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於當時的政治壓力,習仲勛在這兩份材料中不得不給自己加上了一些空洞的罪名,但是他充分肯定黨在西北地區的正確領導,肯定正確路線對西北地區工作的指引。他身處逆境,能夠將“許多罪責”攬於自身,從而避免了使更多的同誌遭受牽連和迫害,正直無私的品格感人至深。【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八月十七、十八兩日,習仲勛又寫成長達一萬五千字的《我的交代》、《我的履曆》兩份材料。在《我的交代》中,他全麵迴顧了從新中國建立到一九六二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所經曆的許多重要事件,特別是對自己所負責過的工作,處理過的人和事,作了係統的說明,並以高度自責的精神檢討了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誤。《我的履曆》簡要記述了他參加革命四十多年的經曆,人們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到,習仲勛是怎樣由一個農家子弟逐漸成長為一位成熟的革命家的曲折經曆,看到他的心路曆程。


    二十四日晚,造反派再次召開批判鬥爭習仲勛大會。麵對造反派荒唐的提問,習仲勛或應付作答,或沉默不語。造反派說他不老實,抗拒交代,以各種方式“嚴厲懲罰”他。批判會無法進行下去,造反派便“勒令”習仲勛,限期交代一九四二年綏德師範鋤奸反特,一九四七年綏德、米脂地區土改和一九五一年前後處理青海項謙問題的罪行,特別要他檢查當晚的抗拒態度。九月九日、十日,習仲勛分別以《關於八月二十四日晚大會對我勒令的交代》、《對幾個問題的交代》為題作了迴答。他在材料的開頭寫了這樣一段話:“對於你們在鬥爭大會上下給我的勒令,由於途中出了事故,以後又忙於接待外來單位的調查,故致延誤限期。”可見即使在軍管期間,習仲勛仍然被造反派反覆糾纏。


    特殊的年代必然產生特殊的語言,“文化大革命”中流行語“拚刺刀”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是軍事上表達短兵相接的一個術語,卻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造反派審訊批判和摧殘領導幹部的一種手段,“拚刺刀”往往要“刺刀見紅”,刑訊逼供和各種體罰司空見慣,使當時的批鬥會更為激烈,更有“火藥”味。


    九月十六日,陝西師範大學八一戰鬥隊等造反派組織,在西安醫學院與習仲勛“拚刺刀”。西北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安誌文和習仲勛原任秘書、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書長的陳煦被押到會場陪鬥。“拚刺刀”在一片狂亂的“打倒劉少奇”、“打倒鄧小平”、“打倒三反分子習仲勛”的口號聲中開始。造反派不可一世地指著習仲勛,提出問題勒令他迴答,然後再由陪鬥者當場質證。被批鬥者如稍有遲疑,就被指為“狡蝟抵賴”、“不老實交代”,並給以體罰,目的是從精神和身體上折磨被批鬥者,使其難以準確地迴答問題,無法為自己辯解。這次“拚刺刀”,造反派仍然圍繞習仲勛與高崗、彭德懷的關係和小說《劉誌丹》問題,還涉及一九五八年“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糾“左”時的問題,要他承認罪責。批鬥會上習仲勛和造反派有這樣一段對話:


    問:你在什麽地方蹲過點?


    答:去北京後,一九六一年四月至五月,在河南長葛帶了一個工作組,主要調查生產和群眾生活情況。


    問:在長葛講了些什麽黑話?


    答:主要是反五風,給中央寫了報告,食堂不能.


    辦;煉鋼鐵浪費勞力、燃料。


    問:說你放的毒!


    答:我說過大煉鋼鐵,攤子鋪得太大,不愛護群眾積極性,對人民生命不愛惜。還說過我親眼看見一家秤上沒有秤錘和秤鉤,群眾說,都拿出去煉鋼了,把耕犁的鐵鏵也煉了鋼。


    問:你怎樣支持農村的自發勢力?


    答:我贊成自留地。


    從對話中,不難看出習仲勛寧折不彎、堅持真理的剛性格。


    二十八日下午三時,習仲勛又被拉到陝西日報社批鬥。會場設在報社禮堂,陝西日報社“紅激流戰鬥隊”和西安出版界造反派三百多人參加批鬥會,習仲勛原秘書、陝西日報副總編輯田方陪鬥。批鬥會前,造反派向習仲勛發出“勒令”,要他交代在小說《劉誌丹》和一些問題上的“罪行”。由於時間太緊,他沒來得及寫出交代材料,因此批鬥一開始氣氛就非常緊張。造反派衝著習仲勛問為什麽沒有寫出交代材料,他據實迴答,天天出去,沒有時間寫。會議主持者粗暴地不讓習仲勛說話,指責習仲勛是頑抗。接著便是接二連三的發言批判和責問。批鬥會持續了三個多小時。


    像這樣的批鬥會,幾乎天天都有。


    ■故鄉迤山受批


    一九六七年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八周年紀念日。


    失去人身自由的習仲勛,不免又迴憶起發生在這個節日裏的許多往事。他記得十八年前的這一天,當開國大典的消息傳到西安時,他和西北人民是多麽的高興;他想起以後多次與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國慶節一道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三軍將士,同首都人民分享節日喜悅的情景。但十八年後的這一天,陝西省富平縣“炮打司令部統一指揮部”的造反派,與西安冶金學院的造反派聯繫,並經陝西省“支左委員會”同意,卻將習仲勛押迴到他的家鄉準備批鬥。習仲勛十分傷感。


    十月二日,富平縣造反派在迤山中學操場舉行批鬥習仲勛大會,陝西省廣播事業管理局副局長兼中共富平縣委書記周敦陪鬥。


    迤山中學坐落在富平縣城北,建於一九四一年,因學校設立在迤山廟址而得名。迤山有個美好的傳說,在習仲勛少年時就留下深刻的記憶。迤山廟門前有一塊約二三噸重的巨石,形如兩座山峰相連,石麵上有手印和身背肩挑的痕跡。民間傳說這是二郎神楊戩挑石追趕太陽,途經富平歇腳時,順手抖了抖鞋中的塵土和沙粒,塵土變成了鳳凰山和金阜山,小沙粒變成這塊巨石。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追求光明的大力神,就在這塊巨石後麵修建了一座二郎廟,稱為迤山廟。


    在迤山中學的東北角,是占地二十畝的陝西著名愛國將領張義安的墓地。墓地四周翠柏成林,幽靜肅穆。墓前立著胡景翼將軍一九二。年冬書寫的“黃狗紅羊劫未闌,陣雲蕭瑟月華寒。龍城飛將今何在,每飯難忘張義安”的詩刻石碑。


    一九二七年,還在縣立第一高小上學的習仲勛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這裏經常參加中共黨團組織召開的秘密會議,商討對敵鬥爭方略。那時,他崇拜神話中的太陽神,也敬佩陝西辛亥革命先驅張義安。一九五八年九月六日,習仲勛受周恩來委派在西北調查時,從蒲城到富平中途停車,特意到迤山中學張義安墓園拜謁。一九八四年,當他得知張義安墳地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後,又叮囑富平縣的同誌說:“墳平了不要再堆那麽大了,但是胡景翼題詞、於右任書寫的碑子要保護下來,柏樹林要保護起來。張義安是搞辛亥革命的,很能打仗,是反袁倒曹的,訓練過幹部,和陳樹藩打仗時陣亡了,要紀念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仲勛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習仲勛傳編委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習仲勛傳編委會並收藏習仲勛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