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在關中分區工作了六年之久,深諳當地的地理人情,又和當地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為戰役政治指揮員,他深知離開了地方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支援要取得作戰的勝利是不可能的。他與關中地委的同誌共同商定了擁軍支前的方案,並以地委名義向各縣委發出《關於保衛關中製止內戰的緊急指示》。指示要求:一、立即在幹部群眾中進行深入動員,揭露國民黨反動派進攻關中地區、發動內戰的陰謀。二、立即整理自衛軍,組織遊擊小組,動員民兵參戰。三、立即封鎖邊境要道,清查戶口、山林,捕捉敵探奸細。四、立即清查倉庫,注意倉庫安全及供給需要。五、立即轉變工作作風,抓緊戰爭動員。六、立即加強機關警戒,防止敵人襲擊。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導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關中分區人民迅速動員起來,響亮提出“部隊需要什麽就給什麽,需要多少就送多少”的支前口號,民兵踴躍參軍參戰,群眾積極支援前線。僅赤水縣就動員支前隊員一千四百多人,出動擔架四百多副,籌措軍糧萬餘斤,送軍鞋一萬多雙。


    八月七日,部隊向預定作戰區域開進。習仲勛、張宗遜等隨臨時指揮部進至距爺台山僅二十裏的鳳凰山下兔鹿村靠前指揮。


    海拔一千三百多米高的爺台山已顯現在張、習首長和作戰部隊的視野之中。胡宗南暫編五十九師占據爺台山後,大肆抓民夫,搶修了大小十多座碉堡和眾多掩體、塹壕等工事,尤以主峰的碉堡最大,工事最多。國民黨軍還在耀縣、淳化、彬縣、中部、石堡、興平、西安等地集結重兵,作為戰役預備隊,企圖再次擴大進攻。


    八月八日黃昏後,氣候異常悶熱,臨時指揮部內張、習首長神情嚴肅,豆粒大的汗珠不時從額頭沁出,這裏出現了戰前特有的寧靜。


    突然,狂風大作,暴雨驟降。張、習命令作戰部隊迅速向敵前沿運動,進入衝擊出發陣地。午夜二十三時,臨時指揮部發出總攻擊開始命令,幾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各部隊全線出擊,向爺台山守敵展開猛烈進攻。爺台山守敵依託工事,憑險據守,負隅頑抗。戰鬥至九日四時,隻新四旅七七一團攻占孟戶原、熊家山兩陣地,殲敵一部。其他部隊發起攻擊尚未奏效。為了迅速解決戰鬥,張宗遜、習仲勛即令三五八旅投入戰鬥。該旅接受任務後,即令第八團投入戰鬥,並集中全旅山炮三門,兩個團的迫擊炮八門,集中火力壓製敵人。九日上午十時,第八團二營六連在炮兵火力支援下,迅速衝進敵碉堡的外壕,其他連隊及新四旅十六團一營緊緊跟進,與敵展開手榴彈戰和拚刺刀,經反覆衝殺,至下午兩點全殲爺台山守敵。第八團三營和警三團同時攻克老莊子、宋家窪等五個碉堡群。其他部隊也乘勝擴大戰果並收複其他被占村莊,殘敵逃出邊區以外。十日,戰鬥結束,收複爺台山周圍全部失地,全殲入侵的國民黨軍五個連及一個營部,斃傷敵一百餘名,俘敵營長以下三十六名,繳獲輕重機槍十九挺及大批彈藥。


    戰鬥結束後,張宗遜、習仲勛即命作戰部隊仍嚴守陣地,以防國民黨軍隊新的進犯。八月十二日,美軍調查組為了尋找口實,替國民黨軍開脫罪責,便以“中間人”身份到爺台山進行所謂“現地調查”,習仲勛命警一旅三團團長劉懋功、新四旅十六團團長程悅長帶調查組到陣地實地察看,陣地上殘留的國民黨軍印有美製英文字母的彈殼和彈藥箱,以及我作戰部隊繳獲的美式武器作出了最好的迴答,使得美軍調查組窘態畢露,無趣而歸。


    爺台山反擊戰是一曲軍民團結的勝利凱歌。一九九九年六月,已從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職位上離休的劉懋功戰地重遊,與當年一位受習仲勛委派為其傳送書信的交通員趙春喜不期而遇,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開始了一段對昔日戰鬥情景的深情迴顧。趙春喜說:“那是張宗遜當司令員、習仲勛當政委的時候。習仲勛叫我給警三團送信,當時是雨季,我懷裏揣著習仲勛政委的信,為了繞過敵人的地盤,蹚過了數十道水,總算是把信送到了三團。”劉懋功問:“信送給誰?”趙說:“劉團長,劉懋功。”劉又問:“你看我是誰?”老人端詳了許久,一時認不出來。當他得知眼前站的就是劉懋功時,便急切地問道:“劉團長,你還記得那年的事嗎?你住在西溝,我在那裏找到你!”“是習仲勛政委親筆寫給我的命令,叫我們團一定要頂住十裏原、通潤和鐵王一線的敵人,為打爺台山作準備。”劉懋功還迴憶說:那時仲勛同誌就常告誡我們,這裏的群眾不僅哺育了我們,而且冒著生命危險支援了我們。我們的每一個勝利包含著他們的功勞。這也是我們指戰員的共同心聲。


    八月十四日,臨時指揮部命令部隊打掃戰場,習仲勛參加了烈士追悼會和軍民聯歡會後,爺台山反擊戰臨時指揮部即奉命撤銷。


    翌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曆時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習仲勛和所有抗日軍民一樣感到由衷的高興。


    當爺台山的硝煙剛剛散去之時,習仲勛受中共中央之命,迴延安擔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兩個月後,他又履任新職。


    第13章 人民的重託


    ●出任西北局書記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麵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鬥爭。在時局急劇變化的曆史關頭,中國共產黨及時分析了形勢併科學地預測了時局發展方向,提出了關於爭取和平和準備革命戰爭的方針,確定了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反革命的兩手的策略,同國民黨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在戰略上“向南防禦,向北發展”。陝甘寧解放區即成為實現這一戰略方針的重要後方。邊區軍民承擔著爭取和平、民主,準備自衛戰爭的曆史重任。同時,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包括西北局書記高崗在內的邊區黨政軍機關及各分區萬餘名幹部調赴全國其他解放區,其中一半人被派往東北建立根據地。在這一重要時刻,習仲勛受命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任西北局書記兼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代政治委員。


    由於全國各根據地急需幹部,當時,中央對習仲勛的工作曾有過兩種考慮:一是考慮讓他同高崗一起去東北工作,以建立和鞏固東北革命根據地;二是隨陳毅一起到華東根據地工作。但是,黨中央最後還是決定把西北局領導工作的重任交給了他。習仲勛迴憶當時情形時說:一九四五年冬,黨為了適應抗戰勝利後的形勢,從陝北調出一批幹部。我被調到西北局機關工作。我對毛主席說,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沒有在領導機關工作過,怕難以勝任。毛主席熱情地鼓勵說:正是因為你長期在下麵沒有在上麵,所以才調你到上麵來工作。把你調動一下,放在新的崗位上,你就得動腦筋了,就得調查研究,想辦法把工作做好。毛主席的話給了我無窮的力量,鞭策著我努力做好工作。


    習仲勛從地委書記崗位直接調到中央局主持工作,反映了黨中央、毛澤東對他在地方工作的肯定和信任,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大的轉變和考驗。習仲勛還是盡快縮短從擔負局部領導到指導全局工作之間的距離,以適應新的鬥爭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十二月,到任不久的習仲勛即在西北局召開的一次聯席會議上,就一九四六年陝甘寧邊區任務和工作方針提出意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仲勛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習仲勛傳編委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習仲勛傳編委會並收藏習仲勛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