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在玉溪地區還考察了五個農貿市場。這裏商賈雲集,趕集的群眾川流不息,市場交易十分活躍。有些市場每逢集日少則一兩萬人,多則三四萬人。市場上各種農副產品、土雜製品、日用百貨極為豐富;飲食、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應有盡有,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在邊境地區的紅河州,州委副書記董恆秋興奮地告訴習仲勛,過去有些幹部群眾對改革農村經濟體製缺乏正確認識,擔心會使“黨變修了”,現在則說“吃的是七十五號文件的飯,喝的是十三號文件的酒”。
習仲勛出身農家,一直關注著農民群眾的生活狀況,當在雲南看到實行農業生產責任製後群眾生產生活發生巨大變化時,他打心眼裏高興。他想隻要政策對頭,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對此,他感受十分強烈,思考了一些問題。三十日迴到北京後,他將了解到的情況和自己的想法寫成報告,送給胡耀邦和黨中央。
習仲勛在報告中肯定了雲南省的工作後,指出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在普遍實行農業生產責任製以後,社會治安方麵還存在著一些嚴重問題,除走私販毒和貪汙受賄外,還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民族”、“宗教”的旗號,搞非法串聯,。擾亂社會秩序;一些刑事犯罪分子不斷製造惡性案件,偷盜搶劫,搞封建迷信活動等等。一些地方還出現了一些怪事。比如,去年九月,有兩個反革命分子在蒙自縣城大街上連續發表反動演說十七天,競沒有一個人揭發製止。他指出,這些問題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其因素雖多,但最重要的還是與領導班子有關,有的渙散軟弱,有的“三種人”沒有得到徹底清理,有的思想、組織和作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純的情況。
在報告中,習仲勛認為當前農村工作中需要抓緊研究解決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當前農村的經濟和政治形勢確實很好,但在我們的工作中也遇到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加以解決。有的基層同誌注意支持、獎勵和宣傳少數“冒尖”戶的多,對勞動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講得少,因而對如何關心、幫助和扶持困難戶發展生產、逐步改善生活,對認真落實優待軍烈屬、保障五保戶生活的政策卻有所忽視。農民蓋新房的越來越多,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現在一般都占地較多,而且是占用良田,必須解決好統一規劃和節約用地問 題。還有不少地方農副產品大量積壓,亟待處理;有些土特產品由於加工不善、包裝不好,而影響銷路和價格。對於這些問題,中央和國務院雖已有明確指示,但要認真貫徹執行,還要費很大力氣,做很多工作。再就是,在目前農貿市場已經相當繁榮的情況下,如何改善和加強管理也是個大問題。此外,還有些工礦企業對周圍環境汙染嚴重,沒有或沒有完全治理,群眾意見很大,工農關係緊張;邊遠、貧困地區群眾在生產和生活上還有不少困難等等。【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第二,切實加強黨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特別是加強對於部、群眾的思想、政策教育。要大力宣傳勞動光榮,鼓勵勞動致富,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要針對幹部、群眾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劃清是非界限,澄清糊塗觀念,批判錯誤認識。要經常動員和組織思想理論、宣傳文化工作者到農村去,到一切需要去的地方,調查研究,幫助工作,從各方麵鞏固和擴大社會主義思想陣地(如現在每場集市的上市人數都是成千上萬,但根本見不到我們的任何宣傳活動),抵製封建思想殘餘和落後腐朽思想的侵蝕。還要繼續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整頓和健全基層組織,繼續加強民族工作,解決好遺留問題。
二月二十日,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根據胡耀邦的意見,在《情況通報》上摘要刊發了習仲勛的報告。
■情係延安
習仲勛是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多年戰鬥和工作在西北地區,對革命老區懷有深厚的感情。
他曾飽含深情地說:我是一個老延安,延安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雖然是個關中人,但在陝北的時間最長。從內戰到抗戰,直到解放戰爭,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晚上退出延安,一九四八年的四月二十一日收複延安,整整一年一個月零三天,我們又迴到了延安,到一九四九年五月西安解放,進了西安,但我從此再沒有迴過延安。但是,習仲勛惦記著延安的建設和發展,關心著延安人民的生活與冷暖。隻要陝西來人看望他,他都詳細地詢問延安的情況和群眾的衣食住行。一九七八年,習仲勛剛複出到廣東工作,從一份材料上得知陝北老區有些地方的群眾還吃不上小米時,他為之動容,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日,延安地區行政公署專員徐金山和地區計委、工業局負責人來北京,習仲勛百忙中抽出時間,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了他們。
習仲勛一見到他們就親切地說,你們的來信收到了。我很想知道陝北的情況,延安的農業、人民生活、生產責任製等情況到底怎麽樣,咱們可以隨便談一談。
當徐金山匯報延安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主要是包幹到戶、包產到戶的兩種形式時,習仲勛急切地問,這兩種責任製你們覺得怎麽樣?徐金山迴答說,實行這兩種責任製後群眾有飯吃了,基本不討飯、不吃返銷糧了,還修了不少石窯洞。習仲勛詢問了延安糧食產量、農民收人、畜牧業發展、多種經營、植樹造林、石油開發等情況,徐金山一一作了匯報。他非常高興,提出了對延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
習仲勛說,陝北要種樹。陝北土層厚,潛力很大,我就不信搞不好。糧食非搞上去不行,山上要植樹種草,水土就不流失了,畜牧業要占很大比重。延安的水還不少,有延河、秀延河、洛河、葫蘆河等,都可以抽灌澆地。毛羊、肉羊、奶羊都可以搞。今天我從報紙上看到我們富平縣奶山羊發展得不錯,還建了個大奶粉廠。那裏草地不多,是路邊、渠邊的草,延安條件比富平好。責任製你們大家的認識怎麽樣?聽說誌丹縣搞責任製你們不敢放手,還要糾正!綏德的劉玉厚1對我說有另一種傾向,就是撒手不管。縣上、公社都沒事了,一戶分幾片地,把牛賣了買成驢。那不行,一定要管好。要解決群眾的燒柴問題,劃點地給群眾種樹,栽植薪炭林。陝北就是要搞植樹造林,林業也要搞責任製,搞專業戶,不靠科學不行,要搞些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研究種樹種草。林業大有希望,農林牧副漁都可以搞,要把糧食放在重要位置上,大搞多種經營,慢慢地搞成專業化生產。待業青年不要都安排到城裏去,可以鼓勵他們搞這些專業,搞些新農村。農村太分散了也不好,起碼一個村有幾十戶,也叫文明村、文化村,城市也不要太大。延安還要搞點工業,過去的搞法不行,要像廣東搞橡膠那樣搞當地有原料的加工廠,就地取材。店頭的煤好,過去就開採過,現在要開發。聽說吳旗有石油,可以建個小煉油廠,經濟效益會更好。上鐵路我是支持的,國家的錢不夠可以貸點款。紙廠要搞一個,學生的課本、練習本,群眾也要用紙。火柴廠也要有一個。責任製有什麽新問題,要擺在議事日程上研究,解決問題。責任製不光是農業要搞,工業也要搞責任製。
</br>
習仲勛出身農家,一直關注著農民群眾的生活狀況,當在雲南看到實行農業生產責任製後群眾生產生活發生巨大變化時,他打心眼裏高興。他想隻要政策對頭,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對此,他感受十分強烈,思考了一些問題。三十日迴到北京後,他將了解到的情況和自己的想法寫成報告,送給胡耀邦和黨中央。
習仲勛在報告中肯定了雲南省的工作後,指出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在普遍實行農業生產責任製以後,社會治安方麵還存在著一些嚴重問題,除走私販毒和貪汙受賄外,還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民族”、“宗教”的旗號,搞非法串聯,。擾亂社會秩序;一些刑事犯罪分子不斷製造惡性案件,偷盜搶劫,搞封建迷信活動等等。一些地方還出現了一些怪事。比如,去年九月,有兩個反革命分子在蒙自縣城大街上連續發表反動演說十七天,競沒有一個人揭發製止。他指出,這些問題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其因素雖多,但最重要的還是與領導班子有關,有的渙散軟弱,有的“三種人”沒有得到徹底清理,有的思想、組織和作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純的情況。
在報告中,習仲勛認為當前農村工作中需要抓緊研究解決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當前農村的經濟和政治形勢確實很好,但在我們的工作中也遇到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加以解決。有的基層同誌注意支持、獎勵和宣傳少數“冒尖”戶的多,對勞動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講得少,因而對如何關心、幫助和扶持困難戶發展生產、逐步改善生活,對認真落實優待軍烈屬、保障五保戶生活的政策卻有所忽視。農民蓋新房的越來越多,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現在一般都占地較多,而且是占用良田,必須解決好統一規劃和節約用地問 題。還有不少地方農副產品大量積壓,亟待處理;有些土特產品由於加工不善、包裝不好,而影響銷路和價格。對於這些問題,中央和國務院雖已有明確指示,但要認真貫徹執行,還要費很大力氣,做很多工作。再就是,在目前農貿市場已經相當繁榮的情況下,如何改善和加強管理也是個大問題。此外,還有些工礦企業對周圍環境汙染嚴重,沒有或沒有完全治理,群眾意見很大,工農關係緊張;邊遠、貧困地區群眾在生產和生活上還有不少困難等等。【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第二,切實加強黨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特別是加強對於部、群眾的思想、政策教育。要大力宣傳勞動光榮,鼓勵勞動致富,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要針對幹部、群眾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劃清是非界限,澄清糊塗觀念,批判錯誤認識。要經常動員和組織思想理論、宣傳文化工作者到農村去,到一切需要去的地方,調查研究,幫助工作,從各方麵鞏固和擴大社會主義思想陣地(如現在每場集市的上市人數都是成千上萬,但根本見不到我們的任何宣傳活動),抵製封建思想殘餘和落後腐朽思想的侵蝕。還要繼續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整頓和健全基層組織,繼續加強民族工作,解決好遺留問題。
二月二十日,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根據胡耀邦的意見,在《情況通報》上摘要刊發了習仲勛的報告。
■情係延安
習仲勛是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多年戰鬥和工作在西北地區,對革命老區懷有深厚的感情。
他曾飽含深情地說:我是一個老延安,延安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雖然是個關中人,但在陝北的時間最長。從內戰到抗戰,直到解放戰爭,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晚上退出延安,一九四八年的四月二十一日收複延安,整整一年一個月零三天,我們又迴到了延安,到一九四九年五月西安解放,進了西安,但我從此再沒有迴過延安。但是,習仲勛惦記著延安的建設和發展,關心著延安人民的生活與冷暖。隻要陝西來人看望他,他都詳細地詢問延安的情況和群眾的衣食住行。一九七八年,習仲勛剛複出到廣東工作,從一份材料上得知陝北老區有些地方的群眾還吃不上小米時,他為之動容,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日,延安地區行政公署專員徐金山和地區計委、工業局負責人來北京,習仲勛百忙中抽出時間,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了他們。
習仲勛一見到他們就親切地說,你們的來信收到了。我很想知道陝北的情況,延安的農業、人民生活、生產責任製等情況到底怎麽樣,咱們可以隨便談一談。
當徐金山匯報延安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主要是包幹到戶、包產到戶的兩種形式時,習仲勛急切地問,這兩種責任製你們覺得怎麽樣?徐金山迴答說,實行這兩種責任製後群眾有飯吃了,基本不討飯、不吃返銷糧了,還修了不少石窯洞。習仲勛詢問了延安糧食產量、農民收人、畜牧業發展、多種經營、植樹造林、石油開發等情況,徐金山一一作了匯報。他非常高興,提出了對延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
習仲勛說,陝北要種樹。陝北土層厚,潛力很大,我就不信搞不好。糧食非搞上去不行,山上要植樹種草,水土就不流失了,畜牧業要占很大比重。延安的水還不少,有延河、秀延河、洛河、葫蘆河等,都可以抽灌澆地。毛羊、肉羊、奶羊都可以搞。今天我從報紙上看到我們富平縣奶山羊發展得不錯,還建了個大奶粉廠。那裏草地不多,是路邊、渠邊的草,延安條件比富平好。責任製你們大家的認識怎麽樣?聽說誌丹縣搞責任製你們不敢放手,還要糾正!綏德的劉玉厚1對我說有另一種傾向,就是撒手不管。縣上、公社都沒事了,一戶分幾片地,把牛賣了買成驢。那不行,一定要管好。要解決群眾的燒柴問題,劃點地給群眾種樹,栽植薪炭林。陝北就是要搞植樹造林,林業也要搞責任製,搞專業戶,不靠科學不行,要搞些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研究種樹種草。林業大有希望,農林牧副漁都可以搞,要把糧食放在重要位置上,大搞多種經營,慢慢地搞成專業化生產。待業青年不要都安排到城裏去,可以鼓勵他們搞這些專業,搞些新農村。農村太分散了也不好,起碼一個村有幾十戶,也叫文明村、文化村,城市也不要太大。延安還要搞點工業,過去的搞法不行,要像廣東搞橡膠那樣搞當地有原料的加工廠,就地取材。店頭的煤好,過去就開採過,現在要開發。聽說吳旗有石油,可以建個小煉油廠,經濟效益會更好。上鐵路我是支持的,國家的錢不夠可以貸點款。紙廠要搞一個,學生的課本、練習本,群眾也要用紙。火柴廠也要有一個。責任製有什麽新問題,要擺在議事日程上研究,解決問題。責任製不光是農業要搞,工業也要搞責任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