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走下神壇的智者:諸葛亮成長之謎 作者:韓春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聽說諸葛珪被抓,全家人非常著急。躲起來的縣令與諸葛珪是朋友,聞訊後悄悄趕到諸葛家,對諸葛瑾和諸葛亮說:「你們快逃吧,現在是兇多吉少啊!曹操父親滿門死了40多口人,他要殺的泰山郡太守應劭沒有捉拿歸案,抓住你父親,肯定要被頂帳。曹操如今利令智昏,一心隻要報父仇,他不僅可能殺你爹爹,你們全家人性命都很難保全,據說曹操要對殺他父親的人滅門九族,說不準對你們家也要滿門抄斬。」
諸葛亮十歲當家(2)
沉默不語的諸葛亮突然說:「我有調虎離山一計,既能救爹爹,也可退青州官軍。」說罷,他湊近縣令的身邊,與縣令耳語一番。
諸葛珪被用麻繩綁在衙門大堂前的廊柱上,兩個兇神惡煞的青州差人,一人拎著一條馬鞭,正在拿諸葛珪取樂。就見陽都縣兩個衙役大唿小叫地從外麵跑了進來,叫道:「差官老爺,差事辦妥了!差事辦妥了!我們縣令正在城外等著你們運糧草呢!」
不大一會兒,青州軍的首領與兩個差人一道出了大堂,帶著青州軍馬向城外奔去。衙門裏隻有兩名青州軍留下的小卒看守諸葛珪。兩個小卒一邊喝著茶一邊議論 :「這個陽都縣還真有貨啊,限期三天交齊三百石糧,一百車馬草,沒有兩天就湊夠了,還真有油水!」 「咱們的頭領就是笨蛋,應當讓這個陽都縣交八百石,外帶犒勞犒勞咱們。」
兩人正說話間,陽都縣令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一班衙役,還有拿著刀槍棍棒的一群民團壯丁。他們蜂擁而來,將兩名小卒捆綁起來,給諸葛珪鬆了綁。縣令對諸葛珪說:「帶上家裏人,馬上動身,遠走高飛吧!天下如此動蕩,我也要棄官而逃了。」
這時有衙役來報,城外東南方向起了大火。縣令迴答:「知道了!」臉上顯出得意的神情,他迴轉身來對諸葛珪說:「今天你能脫險,還多虧了令郎小諸葛亮的計謀。是他要我派人通知青州軍的官差,就說糧草籌備妥當,已在城門外八裏莊集中,可是被幾十名強人劫持,請差官速派人馬接應。又通知城外的人得知,隻要見到青州軍人馬一出城,八裏莊那裏立即放火。這不,青州軍傾城而動了,等他們到了八裏莊,隻能看到一片灰燼。給了咱們離開陽都城的一個機會。」
因為叔父諸葛玄在淮南軍閥袁術那裏當幕僚,諸葛珪決定逃奔淮南找諸葛玄去。諸葛亮跟隨父親,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大逃難。馬車出了城南大門,趕車的諸葛瑾連連舉鞭,馬車奔跑起來,一氣就跑出了三十裏。
天空忽然黑了下來,一時間風起雲湧,大片烏雲迅速聚攏。烏雲低垂,仿佛就要壓到一家人的頭頂。
一道閃電,猶如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劍,劈開了黑幕般的雲空,霹靂一聲炸響,電閃雷鳴中,瓢潑大雨傾盆而至。勉強合眼剛剛入睡的諸葛亮趕緊起身查看,雨水在馬車下麵已經形成了一條小河。到了夜半更深,風寒雨冷,讓人禁不住瑟瑟發抖,一時間車棚已經淅淅瀝瀝漏雨。外麵大下,裏麵小下。一家人隻好擠到車底下圍坐一團,苦苦挨到天明。
第二天,雨沒有停,諸葛珪堅持繼續趕路。一路所見,成群結隊的逃難人群攜兒帶女,苦不堪言;路旁的村莊很多已經成為一片灰燼,屍橫遍野,被野狗撕咬著,慘不忍睹。
由於諸葛珪本身有傷,加之一路雨淋受凍,身體支撐不住了,不斷地咳嗽,咳血,額頭熱得燙手。但是,他依然堅持繼續南行,他要盡快脫離危險的境地,找到自己的兄弟諸葛玄,把幾個孩子交給他。他要為一家人找到棲身之所,讓一家人能夠活下去。
諸葛珪就是抱著這個信念,堅持走下去,一直不肯倒下,哪怕已經精疲力竭,病入膏肓。堅定的意誌讓他苦苦地支撐著,就像在風雨中飄搖的一棵已經枯朽的大樹,始終掙紮著不肯轟然倒下;又像是在驚濤駭浪中被擊打的一條千瘡百孔的破船,漂泊著,流浪著,絕不肯輕易沉淪下去……一家人顛沛流離,風餐露宿,饑寒交迫,從深秋走到隆冬,艱難地來到了淮南。
在驛站臥病不起的諸葛珪見到諸葛玄,眼淚奪眶而出。諸葛珪握住弟弟的手,嘴唇顫動著發不出聲音,他已經說不出話來。諸葛玄望著哥哥,麵色蒼白,沒有一點血色,不禁也是悲傷不已。諸葛瑾見父親睜開了眼,連忙將一封信函呈上,說道「老家來信了!」 諸葛珪看信後,目光猛然呆滯了,頭一下就垂了下去,猶如挨了一記重錘。
信中講:青州軍迴到城中,發覺上當,便到諸葛大院抓人。聽說諸葛珪一家已經逃走,就一把火燒了諸葛家的百年老屋。諸葛珪憤怒地伸出雙手,唿喊道:「老天不公,老天不公啊!」喊罷,氣絕身亡。
諸葛亮十歲當家(3)
不到二年,父母雙亡,對於尚未成年的兒女們,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總之你要麵對這個事實,麵對沒有父母嗬護的生活。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來考慮,來選擇,來決定。你必須麵對接踵而來的艱辛,解答必須獨立思考的一連串答卷。
諸葛亮在父母雙亡後與弟弟和姐姐跟著叔父諸葛玄在淮南生活了4年後,隨著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任太守,而後又展轉荊州投奔劉表,在諸葛亮16歲還未成家立業時,叔父諸葛玄與父親諸葛珪一樣客氣他鄉。此後諸葛亮在隆中自食其立,又開始負擔起養育弟弟諸葛均的重擔……
</br>
諸葛亮十歲當家(2)
沉默不語的諸葛亮突然說:「我有調虎離山一計,既能救爹爹,也可退青州官軍。」說罷,他湊近縣令的身邊,與縣令耳語一番。
諸葛珪被用麻繩綁在衙門大堂前的廊柱上,兩個兇神惡煞的青州差人,一人拎著一條馬鞭,正在拿諸葛珪取樂。就見陽都縣兩個衙役大唿小叫地從外麵跑了進來,叫道:「差官老爺,差事辦妥了!差事辦妥了!我們縣令正在城外等著你們運糧草呢!」
不大一會兒,青州軍的首領與兩個差人一道出了大堂,帶著青州軍馬向城外奔去。衙門裏隻有兩名青州軍留下的小卒看守諸葛珪。兩個小卒一邊喝著茶一邊議論 :「這個陽都縣還真有貨啊,限期三天交齊三百石糧,一百車馬草,沒有兩天就湊夠了,還真有油水!」 「咱們的頭領就是笨蛋,應當讓這個陽都縣交八百石,外帶犒勞犒勞咱們。」
兩人正說話間,陽都縣令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一班衙役,還有拿著刀槍棍棒的一群民團壯丁。他們蜂擁而來,將兩名小卒捆綁起來,給諸葛珪鬆了綁。縣令對諸葛珪說:「帶上家裏人,馬上動身,遠走高飛吧!天下如此動蕩,我也要棄官而逃了。」
這時有衙役來報,城外東南方向起了大火。縣令迴答:「知道了!」臉上顯出得意的神情,他迴轉身來對諸葛珪說:「今天你能脫險,還多虧了令郎小諸葛亮的計謀。是他要我派人通知青州軍的官差,就說糧草籌備妥當,已在城門外八裏莊集中,可是被幾十名強人劫持,請差官速派人馬接應。又通知城外的人得知,隻要見到青州軍人馬一出城,八裏莊那裏立即放火。這不,青州軍傾城而動了,等他們到了八裏莊,隻能看到一片灰燼。給了咱們離開陽都城的一個機會。」
因為叔父諸葛玄在淮南軍閥袁術那裏當幕僚,諸葛珪決定逃奔淮南找諸葛玄去。諸葛亮跟隨父親,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大逃難。馬車出了城南大門,趕車的諸葛瑾連連舉鞭,馬車奔跑起來,一氣就跑出了三十裏。
天空忽然黑了下來,一時間風起雲湧,大片烏雲迅速聚攏。烏雲低垂,仿佛就要壓到一家人的頭頂。
一道閃電,猶如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劍,劈開了黑幕般的雲空,霹靂一聲炸響,電閃雷鳴中,瓢潑大雨傾盆而至。勉強合眼剛剛入睡的諸葛亮趕緊起身查看,雨水在馬車下麵已經形成了一條小河。到了夜半更深,風寒雨冷,讓人禁不住瑟瑟發抖,一時間車棚已經淅淅瀝瀝漏雨。外麵大下,裏麵小下。一家人隻好擠到車底下圍坐一團,苦苦挨到天明。
第二天,雨沒有停,諸葛珪堅持繼續趕路。一路所見,成群結隊的逃難人群攜兒帶女,苦不堪言;路旁的村莊很多已經成為一片灰燼,屍橫遍野,被野狗撕咬著,慘不忍睹。
由於諸葛珪本身有傷,加之一路雨淋受凍,身體支撐不住了,不斷地咳嗽,咳血,額頭熱得燙手。但是,他依然堅持繼續南行,他要盡快脫離危險的境地,找到自己的兄弟諸葛玄,把幾個孩子交給他。他要為一家人找到棲身之所,讓一家人能夠活下去。
諸葛珪就是抱著這個信念,堅持走下去,一直不肯倒下,哪怕已經精疲力竭,病入膏肓。堅定的意誌讓他苦苦地支撐著,就像在風雨中飄搖的一棵已經枯朽的大樹,始終掙紮著不肯轟然倒下;又像是在驚濤駭浪中被擊打的一條千瘡百孔的破船,漂泊著,流浪著,絕不肯輕易沉淪下去……一家人顛沛流離,風餐露宿,饑寒交迫,從深秋走到隆冬,艱難地來到了淮南。
在驛站臥病不起的諸葛珪見到諸葛玄,眼淚奪眶而出。諸葛珪握住弟弟的手,嘴唇顫動著發不出聲音,他已經說不出話來。諸葛玄望著哥哥,麵色蒼白,沒有一點血色,不禁也是悲傷不已。諸葛瑾見父親睜開了眼,連忙將一封信函呈上,說道「老家來信了!」 諸葛珪看信後,目光猛然呆滯了,頭一下就垂了下去,猶如挨了一記重錘。
信中講:青州軍迴到城中,發覺上當,便到諸葛大院抓人。聽說諸葛珪一家已經逃走,就一把火燒了諸葛家的百年老屋。諸葛珪憤怒地伸出雙手,唿喊道:「老天不公,老天不公啊!」喊罷,氣絕身亡。
諸葛亮十歲當家(3)
不到二年,父母雙亡,對於尚未成年的兒女們,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總之你要麵對這個事實,麵對沒有父母嗬護的生活。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來考慮,來選擇,來決定。你必須麵對接踵而來的艱辛,解答必須獨立思考的一連串答卷。
諸葛亮在父母雙亡後與弟弟和姐姐跟著叔父諸葛玄在淮南生活了4年後,隨著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任太守,而後又展轉荊州投奔劉表,在諸葛亮16歲還未成家立業時,叔父諸葛玄與父親諸葛珪一樣客氣他鄉。此後諸葛亮在隆中自食其立,又開始負擔起養育弟弟諸葛均的重擔……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