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庭總統老弟大鑒:兩年來,承公篤念故人,禮隆三聘,頻電諮訪,累勞存問,令仆喪畢,必至京師,猥以居廬,莫酬厚意。今當大變,不忍三緘,棟折榱壞,僑將壓焉,心所謂危,不敢不告,惟明公垂察焉。自籌安會發生,舉國騷然,吾竊謂今之紛紛者,皆似鎖國閉關之所為。皆未聞立國之根本,又未籌對外之情勢者也。夫以今中國之岑岑也,苟能救國而富強之,則為共和總統可也,用帝製亦可也,吾向以為共和、立憲、帝製,皆藥方也,藥方無美惡,以能愈病為良方,治體無美惡,以能強國為善治。若公能富強自立,則雖反共和而稱帝,若拿破崙然,國人方望之不暇。若不能自立,則國且危殆,總統亦不能保,複何紛紛焉?自公為總統以來,政權專製,過於帝皇,以共和之國,而可以無國會無議員,雖德帝不能比焉,威權之盛,可謂極矣。然外蒙、西藏萬裏割棄,青島戰爭,山東蹂躪,及十五款之忍辱,舉國震驚,至第五項之後商,共憂奴虜。
中國之危至矣,人心之怨甚矣!方當歐戰至酣,列強日夜所摩厲者武事也,忽聞公改行帝製,日夕所籌備者典禮也,行事太反,內外震駭,遂召五國幹涉,一再警告。及遣大使東賀加冕大典,道路傳聞,謂於割第五項軍政、財政、警政、兵工廠外,尚割吉林全省及渤海全疆,以易帝位,未知然否?然以堂堂萬裏之中國元首,稱帝則稱帝耳,不稱帝則不稱帝耳,雖古詈莽、操,然力能自立,安有聽命於人如臣僕者哉!……今仆為中國計,為公計,有三策焉:聞公昔有誓言,已買田宅於倫敦,若黃袍強加,則在洹上,此誠高蹈之節,遠識之至也。若公禪讓權位,遁跡海外,嘯歌倫敦,漫遊歐、美,曠觀天地山海之大,娛遊其士女文物之美,豈徒為曠古之高蹈,肆誌之奇樂,亦安中國,保身名之至計也,為公子孫室家計,無以逾此。今既為左右所誤,謬受大位,遂致內亂外拒,威信隳矣。然今為公計,為中國計,仍無以易此。明哲保身,當機立斷,策上之也。
次則大布明令,保守前盟,維持共和,嚴責勸進文武僚吏之相誤,選舉偽冒民意之相欺,引咎罪己,立除帝製,削去年號,盡解暴斂,罷兵息民,用以靖國民之怒,塞鄰好之言,或可保身救亡,然大寶不可妄幹,天下不能輕動!今者民心已失,外侮已深,義旅已起,不能中止,雖欲退保總統之位,亦無效矣。雖欲言和,徒見笑取辱耳,必不可得矣。惟公審之!若仍逆天下之民心,拒列強之責言,忘誓背信。強行冒險,不除帝製,不革年號,聊以自娛;則諸將雲起,內變飈發,雖有善者,愛莫能助,雖欲出走,無路可走,王莽之漸台,董卓之郿塢,為公末路!此為下策。以公之明何擇焉?公之安危,在於今日,決於此舉,及今為之,猶可及也,過是欲為之,亦不可得矣。悔思仆一言,則無能為計矣。往者外論有擁戴仆為總統之事,此誠有之,然仆力拒,亦與癸醜之夏同也。仆一書生耳,終日以讀書為樂,懶於接客,畏覽公牘,癖耽書畫,雅好山水,自以為南麵王之樂,無以比之,而甚畏事權也。仆自釋褐入部時,未嚐一到署,但憂國危,不得已而發狂言,亦如今日耳。當戊戌時,仆毗贊大政,推轂大僚者十餘人,而己身未嚐受一官,上意命入軍機,亦未嚐受。前年某大黨勢焰彌一國,戴吾為黨魁,且欲推為總理,吾亦力拒不受,且囑黨人切勿投票相舉,此皆公所知也……僕人不可受總統,猶公之不可受帝號改元年一也。我惟不為總統,故敢以規公亦並謝示,運有榮悴,時有窮通,惟我與公,正可互相勸勉也。追昔強學之會,飲酒高談,坐以齒序,公唿吾為大哥,吾與公兄弟交也。今同會寥落,死亡殆盡,海外同誌,惟吾與公及沈子培、徐菊人尚存,感舊欷歔,今誠不忍見公之危,而中國從公而亡也。《傳》曰:‘忠言逆耳,藥石也。’
《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仆度左右之人,明知阽危,不敢逆耳,竊恃羊裘之故人,廿餘年之交舊,當中國之顛危,慮執事之傾覆,日夕私憂,頜頜愚計,敢備藥籠,救公急疾。吾聞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今推戴公者,姑息之美疢也。
《傳》曰:‘美疢不如藥石。’惟智者能預見事機,惟善人能虛受善言。不勝冒昧屏營之至,惟公圖之,佇聞明誨。北風多厲,春色維新,為國自愛。”
北洋軍閥史話
八十二、貴州緊隨雲南
5年1月2日蔡鍔派遣戴戡經由畢節到貴陽策動貴州響應獨立,另派王伯群往黔南興義一帶聯繫當地黔軍。戴和王都是貴州人,而且在貴州有聲名和人望,他們都是蔡鍔的重要核心人物。雲、貴在地形上具有其密切的關係,如果貴州不響應護國討袁而落入袁係手中,雲南的獨立便受到嚴重的威脅。當雲南起義時,蔡鍔和唐繼堯都曾電請貴州護軍使劉顯世參加護國行動,劉顯世對袁本是離心離德的,因為袁的新地方官製中,各省都設有將軍,就隻是在貴州和福建兩省設護軍使,這表示袁對這兩省不重視。可是劉顯世是個持重而保守的人,所以他不敢立即參加討袁的行動。
這時,貴州一般情緒已經趨向討袁了,王伯群的兄弟王文華擔任黔軍的團長,他和另一位團長熊其勛都敦促劉顯世參加護國軍。貴州由於平素兵額很少,所以團長就是實力人物。在貴州軍民都有迫切的要求討袁時,袁所派的貴州巡按使龍建章為了緩和貴州軍民的情緒,5年1月7日他電請袁另行召集國民會議表決國體問題。袁則一麵授意參政院迴電予以駁斥,一麵於1月14日下令叫他離職北上,並為了討好劉顯世起見,乃派他的兄弟劉顯潛署理貴州巡按使,龍建章於1月16日化裝逃走。
1月18貴陽舉行了全省人民代表大會,在會上,與會代表力促劉顯世宣布獨立,改稱護國軍貴州都督,但是劉還不敢下決心,仍然依違兩可,同時電請袁迅速接濟軍餉以穩定軍心,直到1月24日,戴戡率領滇軍一營進抵貴陽,26日袁匯來軍餉30萬元,於是劉遂於27日宣布獨立,參加護國軍討袁。
關於貴州舉義情形,何應欽曾撰《滇黔首義五十周年》一文中敘及,特節抄如下:
當民國二年十二月之際,袁世凱召集政治會議,王伯群先生任貴州代表赴京,知袁氏將謀帝製,遂滯留京津,偵其內幕,盡得其情。帝製議起,伯群與蔡鍔密謀起義討袁,鍔慮黔作壁上觀。伯群曰:“貴州意向,餘弟王文華能左右之。且所部皆勁旅,可一戰也。餘兄弟早知民國必危於袁氏,磨厲以須者久矣。”鍔曰:“今始知君昆季非常人也。
黔能共舉,滇勢不孤,尚何猶豫。吾當冒險入滇”。因此書請伯群先赴雲南,密謀部署。
民國四年十月,伯群間道至昆明,會國父命呂誌伊、李烈鈞、方聲濤、熊克武諸先進相繼入滇。呂誌伊先至滇垣,適巡按使署接北京陸軍統率辦事處電令,拘之警察廳,呂函鄧泰中、楊蓁求救,鄭、楊至警廳引呂出,謁唐繼堯,告以來意,唐命泰中款之於其家。
</br>
中國之危至矣,人心之怨甚矣!方當歐戰至酣,列強日夜所摩厲者武事也,忽聞公改行帝製,日夕所籌備者典禮也,行事太反,內外震駭,遂召五國幹涉,一再警告。及遣大使東賀加冕大典,道路傳聞,謂於割第五項軍政、財政、警政、兵工廠外,尚割吉林全省及渤海全疆,以易帝位,未知然否?然以堂堂萬裏之中國元首,稱帝則稱帝耳,不稱帝則不稱帝耳,雖古詈莽、操,然力能自立,安有聽命於人如臣僕者哉!……今仆為中國計,為公計,有三策焉:聞公昔有誓言,已買田宅於倫敦,若黃袍強加,則在洹上,此誠高蹈之節,遠識之至也。若公禪讓權位,遁跡海外,嘯歌倫敦,漫遊歐、美,曠觀天地山海之大,娛遊其士女文物之美,豈徒為曠古之高蹈,肆誌之奇樂,亦安中國,保身名之至計也,為公子孫室家計,無以逾此。今既為左右所誤,謬受大位,遂致內亂外拒,威信隳矣。然今為公計,為中國計,仍無以易此。明哲保身,當機立斷,策上之也。
次則大布明令,保守前盟,維持共和,嚴責勸進文武僚吏之相誤,選舉偽冒民意之相欺,引咎罪己,立除帝製,削去年號,盡解暴斂,罷兵息民,用以靖國民之怒,塞鄰好之言,或可保身救亡,然大寶不可妄幹,天下不能輕動!今者民心已失,外侮已深,義旅已起,不能中止,雖欲退保總統之位,亦無效矣。雖欲言和,徒見笑取辱耳,必不可得矣。惟公審之!若仍逆天下之民心,拒列強之責言,忘誓背信。強行冒險,不除帝製,不革年號,聊以自娛;則諸將雲起,內變飈發,雖有善者,愛莫能助,雖欲出走,無路可走,王莽之漸台,董卓之郿塢,為公末路!此為下策。以公之明何擇焉?公之安危,在於今日,決於此舉,及今為之,猶可及也,過是欲為之,亦不可得矣。悔思仆一言,則無能為計矣。往者外論有擁戴仆為總統之事,此誠有之,然仆力拒,亦與癸醜之夏同也。仆一書生耳,終日以讀書為樂,懶於接客,畏覽公牘,癖耽書畫,雅好山水,自以為南麵王之樂,無以比之,而甚畏事權也。仆自釋褐入部時,未嚐一到署,但憂國危,不得已而發狂言,亦如今日耳。當戊戌時,仆毗贊大政,推轂大僚者十餘人,而己身未嚐受一官,上意命入軍機,亦未嚐受。前年某大黨勢焰彌一國,戴吾為黨魁,且欲推為總理,吾亦力拒不受,且囑黨人切勿投票相舉,此皆公所知也……僕人不可受總統,猶公之不可受帝號改元年一也。我惟不為總統,故敢以規公亦並謝示,運有榮悴,時有窮通,惟我與公,正可互相勸勉也。追昔強學之會,飲酒高談,坐以齒序,公唿吾為大哥,吾與公兄弟交也。今同會寥落,死亡殆盡,海外同誌,惟吾與公及沈子培、徐菊人尚存,感舊欷歔,今誠不忍見公之危,而中國從公而亡也。《傳》曰:‘忠言逆耳,藥石也。’
《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仆度左右之人,明知阽危,不敢逆耳,竊恃羊裘之故人,廿餘年之交舊,當中國之顛危,慮執事之傾覆,日夕私憂,頜頜愚計,敢備藥籠,救公急疾。吾聞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今推戴公者,姑息之美疢也。
《傳》曰:‘美疢不如藥石。’惟智者能預見事機,惟善人能虛受善言。不勝冒昧屏營之至,惟公圖之,佇聞明誨。北風多厲,春色維新,為國自愛。”
北洋軍閥史話
八十二、貴州緊隨雲南
5年1月2日蔡鍔派遣戴戡經由畢節到貴陽策動貴州響應獨立,另派王伯群往黔南興義一帶聯繫當地黔軍。戴和王都是貴州人,而且在貴州有聲名和人望,他們都是蔡鍔的重要核心人物。雲、貴在地形上具有其密切的關係,如果貴州不響應護國討袁而落入袁係手中,雲南的獨立便受到嚴重的威脅。當雲南起義時,蔡鍔和唐繼堯都曾電請貴州護軍使劉顯世參加護國行動,劉顯世對袁本是離心離德的,因為袁的新地方官製中,各省都設有將軍,就隻是在貴州和福建兩省設護軍使,這表示袁對這兩省不重視。可是劉顯世是個持重而保守的人,所以他不敢立即參加討袁的行動。
這時,貴州一般情緒已經趨向討袁了,王伯群的兄弟王文華擔任黔軍的團長,他和另一位團長熊其勛都敦促劉顯世參加護國軍。貴州由於平素兵額很少,所以團長就是實力人物。在貴州軍民都有迫切的要求討袁時,袁所派的貴州巡按使龍建章為了緩和貴州軍民的情緒,5年1月7日他電請袁另行召集國民會議表決國體問題。袁則一麵授意參政院迴電予以駁斥,一麵於1月14日下令叫他離職北上,並為了討好劉顯世起見,乃派他的兄弟劉顯潛署理貴州巡按使,龍建章於1月16日化裝逃走。
1月18貴陽舉行了全省人民代表大會,在會上,與會代表力促劉顯世宣布獨立,改稱護國軍貴州都督,但是劉還不敢下決心,仍然依違兩可,同時電請袁迅速接濟軍餉以穩定軍心,直到1月24日,戴戡率領滇軍一營進抵貴陽,26日袁匯來軍餉30萬元,於是劉遂於27日宣布獨立,參加護國軍討袁。
關於貴州舉義情形,何應欽曾撰《滇黔首義五十周年》一文中敘及,特節抄如下:
當民國二年十二月之際,袁世凱召集政治會議,王伯群先生任貴州代表赴京,知袁氏將謀帝製,遂滯留京津,偵其內幕,盡得其情。帝製議起,伯群與蔡鍔密謀起義討袁,鍔慮黔作壁上觀。伯群曰:“貴州意向,餘弟王文華能左右之。且所部皆勁旅,可一戰也。餘兄弟早知民國必危於袁氏,磨厲以須者久矣。”鍔曰:“今始知君昆季非常人也。
黔能共舉,滇勢不孤,尚何猶豫。吾當冒險入滇”。因此書請伯群先赴雲南,密謀部署。
民國四年十月,伯群間道至昆明,會國父命呂誌伊、李烈鈞、方聲濤、熊克武諸先進相繼入滇。呂誌伊先至滇垣,適巡按使署接北京陸軍統率辦事處電令,拘之警察廳,呂函鄧泰中、楊蓁求救,鄭、楊至警廳引呂出,謁唐繼堯,告以來意,唐命泰中款之於其家。
</br>