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印。”
可是屈映光另有密電給袁,敘述自己被推戴的經過,並非出於己意:
“……四月十一日夜四時,突有軍民擁至軍署,將軍失蹤,當經密派警隊,防護本署。次早軍官紳士,以地方秩序關係,強迫映光為都督,誓死不從,往複數四,午後旋有各機關官長,暨紳商領袖全詞籲懇,最後即請以巡按使名義兼浙江總司令,藉以維持地方秩序,固辭不獲,於今日上午始行承諾,以維軍民而保治安。現在人心已定,秩序如恆。……”
正當袁世凱日薄西山,門生故吏紛紛叛離之時,屈的態度使袁感到極大的安慰,因此他顧不得屈的電報是一封給他的密電,竟於四月十四日發表申令把屈的電報內容公布了出來,且說:
“……該使識略冠時,才堪應變,軍民翕服,全浙安然,功在國家,極堪嘉尚,著加將軍銜兼署督理浙江軍務。當此時勢艱危,該使毅力熱心,顧全大局,既已聲望昭彰,務當始終維持,共策匡定,並著剴切曉諭軍民,俾如今日世界大勢,當以國家為重,各盡服從之天職,為保秩序之安寧,造福桑梓,即所以造福國家。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袁嘉獎屈映光的申令本是想鼓勵其他各省的人對他效忠,卻不料竟置屈於危殆地位,因為屈在浙江並沒有實力基礎,擁屈的人都是反袁的人,如今看到了袁的申令,原來屈竟有密電給袁,於是浙江各界紛紛通電指責屈,不久寧台鎮守使獨立旅長周鳳岐和嘉湖鎮守使品公望都到了杭州,屈被迫辭職,5月6日改推呂公望繼任浙江都督。
呂公望出任浙江都督是表示浙江事務由軍務的實力人物出而負責,呂就任後發表通電雲:
“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各都督、總司令、參謀長暨上海各報館鑒:袁氏世凱背誓食言,殃民禍國,諸公仗義,簡甲興師,攘除奸兇,肅清群慝,義聲所播,天日為昭。
浙省雖僻在偏隅,誓同護國。獨立既倡,萬眾一心。屈前都督危局支持,心力交瘁,元功弗宰,讓德弗居,軍民同聲,攀援無術。乃責公望承茲钜艱,自愧菲材,艱勝重任。
隻以四方多壘,元悉未除,敢惜一身,以誤大局。茲於五月六日正式就任。區區之誌,誓在搜討義旅,為國馳驅,期與諸公東西策應,雖曆危險,在所弗辭。事屬同仇,義無反顧。翻雲覆雨,竊所痛心,停戰遷延,尤非所望。諸公首義,必宏遠謨,幸錫南針,共圖北首。枕戈待命,臨電神馳。浙江都督呂公望。魚。印。”
袁本計劃由海道運北洋軍南下增援,這是袁撲滅二次革命時的重要行動之一,他想故技重施,命令海軍總長劉冠雄運兵到廣東,可是這時聽到廣東情況發生了變化,又想運兵到浙江,而浙江也獨立。4月15日、16日由塘沽裝運了北洋軍第十二師的一部分,以新裕、新康、新銘、愛仁等輪為運兵船隻,以海容、海圻為掩護船,前往華東。4月20日船隊到了溫州海麵遇到了一場大霧,海容艦沒有達到護航的目的,反而撞上了新裕輪,兩隻船艦同時沉沒,淹死了官兵700多人,軍械物資損失無算。
4月23日,劉冠雄率領其他艦隻在福建登陸。
北洋軍閥史話
八十七、軍務院組成
岑春煊早在4月初旬就已由上海到了香港,在清朝末年他的聲望僅次於袁,他和袁兩人一直是敵對的。民國後他也是反袁的,而且加入了國民黨。二次革命時,傳說國民黨要擁他為總統以對付袁,可惜二次革命失敗得太快。這一次岑總算趕上了直接參加倒袁的活動,兩廣和西南都是他最有關係的地區,使他有所作為,他遂於4月19日由香港啟程前往肇慶。
岑春煊抵達肇慶後,即由兩廣軍方聯名通電推戴岑為護國軍都司令。5月1日兩廣護國都司令部成立。岑春煊為都司令,梁啓超為都參謀,李根源為副都參謀。
兩廣都司令部成立後,岑春煊、陸榮廷、梁啓超等就打算把護國討袁的重心由滇、黔移到兩廣,因此計劃籌組一個中央機構。
5月8日,梁啓超一手擬議的護國軍中央機構軍務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國務院的職權,軍務院的組織如下:
第一條:軍務院直隸大總統,統籌全國軍機,施行戰時及善後一切政務。
第二條:大總統不能親臨軍務院所在地時,一切軍政、民政、對內、對外事宜,以軍務院名義行之。
第三條:軍務院置撫軍,無定員。以撫軍議決或同意行其職權。撫軍以各省都督或護理都督、全省以上聯合軍都司令、都參謀及各獨立地方成軍有二師以上之軍總司令任之。凡新取得前項資格者,同時取得撫軍資格。
第四條:軍務院由撫軍互選撫軍長、副長各一人。撫軍長執行撫軍議決及同意之事項。撫軍得贊襄撫軍長協理一切。撫軍長有事故時,副長攝行職權。撫軍長、副長俱有事故時,得公推撫軍代攝行職權。
第五條:軍務院置政務委員會,由撫軍互選一人領委員長。設各種委員,無定員,分掌外交、財政、軍政、法製各項政務。
第六條:軍務院置各省代表會,由各省都督各派二員列席,以備諮詢。
第七條:軍務院置秘書,無定員,承撫軍長、副長、政務委員之命,掌管機要事宜。
第八條:軍務院遇有關於對內、對外特別重要事宜時,由撫軍之合議或同意得特任專使處理之。
第九條:軍務院所屬各種委員會、各省代表會組織細則,以院代定之。
第十條:軍務院自國務院依法成立時撤廢之。
原來擬議中的撫軍長是岑春煊,其後決定推唐繼堯,因為雲南唐繼堯是首義人,又是實力派。所以應由唐繼堯為撫軍長,以岑春煊為副撫軍長。軍務院設於肇慶,唐遠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撫軍長代理撫軍長。並推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梁啓超、蔡鍔、李烈鈞、陳炳焜為撫軍。
撫軍資格規定為獨立各省都督及軍長以上的實力派,梁啓超則是特殊的例外,是實力派以外的人,他因為是倒袁的首創者,又是蔡鍔的老師,所以他很自然地成為軍務院中的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從這張名單中看出這是兩廣主唱的戲,一切是梁啓超的策劃,卻把首義的滇、黔降為配角了。
軍務院直隸大總統,這裏所謂的大總統當然不是袁世凱,大總統不能施行職務時,由軍務院代行,軍務院置各省代表會,由各省都督派代表二人列席。以唐紹儀為外交代表,王寵惠和溫宗堯為副代表。唐繼堯遙領撫軍長後,通電中外,略謂:“迫於時艱,勉膺重任,謹掬血誠,誓以公心效忠國事,一俟大難削平,即當退避賢路。”
蔡鍔是反對設立軍務院的,當5月初旬兩廣籌組軍務院時徵求滇、黔同意,蔡即複電認為目前隻須迫袁退位,而由段祺瑞出麵主持,不宜組織政府,致招爭權奪利之嫌,而啟南北分裂之漸。
軍務院成立後,發表第一號宣言:
“中華民國大總統領海陸軍大元帥一職,依法應由副總統黎公繼任,已由本軍政府宣言在案。但黎公今方陷賊圍,未克躬親職務。查《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第二項雲:
</br>
可是屈映光另有密電給袁,敘述自己被推戴的經過,並非出於己意:
“……四月十一日夜四時,突有軍民擁至軍署,將軍失蹤,當經密派警隊,防護本署。次早軍官紳士,以地方秩序關係,強迫映光為都督,誓死不從,往複數四,午後旋有各機關官長,暨紳商領袖全詞籲懇,最後即請以巡按使名義兼浙江總司令,藉以維持地方秩序,固辭不獲,於今日上午始行承諾,以維軍民而保治安。現在人心已定,秩序如恆。……”
正當袁世凱日薄西山,門生故吏紛紛叛離之時,屈的態度使袁感到極大的安慰,因此他顧不得屈的電報是一封給他的密電,竟於四月十四日發表申令把屈的電報內容公布了出來,且說:
“……該使識略冠時,才堪應變,軍民翕服,全浙安然,功在國家,極堪嘉尚,著加將軍銜兼署督理浙江軍務。當此時勢艱危,該使毅力熱心,顧全大局,既已聲望昭彰,務當始終維持,共策匡定,並著剴切曉諭軍民,俾如今日世界大勢,當以國家為重,各盡服從之天職,為保秩序之安寧,造福桑梓,即所以造福國家。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袁嘉獎屈映光的申令本是想鼓勵其他各省的人對他效忠,卻不料竟置屈於危殆地位,因為屈在浙江並沒有實力基礎,擁屈的人都是反袁的人,如今看到了袁的申令,原來屈竟有密電給袁,於是浙江各界紛紛通電指責屈,不久寧台鎮守使獨立旅長周鳳岐和嘉湖鎮守使品公望都到了杭州,屈被迫辭職,5月6日改推呂公望繼任浙江都督。
呂公望出任浙江都督是表示浙江事務由軍務的實力人物出而負責,呂就任後發表通電雲:
“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各都督、總司令、參謀長暨上海各報館鑒:袁氏世凱背誓食言,殃民禍國,諸公仗義,簡甲興師,攘除奸兇,肅清群慝,義聲所播,天日為昭。
浙省雖僻在偏隅,誓同護國。獨立既倡,萬眾一心。屈前都督危局支持,心力交瘁,元功弗宰,讓德弗居,軍民同聲,攀援無術。乃責公望承茲钜艱,自愧菲材,艱勝重任。
隻以四方多壘,元悉未除,敢惜一身,以誤大局。茲於五月六日正式就任。區區之誌,誓在搜討義旅,為國馳驅,期與諸公東西策應,雖曆危險,在所弗辭。事屬同仇,義無反顧。翻雲覆雨,竊所痛心,停戰遷延,尤非所望。諸公首義,必宏遠謨,幸錫南針,共圖北首。枕戈待命,臨電神馳。浙江都督呂公望。魚。印。”
袁本計劃由海道運北洋軍南下增援,這是袁撲滅二次革命時的重要行動之一,他想故技重施,命令海軍總長劉冠雄運兵到廣東,可是這時聽到廣東情況發生了變化,又想運兵到浙江,而浙江也獨立。4月15日、16日由塘沽裝運了北洋軍第十二師的一部分,以新裕、新康、新銘、愛仁等輪為運兵船隻,以海容、海圻為掩護船,前往華東。4月20日船隊到了溫州海麵遇到了一場大霧,海容艦沒有達到護航的目的,反而撞上了新裕輪,兩隻船艦同時沉沒,淹死了官兵700多人,軍械物資損失無算。
4月23日,劉冠雄率領其他艦隻在福建登陸。
北洋軍閥史話
八十七、軍務院組成
岑春煊早在4月初旬就已由上海到了香港,在清朝末年他的聲望僅次於袁,他和袁兩人一直是敵對的。民國後他也是反袁的,而且加入了國民黨。二次革命時,傳說國民黨要擁他為總統以對付袁,可惜二次革命失敗得太快。這一次岑總算趕上了直接參加倒袁的活動,兩廣和西南都是他最有關係的地區,使他有所作為,他遂於4月19日由香港啟程前往肇慶。
岑春煊抵達肇慶後,即由兩廣軍方聯名通電推戴岑為護國軍都司令。5月1日兩廣護國都司令部成立。岑春煊為都司令,梁啓超為都參謀,李根源為副都參謀。
兩廣都司令部成立後,岑春煊、陸榮廷、梁啓超等就打算把護國討袁的重心由滇、黔移到兩廣,因此計劃籌組一個中央機構。
5月8日,梁啓超一手擬議的護國軍中央機構軍務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國務院的職權,軍務院的組織如下:
第一條:軍務院直隸大總統,統籌全國軍機,施行戰時及善後一切政務。
第二條:大總統不能親臨軍務院所在地時,一切軍政、民政、對內、對外事宜,以軍務院名義行之。
第三條:軍務院置撫軍,無定員。以撫軍議決或同意行其職權。撫軍以各省都督或護理都督、全省以上聯合軍都司令、都參謀及各獨立地方成軍有二師以上之軍總司令任之。凡新取得前項資格者,同時取得撫軍資格。
第四條:軍務院由撫軍互選撫軍長、副長各一人。撫軍長執行撫軍議決及同意之事項。撫軍得贊襄撫軍長協理一切。撫軍長有事故時,副長攝行職權。撫軍長、副長俱有事故時,得公推撫軍代攝行職權。
第五條:軍務院置政務委員會,由撫軍互選一人領委員長。設各種委員,無定員,分掌外交、財政、軍政、法製各項政務。
第六條:軍務院置各省代表會,由各省都督各派二員列席,以備諮詢。
第七條:軍務院置秘書,無定員,承撫軍長、副長、政務委員之命,掌管機要事宜。
第八條:軍務院遇有關於對內、對外特別重要事宜時,由撫軍之合議或同意得特任專使處理之。
第九條:軍務院所屬各種委員會、各省代表會組織細則,以院代定之。
第十條:軍務院自國務院依法成立時撤廢之。
原來擬議中的撫軍長是岑春煊,其後決定推唐繼堯,因為雲南唐繼堯是首義人,又是實力派。所以應由唐繼堯為撫軍長,以岑春煊為副撫軍長。軍務院設於肇慶,唐遠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撫軍長代理撫軍長。並推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梁啓超、蔡鍔、李烈鈞、陳炳焜為撫軍。
撫軍資格規定為獨立各省都督及軍長以上的實力派,梁啓超則是特殊的例外,是實力派以外的人,他因為是倒袁的首創者,又是蔡鍔的老師,所以他很自然地成為軍務院中的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從這張名單中看出這是兩廣主唱的戲,一切是梁啓超的策劃,卻把首義的滇、黔降為配角了。
軍務院直隸大總統,這裏所謂的大總統當然不是袁世凱,大總統不能施行職務時,由軍務院代行,軍務院置各省代表會,由各省都督派代表二人列席。以唐紹儀為外交代表,王寵惠和溫宗堯為副代表。唐繼堯遙領撫軍長後,通電中外,略謂:“迫於時艱,勉膺重任,謹掬血誠,誓以公心效忠國事,一俟大難削平,即當退避賢路。”
蔡鍔是反對設立軍務院的,當5月初旬兩廣籌組軍務院時徵求滇、黔同意,蔡即複電認為目前隻須迫袁退位,而由段祺瑞出麵主持,不宜組織政府,致招爭權奪利之嫌,而啟南北分裂之漸。
軍務院成立後,發表第一號宣言:
“中華民國大總統領海陸軍大元帥一職,依法應由副總統黎公繼任,已由本軍政府宣言在案。但黎公今方陷賊圍,未克躬親職務。查《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第二項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