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京會議在吵鬧不休時候,四川起了變化。前麵曾說過,陳宦和蔡萼兩人關係,似敵非敵。似友非友,兩軍相峙的局麵是不戰不和,似戰似和。從3月下旬起陳和蔡就是停戰,而陳認為他不能貿然倒袁,他和袁的關係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袁拔識他為四川將軍,叫袁克定和他拜把兄弟,他離開北京時又令軍政要人舉行盛大歡送,這都讓陳受恩深重;但陳也知道袁這些都是手法奸雄籠絡人的手法,何況如袁和唐紹儀那麽深的關係,一翻臉就成仇,如袁和趙秉鈞那麽厚的關係,最後趙卻死得不明不白,則陳宦的份量在袁心目中又何如呢?陳不是輕舉妄動的人,他需要連絡江蘇的馮國璋和湖南的湯薌銘以為唿應。4月間,馮的態度已經日趨明朗,且發出了勸袁退位的銑電,因此5月3日他便打電報給袁說:“元首若允退位,其優待條件當與各疆吏力爭。”
這時,不但馮國璋主張袁退位,段祺瑞也表示贊成。段根據陳宦的建議擬定了優待袁的辦法六條:一、往事不追;二、公民權不褫奪;三、私產不沒收;四、居住自由;五、全國人民予以應有的尊敬;六、民國政府給以歲費十萬元。袁看了這些條件,還偽裝不在乎的樣子說:“好,很好,我退位不成問題,你們哪一天商定了善後辦法,我就哪一天搬到頤和園去休養。”
5月22日陳宦把幾天前已擬好但未發出的電報發了出去,這是迫袁致死的最重要一份電報,略雲:
“宦於江日徑電項城,懇其退位,為第一次之忠告。原冀其鑒此忱悃,迴易視聽,當機立斷,解此糾紛。乃複電傳來,則以妥籌善後之言,為因循延宕之地。宦竊不自量,複於文日為第二次之忠告,謂退位為一事,善後為一事,二者不可並為一談,請即日宣告退位,示天下以大信。嗣得複電:則謂已交由馮華甫在南京會議時提議。是項城所謂退位雲者,決非出於誠意,或為左右群小所挾持。宦為川民請命,項誠虛與委蛇,是項城先自絕於川,宦不能不代表川人,與項城告絕。自今日始,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袁氏在任一日,其以政府名義處分川事者,川省皆視為無效。”
這個電報是鄧文瑗起草的,“自今日始,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一語是陳宦加進去的。陳認為這表示隻與袁斷絕關係,而與北洋派沒有斷絕關係,其實這句話不僅畫蛇添足,而且斷送了陳宦,想不到這個聰明人卻因玩弄聰明而自誤。因為北洋係的繼承人段祺瑞認為陳宦這句話太無心肝,恨之入骨,欲得之而甘心,幸別人緩頰始止,終段之世,陳不見用。
陳改稱四川都督,任劉一清為參謀長,以修承浩(蔡鍔所保)為民政廳長,胡鄂公為四川宣慰使,熊克武為招討軍總司令。陳獨立後,馮玉祥一旅開迴成都,有電致曹錕雲:“軍隊皆國家之軍隊。現在川省業已獨立,我輩隻有聽命於陳公,以盡軍人之天職,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古訓昭然,豈可忘忽……陳宦與袁斷絕關係一電被認為是袁的送終電,袁接到這個電報後竟氣暈了過去,當他醒轉來時,臉上紅得像炭火一樣,眼中流下了幾點英雄末路的眼淚,口中喃喃說:
“人心大變”。他把梁士詒召入公府,把陳電給梁看,一邊說:“二庵厚愛我若此,夫複何言?君為我電複,決意退位如何?”梁沒有則聲,袁乃親自動筆寫了一電發出:
“昨見鬆坡致黎、徐、段電,請勸我退位。公誼私情,感佩交集,但尚未悉我心,我厭問世,幾不願一朝居,再商諸重要諸公,擔任善後,僉以茲事體大,且難輕放,內憂外患,相逼而來,即有亡國之禍。我年近六十,艱難萬狀,尚有貪念,愚不致此。我誌已決,退位不成問題,所當研究,惟在善後,政府諸公,討論多日,仍無結果。如不顧善後,撒手即去,危亡立見,實不能忍心至此;且亦無術足以自拔。目下要點在速籌善後之策,但有二三分抵擔,不致立見危亡分裂,退位一議,即可解決,務望切商政府,速定辦法,力擔責任,期早定局!希即熟籌,共同磋商如何?務祈嚴守秘密!電未盡言。”
陳宦對袁的背叛,是袁最受打擊的。自洪憲稱帝後,袁日趨孤立,從叛親離,然而陳宦是袁最新提拔和親信的人,陳竟敢和他個人斷絕關係,因此他越想越氣。5月24日再發表一項申令,痛斥陳,大有食其肉,寢其皮之概,令文雲:
“據四川將軍陳宦通電內稱:‘江電懇大總統退位,乃複以妥籌善後為因循延宕之地,文電請即日宣告退位,又以交南京會議時提議,是退位非出於誠意,因與大總統個人斷絕關係’各等語。本大總統之職位,由於全國國民選舉而來,其應行離職各節,《約法》定有專條,固非一部分軍人所當要求,倘此端一開,則繼任大總統者無論何人何時,均得借端糾合數省軍人舉兵反抗,要求退位,恐變亂無已,將釀成墨西哥更張爭奪之慘禍;凡稍有人心,略知愛國者當不忍出此。所請與個人斷絕關係事,現屬大總統地位,不能將予及大總統分而為二,亦猶之陳宦未經開缺前,亦不能將陳宦及將軍分而為二也,予現仍屬大總統職位,照《約法》代表中華民國,與予之個人斷絕關係,此非巧弄文詞所能掩其事實,蔑其法理……惟本大總統之萌退誌,早在陳宦等尚未要求之前迭與政要諸人密籌善後辦法,僉謂對內對外,關係極重,稍有不慎,危亡隨之。初六日接陳密江電,當複以‘實獲我心,但此間情形,必須布置善後,望速向政府密商辦法,切盼!’嗣見陳宦初六日電稱:‘擬俟徵求各省意見,推由馮上將軍折衷辦理’各等語。
續據陳宦二十日來電,轉述蔡鍔電文,並請早日宣告,適馮國璋等在南京約同十省代表討論大計,陳宦曾請推由馮國璋折衷辦理,自應並交提議。乃複陳宦江電,令其速向政府密商辦法,切盼。而陳宦並不從速商辦,反謂為因循延宕之地;陳宦自請折衷於馮國璋,而又謂退位非出於誠意,矛盾其詞,隨意變幻,遂藉口斷絕關係,殊不可解。予德薄能鮮,又日感困苦,極盼遂我初服之願,決無貪戀權位之心。但各省征軍數逾十萬,而沿江中外商橋麇集雜處,在在均須防護,尚有多數省份意見參差,各持極端主張,險象四伏,原因複雜,若不妥籌善後,不顧而行,必致破壞分裂,恐擾亂倍蓰於今日。予徒博高蹈之名,使國家受無窮之禍,固非我救國之本願,尤自覺難以對我國民,故視善後布置為國家存亡之關鍵,不得不切實籌商,一有妥善辦法,予即遠引休息,得卸艱钜,詎非生平之大幸!……十五日南京各省代表討論大計,曾於是日電飭馮國璋等切實討論,隨時與政府會商妥善辦法,各負責任,使國家得以安全,不致立見傾覆,迄今尚未接複。
總之,一人之榮辱甚微,國家之利害極重,本大總統素以救國為前提,在位一日,當盡我一日之責任,斷不敢逞一己之意氣,徇一己之名譽,致國家受絕大之危險。事後自有公論,亦不顧毀譽於一時,而恬退之誌,本諸素懷,斷無絲毫貪戀之心。陳宦遠在成都,情形隔膜,不知善後關係極重,殊為痛惜!已有令飭來京籌商善後,著即迅速啟程,勿稍延緩。此令。”
</br>
這時,不但馮國璋主張袁退位,段祺瑞也表示贊成。段根據陳宦的建議擬定了優待袁的辦法六條:一、往事不追;二、公民權不褫奪;三、私產不沒收;四、居住自由;五、全國人民予以應有的尊敬;六、民國政府給以歲費十萬元。袁看了這些條件,還偽裝不在乎的樣子說:“好,很好,我退位不成問題,你們哪一天商定了善後辦法,我就哪一天搬到頤和園去休養。”
5月22日陳宦把幾天前已擬好但未發出的電報發了出去,這是迫袁致死的最重要一份電報,略雲:
“宦於江日徑電項城,懇其退位,為第一次之忠告。原冀其鑒此忱悃,迴易視聽,當機立斷,解此糾紛。乃複電傳來,則以妥籌善後之言,為因循延宕之地。宦竊不自量,複於文日為第二次之忠告,謂退位為一事,善後為一事,二者不可並為一談,請即日宣告退位,示天下以大信。嗣得複電:則謂已交由馮華甫在南京會議時提議。是項城所謂退位雲者,決非出於誠意,或為左右群小所挾持。宦為川民請命,項誠虛與委蛇,是項城先自絕於川,宦不能不代表川人,與項城告絕。自今日始,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袁氏在任一日,其以政府名義處分川事者,川省皆視為無效。”
這個電報是鄧文瑗起草的,“自今日始,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一語是陳宦加進去的。陳認為這表示隻與袁斷絕關係,而與北洋派沒有斷絕關係,其實這句話不僅畫蛇添足,而且斷送了陳宦,想不到這個聰明人卻因玩弄聰明而自誤。因為北洋係的繼承人段祺瑞認為陳宦這句話太無心肝,恨之入骨,欲得之而甘心,幸別人緩頰始止,終段之世,陳不見用。
陳改稱四川都督,任劉一清為參謀長,以修承浩(蔡鍔所保)為民政廳長,胡鄂公為四川宣慰使,熊克武為招討軍總司令。陳獨立後,馮玉祥一旅開迴成都,有電致曹錕雲:“軍隊皆國家之軍隊。現在川省業已獨立,我輩隻有聽命於陳公,以盡軍人之天職,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古訓昭然,豈可忘忽……陳宦與袁斷絕關係一電被認為是袁的送終電,袁接到這個電報後竟氣暈了過去,當他醒轉來時,臉上紅得像炭火一樣,眼中流下了幾點英雄末路的眼淚,口中喃喃說:
“人心大變”。他把梁士詒召入公府,把陳電給梁看,一邊說:“二庵厚愛我若此,夫複何言?君為我電複,決意退位如何?”梁沒有則聲,袁乃親自動筆寫了一電發出:
“昨見鬆坡致黎、徐、段電,請勸我退位。公誼私情,感佩交集,但尚未悉我心,我厭問世,幾不願一朝居,再商諸重要諸公,擔任善後,僉以茲事體大,且難輕放,內憂外患,相逼而來,即有亡國之禍。我年近六十,艱難萬狀,尚有貪念,愚不致此。我誌已決,退位不成問題,所當研究,惟在善後,政府諸公,討論多日,仍無結果。如不顧善後,撒手即去,危亡立見,實不能忍心至此;且亦無術足以自拔。目下要點在速籌善後之策,但有二三分抵擔,不致立見危亡分裂,退位一議,即可解決,務望切商政府,速定辦法,力擔責任,期早定局!希即熟籌,共同磋商如何?務祈嚴守秘密!電未盡言。”
陳宦對袁的背叛,是袁最受打擊的。自洪憲稱帝後,袁日趨孤立,從叛親離,然而陳宦是袁最新提拔和親信的人,陳竟敢和他個人斷絕關係,因此他越想越氣。5月24日再發表一項申令,痛斥陳,大有食其肉,寢其皮之概,令文雲:
“據四川將軍陳宦通電內稱:‘江電懇大總統退位,乃複以妥籌善後為因循延宕之地,文電請即日宣告退位,又以交南京會議時提議,是退位非出於誠意,因與大總統個人斷絕關係’各等語。本大總統之職位,由於全國國民選舉而來,其應行離職各節,《約法》定有專條,固非一部分軍人所當要求,倘此端一開,則繼任大總統者無論何人何時,均得借端糾合數省軍人舉兵反抗,要求退位,恐變亂無已,將釀成墨西哥更張爭奪之慘禍;凡稍有人心,略知愛國者當不忍出此。所請與個人斷絕關係事,現屬大總統地位,不能將予及大總統分而為二,亦猶之陳宦未經開缺前,亦不能將陳宦及將軍分而為二也,予現仍屬大總統職位,照《約法》代表中華民國,與予之個人斷絕關係,此非巧弄文詞所能掩其事實,蔑其法理……惟本大總統之萌退誌,早在陳宦等尚未要求之前迭與政要諸人密籌善後辦法,僉謂對內對外,關係極重,稍有不慎,危亡隨之。初六日接陳密江電,當複以‘實獲我心,但此間情形,必須布置善後,望速向政府密商辦法,切盼!’嗣見陳宦初六日電稱:‘擬俟徵求各省意見,推由馮上將軍折衷辦理’各等語。
續據陳宦二十日來電,轉述蔡鍔電文,並請早日宣告,適馮國璋等在南京約同十省代表討論大計,陳宦曾請推由馮國璋折衷辦理,自應並交提議。乃複陳宦江電,令其速向政府密商辦法,切盼。而陳宦並不從速商辦,反謂為因循延宕之地;陳宦自請折衷於馮國璋,而又謂退位非出於誠意,矛盾其詞,隨意變幻,遂藉口斷絕關係,殊不可解。予德薄能鮮,又日感困苦,極盼遂我初服之願,決無貪戀權位之心。但各省征軍數逾十萬,而沿江中外商橋麇集雜處,在在均須防護,尚有多數省份意見參差,各持極端主張,險象四伏,原因複雜,若不妥籌善後,不顧而行,必致破壞分裂,恐擾亂倍蓰於今日。予徒博高蹈之名,使國家受無窮之禍,固非我救國之本願,尤自覺難以對我國民,故視善後布置為國家存亡之關鍵,不得不切實籌商,一有妥善辦法,予即遠引休息,得卸艱钜,詎非生平之大幸!……十五日南京各省代表討論大計,曾於是日電飭馮國璋等切實討論,隨時與政府會商妥善辦法,各負責任,使國家得以安全,不致立見傾覆,迄今尚未接複。
總之,一人之榮辱甚微,國家之利害極重,本大總統素以救國為前提,在位一日,當盡我一日之責任,斷不敢逞一己之意氣,徇一己之名譽,致國家受絕大之危險。事後自有公論,亦不顧毀譽於一時,而恬退之誌,本諸素懷,斷無絲毫貪戀之心。陳宦遠在成都,情形隔膜,不知善後關係極重,殊為痛惜!已有令飭來京籌商善後,著即迅速啟程,勿稍延緩。此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