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係議員鄧熔在參議院提出懲辦吳佩孚的緊急動議,但另一安福係議員張敬舜(張敬堯的兄弟)反對,因此不提付討論。眾議院議員賀得霖提出懲辦吳佩孚的建議,也隻能交付審查而無下文。
曹錕在保定,被他的愛將吳佩孚的一連串政治攻勢搞得目眩五色,置身無地。因為他究竟是吳佩孚的直接長官,為什麽竟沒有半點影響力和約束力,所以他很難自解的。
9月30日曹錕不得不發出兩個電報,一個電報致吳佩孚,告誡他:“嗣後一切行動必須請命而行。”一個電報致北方各省,表明自己態度:“以此言護法,恐終不能造成法治;以此言和平,恐終不免於戰禍。……國家前途,必須中央有所主持,庶幾政局重新,亂源可弭。”
段祺瑞雖然不敢下討伐令,但也不能不表示自己的態度。9月30日他以國務院名義通電駁斥了南北軍人的聯名寢電。隨後北洋軍人紛紛起而作應聲蟲,倪嗣沖斥為“謬談法律,破壞大局”。楊善德斥為“曲說亂真,逞以欺世”。閻錫山斥為“妄談法律,徒逞私見”。長江二督之一的王占元也認為“吳師長竟與南方諸將領聯合署名,不勝詫異。
院電駁斥,義正詞嚴。一隅之論,不足以淆惑觀聽”。張敬堯因為在長沙,對吳不敢過分指責,隻說:“敬堯惟知服從中央,不知其他”!
至於張作霖,他早於9月8日被北京政府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地位在北方各省督軍之上。他於10月2日發表冬電說:
“前當譚浩明等抗命之初,作霖曾派少將劉鴻恩晉謁大總統請示方略,奉論張督若有一師相助,即當從事討伐。迨長嶽淪陷,作霖複派劉少將依前晉謁,奉論如初。曹經略使之南往,亦奉大總統明令,複由大總統頒布氣死、羞死之通電。是政府之主戰政策,作霖與各省同誌一致贊成,均係服從大總統者。……其他依法選舉兩院議員,依法選舉大總統,亦均奉大總統命令而行。而彼等一則曰不完全,再則曰非真正民意。所謂不完全者,乃削除叛亂分子耳,非真正民意者,僅無暴動分子耳!……近聞有人因國會已成,大局漸定,急思設法破壞,以遂一己之私,不惜輦金四出運動,淆亂視聽,破壞國家。
此等僉壬,是真民賊,人人得而誅之。作霖正擬查訪明確,聯合同誌,呈請元首依法懲辦,以謝國人。”
10月3日以譚浩明、吳佩孚為首的南北軍人繼續發表講電,對駁斥寢電者予以駁斥。
講電說:
“駐湘雙方各軍,因受中日軍事協定之刺激,同謀息爭禦侮。自六月廿五日停戰,迄今已四閱月。師長等屢請中央頻布罷戰明令,而合肥(指段)斥西南無誠意。師長等不得已本諸公理,再擬通電,徵求西南同意,於寢日聯名拍發,可見西南謀和誠意,信而有徵。乃合肥仍不加察,謂為莠言惑眾,破壞大局。夫和則全國一家,戰則南北分裂,究竟大局在和乎在戰乎?……如雲國會非由強造,何以不令西南各省選送議員而任意指派?如雲選舉合法,何以九月魚日合肥勸徐就職通電,除卻西南五省?是合肥自認為不完全之總理,且將強東海為不完全之大總統也。保全大局者,果如是乎?縱使合肥自認為不完全之總理,竊恐東海未必甘認為不完全之大總統也。縱使東海甘認為不完全之大總統,而軍民各界不肯甘心為不完全之中國人也。……總之,正義所在,是非自有公論。
全國人之心理方為真正民意,非強造者所能假託,非強詞者所能狡辯,更非一二人之言所能厚誣。”
段祺瑞對吳佩孚的憎怒到了極點,可是形勢比人還強,吳佩孚所據有的形勢已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段為了投鼠忌器,又不能對他採取過分的行動,於是隻好再迴過頭來拉曹錕。自徐樹錚私下答應支持曹錕為副總統後,由於吳佩孚的行動,段早否定了曹的副總統,現在為了緩和吳佩孚,於是又舊話重提,支持曹錕為副總統,以交換吳佩孚不要再反對安福國會,割斷吳和西南方麵“合唱”和平的論調。於是,段派京師警察總監吳炳湘前往保定,向曹錕說明,即日進行副總統的選舉,將以曹錕為唯一候選人。又派國務院秘書曾雲沛前往奉天去見張作霖,勸他顧全大局,同意曹錕為副總統。同時授意安福國會,不要再提關於懲辦吳佩孚的一切動議。
曹錕在保定頗有兩麵作人難之苦。北方皖係對他誤解甚深,而吳佩孚又不聽話,他認為副總統已沒有希望。怎知段的代表吳炳湘卻帶來了好消息,他真是喜出望外,馬上派曹銳到北京進行副總統的競選活動,同時派另一位兄弟曹鈞到奉天拉攏張作霖。
10月3日安福係的國會議員舉行茶會討論選舉副總統問題,眾議院議長王揖唐宣讀了段祺瑞向國會推薦曹錕為副總統的信,內雲:
“燕孫、一堂議長執事:比者副總統選舉,諸君應有一致之主張,祺瑞與安福諸君子本有一日之雅,敬舉所知,以備參考。曹經略使督戰湘中,功績昭然,維持大局,不為異說所撓,若能當選為副總統,必能翊贊元首,尊重法律,裨益國家,區區一得,尚希鑑察及之。專此敬頌議祉。段祺瑞拜上。”
王還補充說:“芝老功成不居,推賢選能,他的人格何等可欽,我們應該順從他的意旨。”
在這茶會上大家決定於10月9行進行選舉副總統。10月6日安福俱樂部舉行幹事會議,段命徐樹錚出席,說明推薦曹錕為副總統的原因。但是,安福係議員認為他們選徐世昌為大總統已經盡了義務,現在選副總統不能再盡義務。換句話說,如果要他們投這神聖的一票就要有代價,而曹錕又不肯出錢,他認為北京政府還欠他的軍費。這一來,就苦了王揖唐,經過他的奔走,決定由北京政府付還曹錕軍費150萬元,用這筆錢移作副總統的運動費,規定每張票2000元,當晚簽發支票。
曹錕認為天下事已定,自己做副總統的美夢立刻就要實現,他盼望10月9日早些到來,不料當這天兩院議員舉行副總統選舉的聯合會時,議長梁士詒正在主席台上等待到達法定人數進行投票。可是出席的議員卻是小貓三兩隻,稀稀落落,一點也不踴躍。秘書處打電話四方去催,也不見來,上午的會就流產了。下午繼續開會,到的人仍很少,王揖唐建議一方麵把議會大門關起來,隻許進不許出,一方麵派軍警四出拉人,以湊足法定人數。他的建議才一宣布,就看見坐在議席上的議員紛紛奪門而出,拉的人還沒有來,已來的又走了大半。
於是副總統的選舉又流產了。
皖係雖然由徐樹錚一手組成了安福係的國會,可是就在選出徐世昌為總統後,這個“段記的安福國會”卻起了變化。因為研究係是不與安福係合作的,研究係在10月8日開了一次會,決定選舉馮國璋為副總統,反對選曹錕,如果段係一定要選曹錕,研究係就以不出席為抵製。不過研究係議員人數很少,在國會中無足輕重。但另一個素與安福係合作的舊交通係議員人數卻不少,他們竟也和研究係採取同一立場,不出席選舉會,於是選舉副總統的大會就因不足法定人員而流產。
</br>
曹錕在保定,被他的愛將吳佩孚的一連串政治攻勢搞得目眩五色,置身無地。因為他究竟是吳佩孚的直接長官,為什麽竟沒有半點影響力和約束力,所以他很難自解的。
9月30日曹錕不得不發出兩個電報,一個電報致吳佩孚,告誡他:“嗣後一切行動必須請命而行。”一個電報致北方各省,表明自己態度:“以此言護法,恐終不能造成法治;以此言和平,恐終不免於戰禍。……國家前途,必須中央有所主持,庶幾政局重新,亂源可弭。”
段祺瑞雖然不敢下討伐令,但也不能不表示自己的態度。9月30日他以國務院名義通電駁斥了南北軍人的聯名寢電。隨後北洋軍人紛紛起而作應聲蟲,倪嗣沖斥為“謬談法律,破壞大局”。楊善德斥為“曲說亂真,逞以欺世”。閻錫山斥為“妄談法律,徒逞私見”。長江二督之一的王占元也認為“吳師長竟與南方諸將領聯合署名,不勝詫異。
院電駁斥,義正詞嚴。一隅之論,不足以淆惑觀聽”。張敬堯因為在長沙,對吳不敢過分指責,隻說:“敬堯惟知服從中央,不知其他”!
至於張作霖,他早於9月8日被北京政府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地位在北方各省督軍之上。他於10月2日發表冬電說:
“前當譚浩明等抗命之初,作霖曾派少將劉鴻恩晉謁大總統請示方略,奉論張督若有一師相助,即當從事討伐。迨長嶽淪陷,作霖複派劉少將依前晉謁,奉論如初。曹經略使之南往,亦奉大總統明令,複由大總統頒布氣死、羞死之通電。是政府之主戰政策,作霖與各省同誌一致贊成,均係服從大總統者。……其他依法選舉兩院議員,依法選舉大總統,亦均奉大總統命令而行。而彼等一則曰不完全,再則曰非真正民意。所謂不完全者,乃削除叛亂分子耳,非真正民意者,僅無暴動分子耳!……近聞有人因國會已成,大局漸定,急思設法破壞,以遂一己之私,不惜輦金四出運動,淆亂視聽,破壞國家。
此等僉壬,是真民賊,人人得而誅之。作霖正擬查訪明確,聯合同誌,呈請元首依法懲辦,以謝國人。”
10月3日以譚浩明、吳佩孚為首的南北軍人繼續發表講電,對駁斥寢電者予以駁斥。
講電說:
“駐湘雙方各軍,因受中日軍事協定之刺激,同謀息爭禦侮。自六月廿五日停戰,迄今已四閱月。師長等屢請中央頻布罷戰明令,而合肥(指段)斥西南無誠意。師長等不得已本諸公理,再擬通電,徵求西南同意,於寢日聯名拍發,可見西南謀和誠意,信而有徵。乃合肥仍不加察,謂為莠言惑眾,破壞大局。夫和則全國一家,戰則南北分裂,究竟大局在和乎在戰乎?……如雲國會非由強造,何以不令西南各省選送議員而任意指派?如雲選舉合法,何以九月魚日合肥勸徐就職通電,除卻西南五省?是合肥自認為不完全之總理,且將強東海為不完全之大總統也。保全大局者,果如是乎?縱使合肥自認為不完全之總理,竊恐東海未必甘認為不完全之大總統也。縱使東海甘認為不完全之大總統,而軍民各界不肯甘心為不完全之中國人也。……總之,正義所在,是非自有公論。
全國人之心理方為真正民意,非強造者所能假託,非強詞者所能狡辯,更非一二人之言所能厚誣。”
段祺瑞對吳佩孚的憎怒到了極點,可是形勢比人還強,吳佩孚所據有的形勢已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段為了投鼠忌器,又不能對他採取過分的行動,於是隻好再迴過頭來拉曹錕。自徐樹錚私下答應支持曹錕為副總統後,由於吳佩孚的行動,段早否定了曹的副總統,現在為了緩和吳佩孚,於是又舊話重提,支持曹錕為副總統,以交換吳佩孚不要再反對安福國會,割斷吳和西南方麵“合唱”和平的論調。於是,段派京師警察總監吳炳湘前往保定,向曹錕說明,即日進行副總統的選舉,將以曹錕為唯一候選人。又派國務院秘書曾雲沛前往奉天去見張作霖,勸他顧全大局,同意曹錕為副總統。同時授意安福國會,不要再提關於懲辦吳佩孚的一切動議。
曹錕在保定頗有兩麵作人難之苦。北方皖係對他誤解甚深,而吳佩孚又不聽話,他認為副總統已沒有希望。怎知段的代表吳炳湘卻帶來了好消息,他真是喜出望外,馬上派曹銳到北京進行副總統的競選活動,同時派另一位兄弟曹鈞到奉天拉攏張作霖。
10月3日安福係的國會議員舉行茶會討論選舉副總統問題,眾議院議長王揖唐宣讀了段祺瑞向國會推薦曹錕為副總統的信,內雲:
“燕孫、一堂議長執事:比者副總統選舉,諸君應有一致之主張,祺瑞與安福諸君子本有一日之雅,敬舉所知,以備參考。曹經略使督戰湘中,功績昭然,維持大局,不為異說所撓,若能當選為副總統,必能翊贊元首,尊重法律,裨益國家,區區一得,尚希鑑察及之。專此敬頌議祉。段祺瑞拜上。”
王還補充說:“芝老功成不居,推賢選能,他的人格何等可欽,我們應該順從他的意旨。”
在這茶會上大家決定於10月9行進行選舉副總統。10月6日安福俱樂部舉行幹事會議,段命徐樹錚出席,說明推薦曹錕為副總統的原因。但是,安福係議員認為他們選徐世昌為大總統已經盡了義務,現在選副總統不能再盡義務。換句話說,如果要他們投這神聖的一票就要有代價,而曹錕又不肯出錢,他認為北京政府還欠他的軍費。這一來,就苦了王揖唐,經過他的奔走,決定由北京政府付還曹錕軍費150萬元,用這筆錢移作副總統的運動費,規定每張票2000元,當晚簽發支票。
曹錕認為天下事已定,自己做副總統的美夢立刻就要實現,他盼望10月9日早些到來,不料當這天兩院議員舉行副總統選舉的聯合會時,議長梁士詒正在主席台上等待到達法定人數進行投票。可是出席的議員卻是小貓三兩隻,稀稀落落,一點也不踴躍。秘書處打電話四方去催,也不見來,上午的會就流產了。下午繼續開會,到的人仍很少,王揖唐建議一方麵把議會大門關起來,隻許進不許出,一方麵派軍警四出拉人,以湊足法定人數。他的建議才一宣布,就看見坐在議席上的議員紛紛奪門而出,拉的人還沒有來,已來的又走了大半。
於是副總統的選舉又流產了。
皖係雖然由徐樹錚一手組成了安福係的國會,可是就在選出徐世昌為總統後,這個“段記的安福國會”卻起了變化。因為研究係是不與安福係合作的,研究係在10月8日開了一次會,決定選舉馮國璋為副總統,反對選曹錕,如果段係一定要選曹錕,研究係就以不出席為抵製。不過研究係議員人數很少,在國會中無足輕重。但另一個素與安福係合作的舊交通係議員人數卻不少,他們竟也和研究係採取同一立場,不出席選舉會,於是選舉副總統的大會就因不足法定人員而流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