遙遊》,反而會生起一絲困惑。不過這是後話,現在,還是讓我們先進入這個瑰麗的想像世界吧: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誌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莊子·內篇·逍遙遊》)


    大意是說北海有一隻叫做鯤的大魚,不知有幾千裏大。鯤變成鳥,叫做鵬,也不知有幾千裏大。海風吹起來的時候,鵬就順勢而飛,飛到南海。有一本專門記載怪事的書叫做《齊諧》,這書上說:「當鵬鳥飛向南海的時候,乘著六月的大風,激起三千裏的水花,直上九萬裏的高空。」水不深就浮不起大船,風不大就載不動大鵬。


    小鳥和蟬很不屑:「我們飛到樹上就夠了,有時候飛不上去了,落到地上也無所謂,飛九萬裏那麽高幹嘛?」這兩個小傢夥哪裏曉得,路程越遠,準備工作就越要充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怎麽知道是這樣呢?朝生暮死的小蟲子不知道什麽叫一個月,活不過一季的蟬不知道什麽叫一年,這就是所謂「小年」。楚國有一隻靈龜,以五百年為一春,五百年為一秋;上古有一棵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春,八千年為一秋,這就是所謂「大年」。彭祖直到今天還以長壽聞名,可他不過活了幾百歲罷了,世人都想學他,這不是很可悲麽!


    故事告一段落,現在要問一個問題:莊子在做出事實陳述(盡管這是寓言)之外,在多大程度上還做了價值判斷?換句話說,你是不是覺得他在推崇大鵬鳥,看不上小鳥和蟬?是不是貶低了小蟲子和彭祖,推崇了靈龜和大椿?所謂「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僅僅是說前者無法理解後者(對事實的陳述),還是在說前者比不上後者(對價值的判斷)?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逸並收藏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