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對諸葛亮說:「我家主人好客,經常在家中招待賓客。盡管賓客如雲,有時一次來幾十位客人,我這個作管家的也不會手忙腳亂,家中傭人也不會增加額外勞動負擔。即使逢年過節舉辦大型宴會,宴請百人用餐,一次米麵就需要百十來斤,廚房也無需增加人手。因為小姐製造了很多機器。」


    諸葛亮聽著管家的介紹,將信將疑,步入後廚房,隻見裏麵熱氣騰騰,聲音嘈雜,似乎有不少人忙忙碌碌。近前端詳,原是兩個木頭人揮動手臂在一起一落的舂米,一頭木毛驢不緊不慢地在石磨道上運轉磨麵。這讓諸葛亮大開眼界,異常興奮,對黃家小姐,未曾見麵,已經傾心。


    那一次,黃承彥沒有為諸葛亮引見自己的女兒,也絕口不提女兒製造的那些奇妙的機器。雖然諸葛亮總想將話題引向黃醜丫,但都被老師「好啊好」打岔過去了,而且始終沒有讓黃醜丫露麵。但是,那些奇思妙想而成的機器,讓諸葛亮折服。他為黃醜丫的智慧所傾倒。


    離開黃府以後,諸葛亮邊走邊想:「這黃醜丫的聰明才智簡直超乎常人的想像。真可以說是聰明絕頂,智慧超群。」諸葛亮曾從側麵向管家詢問過黃醜丫的芳齡,當時就想,這輩子若能找到這樣的媳婦,那可是三生有幸!


    諸葛亮跟夫人學習製造木牛流馬(2)


    後來,諸葛亮藉故接連到黃承彥家中去了幾次,總想與黃醜丫見上一麵。可黃承彥似乎已經猜到諸葛亮的用心,就是不讓醜丫出來見麵,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內心惆悵不已。


    諸葛亮朝思暮想,總不甘心,於是動了心思。一天,他在明知黃承彥不在家的情況下,做了一次不速之客,本想可以與醜丫見上一麵,不想,當管家一聲喊:「諸葛先生來訪!」那在前廳與丫鬟嬉鬧的醜丫,轉身就走,徑奔閨房,頭也不迴,讓蓄謀已久的諸葛亮隻看到了一個背影。


    不過,那個背影,給諸葛亮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讓諸葛亮堅定了信念,非黃醜丫不娶。諸葛亮想,不管黃醜丫長相如何,就她的聰慧,就她的家庭,足可讓我仰慕。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讓黃醜丫成為自己的妻子。


    打那以後,諸葛亮經常向黃承彥請教問題。離開了景升書院以後,還經常邀請黃承彥到隆中做客,與黃承彥談自己的誌向和理想,談論對天下大事的觀點和設想。


    自從劉表的夫人見過諸葛亮,劉琦將蔡氏夫人的想法說與諸葛亮之後,諸葛亮知道,能否與黃醜丫成親,這成敗的關鍵人物就是黃承彥了。他惟恐黃承彥不答應,曾經在同窗好友一起談論家庭時,當著黃承彥的麵公開表示:諸葛亮選擇妻子,重才學不重相貌。


    黃承彥是何等聰明之人,還能猜不到諸葛亮的心思?更何況早在諸葛亮在景升書院讀書時,他就有心讓諸葛亮成為自己的乘龍快婿。因而,也是不動聲色地安排下了幾步妙棋,來實施自己的設想。當他感覺這門親事已經是兩廂情願,自己的願望已經水到渠成,這才對諸葛亮介紹起了自己的女兒。


    諸葛亮與醜丫成婚後,在隆中繼他的半耕半讀。此時他已經掌握了天氣變化的規律,對於春種秋收,已經無需花費很多時間和力氣。一年的秋收時分,他最發愁的,是將豐收的莊稼如何運迴家中。家裏隻有一頭驢,一匹馬,一掛車,運輸工具不足。


    晚上睡覺時,諸葛亮躺在床上睡不著,還在思考著莊稼的運輸問題。夫人黃氏躺在身邊,見他翻來覆去不能入睡,就猜到了丈夫的心思。夫妻之間往往不用說話,從一個眼神就能彼此相通。她想了想,伏到諸葛亮的耳旁,輕聲說:「趕緊睡吧,我看你這些天茶飯不香,心裏可不安了。」


    「那怎麽辦呢?我就是這個毛病,找不到答案就是睡不著嘛!」


    「快睡吧,明天我就給你解開這個難題。」


    諸葛亮翻身起床,「不行,你今晚就得給我答案。」諸葛亮知道妻子一定有了辦法。


    妻子無奈,隻好坐了起來,問道:「你所發愁的是不是怎麽把地裏的莊稼運迴家?」


    「知道還問?三天後有暴雨,連綿不斷,要下四五天哪!」


    「是啊,不能讓到手的糧食爛在地裏。」


    「快說,你有什麽辦法?」


    黃氏見他著急的樣子感到好笑,故意賣關子說:「這糧食要是爛在田裏,那來年是不是就可以作肥料了?那有多好!明年你就不用積肥了嘛!」黃氏繞來繞去就是不說破主題。


    諸葛亮知道醜丫最怕撓癢癢,便不答話,猛然撲到妻子身上,抓住胳臂,一聲不吭,一個勁猛撓妻子的腳掌心,讓醜丫忍俊不止,前仰後合,趕緊求饒。


    諸葛亮再次追問辦法。


    黃氏問道:「你不是見過我家後廚房的毛驢嗎?牽過來用就是了,後院裏還扔著三頭,全拉過來,還有什麽難的?」


    「那個木頭毛驢不是就能拉碾子嗎?」


    「真是木頭腦袋?稍稍改一下機關,不讓它轉圈,讓它一直走不就成了嘛!」黃氏坐在床上,一邊說一邊比劃著名。


    諸葛亮眼睛一亮,茅塞頓開。


    諸葛亮與妻子醜丫既相敬如賓,又珠聯璧和。諸葛亮長於思考,擅長推理,看事物深遠;而妻子工於巧思,擅長用器械解決繁重的體力勞動。對於田間的勞作,黃氏接連製造出一係列的木頭器械,從而解決了從耕種、施肥,到收穫的繁重的體力勞動。二人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生活樂趣無窮。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以攻為守,為了解決戰線過長,運輸困難及後勤保障問題,就根據黃醜丫的製造原理發明了名為「木牛流馬」的新型運輸工具。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下神壇的智者:諸葛亮成長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春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春嗚並收藏走下神壇的智者:諸葛亮成長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