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莊子序》是否為郭象所作,存在一些爭議,反對者的依據是《宋會要輯稿·崇儒四·勘書》,其中談到景德二年國子監直講孫奭建議刊印《莊子》釋文,就用郭象的注本,宋真宗詔令孫奭與龍圖閣待製杜鎬等人共同校訂刊刻,但杜鎬等人提出《莊子序》不是郭象所作,應當刪去,但真宗認為《莊子序》文理可觀,隻是有些傳寫錯訛罷了,仍令刊刻,冠於卷首。


    iii 原文: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 :「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 。」


    在外篇和雜篇裏,對時代暴政還有更為刺骨的描寫,如《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再如《則陽》:「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於誰責而可乎?」


    iv 原文(弟子問了這個問題之後,孟子做了很好的迴答):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


    v 後人對這個問題有過專門的討論,尤其是一些儒家知識分子力圖彌合莊子與儒家的裂隙,譬如明代楊慎(升庵)論說:「《莊子》,憤世嫉邪之論也。人皆謂其非堯舜,罪湯武,毀孔子,不知莊子矣。莊子未嚐非堯舜也,非彼假堯舜之道而流為之噲者也;未嚐罪湯武也,罪彼假湯武之道而流為白公者也;未嚐毀孔子也,毀彼假孔子之道而流為子夏氏之賤儒、子張氏之賤儒者也,故有絶聖棄智之論,又曰百世之下必有以詩禮發塚者矣。詩禮發塚,談性理而釣名利者以之,其流莫盛於宋之晚世,今猶未殄,使一世之人吞聲而暗服之,然非心服也。使莊子而複生於今,其憤世嫉邪之論將不止於此矣。」(《莊子解》「莊子憤世」條)楊慎之論或嫌太過,但仍是值得我們認真參考的。


    <---分割線(tianya200.)--->


    第一章 莊子的人和書


    1.


    關於莊子的生平,《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兩段寥寥的記載,這幾乎是我們唯一的材料了,其大意是說:「莊子是宋國蒙地的人,名叫莊周,曾經在老家做過漆園的小吏,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代的人。


    「莊子的學問涉及了方方麵麵,而主幹本於老子,所以他雖然寫了十幾萬字的書,內容卻大多都是寓言。他作了《漁父》、《盜蹠》、《胠篋》來譏諷孔子之徒,闡明老子之術;作《畏累虛》、《亢桑子》這些文章,說的都是些沒有事實依據的空話。但他的文筆很出彩,得心應手地攻擊儒家和墨家,就算當時的學術泰鬥也招架不住莊子的鞭辟。他的學說汪洋恣肆、隨心所欲,隻顧著自己舒心,所以王公大人們找不到可以應用這些學說的地方。


    「楚威王聽說了莊周的賢名,派出使者帶著厚禮去請他到楚國為相,而莊子笑對使者說:『千金雖然是大錢,卿相雖然是大官,但您沒見過郊祭時用做犧牲的牛嗎?這樣的牛享受過好幾年的餵養,這時候還會披上華麗的衣服,然後被送進太廟等待宰殺。到了那個時候,它就算隻想做一隻沒爹沒媽的小豬也不可能了。您趕緊迴去吧,不要玷汙了我。我寧願在汙水裏遊戲,也不願被國君管著。我這一輩子都不想做官,隻有這樣我才高興。』」


    正所謂「彭澤去官非為酒,漆園曳尾豈無才」(袁宏道《偶成》),從司馬遷的記載裏,我們的確看到了一名高風亮節的隱士。試想一名基層公務員突然被聘為國家總理,普通人恐怕很難拒絕這個夢幻般的一步登天的機會。何況楚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楚威王也堪稱一代雄主,如果莊子接受了這次禮聘,在強國握相權,不但他的個人命運會從此改變,戰國格局或許也會因之而變。但他居然笑嗬嗬、輕飄飄地拒絕了。


    但遺憾的是,碌碌凡人總是很難體會這種「不事王侯,高尚其誌」、「獨立不懼,遁世無悶」的境界,所以自然就會懷疑這段記載的真實性。——這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事情古人已經替我們做過了,譬如宋代學者黃震就很不以為然,說楚王聘莊子為相的事情純屬子虛烏有,那些方外橫議之士總是喜歡編造這種故事自我標榜,何況這事或許隻是個寓言罷了。再說當時的諸侯們崇尚的是攻戰權術,未必做得出禮聘隱士的事來。即便像孟子這樣的名人也是在聽說過魏國和齊國的國君有好士之風以後才主動去遊說人家的,而不是被人家聘去的。退一步說,就算是聘,何至於率先便以相位相許呢?i(《黃氏日抄》卷54)


    莊子的擁護者們一定會憤憤不平,的確,你黃震做不到的,莊子未必就做不到;你黃震沒有的覺悟,莊子未必就沒有,何必枉做小人呢?——但事實上,黃震的覺悟未必就必莊子低,更絕對沒有小人心腸。黃震是浙江慈谿的名人,考中過進士,在大宋王朝做過很小的官,後來時代變局考驗了他的氣節:他親身經曆了宋朝的滅亡,鐵心不仕新朝,於是藏身在深山老林,做了比莊子更隱的隱士,過著比莊子更窮的日子。在世俗意義上說,黃震的下場非常悲慘:他是餓死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逸並收藏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