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護國軍迴電:一要袁退位,二要誅楊度等13人以謝天下。
局勢太壞,袁的四子克端奉母及妻赴天津嶽家暫住。
3月29日,袁親自指揮焚毀有關帝製公文840餘件。
4月2日參政院撤銷國民總代表名義和它決定的君主國體案。
16日梁啓超有電複梁士詒,電雲:
“奉電同茲欷慨!弟之願平安,愛和平,當為兄所夙信,徒以政治泯棼,益成絕望,故揮淚以從諸君子之後。以兄解人,試將四年所醞釀、所雜謁以推測將來變禍,容有一線之光明耶?帝製之發生與撤銷,朝三暮四,何關大計!須知國人所痛心疾首,正以其專操政術以侮弄萬眾,失信於天下既久,一紙空文徒增惡感耳。以言外侮,在弟等何嚐不日懷臨淵之懼。積欠相持,非國之福,盡人皆知;然禍源不塞,何由安國人之心,而平其氣?弟即欲苟且自卸,豈能迴西南諸將之聽?諸將即欲苟且自卸,又豈能迴全國人之聽?項城猶怙權位,欲糜爛吾民以為之快,萬一事久不決,而勞他人為我驅除,則恥辱真不可湔,而罪責必有所歸。知弟與項城私誼不薄,誠不忍其卒以禍國者自禍,乞代致拳拳。粵既響應,變局益急,兄亦宜善自為謀……”
梁士詒把梁啓超這份電報拿給袁看,袁隨閱隨批,不作一語。在“正以其專操政術以侮弄萬眾”句旁,袁批“內閣、國會”,其意這是內閣、國會之過。在“項城猶怙權位,欲糜爛吾民以為之快”句旁,袁批:先攻川湘。在“勞他人為我驅除,則恥辱真不可湔”句旁,袁批:敵國忌恨,詎非偉人?最後袁在電末批:收束軍隊。其意是雙方應收束軍隊為最要務。
自袁接受帝位後,就沒有一天太平過,到他取消接受帝位,其間共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國際方麵,由於五國提出聯合警告,袁政府發表年內不登極的口頭聲明;第二階段是反袁方麵,由蔡、唐領導雲南獨立,護國倒袁,袁被迫宣布緩辦帝製;第三階段是袁內部倒袁,由於馮國璋等五將軍通電,袁知大勢已去,才被迫撤銷承認帝製案。
袁是個梟雄,有通變之才,一生都得心應手,倘若能夠逆取順守,則後半生真可以成為中國的華盛頓,怎料到他自任總統後,暗殺異己,胸襟偏狹,手段尤甚於西太後,政治腐敗更超過遜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袁處處玩弄人,製造民意,擅用武力,善施權術,結果在他最後關頭,人民的公意打倒了他,蔡鍔的三千弱兵劣器打敗了他。因此有人說:袁的氣數在他58歲後便完了,以前他的運氣好,所以得心應手,無往而不聰明,無往而不順利;到了氣數已盡,則無往而不愚蠢,無往而不糊塗。
其實,騙人者人亦騙之,殺人者人亦殺之,以權術治天下,最後一定是眾叛親離,一時得意,千古罵名,一念之差,遺臭萬世。權力欲用之不當是一個最不好的東西。
北洋軍閥史話
九十、眾叛親離
3月26日,袁的老朋友唐紹儀從上海發來一封勸退電,既唿先生,又稱執事,語句之尖刻,比打袁耳光還厲害。原電如下:
“北京袁慰亭先生鑒:白宮睽隔,瞬已連年。憶從癸醜電請執事解職,既蒙嚴譴,即蟄居滬上,對於政事,從未妄發一言,妄建一議。坐是亦久缺箋候,甚罪!甚罪!執事數年來所有不忠於《約法》之行政,世人注視方嚴,固有公論微言,執事亦自知之。
自帝製發生,以至滇、黔事起,舉國騷然,不可終日。儀雖雅不欲言,而國事重大,亦萬難漠視。近閱報悉撤銷承認帝製之令,而仍居總統之職。在執事之意,以為自是可敷衍了事。第在天下人視之,鹹以為廉恥道喪,為自來中外曆史所無。試就真理窺測,今舉國果有一篤信執事複能真踐前誓,而實心擁護共和者乎?今茲之變,致吾同胞日尋幹戈,自相殘殺,儀亦深信執事目前所握兵力、財力之充足,亦暫勝於起義之滇、黔、桂數省。但力服不能心服,古有明訓。
此次義舉,斷非武力所可解決。為執事勁敵者,蓋在舉國之人心,人心一去,萬牛莫挽。茲陳唯一良策,財隻有請執事以毅力自退。誠以《約法》上自有規定繼承之人,亦正無俟張皇也。抑更有請執事深加注意於前事之可危者,庚子之攻使館,壬子之掠商場是也。儀秉性狂戇,素荷恕原,愚昧所及,故敢呈最後之忠告,採納幸甚。紹儀叩。
有。”
唐紹儀和袁締交於朝鮮,共事數十年,自民元唐擔任內閣總理被袁欺侮而下台後,就由北京遷來上海,經營實業,小隱於商,絕口不問政治,可是在上海商場和民意中,已成領袖。他對袁的傷心自民元起已到極點,直至勸袁退位電發出,才算一吐胸中之氣。
張謇、徐世昌和袁訂交最早,袁帝製後曾列徐世昌及張謇均為嵩山四友,但徐、張都未參與洪憲帝製,迨袁撤銷帝製,請徐出山後,徐有函向張請教,張則複徐函勸袁下野,函如下:
“菊老相國前輩閣下:違侍左右,忽忽半載。辱奉明問,累讀增唏。當籌安會發生之時,正下走樸被出都之日。瀕行謁辭洹上,語及君主問題。謇無似,自以獲交洹上三十餘年,知而不言,言而不盡,隱情惜己,非所以對故舊。因本懇摯之愚,陳是非,說利害,反覆更端,至二小時之久。而蓄窾未竟,洹上頗不以為忤。私心竊喜,謂旦夕之頃,可以消弭無形。不圖群小交蔽,以帝製為投機,居洹上為奇貨,浸淫醞釀,以成今日之禍,思之痛心,夫複何言?公於帝論勃興之時,潔身而退,及睹時局顛危,慨然出山,取消帝製,自任天下之重。風誼卓然,誰不飲仰!
夫今日海內洹上故舊,締交最久,如公與下走者,殆無幾人。而公與洹上昔日同官尤久,相信尤深,故公之愛洹上也,自較下走為尤摯。惟明問所謂國步益棘,痼疾已深,責望下走,罄其愚慮,貢於左右,複督下走北上行期,下走自解職得請以來。專意村落,不一語及世事。此聞桂繼滇、黔而起,乃前盡此二三月之報紙,撮要而觀,不禁太息於熱中群小之誤,洹上遂至於此也!目前則粵繼之,浙又繼之矣。
公所謂痼疾已深者,則下走尚有一最後罄慮效忠之說,請畢陳之:辛亥之役,海內騷然,中外人士,鹹以非洹上,不能統一全國。故南中各省,擁護不遺餘力。凡可以鞏固中央者,舉不惜犧牲一切以徇之。蘇、鄂兩省,尤為顯著。癸醜之事,洹上得收迅速蕆事之功,雖由北方將士之用命,亦全國人心信仰之效也。
自帝製告成,而洹上之信用落。帝製取消,而洹上之威望墜。無威無信,憑何自立?
考中國往史,國事擾攘之會,皇帝下罪己之詔,則父老感泣,人民鼓舞,史冊載之,以為美談。若總統則非皇帝比也。今取消帝製之申令已自承為有罪,而人民之感想愈惡。
甚且號舉義旗者,即曾膺勳爵之人,此無他,不信固不威,不信先伏於人心,故不威乃見於軍事,今且不必論法律,不必論是非,而專論利害。曹錕、張敬堯所統,皆北方勁卒,進退趑趄,頓於瀘敘之間,湘省北兵,號稱三萬,以當滇軍數千之眾,未聞有若何奇功偉績。浸假而兩粵會師,分途入湘,此三萬不相統屬之北軍,能保必勝乎?湘失則荊襄必動搖,荊襄動搖,則蜀中北軍之後路斷。報紙固言某省,且為浙續,縱未必遽成事實,而中央則不能不防,防多則力分。以軍略言,中央已成反攻為守之勢。以政治言,中央即無統治全國能力之可言。此不可救藥者。
</br>
局勢太壞,袁的四子克端奉母及妻赴天津嶽家暫住。
3月29日,袁親自指揮焚毀有關帝製公文840餘件。
4月2日參政院撤銷國民總代表名義和它決定的君主國體案。
16日梁啓超有電複梁士詒,電雲:
“奉電同茲欷慨!弟之願平安,愛和平,當為兄所夙信,徒以政治泯棼,益成絕望,故揮淚以從諸君子之後。以兄解人,試將四年所醞釀、所雜謁以推測將來變禍,容有一線之光明耶?帝製之發生與撤銷,朝三暮四,何關大計!須知國人所痛心疾首,正以其專操政術以侮弄萬眾,失信於天下既久,一紙空文徒增惡感耳。以言外侮,在弟等何嚐不日懷臨淵之懼。積欠相持,非國之福,盡人皆知;然禍源不塞,何由安國人之心,而平其氣?弟即欲苟且自卸,豈能迴西南諸將之聽?諸將即欲苟且自卸,又豈能迴全國人之聽?項城猶怙權位,欲糜爛吾民以為之快,萬一事久不決,而勞他人為我驅除,則恥辱真不可湔,而罪責必有所歸。知弟與項城私誼不薄,誠不忍其卒以禍國者自禍,乞代致拳拳。粵既響應,變局益急,兄亦宜善自為謀……”
梁士詒把梁啓超這份電報拿給袁看,袁隨閱隨批,不作一語。在“正以其專操政術以侮弄萬眾”句旁,袁批“內閣、國會”,其意這是內閣、國會之過。在“項城猶怙權位,欲糜爛吾民以為之快”句旁,袁批:先攻川湘。在“勞他人為我驅除,則恥辱真不可湔”句旁,袁批:敵國忌恨,詎非偉人?最後袁在電末批:收束軍隊。其意是雙方應收束軍隊為最要務。
自袁接受帝位後,就沒有一天太平過,到他取消接受帝位,其間共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國際方麵,由於五國提出聯合警告,袁政府發表年內不登極的口頭聲明;第二階段是反袁方麵,由蔡、唐領導雲南獨立,護國倒袁,袁被迫宣布緩辦帝製;第三階段是袁內部倒袁,由於馮國璋等五將軍通電,袁知大勢已去,才被迫撤銷承認帝製案。
袁是個梟雄,有通變之才,一生都得心應手,倘若能夠逆取順守,則後半生真可以成為中國的華盛頓,怎料到他自任總統後,暗殺異己,胸襟偏狹,手段尤甚於西太後,政治腐敗更超過遜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袁處處玩弄人,製造民意,擅用武力,善施權術,結果在他最後關頭,人民的公意打倒了他,蔡鍔的三千弱兵劣器打敗了他。因此有人說:袁的氣數在他58歲後便完了,以前他的運氣好,所以得心應手,無往而不聰明,無往而不順利;到了氣數已盡,則無往而不愚蠢,無往而不糊塗。
其實,騙人者人亦騙之,殺人者人亦殺之,以權術治天下,最後一定是眾叛親離,一時得意,千古罵名,一念之差,遺臭萬世。權力欲用之不當是一個最不好的東西。
北洋軍閥史話
九十、眾叛親離
3月26日,袁的老朋友唐紹儀從上海發來一封勸退電,既唿先生,又稱執事,語句之尖刻,比打袁耳光還厲害。原電如下:
“北京袁慰亭先生鑒:白宮睽隔,瞬已連年。憶從癸醜電請執事解職,既蒙嚴譴,即蟄居滬上,對於政事,從未妄發一言,妄建一議。坐是亦久缺箋候,甚罪!甚罪!執事數年來所有不忠於《約法》之行政,世人注視方嚴,固有公論微言,執事亦自知之。
自帝製發生,以至滇、黔事起,舉國騷然,不可終日。儀雖雅不欲言,而國事重大,亦萬難漠視。近閱報悉撤銷承認帝製之令,而仍居總統之職。在執事之意,以為自是可敷衍了事。第在天下人視之,鹹以為廉恥道喪,為自來中外曆史所無。試就真理窺測,今舉國果有一篤信執事複能真踐前誓,而實心擁護共和者乎?今茲之變,致吾同胞日尋幹戈,自相殘殺,儀亦深信執事目前所握兵力、財力之充足,亦暫勝於起義之滇、黔、桂數省。但力服不能心服,古有明訓。
此次義舉,斷非武力所可解決。為執事勁敵者,蓋在舉國之人心,人心一去,萬牛莫挽。茲陳唯一良策,財隻有請執事以毅力自退。誠以《約法》上自有規定繼承之人,亦正無俟張皇也。抑更有請執事深加注意於前事之可危者,庚子之攻使館,壬子之掠商場是也。儀秉性狂戇,素荷恕原,愚昧所及,故敢呈最後之忠告,採納幸甚。紹儀叩。
有。”
唐紹儀和袁締交於朝鮮,共事數十年,自民元唐擔任內閣總理被袁欺侮而下台後,就由北京遷來上海,經營實業,小隱於商,絕口不問政治,可是在上海商場和民意中,已成領袖。他對袁的傷心自民元起已到極點,直至勸袁退位電發出,才算一吐胸中之氣。
張謇、徐世昌和袁訂交最早,袁帝製後曾列徐世昌及張謇均為嵩山四友,但徐、張都未參與洪憲帝製,迨袁撤銷帝製,請徐出山後,徐有函向張請教,張則複徐函勸袁下野,函如下:
“菊老相國前輩閣下:違侍左右,忽忽半載。辱奉明問,累讀增唏。當籌安會發生之時,正下走樸被出都之日。瀕行謁辭洹上,語及君主問題。謇無似,自以獲交洹上三十餘年,知而不言,言而不盡,隱情惜己,非所以對故舊。因本懇摯之愚,陳是非,說利害,反覆更端,至二小時之久。而蓄窾未竟,洹上頗不以為忤。私心竊喜,謂旦夕之頃,可以消弭無形。不圖群小交蔽,以帝製為投機,居洹上為奇貨,浸淫醞釀,以成今日之禍,思之痛心,夫複何言?公於帝論勃興之時,潔身而退,及睹時局顛危,慨然出山,取消帝製,自任天下之重。風誼卓然,誰不飲仰!
夫今日海內洹上故舊,締交最久,如公與下走者,殆無幾人。而公與洹上昔日同官尤久,相信尤深,故公之愛洹上也,自較下走為尤摯。惟明問所謂國步益棘,痼疾已深,責望下走,罄其愚慮,貢於左右,複督下走北上行期,下走自解職得請以來。專意村落,不一語及世事。此聞桂繼滇、黔而起,乃前盡此二三月之報紙,撮要而觀,不禁太息於熱中群小之誤,洹上遂至於此也!目前則粵繼之,浙又繼之矣。
公所謂痼疾已深者,則下走尚有一最後罄慮效忠之說,請畢陳之:辛亥之役,海內騷然,中外人士,鹹以非洹上,不能統一全國。故南中各省,擁護不遺餘力。凡可以鞏固中央者,舉不惜犧牲一切以徇之。蘇、鄂兩省,尤為顯著。癸醜之事,洹上得收迅速蕆事之功,雖由北方將士之用命,亦全國人心信仰之效也。
自帝製告成,而洹上之信用落。帝製取消,而洹上之威望墜。無威無信,憑何自立?
考中國往史,國事擾攘之會,皇帝下罪己之詔,則父老感泣,人民鼓舞,史冊載之,以為美談。若總統則非皇帝比也。今取消帝製之申令已自承為有罪,而人民之感想愈惡。
甚且號舉義旗者,即曾膺勳爵之人,此無他,不信固不威,不信先伏於人心,故不威乃見於軍事,今且不必論法律,不必論是非,而專論利害。曹錕、張敬堯所統,皆北方勁卒,進退趑趄,頓於瀘敘之間,湘省北兵,號稱三萬,以當滇軍數千之眾,未聞有若何奇功偉績。浸假而兩粵會師,分途入湘,此三萬不相統屬之北軍,能保必勝乎?湘失則荊襄必動搖,荊襄動搖,則蜀中北軍之後路斷。報紙固言某省,且為浙續,縱未必遽成事實,而中央則不能不防,防多則力分。以軍略言,中央已成反攻為守之勢。以政治言,中央即無統治全國能力之可言。此不可救藥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