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省、市、自治區黨政領導,必須各有一位書記和省長分管信訪工作,要求在六月底以前把分管負責人的名單分別報送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秘書廳。


    (二)處理問題要爭取主動,擺脫被動。主要是掌握政策,按原則切實解決問題;同時,把千百萬人民來信來訪所反映的問題,分門別類,綜合研究,從中找出規律,及時解決其中帶普遍性的問題或突出的問題。


    (三)實行專職機構和大家動手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機關幹部的一些負責人利用業餘時間參與其事。


    (四)按信訪反映的問題的性質,分別交由中央或地方各級機關負責處理,避免照抄照轉。


    (五)清理積案。利用當時各機關整編的過程,抽調部分幹部,突擊清理尚未轉出去的積案和已轉出去後尚未結案的積案。


    (六)按幹部管理權限處理所涉及的幹部。


    他希望信訪工作者繼續積極熱情、耐心細緻地做好這項工作,成為優秀的模範的群眾工作者。


    習仲勛不但這樣要求信訪幹部,而且親自接待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剛開始,國務院秘書廳承擔處理來信和接待來訪的工作,十分繁忙,接待室有四十多個幹部,仍不敷使用。習仲勛為了直接了解和掌握人民群眾來信來訪的實際情況,常常讓自己的秘書到接待室幫助處理來信,有時星期天一整天都在接待室工作,接待來訪者。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習仲勛根據西北地區來信來訪反映農村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向毛澤東、周恩來寫了一個專題報告。他在報告中反映了當時統購統銷方麵食油和煤油供應緊張、棉花棉布購銷不合理、供應商品中搭配購貨的現象;在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工作中存在急躁情緒、強迫命令作風和鋪張浪費的現象;陝西農民在棉花豐收後因“反正要參加合作社了”而大手大腳購買非生活必需品、大吃大喝,唯恐低價入社而對生產資料不感興趣等問題,還列舉三原縣一個投機商運去三十口棺材,很快被搶購一空作說明。報告中專門寫到農民對強迫儲蓄有牴觸情緒,個別農民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甚至發生因此投水自盡幾乎致死等情況,說明當時農村問題的嚴重性。


    在草擬這個報告時,習仲勛要求秘書田方議事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據,把人民群眾向黨中央、毛澤東反映的真實事例和真實語言寫進去。他認為這是農民敢於向人民政府講真話、說實話的表現,說明人民群眾對黨、對自己政府的信賴。當秘書將起草好的報告送到他手中時,習仲勛皺起了眉頭,問為什麽沒有把群眾對食油供應緊張不滿的實例反映出來。秘書為難地說。例子中有些話說得比較粗俗,是否可以不一一列舉?習仲勛堅持“要把真實情況報告毛澤東”,讓秘書原汁原味地把群眾的意見在材料上反映出來。


    原來,群眾在來信中反映了兩件事。一件是,有人認為,現在食油比舊社會還緊張,因而講怪話說:“食油四兩,想起老蔣”;另一件是,有人反映說,一位農民趕著木軲轆大車跑運輸,車軸因沒有油潤滑而發出吱吱響聲,氣得這位趕車的農民叫罵說:“我都沒油吃,你還想吃油呢!”說完就向車軲轆撒了一泡尿,以此來發泄對食油供應政策的不滿。


    還有的群眾來信反映,有的農民因沒錢完成儲蓄任務,跪在幹部麵前苦苦哀求,個別地方甚至還發生無力購買國債而投井自殺的情況。習仲勛看後拍案而起,氣憤地說,我們共產黨的幹部如果站到了群眾的對立麵,小心群眾用扁擔抽你,國民黨政權垮台的教訓正在於此。


    習仲勛說,這幾封來信內容雖有欠妥之處,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傾向性問題,有一定說服力,還是加上好。報告最後經過習仲勛修改上報,引起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重視,批示有關方麵加以解決。


    一九五七年冬,人民接待室收到一封來自貧困地區甘肅省高台縣農村幹部的信,反映當地幹部強迫命令,破壞生產,造成人民飢餓,發生浮腫病乃至餓死人的嚴重情況。並說他是衝破地方阻攔,又遇路費失竊,沿途乞討,曆盡了千辛萬苦才來到北京的。閱讀了這封來信,習仲勛心情沉重,認為事關重大,立即向周恩來作了口頭報告,同時打電話給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張仲良,要他切實負責地查處此事。一九五八年九月,習仲勛西北考察到甘肅時,還專門到高台縣聽取匯報,檢查落實情況。


    習仲勛還通過來信來訪,了解實際情況,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三年困難期間,國務院秘書廳收到了一封某省群眾反應生活困難的來信,同時寄來一包老百姓用來充飢的東西。工作人員拿去向習仲勛匯報,他仔細閱讀了信件,並打開包裹,把群眾吃的黑黢黢的東西放在手上,仔細觀察,但不知是什麽東西,便幹脆掰下一塊放到嘴裏咀嚼起來。工作人員來不及阻攔,不知如何是好,這時習仲勛已費力地吞咽了下去,他難過地向工作人員說,群眾確實困難,就吃這些東西,“這哪裏是人吃的!”他把這些情況匯報給周恩來,立即派出調查組,弄清情況,組織展開了調運糧食的救災工作,使重災區的群眾得到救濟,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


    ■愛勞動勤節儉始終如一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北京天氣異常炎熱,烈日高照,沒有一朵雲,也沒有一絲風。一大早,習仲勛隨同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帶領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直屬機關三百多名幹部,又一次來到十三陵水庫參加義務勞動。十三陵水庫,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家為解決北京市及其附近地區用水問題而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採取發動群眾參加義務勞動的方式進行。為了水庫的早日建成,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多次到這裏參加義務勞動。這一天,習仲勛身穿白襯衣,頭戴草帽,腳蹬圓口布鞋,一下車就忙活起來。工地上的群眾看到中央領導便激動地齊聲喊道:歡迎首長蒞臨工地!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向大家招手致意。習仲勛對圍上來的群眾說,我們是來參加勞動的,都是普通勞動者。


    勞動開始前,按照工地要求對參加勞動的人員進行了編組和分工。習仲勛傳達周恩來的指示說,今天到這裏來的沒有總理、副總理、部長、司局長職務,大家都是普通勞動者,勞動要精神飽滿,互相照顧,量力而行。之後,周恩來首先推起一輛獨輪小車,大家迅速鏟土裝車,當周恩來推車費力向前行進時,習仲勛趕忙跑過去給周恩來說,獨輪車要掌握好平衡,不然容易翻倒。幹脆咱倆搭對,我來推,您在前邊拉。說完他就老練地推起車來,周恩來在前麵使勁地拉車前行。人們看到他倆配合默契、幹勁十足的情景時,連連發出讚嘆。


    勞動間隙,習仲勛被人們圍了起來,他饒有興趣地從推小車談起,講述了自己的勞動經曆。他說,推車技術是生活逼出來的。早年父母先後病逝,叔父患重病不能勞動,因此我從小就學會幹農活,犁、耬、耙、耱樣樣都會。我曾經一次搖耬種過四十畝小麥。農閑時常用獨輪小車把當地產的鍋巴鹽推到數百裏以外的照金山區換成玉米等糧食,解決一家人吃飯,推獨輪小車就是那個時候學會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仲勛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習仲勛傳編委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習仲勛傳編委會並收藏習仲勛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